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六合图 天涯 或 六合图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此时已是“暖秋”时节,凉风拂地,玉露横天。西沟村也是一片秋色,远处的山中有成片的金色树林,树林脚下夹杂着黄腾腾的山菊花,山花竞相开放,仿佛在等待那纷飞的落叶。通往西沟村的小路旁是一片片金黄的稻田,沉甸甸稻穗在这秋天里羞涩的低着头,随着风儿轻轻摇摆,好像一群妙龄女子在婀娜舞蹈。小路的左右长满了整齐的杨树,形成一道金色的屏障,杨树的落叶随着秋风“唰啦唰啦”片片飘落,洒满了小路,形成了一条金色的大道。陶卓车行走在金色的小路上,车顶上的天空也金色树叶合围,仿佛给车顶加上了华盖。
阡陌小路不甚平坦,有些颠簸,陶卓本来心口有些烦闷,拉开车帘,看到眼前的景色不由为之一震,心中的烦闷舒缓了许多,不由得叹道:“想不到战乱连连的关中地区,竟有如此的世外桃源。”说完,陶卓看着山脚下田间有几个穿着不同服饰的胡人,有大人、孩子、老人,正在从田里把一袋袋谷子搬到路边,他们个个乐呵呵的,笑哈哈的,相互打着招呼,说着今年的收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陶卓不由得问沈浔道:“我看田间有不少各族胡人,他们为何不喂马牧羊,却在此佃作务农?”
沈浔答道:“告先生得知,西沟村里有各族胡人,包括氐人、鲜卑人、羯[jié]人、九黎人、巴图人以及乌孙人等。如今乱世,胡人受压迫更甚,他们都是无家可归的军户、佃客、百工湖、奴婢等,于十四年前随阿母避世于此。阿母教得他们开荒、选种、播种、耕耘、保墒、收割、贮藏等农务,他们便一直在这西沟村住了下来。”
陶卓叹道:“如今战乱不已、动荡不安,胡人大多是被高门士族压榨得‘肌肉略尽、骨髓俱罄’,你母亲将汉家的农作之法教会他们在此生存,这可是大大的福祉。”
沈浔说道:“家里清贫,阿母又身子不好、无法劳作,其实多亏他们救济,我可是吃胡人的百家饭长大的。”
说罢,沈浔随着陶卓的牛车走到了田边,只见一位九黎族大叔卸下牛犁,打着招呼说道:“沈浔,你身边的贵人是谁啊?你可采到鹿乳了?阿叔以前也是猎鹿的好手,可惜年纪大了,不能陪你去追鹿了。”
沈浔给大叔引荐了陶卓,笑着回到:“谢谢努桑大叔,这位是陶先生,今日是来我家做客的。我今日不光采到鹿乳,还有遇到一位好心的山中猎户,送了我半只鹿呢。”说完沈浔给陶卓介绍道:“这位大叔是西沟村九黎族族长努桑,正是他十多年前带领大家到这西沟村安居的。”
陶卓下车给努桑行了一礼,看了看努桑身边的牛犁,奇道:“请教大叔,我看你用的犁和南方的犁不一样,可否为我介绍下他的作用呢?”努桑大叔说道:“先生请看,此犁叫‘双长辕犁’。它是在原来的古犁上经过改良的,增加了犁底、犁柱、犁桦、犁壁、犁梢、犁辕。这种犁行进稳定,耕作迅捷,并且可使土翻置一边,只做一回顺次耕作,不必再做重复纵横交耕。更好的是,此犁可以只用一头牛牵引,比原来‘二牛抬杠’的古犁节省了许多牛力呢。”
陶卓端详着这“双长辕犁”,啧啧称奇,越看越兴奋,问努桑道:“请问此犁是何人所创?”
努桑答道:“就是沈浔的叔父,周曜周先生。”陶卓赶紧命仆人记下“双长辕犁”的样式,准备此行回去大肆推广。
过了西沟村的桑田,此时路已变得很狭窄,陶卓便下了牛车,吩咐仆人牵着牛车,自己随沈浔步行。行至一大槐树下,陶卓见两位胡人老者正在弈棋。
当时围棋在汉族高门士族间颇为流行,受朝廷官制“九品官人法”的影响,围棋也根据棋手的技艺分为九个品级:最上等得棋手叫一品,称作“入神”,以棋圣颜子卿、马绥明为代表。二品曰“坐照”,三品曰“具体”,四品曰“通幽”,五品曰“用智”,六品曰“小巧”,七品曰“斗力”,八品曰“若愚”,九品曰“守拙”。
陶卓从小聪慧,爱好下棋,14岁便入了高品,如今陶卓棋力已达五品“用智”,这是大部分士族都达不到的高度。陶卓心想,“围棋乃君子四艺之一,想不到这山野之中,竟有胡人会弈棋。想必两位老者粗通一二,在这山野中自娱自乐吧。”
陶卓看了看正在聚精会神弈棋的老者,不由得凑过去观战。
陶卓一看棋局大惊,只见二位老者用的居然是横竖19条线的棋盘,棋盘上可以放361子。有别于时下士族流行的横竖各17条线的棋盘,胡人老者弈棋的棋盘,整整比17条线的棋盘多了72个放子的点,从而使得棋路变化多端,双方的缴杀更为激烈多变。
陶卓细细一想,胡人老者用的棋盘,更引起了战术战略的变化。以布局为例,的17线棋盘往往开局“先据四道,守角依傍”,而在19线棋盘上,这就不一定是好的开局。
陶卓再仔细看二位老者的棋路,只见三尺棋盘上仿佛是激烈厮杀的战斗场:两位老者此时已化身军神,手中的黑白两子已然变成了破阵灭敌的士兵,一会缘边列阵、互为犄角,一会化身骑兵、雁行冲锋,一方如有胆怯必将无功而返,另一方如有贪婪就会被反噬灭亡。在这风云莫测、变化无常的棋盘上,二位老者智力的角逐、技巧的较量展现得淋漓尽致。
陶卓看得快意万分,随着棋局,陶卓的表情也千变万化:一会儿目瞪口呆、一会大惊失色、一会垂头丧气、一会又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虽然此时已是暖秋,天气略寒,陶卓却已是大汗淋漓,衣衫尽湿。
不知不觉中已过了一个时辰,此局战罢,二位老者此时才发现身后站着的陶卓等人,连忙施礼道:“见过诸位,老儿虫篆之技,还望不要污了诸位的高眼。”
陶卓赶忙答礼道:“想不到二位非我汉家人士,棋技却是如此高深,真是让陶某大开眼界。敢问二老,此棋盘是何人所创,二人的棋艺又是何人所授?”
二老齐齐答道:“此棋盘正是你身旁沈郎的叔父、周曜周先生所创。他见村里老人闲来无事,便教此游戏。我们聊以自娱罢了,技术比周先生差得远呢。”陶卓听完谢过老者,心想这周先生教出来的胡人老者棋技如此了得,不由得对周先生更是敬佩万分。
看完棋局,陶卓随着沈浔继续朝山里走去,陶卓观山中风景,山不高却非常秀雅,溪不深缺非常澄清,山路陡峭,却也平坦。山中树叶在这个时节都褪下了绿色,除了一行人窸窸窣窣[xī xī sū sū]踩在树叶上的脚步声以外,山谷中偶尔几声鸟鸣,却显得山谷更加幽静。
翻过山头,陶卓忽然看到前面白茅小亭坐着两个总角小儿,他们的头发都梳着两个发髻,粉雕玉琢的样子长得十分惹人喜爱。只见其中一人吹笛,一人作歌道:
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
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
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
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陶卓听得如痴如醉,心想:“此歌中唱的的‘膏火自煎’是《庄子》中常见的命题,意思是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有才学的人因才得祸。这小儿所唱之歌,倒和我的经历颇为相符。那么作此歌之人肯定又是那才高八斗却隐居于此的周先生。”
陶卓转头唤来沈浔问道:“作此歌之人定是你那满腹经纶的周叔父罢?”
沈浔回道:“正是周叔父,他经常闲暇时,作此类诗歌教予村里小儿,他的诗词歌赋我也是敬佩不已呢。”
陶卓问道:“今日能否有缘拜会周先生?”
沈浔答道:“家叔在村里盖了一间学堂,平日就在学堂讲学授艺,入了村口就能看见他了。”陶卓喜道:“甚好甚好,烦请沈郎带路。”
百度搜索 六合图 天涯 或 六合图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