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荒唐一帝 天涯 荒唐一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尚食局准备膳食的时间并不长,但也有小半个时辰。而且,还多是汤肴之类,口感虽然不差,可终究不合我的口味。
说白了,我从小吃辣椒长大,即便走南闯北很多年,但这个习惯一直改变不了。菜肴里见不到辣椒这种物件,当真有些无法适应。其次,就是没有大鱼大肉,哪怕荤腥也极少。这个,真是爹能忍,娘也不能忍啊。
我自然知道,这是尚食局那帮奴才的好意。可他们那里知晓,我现在最不想吃的就是清淡之物。卧床不起一个多月,这些东西我都快吃吐了。
好吧,暂且忍忍吧。毕竟更换一次菜肴,不知道又要多少时辰。估计那时,我都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狼吞虎咽的海吃。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补回我丢失的元气神一般。李月茹一旁更是忍不住劝阻,大致意思不外乎我前段时日油盐少进。如此的进食方式,恐有不妥之流。
反正,都是一些没有太多营养的口水话。当然,其中的关怀之情,我还是能够体会的。但我的思绪,根本就不在这些方面,而是早飘到九霄云外。
没办法,我如今是一个穿越之人。首先搞清楚自己的处境,乃至于搞清楚这大隋朝是个什么鬼,终归没有错,对吧?趁着脑子里的记忆还热火,先理出个头绪,也是应该的。
得嘞,说回正题。先介绍我的名字。我叫杨敖,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都叫这个名字,这个可以确定。如今,我更可以确定,我还是这个大隋朝的皇帝,正儿八经的皇帝,而且是大一统的皇帝。
至于大隋朝是个什么鬼?恐怕,还要从文宗老爷子杨坚开始聊起。按照历史的轨迹,文宗皇帝最终传位给炀帝杨广,而不是太子杨勇,这没错。同样,杨广也是个志大才疏之辈,修建大运河,三征高丽,导致民不聊生,这也不假。后来,国内烽火连天,天下人就反了,还是这样。
宇文化及在江都篡位并缢死炀帝杨广,这是历史上隋朝灭亡的标志。只是,历史发展至此,就出现了转折。以前连史书都没有太多记载的旧太子杨勇之子,长宁王杨俨此时在丹阳郡登基称帝。
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长宁王,竟然颇具文宗风范,经十余年战乱终于灭了天下七十二路反王,更剿灭了已建立唐朝的李渊父子。
伟大的泱泱大唐,竟然就这么没了。我真不知道,是李渊父子比原本历史中无能,还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杨俨太过于厉害。甚至也同我一般,可能是一个穿越者。
包括,我也会忍不住大胆去推测,这是不是一个平行与大唐的时空。之所以要这么说,就是凭着还未散去的脑海记忆,我知道这个世道的天,还是一样的天。云,也还是一样的云。甚至大隋的领土疆域,也与历史上的大唐基本一致。
当然,这些也不是我现在需要弄清的问题。还是说说后面的事吧。后来,杨俨还都长安,更原大兴城为长安城,死后庙号高祖。其子杨埝继位后,进一步内修内政,外举兵事,大隋朝开始逐渐走向强盛,而后世大隋子民,也称颂这个时段为太宗之治。包括我现在所处的这座宫城—大明宫,也就是太宗年间开始修建的。
所以,历史在有些时候,总有惊人的相似。或许,除了国家的主人换了个姓氏,其余的东西,大抵都沿着同样的节奏和步伐走了下来。到了太宗皇帝传位给九子杨善后,因为杨善独宠皇后武媚。那个女尼姑明空,在杨善死后便公然篡隋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直到玄宗皇帝杨基业发动兵变,方才复隋。可就因为玄宗皇帝晚年的偏听偏信,大隋朝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近十载的征战过后,原本辉煌无比的大隋朝,同样已经暮暮老矣,更是奄奄一息了。
而我,就是玄宗皇帝的嫡重孙。去年继的位,今年元日时才改年号为建中。之所以弱冠年纪就能君临天下,这还得感谢我现在的便宜爷爷杨适和老子杨亨。哦,那个主要是因为,玄宗皇帝活的太久,肃宗皇帝快六十岁时才得以继位。登基没几年,肃宗皇帝就一命呜呼,陪着玄宗皇帝在阴间下棋去了。
轮到我的父皇杨亨,身体却又不太好,也就不到四十岁年纪,便再次挂掉。至于我。嗯,这个有点乱。就是那个我俯身前的杨敖,为何又会卧病不起,差点一命呜呼呢?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是要从玄宗皇帝晚年开始说起。先前我说了,玄宗皇帝晚年比较昏聩,过于偏听偏信,结果导致了安史之乱。这个,还只是其中一部分。其实,宦官参与政事,也都是玄宗皇帝开的先河,更是玄宗皇帝惹下的祸根。
当年的高力士权倾朝野,大隋人尽皆知。不过高力士这人,有一说一,倒也没有太多的毛病。至少,就没有太大的野心,对国家和君王,也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轮到玄宗皇帝晚年宠信的另一个叫做李辅国之阉人身上,就完全变了味。
就因为李辅国识字,玄宗皇帝便将他从一个小宦官逐渐提拔,最后册封为中书令,掌管大隋之中书省。这个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权势本已很大。
可等到后来,就因为在肃宗皇帝继位的过程中,李辅国选对了阵营,更赢得了肃宗皇帝的青睐。这厢,便被肃宗皇帝进一步册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从而开始接触和掌管军事。
再轮到后面,因为一次宫闱政变,肃宗皇帝就让李辅国领了北衙禁军元帅的差事,全面掌管大隋之北衙禁军。要问,是什么宫闱政变?其实,也是很俗套的内容。秉承玄宗皇帝优良传统的肃宗皇帝,竟然也学老子的模样,去抢了儿子的女人。如此一来,刚被立为太子的三子杨旭,便选择了犯上作乱。
当然,这个造反最终也没有成功,包括杨旭,也被肃宗皇帝给直接赐死了。可就因为吃了这么大一个亏,哪怕肃宗皇帝的年事已高,他却迟迟不愿意再立太子。轮到这里,更大的祸根便已经种下了。
这话,又该怎么说呢?要说肃宗皇帝的子女众多,父皇其实只是肃宗皇帝的第七子,既不是肃宗皇帝期许之辈,也不是太皇太后支持之人。结果,就因为肃宗皇帝的忽然暴毙,太皇太后也跟着仙逝,此时已经位高权重的阉奴李辅国,却拿出了一道所谓的肃宗皇帝之遗诏,这才有了父皇杨亨的君临天下。
嗯,一定要问肃宗皇帝为何会忽然暴毙?这个,真的已经成为了历史密云。不过,当时有宫中的奴才们传言,其实是北衙禁军元帅加身后的李辅国,早就失去了那副谨小慎微的模样,渐渐也有些趾高气昂起来。包括肃宗皇帝也渐渐觉得,李辅国这个奴才已经不太听使唤,于是便想处死他。结果,羽翼丰满,胆子更是无法无天的李辅国,便选择了先下手为强,这才有了肃宗皇帝的中毒身亡。当然,说这些话的奴才们也都死了,现在更是查无实证。
如此一来,再立从龙之功的李辅国,能得到什么样的厚赏,其实已经不用我过多描述了。禁军兵马大元帅,一个大隋从未有过的官职,从此就冒了出来,正式成为李辅国的众多封号之一。至此以后,不止拱守宫廷的北衙禁军,包括拱守京师的南衙十六卫,也都成为了李辅国的囊中之物。
至于我的继位,倒没有那么复杂,也跟李辅国没有太多的关系。嗯。。。可能,就因为父皇的身子不好,完全影响了他的开枝散叶。所以,父皇一生只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而我的大哥杨忠,又因为幼时夭折,我便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嫡长子。
好吧,我说了这么半天废话。好像,我还是没有交代清楚,我是如何受刺激而一病不起的?
这事,其实就发生在月余之前。我的母后萧氏把我叫过去,私底下跟我说:有人跟她汇报,李辅国那个阉奴实在有些无法无天,先帝册封其为司空兼中书令,更兼禁军兵马大元帅,本是十分宠信。如今,却闹得满朝乌烟瘴气,忠厚之臣人人自危,奸佞小人当道。
接着,母后就问我:她还听闻,据说各府、各道乃至于各部奏折呈递至中书省后,李辅国小事自断。军国大事,便由李辅国及几名亲近大臣决策,再无皇家半丝关系。此事,可否当真?
这些情况,自然都是不假的。而且,这还不是最夸张的地方。我刚登基时,就因为有朝臣禀奏,说李辅国这奴才竟然在公开卖官,堂堂节度使之职,也不过十万贯。即便是这种涉及国之根本的东西,在朝堂上李辅国也懒得否认。后来,竟然还寻了个由头,将那名朝臣直接给杖毙了。
只是这话,我却不敢跟母后说明。因为,我知道母后是将门出身,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只要这事传到她的耳朵里,就肯定会多生事端。至于母后方才所说的那些东西,也不过细枝末叶。依我看来,反而有些无伤大雅了。所以,我便选择了点头承认。
可就是这个点头承认,我自诩为细枝末叶的东西,却引得母后勃然大怒,声称:自武媚篡我大隋江山,玄宗皇帝登基后便下旨,后宫不能参政,她是不想坏了规矩,所以朝事也懒得过问。谁知,如今这朝堂竟是这般天地,那李辅国再是功高,再是权倾朝野,可也不能祸害杨氏江山如此之境地。长此以往,必将国不像国,君不像君了。

百度搜索 荒唐一帝 天涯 荒唐一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荒唐一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玉林大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玉林大师并收藏荒唐一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