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三个背囊 天涯 三个背囊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三本厚厚的书足有七公分,最上面的一本是《水浒传》。
“博览群书啊!”蒲文略一吃惊,伸出大拇指。
“关于学习嘛,公说公理,婆说婆理,总之都有道理。百家争鸣,没有胜者。”男生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胜利的永远是时代,但凡能够推动社会进步被实践证明的道理,就是对的。至于怎么证明,争论后的实践,再纠正!”
蒲文能感觉出来,眼前的这个男生言谈的成熟度已经超出了他的年龄,“道理,公理,真理,需要实践的沉淀,岂是你我两个中学生能够讨论的?更何况,我们从未经历过社会的磨练,说什么也都是纸上谈兵。”
“没错,未来的社会经历会告诉我们,何为真理?但要保持一个讲道理的心态,至于对错,扪心自问。”每一个人都有孤芳自赏的权利,蒲文看得出来,眼前的这位男生是坚持的。
“你叫什么名字?”蒲文看着这位强壮干净的同学,有一种想结识的想法。
他喜欢认真看书的人,更喜欢有观点的人。
“156班,邱默林,邱少云的邱,默默无声的默,森林的林。”同学说完,在手里拿着的本上写上,撕下来一页交给蒲文。
“邱默”两个字很端正,却不知道为什么,最简单“林”字倒是写成了草书。
这或许就是个性,蒲文微微一笑,拿起笔来,在他的本上认认真真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蒲文,蒲松龄的后代吗?相信你肯定会比蒲松龄强,蒲松龄71岁才博取一个贡生,你未来大学毕业,起码比贡生强吧?”邱默林哈哈大笑。
蒲文笑了笑,没说话,大学是要考的,至于强弱,那或许是外界的看法,但要努力尽力,不违心,一切便好。
交往时间久了,蒲文也发现,邱默林真的不是一个对于功课上心的人,但确实爱看书,他说的没错:读书就是学习。
那个时候高中时代的每个学生,大家似乎都人各有志,即使再交好的同学之间,在成绩面前,没有合作的机会,也很少有共同语言。同一个环境,同一个老师,同一套试卷,只是不同的学习效果而已。
邱默林人诚实,义气,看书多,看问题确实比一般人透彻,蒲文与他有共同话题,这便是最好的了,便各自安好就是。
“眼前的不止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对于文学,蒲文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他可笑《红与黑》中于连带着“厚黑”的努力和向上,可叹《红楼梦》中林林总总的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人生百态,忧伤着《巴黎圣母院》里卡西莫多卑贱中的高贵,崇尚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积极努力和向上。
或许《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才是真正的人生,或许《基督山伯爵》的堂泰斯才是真正的坎坷和坚韧。
书里面装着各种灵魂,在迷茫中坚定,在坚定中希望。
诗人汪国真说:“没有比头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是蒲文的座右铭,对于前方的路,他充满希望,作为中学生,尽管也有迷茫,但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脚步向前。也就是从那会儿,蒲文爱上了诗歌,也开始学习写作。
在那个汪国真诗歌手抄本风行校园的时代,社会的一些浮躁声音也会影响他们,但对知识的渴望,对人生的追求,却又使他们不敢停下脚步,不甘落伍。
做有价值的人,做一个拥有挑战生活资本的人,是他们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追求。困顿时,蒲文总是回想起一句诗:“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是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爱情,在那个一切都是刚起步的年代,对于爱情的幻想也是在朦胧中,在传统和浪漫之间徘徊,似乎隔着一层纱,也像是一座山,艰辛在心里,困惑在脚下。
男生和女生,对于爱情都有诗一样的幻想,却也像是笼中的鸟,尽管很有力量,哪怕笼子是破开的洞,面对“自由”的天空,依然是张望,一双翅膀却很羞涩。
邱默林始终认为蒲文这个人,书卷气太浓,言谈举止带着一种穷酸文人的迂腐味道,尽管他也爱读书,但读的类别却不同,蒲文是纯粹的文学和艺术,他喜欢的是哲学和历史。
邱默林认为读书是为了一种开阔眼界,实践所需,蒲文认为读书在于修炼内心,增加涵养。
因此,表象看来,蒲文的知识量似乎没有邱默林的多,邱默林总会在意那些值得记忆的重点的知识,有的甚至背的滚瓜烂熟。蒲文读书,却是要把读书的心得化在心里,至于内容,他甚至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其实,读书不论类别,但只要积极向上,喜欢去读,认真体味,即使记不住其中的内容,却都会随着你的成长,融化在你的血脉之中,骨肉之间,让你变得睿智和通达。外在的,内敛的,但凡读书,没有对与错,但只要能够积累,增加内涵和底蕴便好。
高中生活紧张有序,教室、宿舍和饭堂,基本固定的三个点位,每天枯燥但又必须努力地重复着。
生活是残酷的,学子生涯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求学之路时时刻刻的艰辛,才让同学之间有了彼此的共鸣。
从大的方面来说,以考上大学为目标的高中生在一条路上往前赶,争先恐后地挤上那一座独木桥,但是最终被挤进河里的落榜生,正常情况下,永远不会对竞争对手有怨言。
现代高考和中国人古人发明的科举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算是一种伟大。
而这种伟大,在于公平的环境中公平的竞争给予的每一个人公平的机会,这样的竞争下的失败或者成功,才是最公平的。
公平透明之下才不会产生敌人,才值得拥有朋友和信任。
人生最好的环境就是公平,最大的敌人莫过于混沌和不开明。
这是蒲文的想法,也是与邱默林默契中的共识。
但与蒲文比起来,邱默林的成绩大致也就属于全班的中下等的水平,考上大学的希望基本是不存在的。
邱默林不以为然。学习成绩对他来说,或许只是附属品罢了。
尽管不在一个班,对于邱默林的成绩,蒲文还是知道一点,作为相知的两个人,蒲文或偶尔说一些激励的话,“多谢,道不同,不相为谋!”邱默林摇头晃脑的一句话,便怼了过来。
关于邱默林学习方面,蒲文的无奈叫作无计可施,苦笑之下,便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了。
当庄稼地里高粱红透,蒲公英漫天飞舞的时候,便是秋收的季节到了。
秋天是蒲文喜欢的季节,他喜欢有希望的感觉,也喜欢庄稼地收获时朴实的味道。农村的秋天,没有萧瑟之感,时时处处流淌着的一种力量,带着一种荣耀,一种自豪,恰如工厂和**部门的人员发工资一样,只是这样的“工资”更饱满,更实惠,更贴心,更温暖。
农村时节的县城的学生,秋收自然要放秋假了,这应该是在校学生最好的劳动课。
放秋假的感觉真好,从学校门口一出来,蒲文立马感觉自己的身份变了。
他是农民的孩子,当然也是一个农民。
刚进家门,母亲就喊住了他。
庭院里一位妇女头顶上扎着毛巾,头顶上沾满了碎碎的玉米须,像是刚从地里回来,在院子里和母亲笑笑着聊天。

百度搜索 三个背囊 天涯 三个背囊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三个背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透明之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透明之夜并收藏三个背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