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春秋我做主 天涯 或 春秋我做主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次日召忽醒得格外早,一家团聚,想到父亲平安归来,不久就将前往临淄,主持主讲于国学馆中,到时召家便更加平步青云了。他心中高兴,昨夜还做了个美梦。
小夏刚服侍他洗漱完毕,仆役过来通知上堂吃早饭了,召忽暗叫惭愧,自己一习武之人,尽比爹娘还睡得久。
春秋之时,因无产品及,只有贵族子弟是早中晚三餐,普通的国人,野人都是中、晚两餐,甚至一餐。
随齐地物产丰盛,相对来说百姓过得更好,但不少人充分发挥华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节衣缩食。
上得堂中,他见爹娘都已坐于大案边,有说有笑,今日不同昨夜有众人在场,是以召沫和葵襄相对来说比较随意,没有那么正襟危坐。
吃罢早饭,召忽正打算找个机会,向渊博的父亲请教那《归藏经》类的疑问,这几日府中事多,他却每时每刻对此事念念不忘。习武之人,武学上的事自然是头等大事,当然,这是因他暂时还未尝到权力的快感。
突然仆役来报,邑宰姚余率着本邑司徒、司空、司马、计吏等人前来谒见,召沫让他快快有请,正说着,薛辛已带着众人进了外院。
召沫礼贤下士,连忙率着母子二人下阶迎客登堂。
姚余和司马程怀召忽已经很熟了,尤其程怀,在汤城一役中二人已经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召忽和那司徒、司空召以及计吏等人却只是或有一面之缘,倒不认识,姚余向他做了介绍。
召忽见他几人都身着正经的玄端朝服,头戴高冠,显然是一副向上级汇报的正式穿着。
几人进堂,按宾主坐定,葵襄吩咐冬、夏献上糕点、水果,自己转去了内院。
周代时还未有茶,这对前世偶尔喝茶的召忽来说稍稍不习惯。
姚余首先拱手说道:“小人今日方知宗子归来,有失远迎,惭愧,惭愧啊!”
召沫手一摆,笑道:“吾前夜归得匆忙,未曾来得及告知各位,姚大人不必自责。”
姚余使了个眼色,左首末位的计吏站起身来,和胥吏一起,将其怀抱的一堆简牍呈上。
姚余道:“因春季遭遇蝗灾,所以今年收租减了不少,计田。”
那名为计田的计吏站在大案旁,应声道:“在。”
姚余道:“你将今年的田赋上计情况报与宗子知晓。”
计田道:“是!”转过头道:“禀宗子,今年葵丘治下两州、八里,三十二丘的产出都少了约莫三分之一,是以……”
召沫点了点头,笑道:“说下去。”
召忽从见到计田以来就觉得面熟,这时终于恍然大悟,心道:“原来他和计均是一家人啊,难怪长得这么像……看来这计均一家倒挺能干,兄弟俩一个在城中任职,一个在我府中任职。”
又想:“恩,相比之下,当然是在我府中当私人计吏和老师的计均先生舒服了,差事会少得多。”
计田又道:“野中共产出粟米三千八百余石,其中公田和庶民的租赋共收入三千两百余石……”
春秋早期,齐国的行政规划,以及收田赋都秉承周制。
一城分为州、里、丘,大概等于后世的县、镇、乡。
一丘之下管辖十六井。
一井,是由中间的一块公田,加周围的八块私田构成,因像一个井字,所以称为井田制。
一田约为一百亩,九块地加起来约为九百亩。
国家划分一井的时候,将中间最肥沃的那一块土地作为公田,周围八田的野人庶民,每年得先种公田,才能去种自己的私田。
邑大夫抽取中间公田的产出,以及私田的大部分产出,再层层上缴到诸侯、天子那里。
因春秋时,一亩地约为今天的三分之一亩,当时的一石约当今之五分之一石,即二斗,所以换算下来,一家野民每天一家人几口人的粮食所得不足半斤,这还是普遍情况下,遇到饥荒时刻,就更少。
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就是周公设计的井田制。
但,这只是理想情况,其实自从周幽王亡国,周平王东迁以来,周室威望大降,很多诸侯国不按时朝聘、纳贡。
召忽心里清楚,这四千多石粮食,并非他召家独享,绝大部分都要作为“社闾尝新、春秋之祠”、以及养军等公家开支,加上交给临淄的上贡,自己家只能得到一小部分。
不要小看这“社闾尝新、春秋之祠”,春秋诸国极其重视祭祀,用资极多。
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下至大夫,上至诸侯、周天子,除了需要祭天地、祭各种鬼神,春郊祈谷、夏季的求雨祭、年终的丰收大腊、蜡祭等最为复杂繁琐,军队出征前也需要祭祀。
另外、祭祖、婚嫁、生子等都要祭祀,周天子更多。
虽然周代相比商朝,对鬼神的敬畏和崇拜程度以及大为减弱,更崇尚“以德配天”“君子仁德”,但每次祭祀仍要耗费大量粮刍、牲畜。
果然,召沫双眉紧锁,对姚余和那司徒说道:“除葵丘公用,以及向临淄纳贡之外,我府中剩得多少?”
司徒是周代设置的,专门管理农田、人口的官职。
姚余和那司徒都面露难色。
召沫道:“没事,你们说吧。”
那司徒拱了拱手,说道:“启禀宗子,因今年产出太少,合计下来,除去临淄之用,可向宗子府中上缴三百余石。”
召沫又问程怀道:“清点下来,我葵丘公族军具体伤亡多少军士?”
程怀欠身行礼,道:“禀宗子,伤两百三十人,死一千一百人。”
召沫沉吟半饷,道:“好。你们现下就将我府中应得的粮食都剃了出来,遣人分送到伤亡兵士家中,作抚恤用。”
几人大惊失色,忙道:“宗子不可啊。小君子在汤城之时,已将缴获物资都分了他们,何须再……”
召沫手一挥,说道:“我意已决,不必再说了。若是一家人的独子参了军,而不幸阵亡,其父母、子女怎么办?你们想过了吗?”
姚余想了想,道:“某愿捐献出三月俸禄,赈济亡者!”
程怀和那司徒、司空也纷纷拱手道:“某也捐献三月俸禄!”
召忽道:“父亲,孩儿有个请求。这些不幸的兵士都是随我出战而亡,请准许孩儿前去分发抚恤物资,以表我的愧疚之情。”
召沫看了看自己的儿子,随即点了点头,说道:“恩,你有这份心是很难得的,准。”
又顾谓众人,道:“事不宜迟,我们即刻动身,前往司徒署,我要亲自核对此次收成的账目。
忽儿,你随我们同去,点好物资,你就和司马程大人一齐前去伤者家中。”
众人鞠手,齐声道:“是!”
薛辛唤了淳荣,备好了马车,召沫、召忽父子二人同坐一车,姚余等人乘坐着自己的车子,一行人刚行至街衢路口,只见前方一赤色温车向召府疾驰而来!
百度搜索 春秋我做主 天涯 或 春秋我做主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