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烽火浩然行 天涯 或 烽火浩然行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见过崔长史!”湖心亭,亭内和周围湖面船上的儒生们齐齐向亭中的崔长史行礼,这位崔乐长史也笑着向众人回礼。崔乐是萧王府属官,正五品,三十来岁,是天元六年的殿试榜眼,面容虽说平凡,言谈举止却是十分温文尔雅,被萧王委派为文宣馆的主事,这议风会便是由他主持。“今日的议风会,崔某只是来充当司仪,待会会有左白玉大人到场,左大人当年也是在文宣馆呆了很久,性格随和,各位各抒己见,不要拘束。”“是!”……
听到左白玉要到会的消息倒没有人惊讶,看来这事馆内众人大都知晓了,一番吩咐过后,亭中众人就座,回廊上书童们端着笔墨纸砚陆续进到亭中,置于书案之上,几份书报也交到了崔长史手中,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左白玉到来。似乎是掐着时间,这边书童刚一退场,岸边的回廊尽头左白玉缓缓走来,依旧是一头长发披散在后,一身青衣缥缈如烟,温玉一般的脸上时刻带着微笑。
“见过左大人!”左白玉一进亭中,连带着崔长史,所有人全都恭敬行礼。
“各位有礼!”“左大人!”“崔大人!”左白玉与崔乐都是官场中人,自然又特地行了个礼。
“左大人请入座,议风会这就开始了。”左白玉点头,走到周围人特地留出的一个书案后,和众人一样席地而坐。
“风闻天下家国事,酌议今朝手中卷。各位,今日的议风会正式开始!”闲话也不多说,崔乐直接便宣布议风会开始,没有多余繁杂的步骤,陈天南三人是第一次参加这议风会,原本还以为这些文人的规矩复杂繁多,也不知是这议风会确实就是如此简洁,还是主持会议的崔乐性格如此,但一看周围的仕子们表情没有什么不对,估计前者的可能性更大,陈天南三人倒是对这议风会起了兴趣。
“今日第一议!天元十一年,二月二十七,雄东关外极天大草原,所驻二十万火狮军队进犯雄东关,攻势猛烈,明王上奏加派调拨一年军备,以防火狮全力进攻。”念完第一份书报,站在湖心亭中心的崔乐环视一周。此事过去已一月有余,也早就有很多消息传到此处,在场的众人并不吃惊。
“各位觉得该如何应对,大可畅所欲言。”左白玉在这里地位最高,自然会等到最后,现在等的是周围的仕子们先开口,这些仕子中也不乏心急胆大之人,崔乐刚一说完,一名方巾长袍的仕子便抢先回答,道:“火狮国多年来亡我秦风之心不死,如今无端进犯,定是觉得我秦风不喜征伐便可欺之,雄东关乃帝国屏障,不可有失,自当派精锐大军驰援,若是能将其打退到极天大草原,杀一杀火狮的锐气,那是最好!”这名仕子说完,周围传来一片认可之声,崔乐无甚表情,左白玉微笑不语。
“这位仁兄说得不错,但这其中却还有些蹊跷。”正当亭中议论四起,又有人高声开口,众人循声看去,是一个手执白纸扇的仕子。“是袁天明,他一向有过人的见解。”亭中大多数人看来都认出了此人,应该是在馆中有些名声。
“雄东关乃我秦风第一大关,常驻兵马便有二十万,大将无数,再加上明王下辖云、雷两州,所能调动军队几乎达六十万,火狮军队虽说善战,但也绝不会蠢到认为二十万人便能攻破雄东关这座坚城,这其中应该是另有所图。”这袁天明果然有些过人之处,一眼便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崔乐左白玉都不免对其点头以示赞赏。
亭外船上的陈天南公孙青也对这袁天明心中暗暗称赞,王乾坐在两人身旁,原本对这议风会不甚在意,此刻听到这所议的内容也是认认真真,聚精会神。很快,又有人站了出来,对袁天明的话提出了疑问。
“袁兄说的也对,但火狮毕竟有二十万人攻城,攻城之事非完全以人数互耗,难保火狮没有计策破城,且二十万人消耗的军备物资乃是一个庞大的数量。云、雷两州千重大山,地势崎岖险阻,莫说大军,便是单个的翻山好手也难以逾越,唯有雄东关可过,火狮耗费如此人力物力又能图什么呢?依在下看,这二十万人后面保不齐就是火狮倾巢而出,想一举攻入我秦风!”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纷纷点头,觉得也是有理有据,一时之间,亭中就这两种说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哼!”正当陈天南三人细听亭中议论,耳边突然传来一声冷哼,三人下意识地转头一看,只见之前那醉酒的于封不知何时随船到了边上,坐在那里冷笑。王乾见状刚要发火,这次陈天南抢先一步拦住了他,抱拳对那于封,道:“这位仁兄为何发笑?”于封上下打量了一下陈天南,没有回答,而是看着湖心亭发出一声冷笑,转过头去背对着三人,往船头上又是一躺,根本不理会陈天南。王乾见他这副模样,怒不可遏,若不是陈天南死死压住他的肩膀,他早就跳到那艘船上去了,一旁的公孙青也忍不住皱起眉头,道:“这人也太无礼了!”“算了,由他去吧。”见陈天南如此,亭中又在议事,不便喧哗,公孙青王乾两人只得作罢。
“十年前,火狮三皇子在我秦风境内遇刺,此事火狮便一直耿耿于怀,遥想当年火狮倾全国之力,大军席卷极天大草原,屠戮八十万狼族,似这等凶暴,火狮想要强攻我秦风也不无可能,朝廷应同意明王请求并加派兵力。”“非也!朝廷调派各地的军资大半出于南杭,且每年的各项支出都是有余,今年的军备已经运过,现在还没有全面开战便加派军备,对南杭势必会有负担,若是火狮全面来袭,是否要动摇国本?若是天行在旁伺机而动又该如何?”“说的没错!明王若守关艰难,为何只请朝廷加派军备?不应该是请朝廷就近增兵吗?”……
亭中你一句我一句好不热闹,陈天南三人在旁听得也是频频点头,三人原以为这会上都是些书生论道,却没想到这些书生对后勤开销是否充足这些也颇有了解,倒也不全是纸上谈兵。
眼见争论不休,坐了半天的左白玉终于开口了。“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既然没有全面开战,就不应该对地方加重负担,以免动摇人心,所以派兵即可,然我秦风自古以来,边疆要地囤积兵马,附近州府兵马不可与之过多接触,兵员也是由全国征兵,于原籍地训练后分派全国,到指定年龄后就得退伍,这都是为了防止有人拥兵自重而难以收拾,故朝廷应从南杭或北地挑选一支军队,军资由云、雷两州附近州府支出,待过后再由本部或南杭补齐。”左白玉一番总结,众人纷纷点头,觉得最是稳妥。
“左大人一语中的!”崔乐微微一笑,此议既然到了这里,左白玉也已经开口,就可以公布朝廷的决议了。
“此议朝廷已经有了决策,令武湘王带兵十万驰援雄东关,兵员是从北地各州的金平卫挑选,军资器械由离云州最近的益安州暂时负责,明王请调军备暂不应允,若火狮真倾全国之力来袭,明王可暂调云、雷两州所有兵员军备,以备朝廷后援缓和。”“至于调遣的军备由哪里负责补齐,户部还未确定。”朝廷的决议念完,在场的仕子们个个点头称是。
“这一决议是最为合适的,北地兵将甚是彪悍,用来镇守边关可以确保战斗力,金平卫是北地关口古道门的预备兵,从北地各州挑选金平卫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益安州又与我南杭这一州比邻,若战事真起,可调南杭军备经陆路至益安,以作准备。”左白玉一番解释,众人便都清晰了,不过在场也有几人明白,还有一个问题左白玉并没有说,至少亭外的陈天南是知道的。
领军的是武湘王,武湘王是皇上胞弟,先皇第九个儿子,和皇上秦文政是一母所生,也是和萧王一起站在皇帝一边的王爷,虽说秦文政登基,这位武湘王功劳不小,但他却拒绝了封一地之王,而是让秦文政给了他一个特权,可以到各地军中任职,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军人。明王是先皇的弟弟,当年九龙夺嫡,明王作为边疆藩王不可回京,但他却十分支持梁王,后来梁王身死,明王和皇上之间也就有了嫌隙,此次让武湘王领兵到雄东关,难保不会是皇上有打压明王之意,这个意思朝中自然不会有人明着提出,而这亭中又多少人知晓也不得而知,总之也不会有人蠢到当面提起。
只是在这种种的是是非非中有所牵涉的陈天南想起这些不免默然,多少恩怨情仇,多少流血流泪,当年卷动风云的京都城如今又再起波澜,远离了权力中心的自己似乎又要被带入这个旋涡之中,在回去的这条路上陈天南仿佛看到了刀山剑林,归途遥遥无期,或许一切只是杞人忧天,或许自己就不该回去……
百度搜索 烽火浩然行 天涯 或 烽火浩然行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