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华国梦 天涯 华国梦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在亚欧大陆北部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联
邦。几个世纪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特殊的俄罗斯国家版图形似有形,但不一体,前半身海象和气;后半身虎而之威。俄罗
斯国家的道路起起伏伏,灾难面前能强大,强盛的巅峰受挫折。因素在于不一体,只能成为
三大核心力量的平衡块。
欧洲俄罗斯老虎的后半身,老虎的尾巴是树立的,真应了水浒传武松打虎,老虎伤人有
三招;一扑、一剪、一旋。老虎的后半身平常时不触犯不动,只要处抹触犯到它时就会大发
作,老虎的这一剪就发挥作用,加之老虎的后半身对欧洲的挤压,欧洲谁抹触犯它的后半身
即屁股,谁就受到止命的打击。
从 18 世纪初开始,为了追赶欧洲强国的现代化步伐,它的一代君主曾以学生身份四处寻
师问道;另一方面,它又凭借传统的君主统制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扩张成为地跨欧亚美三大
洲的鼎底大帝国。并以欧洲事务仲裁者的身份逞雄一时。
为了“打开一扇通往欧洲的门户”,1700 年 9 月,彼得一世发动了对瑞典的战争,目的
是从瑞典人手中夺取通往波罗的出海口,以便取得和欧洲的直接联系。
俄国动员了十倍于对手的兵力。但是,十万俄军却被八千瑞典士兵轻而易举地击溃了。
俄罗斯军队失去了所有的炮兵,军队也失去了指挥官,因为大部分的以雇佣兵为主体的
俄罗斯军官都被俘虏了。俄罗斯军队当时没有任何抵抗能力,找到了失败。
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战败后的彼得一世改革的重点。
陆军完全按照欧洲强国的模式重新编制和训练;海军开始组建;为了满足对装备和后勤
物资的迫切需要,大量的工厂在乌拉尔山地区建立起来;军队需要合格的指挥官,彼得一世
不仅向欧洲派出了数以千计的留学生,而且先后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
程学院,这些新式的学校完全按照兵营管理,为了监督学员,彼得下令由退役的士官手持鞭
子守在课堂上。
70
1709 年,在被瑞典军队打败了九年之后,俄罗斯军队再次与瑞典军队交锋。这一次他们
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俘虏了指挥作战的所有瑞典将军。瑞典国王侥幸逃脱之后,带着不到 100
人流亡土耳其。
战争的结果急剧地改变了俄国在欧洲的地位。
1713 年,彼得一世做出了一个对俄罗斯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决定,他放弃了有着八百多
年历史的俄罗斯古老都城——莫斯科,在从瑞典手中夺来的涅瓦河口,重新建立了一个崭新
的首都——圣彼得堡。
彼得一世不顾一切地推行着他的改革。俄国著名的思想家赫尔岑评论说:在他野兽般的
巨掌中有俄罗斯的未来。彼得一世也认为自己的严酷无情正是为了国家的强盛,而且觉得自
己有理由对俄罗斯人形成精神感召力。
这些作用成为鼎底俄罗斯与第一核心力量鼎足欧洲地理上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
彼得大帝死后,俄国在 37 年间换了 6 位沙皇。这些沙皇中没有一个人有勇气和能力肩负
起彼得一世开创的事业。帝国的首都重新迁回了莫斯科,彼得一世签署的法令大多数被废除
了。俄国回到了彼得一世改革前的状态。
1762 年,一位 33 岁的女皇登上了沙皇的宝座,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几乎是在一登基,
这位年青的女性就宣称自己是彼得一世的继承者,俄国将重新回到彼得一世开创的道路上。
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俄国的时候,启蒙运动正在风行欧洲大陆。法国的思想家伏尔泰,
孟德斯鸠,狄德罗倡导的民主和法制观念,逐步深入到许多欧洲人的思想中。女皇以一种近
乎崇拜的心态看待这些启蒙思想家。
她在俄国开始普及教育俄国的文学,尤其是俄国的女性文学实际上就是从叶卡捷琳娜开
始的,因为她自己出钱办了几个讽刺文学的杂志。所以叶卡捷琳娜在文学方面对俄罗斯肯定
是有贡献的,一般的人也认为,她是非常开明的一个君主。
为了筹办教育经费,叶卡捷琳娜二世放弃了皇室基金,这笔沙皇的几个人经费大约占当
时整个俄国国家支出的十三分之一。
1775 年,在每一个省会城市都建立了四年制的学校。而在各省的县城里面则建立了两年
制学校,在 18 年世纪末,全国有两万多学生在这些学校里学习。这些创新给沙俄打下了基础。
1924 年 1 月 21 日,这是俄罗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数万名工人、农民、士兵排着长队,
来向他们的领袖告别,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列宁,已经为这个新生的政权耗尽了最后一
丝精力。
俄罗斯是一个崇尚英雄,需要英雄,同时也是英雄辈出的民族。在历史上,政治家的个
性气质曾决定性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彼得大帝的改革,接紧了俄国和欧洲的关系;叶
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造就了一大批独立思考的俄罗斯的知识分子;而列宁对革命的执著,
则使这片土地勇敢地承担起为世界开拓新航道平衡世界的重任。
71
十月革命的胜利大大地鼓舞了布尔什维克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信心,人们
相信,在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将走出一条完全不同与欧美的道路,人民将行使权力,
所有人都工作,再也不受剥削。然而,建立新社会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十月革命四年后,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封锁和包围下生存下来,并刚刚平息了国内叛乱,
苏维埃政权遭遇了一场自下而上,突如其来的风暴。
1921 年春,苏俄发生了大面积的灾荒,三千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由于在刚刚
结束的保卫新政权的战争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显现出极大的威力。苏维埃政权决定继续推
行对农民余粮的无偿征集政策。然而,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些富农甚至借机拿起
了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
当问题表现在要一碗粥,还是要理论的时候,人们通常会选择那碗粥。你吃饱了那你就
会去唱歌,如果你肚子里没食,那你只有沉默。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因为战争以后,要
想发展经济,没有其他的路。
1921 年 8 月,一位 23 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
哈默的父亲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同父亲一样,哈默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充满关
注,他为苏俄带来了大批急需的医疗设备。
就在这个办公室里,年轻的美国商人怀着极大的热情,倾听列宁畅谈新经济政策,其中
最让哈默感兴趣的是工业领域。
10 月 28 日,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这里正式签,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
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
他在美国企业界游说,联络了 30 多家美国大公司,组成美国联合公司将美国的产品运到
苏俄,换取苏俄的物产,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
但是,苏俄并不想单纯从国外进口产品,列宁对哈默说:“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
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
嘎斯车是苏联时代的代表性符号之一。而最早在苏联生产“嘎斯”车的是美国的汽车制
造业大王亨利·福特。
福特原先把苏维埃看作“势不两立的敌人”,声称除非苏联的意识形态变得适合他的口
味,否则他“不会运一个螺帽去哪儿”。哈默劝他说:“要是这样,你会太长的时间没法在
那里做生意,那里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事后证明,福特对这笔与苏联的交易十分满意。
在高尔基市,福特与苏联建立了汽车联合企业,从 1932 年起,每年有十万辆嘎斯牌客车
和卡车下线,在苏联的道路上奔跑。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
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
72
动了!”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接下来领导苏维埃政权的,是以行事严峻果断为世人熟悉的斯大林。
1929 年 5 月,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讨论的内容是国民经济发展
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剧院里灯火辉煌,主席台上挂着大幅的苏联地图。报告人每提到一项建设工程,在地图
上相应的地点就会亮起一盏小灯。等到报告结束时,苏联地图上已经布满了五颜六色的灯光,
一千多个迷人的亮点闪烁着。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
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有国家计划安排。国家计划力争精
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 1 卢布,那么 700 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 1 卢布而万
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 1 卢布。
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
而特立独行的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
欧美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
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 10 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1932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37 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从 1917 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
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
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
苏联的鼎底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 世界 30
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未来,
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1 年 6 月 22 日凌晨 3 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 100 万人以上,
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
希特勒微笑着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仪式,但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德军不仅被全线
扼止,而且开始遭遇反攻。
希特勒不明白,已经失去西部工业基地的苏联,为什么会越战越强。
俄罗斯《斯大林传》的作者尤里·茹可夫说过:“如果我们没有在库茨涅茨克,扎巴洛
日等地建立钢铁联合体,如果我们没有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斯大林格勒,哈儿科夫、
73
车里亚宾斯克等地建拖拉机厂,我们就不可能将这些工厂直接建成坦克制造厂。
由于战争条件的特殊性,苏联采取了一种几乎是 24 小时工作制,就是机器不歇人休息,
轮班倒制度,所以西伯利亚的工业也很快地发展起来了。
即使在最艰苦的 1942 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
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
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
1945 年 5 月 1 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的顶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共损失兵力 1000
万,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总伤亡人数的 73%,苏联以 2000 万人的牺牲为代价,捍卫了正
义,捍卫了和平。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页,仅此一点,苏联就无愧于一个鼎底大国平衡世界的称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如果没有苏联反法西斯的战斗,欧洲没有一个国家能抗衡德国法
西斯的力量。那时,欧洲就会受到法西斯希特勒的统治。世界可能就会变成法西斯的另外一
个世界。
在战后的几十年中,苏联为世界牵扯平衡着美国霸权主义为世界后来的和平奠定了基础。
强大后的苏联像一块三角铁板放在了世界三大核心力量的中间,使那一个核心力量不能超越
平衡规律的发展。可是,这样强大的苏联,反而,是自己超越了平衡世界规律的作用。这种
作用有限,所以,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所谓挫折,就是后来苏联的解体,解体后的俄
罗斯回到了正常发展规律的轨道上

百度搜索 华国梦 天涯 华国梦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华国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微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微民并收藏华国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