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不靠谱历史 天涯 不靠谱历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二、小试牛刀
张松死了?
法正的好兄弟张松死了,因为张松的二五仔身份暴露了。
张松听说刘备没有近攻刘璋,而是真奔着张鲁去了,在家中着急的不行。张松心想:本来刘备的军队就不多,要是再去和张鲁硬碰硬,或是碰上曹操,那估计就得交代在张鲁的汉中了。张松思来想去,心想这么好的机会,要是错过了可就真没机会了。
不行,得把刘备劝回来!
他哪里知道刘备就是去装装样子,转身就要回来的。
说干就干!张松刷刷点点,写了一封信准备秘密送给刘备。
不过刘备没有看到这封信,刘璋看到了。
张松的哥哥张肃提前发现了这封信,并且选择了将书信交给老板刘璋。
好一个大义灭亲!
刘璋的态度也非常干脆,一个字:杀!
张松你个二五仔!我待你不薄!竟然敢背叛我!
于是张松死了,死的很突然。
死了就死了吧,刘备悲痛了一会就准备继续攻打益州。
法正更无情,三国志压根就没写他对于张松之死的反应。
大概是没什么反应吧。
法正当时身在刘备的大营,自然是不需要担心自己落得和张松一样的下场。
哎,毕竟二五仔这个行业死亡率还是很高的,所以在这里也是希望这个世界上能少一些二五仔,多一些真诚。
刘璋身为割据天下的一方诸侯,自然是自己的手段。得知刘备反水的消息,他很干脆的直接下令部队封锁了所有的关隘,顽强的抵抗刘备的军队,准备打一场消耗战。
消耗战时刘备不想看到的,因为对于刘备来说,这次近攻刘璋是一场长线作战,最紧缺的就是粮食,如果这场战争持续的打下去很有可能自己的军队会被活活拖垮。人家益州可是有名的天府之国,粮食有的是,还担心耗不过你?
更要命的是,刘璋也知道刘备缺粮食。
一个针对粮草的计谋就这样从刘璋谋士郑度的脑子里蹦了出来。
建安十七年,刘璋的谋士郑度向刘璋建议:坚壁清野。
郑度的计策解释起来其实很简单:刘备这支军队就是孤军深入,粮草哪里来的?就是紧急从民间搜刮来的(当然还有之前没翻脸时刘璋送的),粮草供应绝对不足。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给刘备机会。把距离刘备最近的两个郡的百姓全都迁到都城这里,然后一把火把带不走的粮食全烧了。
粮食我烧了都不给你!
还没完!我们还得提前挖战壕、修坚垒。等到刘备攻城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坚守不出,以逸待劳,保证能拖垮刘备。等到刘备打不动了,准备撤军时,我们直接杀他个回马枪,到时候别说打赢,生擒刘备都不是问题!
郑度的计策不可不谓毒辣,既最高效的打击敌军,又能把损失降到最小。
什么叫专业啊?这就叫专业!
这个计策很快就传到了刘备的耳朵里,刘备听说了郑度的计策之后相当愤怒,又没有什么办法,于是找到法正询问解决的办法。
这可是份难题,这还能怎么办?除了退兵好像没什么其他办法了。
可是看着刘备着急的神情,法正倒是气定神闲,只对说了一句话就让刘备悬着的心又放下了。
法正说:“终不能用,无可忧也。”
主公莫怕,刘璋不会采纳这个计策的。不采纳,那还怕什么?
其实对比刘备手下的几个谋士,法正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个,因为相比于内政,他没有诸葛亮优秀;相比于治军,他似乎也没什么建树。那法正又为什么受到刘备的器重呢?
因为法正对于人心的洞察相当可怕。
法正清楚的明白在不同的情况下,其他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而且奇准无比。
这是法正的第一次使用自己的洞察力,目标是刘璋。
事实证明法正真的是个心理学天才,因为刘璋听了郑度的计策之后连连摇头:“不行不行,我只听说过把敌人击退来安抚民心的,哪有把百姓迁走躲着敌人的?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一切全如法正所料。
话不多说,开打吧!
刘备将军队分为两路,一路由黄忠和卓膺带领直接进攻刘璋,而刘备则亲自带着另一路军队直奔关中,因为关中,有一群特殊的人。
刘备眼光的毒辣程度简直不输郑度,因为他直奔关中的原因是,这里有人质,益州将领和士卒的妻子儿女大部分都在这里。
你老婆孩子在我这儿,看你们怎么办!
扣押了人质的刘备又马不停蹄的和黄忠卓膺合兵一处,下一个目标就是涪城!
刘璋一见大事不妙,连忙派出了自己的全明星阵容:泠苞、张任、邓贤等抵御刘备。
对,这是三位已经是刘璋手下的全明星阵容了。
所以结局你懂的,这哪打得过?三位明星很快就全都被刘备给击败了,这三位也就只能退守绵竹。
这哪是打仗啊?这就是平推啊!再不使出点杀手锏怕不是刘备都要笑掉大牙了。
刘璋手下大将:李严,接受刘璋任命,进军接管绵竹。
李严不亏为蜀中大将,对于战局有着清醒的认识,到达绵竹之后,李严立刻下达了命令:投降。
刘备表示:你的将领真优秀,不过下一秒就是我的了。
再也没人能拦住刘备了。
刘备下令各个将领平定自己下属的郡县,荆州来的援兵也别闲着:诸葛亮、赵云、张飞从东边夹击刘璋。
这才是全明星阵容。
这场战役的前期,刘璋一直在挨打,都没办法还手。整个益州四面开花,就快乱成一锅粥了。
眼看着刘备就要打到成都,攻占全益州了。这时候战局发生了改变,因为一座名叫雒城的城池拦住了刘备。
驻守雒城的,是刘璋的亲儿子刘循。
这总不能投降刘备了吧?你还能把我亲儿子给收了?
这次换刘备犯难了。这城池打又不好打,降又不肯降的,怎么办?
于是这小小的雒城,刘备打了近一年。
好在法正觉得不是问题。
儿子不肯投降,那就让你老子投降。
法正拿出纸笔开始给刘璋写劝降信。这封信的名字,叫《与刘璋笺》。
这封信,充分说明了法正对于人心的揣测已经出神了。
原文并不是很长,但是却五脏俱全。简单来说,这封信传达了两个信息:
第一,刘璋前老板,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无非就是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一战取胜,这完全是在做梦,您快醒醒吧;再不就是打持久战、消耗战,这想法我也劝你趁早放弃。本来一开始你要是听从郑度的话也许是来得及的,但是现在我们粮道通了,持久战?我比你还能耗!
现在想打消耗战了?早干什么去了!
第二,刘璋前老板,我跟你讲,不光我们想要益州,隔壁的孙权也对你垂涎已久。你自己权衡一下,是投降自己的宗室亲族好一些呀,还是投降外人好一些啊?
投降我们主公刘备尚有一条活路,投降孙权,估计你就没有下半生了。
短短一封劝降信,把刘璋看的冷汗直冒。
建安十九年,在近一年的猛攻下,雒城城破了。亲儿子也不好使了。
成都危矣!
这一年六月,击破了雒城的刘备和诸葛亮合兵一处,围攻益州最后一座城池:成都。
刘璋败了吗?其实还没有。
当时的成都还驻守着近三万精兵,粮食够吃一年的。城中的百姓和将士都希望和刘备决一死战,这是刘璋手下的军队第一次这么团结。
这时候还没投降的,说明这些将领和百姓是真的忠诚于刘璋。
这至少说明刘璋是一个好君主,起码善待百姓。
三万精兵、一年的粮食,够刘备喝一壶的了。
看着将士们坚定的神情,百姓们视死如归的眼神,刘璋却想起了法正的信。
别说了,投降吧。
在成都被围的第十天,刘璋出城投降了。
刘备得到了整个益州。
公平的说,刘璋是个老实人。他也能听从部下的建议,只不过听取的建议都是错的(详情参照二五仔张松),没听取的意见都是正确的。这里还要插上一嘴,原来刘备入川之前,刘璋的手下黄权就已经劝过刘璋不要让刘备入川,刘璋没听,这很正常;之后刘璋的手下王累把自己倒掉在城墙上劝阻他不要让刘备入蜀,刘璋还是没听,这很不正常。
看得出刘璋是个很有决心的人,说让刘备进,就让刘备进!
更不用说后来不听郑度的计谋,本来可以败的不这么彻底。
只能说刘璋的脑子不够转,或者说转的太慢。
但是他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至少百姓是爱戴他的,将领……额……将领还是有一些是忠诚的嘛
不是我军不努力!只怪刘备太强大!
总的来说,刘璋是个不太聪明的老实人。

百度搜索 不靠谱历史 天涯 不靠谱历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不靠谱历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时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时代并收藏不靠谱历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