百度搜索 荒唐一帝 天涯 或 荒唐一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那么,在短时间内,如何让国库的税收,出现根本性的改观呢?这就必须回到根本。什么是根本?也没别的,大隋是典型的农业国家,税赋的最大来源还是源于田税,这就是根本。而自大隋开国以来,一直施行的税收政策,便是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所以,我就必须从这个方面去做文章了。
至于什么是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呢?简单来说,就是按人头授田,再按人头征收。只是时至今日,大隋人口激增,土地兼并更是严重,加上随着战争导致户籍统计工作紊乱,这套方法也已经完全施行不下去了。
要说,关于调整田税收取方式的这些问题,其实自上次户部供银入内库开始,我就一直在思索解决的方案。只是,一则觉得思考的还不够周全。二则,也担心如此一来,国库的收入没有上来,反而让大隋百姓更为贫疾了。说到底,我也担心某些人借着我这个名头,大肆的搜刮民脂民膏。最后,我的好处一份没有得到,骂名倒是背了一身。
至于我所说的某些人,轮到现在,我也没必要再藏着掖着了。自然就是李怀仙之流。要说以前的我,是拿他们没有办法。哼哼,但现在的我,可不这么看了。数十万的吐蕃和回纥人,我都能干掉,难道还怕区区十万朔方和平卢军吗?
所以,觉得时机已到,更借着如何增加国库之税赋的机会,我便把话题往这个上面去引,就想听听宰相们对此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这个原由也简单,毕竟我的一套解决办法,影响最大的还是朝臣和权贵,甚至包括整个士人阶层。
要说有些时候,也确实是我想多了,也想的偏激了些,一直都觉得士人阶层是个可恶的群体,总出现在我的对立面。其实,还是那句话,士人阶层中,有愚钝自私之辈不假,但明辨是非之人更甚。
所以,关于如何调整大隋田税的问题,一经我提出,便引起了热议。乃至于,很多人还提出了许多不错的调整方案。甚至,一帮尚书院常委,竟然无一人反对。哪怕是秦俊臣这厮,这厢也选择了闭嘴。
既然,宰相们在此时都能如此大公无私,除了证明大隋的田税现状,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导致朝廷有识之士也都觉得不改不成了。包括,原本还只是准备试探的我,自然也没有必要继续端着掖着了。
于是,结合先前的盐茶税改革,我便安排韩翃拟旨,准备直接颁布天下。可也就在此时,吏部侍郎杨炎,却忽然跟我进言,导致我的这些计划,却是被全盘推翻了。
那么,杨炎究竟说了什么,以至于我的思绪全乱呢?其实也很简单。既然,我要对盐税、茶税进行调整,乃至于还要对田税进行改良。为何不考虑,直接对现有的大隋税收之体制进行改革呢?说到底,今天改一个税制,明天调整一个收税方式,除了让百姓产生朝令夕改的错觉外,更不利于下面人的执行。
至于如何去改?杨炎结合我的意图,自然也拟出了一个大致的方案。当然,这个方案的内容就很广泛了,我也不便详细介绍。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五点。
第一,量出制入。也就是说,以后直接按照朝廷开销的多少,确立每年的赋税总量,然后再分派税收定额。第二,户无主客,以居者为簿。也就是说,关于田税,不分户头里的主人和附庸,按照所居者统一征税,以打击依附于豪门,偷逃赋税的避税行为,扩大税收基数。第三,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也就是改变以往人头税的做法,将税收的征收对象由人口转为资产。第四,商贾税三十之一,与居者均役。商人虽然没有土地,但是也要缴纳赋税和徭役。第五,税收依旧每年分夏秋两次上缴。不过,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
所以,等到杨炎把这些建议说完,我的眼睛顿时就亮了。对啊,反正调一次也是调,调二次还是调,我为何不把大隋的税制一次性改革到位。如此东打一下,西搓一下,根本就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和重点。
想到这里,对于杨炎能够短短时间内,提出这样的可实施之建议来,我自然也是止不住连连点头称许。除了同意他根据此大致方案,先拟一个具体的条陈,再由朝臣公开讨论外。我甚至还根据杨炎的方案,提出了很多个人的意见,并要求去补充和完善。
至于那些个人意见和补充要求呢?这里面的东西,其实就更多了。反正,当时的我,是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现在,再仔细回忆,我大致就表达了八个方面的考虑。这个东西,后来便被称为了“八大纲要”。
其一,关于量出制入这一条。按照朝廷开销的多少,确立大隋每年赋税的总量,这个没有大的问题。但是,这个总量虽然可以浮动,却不能出现一次性比例浮动太大的情况。
同时,也不能直接按照总量,去分派给地方。更不能出现朝廷缺多少钱,就必须找地方**,要多少钱的现象。如此一来,各地的州县,若是征收数量不足,就只有变相多加赋税一条路可走。当然,税收的完成情况,还是要作为各级**考核和官员升迁考虑的优先条件。
其二,田税的比例,不管怎么调,绝对不能超过三十取一这个祖制。但是,也不能一成不变,更要因地制宜。这个怎么解释呢?打个比方说,你不能把幽燕这些贫寒地方和江南富庶之地一碗水端平,那就失了公允。所以,这个田税的比例,要根据各州的实际情况去确定,还有结合各地是否存在灾荒、战乱等这些因素。
其三,户无主客,以居者为簿。这个办法,好是好,但里面的矛盾就太大了,更容易把杨炎等人夹在火上去烤。所以,需要一定的变通。
怎么去变通呢?朝官规定范围的职田,一律不收税,超出部分方予以征收;科举中士者,虽然没有职田。但是,也可以减免本人名下十亩土地的田税。这其实就是把士人阶层和普通百姓区别对待,让他们能够找到一些心里平衡。
当然,还有我承诺的,提高大隋士卒之福利,此番也不能不考虑。这个解决方案就更简单了。家中只要有当兵吃粮的,不管退役还是没有退役,一律享受减免本人名下十亩土地田税的福利。
其四,人头税,以贫富为差,这也没有问题,但最高比例依旧不能超过三十取一。同时,既然收取了人头税,徭役必须全面取缔。当然,应急抢险工程可以除外,但即便是应急抢险,也必须予以参与百姓相应的经济赔偿,还要按市场行情来结算。
此外,就是要加收遗产税。凭什么找了个好老子,就可以一辈子坐吃山空,吃穿不愁呢?所以,这个东西一定要收。而且,起征点还很高,最高要达到总财产的三成。
其五,商贾税三十取一的比例,太低了些。没看见我方才都说过,盐、茶的税收,就按百分之五十的比例收取。即便如此,肯定还有大把的商贾会涌入。所以,不同的行业,就应该设置不同的比例。其上下限,控制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百就成。
这些道理也很简单。那些开饭馆的,关系国计民生,赚点辛苦费,就应该适当低点;开车马行的,纯粹挣点力气钱,亦是如此。可青楼妓院这些地方,如果也这么抽,怎么说的过去。
其六,也是最关键的问题。除了这些规定的税赋,大隋各级**、各级衙门无权收取其他名目的任何税收。必须增设名目的,需要经过我的亲自批准。否则,一经查实,轻则罢官,重则流放和抄家。至于充军就算了,大隋军伍如今何等神圣之地,岂能让此辈人玷污。
如此一来,其实就有了一个新问题,这便是各级**的办公和发展经费,从何而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允许州、县两级**,按照实收的税赋总额,提取一定的比例,充作本级财政资金。当然,这些本级财政资金,各级**虽然可以自行支配,但必须通过国库返回,还要接受审计部的全程监督。
同时,以县为例,原本县令之流自行雇佣的师爷和幕僚,乃至于捕头、捕快这些不入流的小吏,其俸禄和薪酬以后也将在规定的编制和规定的定额中,从本级财政资金中专项支出。换而言之,这些人以后都将吃上皇粮,再不是某位主官的家臣,除了有利于朝廷的中央集权,也能减少施行这套方案时,在地方上可能遇到的阻力。
其七,不是怕有人依旧有怨言,觉得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吗?那么,作为大隋天子的我,从今天起带头给国家交税,不止内库掌握的企业,也包括司农寺掌握之土地的田税,还一分都不减免。
这也就是说,从今以后,司农寺所掌握的数十万顷土地,都将成为名正言顺之后宫产物。朝廷以后,就不会再有分田的计划了。即便分,也请别打主意到我头上。而我,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大隋真正意义上的大地主。
其八,就是关于这套方案,如何去执行的问题。我的意见,税收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保障,我再不想破坏三省六部的架构,此番也必须有所改变了。
这个改变方法也很简单。这便是,直接在朝廷中枢设置税部,构成新的大隋权力机关,并由杨炎担任税部尚书。同时,将户部。。。嗯,这个户部,是原来户部下属的一个司,就主管全国户籍和税赋工作,以及仓部中涉及仓储这一块,从户部剥离出来,全权负责大隋税收征缴及国库管理一应事宜。
那么,税部及以下的机构,又该如何开展工作呢?说到底,我也不可能雇佣一大帮人天天去上门收税,对吧?要说处理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首先,以州府为例,将原来负责各州税收管理人员悉数独立出来,形成一个实行双向管理的本级衙司,全权负责本州税收和国库管理一应事宜,并以此类推。
同时,我还借用了后世的一个产物,来减轻各级税务部门的工作难度和压力。这便是“**”。
这个“**”,究竟怎么用呢?还是以一个酒楼为例,每位顾客去吃饭,以后必须在结账时,向酒楼索取**,酒楼也必须予以提供。否则,酒楼轻则予以罚款,重则流放和抄家。而这些**,自然可以在税部,或者是各州县的税务司购买。
轮到这里,估计就有人说了。你的这个方法,后世不是一直在做吗?可不开**的事情,还不是司空常见,也禁止不了啊。
不错,作为一个习惯也不好之人,关于这里面的漏洞,我自然也有其他的方法来约束。说白了,大隋既然达不到后世之文明高度,适当采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手段,其实才最有效。
如何简单粗暴?其实就一条,若是顾客不索取**,也将同罪论处。这个套路一下来,开个玩笑说,我看还有没有人,敢偷税漏税?
想想这里面的道理也简单。我不就是去吃个饭吗?税钱本来就付给了商家,就因为没有顺手要个**,怎么被抓住了还要罚款,甚至是抄家呢?
同时,除了消费者和商家互相监督外,我还会搞社会监督那一套把戏。这个怎么搞呢?其实就是举报。一经查实,举报者不但无罪,还会重金奖励。
一样的道理,这套方法,我自然也不止局限于酒楼。你去坐车,同样要索取**,哪怕是去青楼,亦是如此。说到底,男女那点事,我是懒得管。哪怕是官员逛青楼,我也不想过问。毕竟,也是在刺激消费吗?只要按我的要求纳税,这些都是合法行为,所有人都是大隋合法公民,一切都受国家的保护。
于是,有人可能又要说了。若说这些固定的经营地点,这个办法很好管理。可那些行商,又该怎么去管呢?
其实,同样很简单。你购买货物,就要向对方索取**,除了证明你依法纳税,其实也是保障售后的根据,这便是你的权力和义务。当然,我现在收取的,也只是你购买货物时,对方应该缴纳的税收。所以,当你要贩卖货物时,新的购买者,自然也是要找你索取**。
此外,你长途运输,总是需要坐车或者雇船吧?车马行和船行,就必须找你查验购买货物时的**,并核对**和货物是否吻合。若是不吻合,对不起,他们有权力拒绝,并举报你。你要遭殃,还只是一方面,他们即便少了这笔订单的收益,可也不至于跟你一起去遭殃,甚至还会获得额外的重金奖励。
好吧,若你有本事把这些车马行和船行都买通,甚至是拥有自己运输货物的渠道,你终归是要入城,或是过关卡吧?这些城门和关卡,以后也不能再找你收钱,这是必须的。他们若是敢收钱,你同样可以去税部告他们。但是,他们也同样拥有查验货物的权利。
至于那些胡商,又该怎么办呢?要说他们在买货的时候,可没有地方开**?这个,还是没有关系。以后,只要是大隋对外的口岸,都会逐步建立税部的分司衙门,你在本国没有办法开具。进了大隋,大隋给你补上便成。这自然包括,你购买货物的税款,也包括你出售货物的税款。
只是,你这些产品都是他国生产的,为了减少本国居民的抵触,这些你所带来的货物税收,可能要略高些,还望体谅。当然,你出境是不用的,只负责缴纳出售货物的税务便行。嗯,这个东西理解为,不对等的关税比例便成。要不然,大隋的产品,如何能大杀四方呢,对吧?
百度搜索 荒唐一帝 天涯 或 荒唐一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