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不靠谱历史 天涯 或 不靠谱历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一、不鸣则已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叫法正。
法正,字孝直,扶风郡人士。
不得不说,在那个年代,法正应该是个幸福的人。他出身名士家庭,祖父法真是天下有名的正直名士。估计小时候的法正就是听着祖夫的模范事迹长大的。
长大了我也要辅佐君王,成为一代名士,名流青史。
老名士的孙子应该算是个小名士,不过名士归名士,总归都是人,是人就要吃饭。
这位您说了,这不是废话吗?
这就是您错怪我了,因为这一年,小名士法正,连饭都吃不上了。
建安元年,发生了一场席卷天下的饥荒。
饥荒意味着吃不上饭,吃不上饭意味着等死。
法正不想死。
我还没名流青史呢!
于是法正跟同乡的孟达一同踏上了入蜀地的路,一道的还有好多同乡。
逃难嘛,同乡一起还能有个照应。
不过,几年后法正就不会这么想了。
蜀地毕竟是天府之乡,这场饥荒几乎没有怎么影响到这里。法正又能吃上饭了。
不过法正还是很不高兴。
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来源于益州牧刘璋,这位仁兄是蜀地的实际管理人,法正一度认为自己成名的机会来了!只要刘璋给个官做,法正有信心,不出5年就能完成名流青史的愿望!
其实并不能。
因为刘璋似乎不喜欢法正。人家法正千里迢迢的跑来投奔你,又是个有些名气的人才,怎么说刘璋也得给个官做做。
刘璋呢?一开始含含糊糊半天没有动静,最后也许是想通了,很久(具体多久没有历史记载,总之就是很久)之后,才终于给了法正一个官做。
那为什么法正还是很不高兴?
因为刘璋给的官实在是有点小。
法正的第一个官职,是县令。
这就有点过分了。
这就好比一个清华毕业的博士应聘经理,你身为老板却表示:“嗯,我们缺个保洁,你去扫扫地吧。”
扫地?扫你妹啊!
我法正怎么说也算是个名士,刘璋你就给个小小县令!以为我会接受吗?
我接受。
法正走马上任新都县令。这位年轻人学会了人生的第一个道理:好汉不吃眼前亏。
小是小了点,总比之前没有好。
第二件事,才是重点。
当然了,是我认为的重点。历史嘛,我一直认为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一个人和一个人故事的集合就是一段历史,就像小说一样,每个人心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不一样的。无论是盖世英雄或是市井之徒,他都是人,有血有肉并且曾经活着过的人,自然也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发生心态乃至性格的改变。
易中天老师说过:不受影响的人,是死人。
而我认为影响法正一生的,就是这第二件事:非议。
做了县令的法正之后又被任命为军议校尉,这也是个不怎么重要的职位。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法正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苦恼时,同乡人的诽谤传到了他的耳朵里。而诽谤,就是我认为的第二件事。
当年一同入蜀的同乡见法正不得重用,纷纷开始诽谤他品行不端。
在我看来这其实没什么大问题。什么隔壁的王奶奶,村头的李师傅,谁身边还没有个喜欢传谣的邻居或是亲戚的?我要是法正一定安慰自己:“嗨,人红是非多。”
不过我不是法正,所以法正并不这么想,而是掏出了自己的小本本,将造谣的人的名字一个一个的记录了下来。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法正都会想起自己的小本本,想起本子上嘲讽过自己的人。不过没有办法,现在的法正根本没有能力处理这些人。
那就等着吧。
隐忍的几年里,法正学会了第二个道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现在我没能力办了你,以后可未必!
不过苦恼的法正并不是一点娱乐的手段都没有,因为他还有个朋友:别驾张松。
别误会!这个“别驾”是个官职,这人就叫张松。
据说他长得像个猴子。
不过,可不能小瞧了这位猴兄……仁兄,有空一定要讲讲这位人才,或是您自己查查看他的事迹,您看完后一定会感慨:人不可貌相啊!
事实证明法正就是个不以貌取人的人,因为他和张松的关系相当不错。两个人还常常聚在一起,骂骂上司刘璋,感慨怀才不遇。
这一晃就是十年。
隐忍了十多年的法正、张松准备发功了。
建安十三年,张松奉命出使曹操。
曹操这个人是个大人物,无论您认为他是奸雄也好,英雄也罢,今天我们都不谈,我们只谈论一个问题:他是不是以貌取人的人?
至少张松觉得他是,因为张松出使曹操后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贬低曹操。
前面我们说过,张松这个人其貌不扬,说的难听点,就是长得有点反人类。
曹操哪见过这种外星人长相?据说他对张松非常不友好。
于是张松很不开心的回到了益州,还没等刘璋问出使的情况,张松就劝说刘璋:“主公啊,这个曹操不可信,要信还得信自己人。”
刘璋摸了摸不太聪明的脑瓜,问:“自己人?谁啊?”
张松露出笑容,道:“刘备啊,这不是主公同族的兄弟吗!可不是自己人么。”
刘璋又问:“那那那,找谁去联系刘备啊?”
张松看着刘璋傻乎乎的样子,憋住了笑,并“真诚”地说:“找法正。”
刘璋绞尽脑汁才想起来,自己手下还有这么个人。完全没有辨别出眼前二五仔的刘璋老实的点点头说:“那就派他去吧。”
法正不想去。
拜托!十年没想到我,现在你让我去我就去?不去!
几天后,法正上路,出使刘备。
还记得法正的人生第一课吗?
人生第一课:好汉不吃眼前亏。
推脱不掉的法正决定还是上路,毕竟这是老板的命令。
我就去会会这个刘备!
没过多久法正就回来了。第一件事就是找自己的好朋友:张松。
法正兴致勃勃地说:“老兄!你知道吗?刘备是个雄才大略的明主啊!”然后就是一堆夸刘备的话。
张松听后也表示赞同,好朋友能看上的人,自己自然也能看得上。
这两个人感慨:同样是姓刘,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是啊……
法正掏出自己的小本本,上面全是自己这些年记下的名字,本来想着将来成名之后加以报复,可这么看来,继续在刘璋手底下干,这辈子都没机会报复了。
更重要的是:刘璋的名字也在小本本上记着。
这次,法正学到了人生最后一课: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一个阴暗的想法慢慢的在法正的心里发了芽。
做掉刘璋,拥戴刘备!
张松表示赞同,不愧是好兄弟!说动手就动手!
不过没机会。
怎么?两个小弟就想干掉大哥?
那就再等等。
人生第二课: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不过这次,用不上十年,三年就行。
建安十六年,曹操准备征讨张鲁,刘璋害怕了。
毕竟自己的益州就在张鲁南方,这要是曹操灭了张鲁顺便下来把我也灭了?大事不好!
机会来了!对于二五仔张松来说,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只见张松不慌不忙的走到刘璋身边安慰道:“主公莫怕!我们还有帮手啊!”
刘璋又一次老实的点点头说:“对呀!帮手!那再派法正去找刘备吧。”
得,这次都不用忽悠了,自己就知道找谁了。
于是法正和当年的同乡孟达各自率领了2000人马,邀请刘备入蜀,共同讨伐张鲁。
来到刘备军营的法正转达了刘璋的意图,然后揭下了面具,道:“阁下!那刘璋只是个昏庸无能的人!只有你才配做益州巴蜀之地的主人啊!”
刘备倒是一脸懵逼,这不是刘璋的人吗?咋就投靠我了?”
见刘备心存疑惑,法正继续说:“现在益州里有我兄弟张松做内应,攻取益州易如反掌。益州民殷国富,占据益州后再去和曹操、孙权争天下不久容易多了吗?”
刘备听着这段话,有点耳熟。
要是您熟悉历史就会知道,这和诸葛亮的隆中对相当符合。
法正真是个人才,起码和诸葛亮有的一拼。
刘备想了想当年诸葛亮的话,又看了看眼前野心勃勃的法正,点了点头。
刘备整顿好军队,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西进和刘璋相会。之后又马不停蹄的准备近攻北方的张鲁。
虽然只是演戏,但是也得演的逼真。
刘备的目标一开始就只有刘璋。没到张鲁的领地,刘备就调转军队回攻刘璋。
这时候可能会有观众问了:等会!这就打刘璋了?三国不是说刘备不想打刘璋,庞统惨死落凤坡,刘备为了报仇才含泪进军刘璋,这样的桥段吗?
不好意思,您的三国后面的两个字是:演义,我看的三国后面是:志。
咱们以这个《三国志》,也就是以这个史书为准。
咱得有个基准不是?
顺便一提,历史上庞统还真的是被乱箭射死的。
说回历史,历史上的刘备没有迟疑。敌人就在益州!
在返回益州的路上法正一扫以往的阴霾,充满了精气神。夺取益州在法正看来不过是探囊取物一般。
显然法正想的有些简单了,因为益州城中传来了消息:不是刘璋投降了,而是张松的死讯。
张松死了。
百度搜索 不靠谱历史 天涯 或 不靠谱历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