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荒唐一帝 天涯 或 荒唐一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我也知道,郭子仪不是不想去救,而是确实没法救。现在,除了派骑兵前去冲阵,打乱吐蕃回纥人的冲锋阵型外,就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应对了。说白了,就算我派再多的步卒前去。在当下的战场形势下,也只是羊入虎口罢了。
嗯,先前我好似说过,大隋虽然产马,但碍于成本,骑兵养的本来就不多,而且悉数驻扎于幽燕、朔方、河西等镇。至于京师囤重兵不假,可大体的作用,只是护佑长安城及周边之安危。故而,骑兵配备就很少。就算有,也已经被董倌刚刚搜刮的差不多了。
一想到董倌,我顿时就大喜过望,只是马上又犹豫了下来。毕竟,这种骑兵冲阵,无异于自杀。换而言之,把唯一的三千骑兵都派出去,也未必能护得第四军周全。搞不好,还会白白搭上三千人。
有一说一,三千人的损失,我再是心疼,也承担的起。可万一董倌折了呢?我该如何跟董婉娘交代?临阵换将,可行是可行。但这个私心就太重了。
想到这里,我就和郭子仪对视一眼。只是,老狐狸一般的郭子仪,马上就低下了头。得嘞,这个决定,看来也只有我下了。
于是,我立即吩咐左右道,“快去传董将军,让其迅速出击,以扰乱蛮夷之阵型。只要将第四军护送至城楼下,即可各自突围。”
而此时的董倌,也已经听闻了第四军的处境,早奔赴至城楼的步道,立即高声应道,“圣人尽管放心。末将自当幸不辱命。”说完,扭头就再次走下了城楼。
随着董倌所率骑卒加入战场,开始向吐蕃回纥中军冒死冲阵,分散掉其大部蛮夷注意力后,第四军这才缓过劲来,快速向芳林门靠拢。即便如此,依旧有不少的汉家男儿,陆续倒下。
距城楼两里,城墙上的床弩和弓箭,就开始发挥作用,铺天盖地的向蛮夷射击,局面才进一步缓和。包括,吐蕃和回纥人嚣张的的气焰,也顿时衰弱了不少。
有火力掩护,第四军将士进城,倒没有遇到太多的阻力。即便有心思活络之辈,欲尾随进城。可缺乏统一的指挥,蛮夷在城门下丢了数百条性命后,自然也开始逃散。
随着吊桥被拉起来,城门再次被关上。今日持续几个时辰的大战,就渐渐拉上了帷幕。伴随喊杀声渐远渐止,董倌所部也彻底失去了踪影。至于有多少人,能够成功突围,我已经不抱太多的幻想了。只要董倌能活下来,就算大幸。
夕阳无限好,不闻惊鸟声。漫山遍野的尸骸,在落日的余光中散出神采,着实让人心惊。
接着,就见吐蕃和回纥人将阵型推到了长安城的城墙下,更在距离城墙三里之外的地方安营扎寨,准备来日再战。
当然,面对高耸的长安城城墙,来日再战的前提,自然也要先打造云梯之物,并填平护城河。游牧民族,虽不善攻城,可华夏子孙用烂了的玩意儿,他们还是多少知晓一些的。更何况,还有仆骨怀恩这类骁勇善战的大隋叛将。
所以,郭子仪就开始命人放下许多吊篮,更备数百名士兵下得城墙,收集阵亡的大隋将士之尸骨。吐蕃回纥人也在行收集之举,但并不会再拔刀相向,而是各行其事。这其实,也是一种惯例,跟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道理差不多。
第四军的伤亡情况,也被统计了上来。阵亡者五千余人,负伤失散者已逾万人。这个损失,就不可谓不大了。在未重新整编前,基本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我其实也很苦闷,先前渭河一侧建立的优势,早就荡然无存。损失的比例,恐怕已经跟吐蕃回纥人差不多了。而且,这还没有考虑董倌所部的伤亡。
得,早知如此,实在没有必要过多贪恋战果。若是早些撤离,赶不上浮桥垮塌,第四军亦不会有此损失了,当可全身而退。包括董倌一部,也不会无故打了水漂。
只是,如今后悔有什么用?事已至此,只是让我长了次教训,更懂得战机稍纵即逝的道理。
除了下旨让随军军医立即对负伤者救治,伤亡者厚赏外,对于如何处置这些阵亡将士的尸骨,我自然也有一套笼络军心的法子。这,便是集体火化。先将骨灰装盛起来,待打退吐蕃和回纥后,再行国葬之礼,并悉数安葬于已经停建的我之陵寝一侧。
说到这里,估计就有人反对了。说华夏民族的传统,不是兴土葬嘛?如此安排,众人谁能信服。这里面的原因,我自然要好好解释了。大隋也兴土葬不假,可在行军打仗中,这个方法根本就行不通。
打赢了还好,有收拢残骸的机会,最多再集中挖个大坑埋了。可打输了呢,谁还管谁?要不然,也不会有“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这类的诗句了。
至于所谓的马革裹尸,那其实只有将领这个阶层,才能享有的。寻常的士卒,又怎会享受得了。所以,这其实也是世人厌烦当兵的理由之一。连个埋骨之地,都确定不了,何人能够心安。
好吧,可能又有人要提议了。既然是守城,还能收拢尸骨,为何不交由家属认领。各位再听我解释,军营就是军营。若是让百姓自由前来认领尸骸,哭哭闹闹成什么样子?恐怕,军心也不会安稳。所以在战时,这一套根本就行不通。就算要安抚亲属,那也是战后的事情。
可长安城的守卫战,不知道会打到什么时候了?就算已经是冬天,你将这些尸骨保留下来,不用十天同样会腐坏,到时就会瘟疫横行。稍微通点军务之人,都能明白的道理,我怎么也算有点基本常识,又怎么会如此去干?
所以,登基在册,留下遗物,再集体火化。这个提议,马上就通过了首都军区高级将领们的认同。至于,我方才所说收拢人心的关键,其实就在行国葬之礼,并安葬于帝王陵寝一侧了。
说白了,在以前,能够陪护帝陵之人,非立下汗马功劳不可。何时何地,轮到过普通的士卒。就算真是立下汗马功劳之辈,其实也不是人人都能够享受这个待遇的。
而且,不止是这批阵亡的将士。我甚至已经下旨,以后只要是奋勇杀敌,为大隋立下过功劳的一切士卒,乃至于百姓,悉数如此。至于这片区域,我还为其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不错,就是烈士陵园了。
既然身前身后事,我都替大隋的儿郎们考虑周全了。如此,想来他们也该真正卖命了吧?好吧,我承认,就算这种所谓的卖命问题,在当下的情形下,甚至以后的数年内,都会极为有效。但只要习惯成为自然,就会慢慢丧失掉动力。而大隋军队,甚至是以后的中原王朝,依旧会陷入这种死局。
嗯,什么死局呢?就是能兴一时军,能兴一世军,不能兴百世军,一直传承下去。迟早有一天,还是会迎来被欺负,甚至是被占据的情形?
说白了,这样的例子,就实在太多了。不说别的,当年陪着太宗皇帝东征西讨的大隋府兵,战斗力不可谓不强盛?对太宗皇帝,也不可谓不忠诚?可时过境迁,又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那么,这个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儿呢?依我看来,就是社会繁荣,文明进程加快所导致的。
为何又要这么说呢?道理也很简单。当一个赤脚的,和一个穿鞋的对殴,便是这赤脚的人,再是弱小不堪。可一旦要拼命,胜利者绝对不是这穿鞋之人。因为这个穿鞋的人,总会有一个想法,就是一命换一命,我实在不值得。
后世抗美援朝战争,小米加步枪的志愿军,为何能打过十六国联军,还包括美帝国武装到牙齿的军队?依我看来,其实问题的根源,也就在这里。因为,那时的我们,以弱小落后者自诩,士兵们也认可这个观念。所以到了战场,一命换一命,甚至几条命换一条命也都舍得。可美国大兵却不会这么看,不是说他们没有报国尽忠的心思,而是心中总有不甘。
你的命贱,我和你拼命,实在亏的慌。而当这种思想弥漫,这场仗还能打赢吗?同样的例子,老美当年的越南战争失利,这也是主因。
而如今的大隋朝,甚至是另一个时空的诸多中原王朝,一直都以天朝上国自居,邻国也认可这个观念。所以,伴随着中华大地文明进展越来越快时,军力不振的问题,就会更加严重。轮到最后,才最终被异族所占领。
那么,有解决的办法吗?或者说,如何才能兴百世之军?我个人认为,这就应该和美帝国好生学习学习,利用绝对的经济和科技实力,直接压死你。我不止只高你一格半格,而是跨一代,甚至是几代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去碾压。
若当对方发现,就算你拼命,也摸不到别人分毫的份,同样只要被动挨打的可能时。这种所谓拼命的信念,自然就会坍塌。所以,轮到后来,老美搞的海湾战争,甚至是伊拉克战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至于如何让对方摸不到,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呢?在我看来,当下就只有从冷兵器时代的短兵相接直接迈出来,并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迈进。
那么,大隋有没有这种可能呢?似乎,我已经有了一点信心。
百度搜索 荒唐一帝 天涯 或 荒唐一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