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荒唐一帝 天涯 或 荒唐一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听我这般说,李月茹自然就有了期许。没办法,吃货一枚的我,在饮食上很挑剔。而这段日子里,除了足球和钓鱼之流,我鼓捣最多的,就是饮食的开发。
当然,我也不是说大明宫的膳食不好。开玩笑,宫中的御厨随便那个在后世,也至少是米其林星级餐厅大厨的水平。只是,该怎么说呢?身体虽然还是那个身体,肠胃还是那副肠胃,但饮食的习惯和喜好,却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如何满足自己的喜好,就成为了问题的关键。有一说一,虽然后世的我很少下厨,也做不来几道菜肴。可不会做,不代表不知道怎么去做,对吧?按我的要求,由星级餐厅大厨去鼓捣,这个水平怎么也差不了。
而我的这点破事,李月茹自然是知晓的。亲口品尝我鼓捣出来的食物,先前也一直没有机会,此番自然不能放过,更是李月茹同样作为一个吃货所期许的原由。
只是,紧跟在我身后,一同进入紫宸殿偏厅膳堂。看着膳桌上几道虽然新颖,却有些寒酸的菜肴,李月茹的胃口和好奇心思,就顿减了大半。
指着一盆看上去清单无趣的汁液,李月茹便忍不住打趣道,“这便是圣人口口声声所说,错过可惜之物吗?不就是饘吗?”
饘就是粥,这种简单又营养的东西,是大隋民间的主流饮食。所以,做法也很多样,比起后世不遑多让。而原材料从米到白粱米、粟米、薏仁米,一直到大麦、小麦、粳米。辅料从蔬菜到肉,再到水果和干果,堪称包罗万象。
听李月茹这般说,我便摇了摇头,“此物虽然也可以叫做粥,但准确的称谓,应该是稀饭。爱妃不妨尝尝,有何不同之处?”
因为体质的原因,李月茹比较重口味,喝粥本就不习惯,此番见到比粥还清亮之物,自然也毫无胃口。只是,不好谢绝我的好意,便只是小尝一口,言道,“跟看上去一般,了然无趣。要说这等物件,嗯,就是稀饭,臣妾也不是未曾见过。贫苦人家多食用,圣人何故如此喜好?”
我的脸不由一黑。自然不能跟李月茹解释,后世的我本是贫苦家庭出身。加之这段时间大鱼大肉吃多了,就想清理清理肠胃。
所以,仔细组织了一番措辞,我便如此解释,“贫苦百姓,那也是吾的子民。食用此等膳食,吾才能真切体会民间疾苦,了解百姓之民生。再者说,如今宫中用度吃紧,吾自然也想以身作则,如此方可上行下效吗?”
“可。。。”李月茹听完我这话,不由羞红了脸,坚持道,“臣妾只是觉得,圣人就算想了解民间疾苦,减轻宫中之负担,也不必如此。若是传出去,岂不是贻笑大方,丢了皇家之颜面?”
“俗语说的好,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节俭本是一种美德,若有人觉得此事可笑,才是可笑之人,无须理睬。毕竟,公道自在人心。。。”
听我这般侃侃而谈,李月茹也不好再坚持,只是郑重的向我施了一礼,“臣妾受教了。圣人所言甚是。”说完,也像模像样的端起稀饭,大快朵颐起来。只是,那副为难的表情,让我不禁莞尔。
见状,我便示意宫人另取一副碗筷,并为李月茹亲自盛上了一道金灿灿的膳食,言道,“爱妃不必如此为难。不妨食用此物便是。”
“此乃何物?”
“嗯,蛋炒饭啊。莫非,爱妃未有听闻,亦未见过?”
李月茹点点头,“正是如此。”
“那爱妃可一定要好生尝尝。想来,此物定然合得爱妃胃口。”
李月茹再次轻尝一二,脸上顿时便多了神色,“此物,又是如何制得?”
我指了指那钵稀饭,“同此物一般,皆为稻米制成,只是换了个花样而已。”
“稻米!简单稻米,竟然能做出如此滋味?”说完,李月茹便看着一盘光溜溜细丝带般物件出神,问道,“圣人,此物又何等称谓?莫非,亦能食用?”
“纯正的手工面,特制的添加料。吾称之为臊子面。自然是可以食用的。”
这次,都不用我动手,李月茹便自行品尝了起来,边食用还边点头。忽然,李月茹就侧过身子,直愣愣看着我,好奇问道,“圣人?”
“怎么啦?”要说,李月茹一脸狐疑的神色,让我有些不自在。不过,我还是强作镇定的反问道,“爱妃若有疑问,只管说来听听。吾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臣妾。。。臣妾,确有疑问。圣人从不喜庖意,怎生会忽然想出这般新颖之饮食法子。还有,昨夜圣人绘制的那些图样,诸如香皂、牙膏之物,又是从何习来?”
“嗯。。。这个嘛,吾天资聪慧。。。”
没等我说完,李月茹就打断道,“圣人若是不想说,不说便是。臣妾只是觉得,圣人此般状况,着实让人生疑。”
被李月茹一提醒,我不由打了个激灵。是啊,正常人一生能想出三两件异于世间的物件,就是天赋异禀了。那有人几天时间,就能想出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从足球到内衣,再到香皂、牙膏,甚至包括改良饮食,所涉及的内容更是方方面面。
可怎么圆谎呢,还能让别人心服口服?目光游离的我,忽然看见殿门处一张尚未撕下的符咒,便计上心头,故作犹豫般说道,“其实,也不是吾不想说。只是吾都不知晓此事,该怎么说?当不当得真?嗯,准确说来,就是前些时日,吾卧病在床,每日半睡半醒之时,总有一个白胡子老头打扰吾清梦,还非要传授吾一些东西。甚至还说,大有用途。吾就想,反正身体有碍,每日躺在榻上,便习了不少。等到大病初愈,吾便按照记忆中的法子,试了一试,果真如此。香皂之流,便来源于此。当然,也还有很多新奇物件,吾尚未摆弄出来。以后,若能成功,吾一定让爱妃先睹为快。”
俗之又俗的通俗小说套路,没有经过后世文化洗礼的李月茹,竟然就这样当了真,还深信不疑的紧张问道,“圣人竟然有如此离奇遭遇,当真天佑大隋。却不知,圣人所言那老人,又是如何模样?”
“嗯,方才都说了,就一个白胡子老头嘛。哦,一袭白袍,发须也都是白的,实在看不出年龄,只是觉得和蔼可亲,仙风道骨般模样。但想来,肯定是一名得道高人了。”
“那,可有说过名讳?”
“嗯。。。好像也是说过的,但吾没有记住。”
“此等要事,圣人岂能不记住。圣人不妨再好生想想。”
“嗯。这个嘛!”我摸着脑门犯了愁。看李月茹这模样,不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不行了,可该找个什么名号的神仙好呢?不对,是神仙都有什么名号呢?仙人,谁会这么称呼自己。
虽然,因为符咒,我首先就想到了道教。包括李月茹也是道教的信徒,比较容易取信。可后世的我,是无神论者,又能知道什么道教大神的名号。包括俯身前的杨敖,在这方面的记忆也乏善可陈。
于是,想来想去,我只能跟李月茹打哑谜,“哦,好似自称什么天尊。反正,吾就记得这些了。”
“白胡子老人,还是天尊?莫非,是太清道德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对,对,就是这厮了。”经李月茹一提醒,我忙不迭点头。
轮到这时,被李月茹一点拨,我倒是把有限的道教知识,做了一个融会贯通。说白了,道教的老大,最流行的版本,就是周朝思想家老子李耳的化身,也就是太上老君。
一说太上老君,估计即便在后世,也是世人皆知的。但这个名号,大隋还没有市场。那么,大隋叫什么呢?就叫太清道德天尊。所以,这也就是我虽然想到了太上老君,但想不起具体名号的缘故。
说到这里,我就必须阐述一下道教在大隋的发展状况了。众所周知,在另一个时空的大唐,因为老子李耳和李氏家族同姓,所以道教的地位是很卓越的。轮到大隋,虽然没有这些渊源存在,道教自高祖皇帝时,也同样是大隋的国教。
后来,就因为武媚曾经当过女尼,在篡位后便大力崇信佛教,打压道教。包括著名的译经师义净、实叉难陀等,都在武媚主持下大量翻译佛经,而《八十华严》,就是因为她觉得以前所译的华严经不够完整,而重新从天竺取梵本来翻译的。同时,武媚还规定“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
当时,道教已经趋近于覆灭。轮到玄宗皇帝继位后,出于政治目的,佛教就重新遭到打压,道教这才开始恢复。但是,境遇已经大不如前。轮到现在,就出现了道佛并存,各半江山的局面,还都有不少的拥泵。
所以,为求得一个合理解释,我搞出一套鬼神的言论,虽然是事出有因。可实实在在的说,我也有自己的利益所求存在,理解为借势而为、互相利用就成。
嗯,这个怎么解释呢?一方面,以后我的很多改造,甚至是发明,可以直接拿太上老君的名号招摇撞骗,以减少阻力。甚至,还在自我鼓吹,君权神授那一套把戏。
另一方面,就是我个人认为,大隋百姓需要信仰。说白了,作为统治者而言,如果百姓都失去信仰,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如果,非要在现今主流的外国和尚和本地道士之间选择,我当然愿意支持本地道士多上一些。所以,这其实也是道教继续发扬光大的机会。
换而言之,这也正是我看到了符咒,为何没有往佛教上面去靠的原因。开个玩笑说,我再是无神论者,佛教释迦牟尼的名讳,还是知道的。
当然,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我都会采用高度包容的态度。更加不会为了支持道教,去刻意打压佛教,甚至是其他的正常合法宗教。说到底,再有本土情节作祟,我优先考虑的还是谁的教义对我有利,对统治阶层有利。
嗯。。。好像就这些了。
百度搜索 荒唐一帝 天涯 或 荒唐一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