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 天涯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显王元年癸丑,
公元前(368)年
齐伐魏,取观津。
赵侵齐,取长城。
三年乙卯,公元前(366)年
魏、韩会于宅阳。
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四年丙辰,公元前(365)年魏伐宋。
五年丁巳,公元前(364)年
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
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七年己未,前(362)年
魏败韩师、赵师于澮。
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
获魏公孙痤。
卫声公薨,子成侯速立。
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秦献公薨,子孝公立。
孝公生于二十一年矣。
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
淮、泗之间小国十馀,
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
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之会盟。
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
八年庚申,
公元前(361)年
孝公令国中曰:
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
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
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
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
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
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
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
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召鞅谢曰:
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
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
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
十年壬戌,公元前(357)年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
常人安于故俗,
学者溺于所闻,
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
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僯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
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
有来言令便。
卫鞅曰:
此皆乱法之民也!
尽迁之于边。
其后民莫敢议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
非信无以使民,
非民无以守国。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
霸者不欺四邻,
善为国者不欺其民,
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不善者反之:
欺其邻国,欺其百姓,
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
上不信下,下不信上,
上下离心,以至于败。
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
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
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
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
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
此四君者,道非粹白,
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
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韩懿侯薨,子昭侯立。
十一年癸亥,公元前(358)年秦败韩师于西山。
十二年甲子,公元前(357)年魏、韩会于鄗。
十三年乙丑,公元前(356)年赵、燕会于阿,赵、齐、宋会于平陆。
十四年丙寅,
公元(355)年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
惠王曰:齐亦有宝乎?
威王曰:无有。
惠王曰:
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各十二乘者十枚。
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
威王曰:
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
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
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
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秦孝公、魏惠王会于杜平。
鲁共公薨,子康公毛立。
十五年丁卯,公元前(354)年
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
魏惠王伐赵,围邯郸。
楚王使景舍救赵。
十六年戊辰,公元前(353)年
齐威王使田忌救赵。
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
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
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者。
齐使者窃载与之齐。
田忌善而客待之,进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于是威王谋救赵,以孙膑为将,辞以刑馀之人不可。
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
孙子曰: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
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
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以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田忌从之。十月,邯郸降魏。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
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
楚昭奚恤为相。
江乙言于楚王曰:
人有爱其狗者,狗尝溺井,其邻人见,
欲入言之,狗当门而噬之。
今昭奚恤常恶臣之见,亦犹是也,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
王曰:此君子也,
近之;好扬人之恶者,
王曰:此小人也,远之。
然则且有子弑其父、
臣弑其主者,
而王终己不知也。
何者?以王好闻人之美而恶闻人之恶也。
王曰:善!寡人愿两闻之。
十七年己巳,公元前(352)年
秦大良造卫鞅伐魏。
诸侯围魏襄陵。
十八年庚午,公元前(351)年
秦卫鞅围魏固阳,降之。
魏人归赵邯郸,与赵盟漳水上。
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
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
昭侯用为相,
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
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
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
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
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
申子乃辟舍
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昭侯有弊裦,命藏之。
侍者曰:君亦不仁者矣。不赐左右而藏之!
昭侯曰:
吾闻明主爱一嚬一笑,嚬有为嚬,笑有为笑。
今裦岂特嚬笑哉!吾必待有功者。
十九年辛未,公元前(350)年
秦商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
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并诸小乡聚集为一县,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废井田,开阡陌,平斗、桶、权、衡、丈、尺。
秦、魏遇于彤。
赵成侯薨,公子緤与太子争立。緤败,奔韩。
二十一年癸酉,公元前(348)年
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
二十二年甲戌,公元前(347)年
赵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
二十三年乙亥,公元前(346)年
齐杀其大夫牟。
鲁康公薨,子景公偃立。
卫更贬号曰侯,服属三晋。
二十五年丁丑,公元前(344)年
诸侯会于京师。
二十六年戊寅,公元前(343)年
王致伯于秦,诸侯皆贺秦。
秦孝公使公子少官帅师,
会诸侯于逢泽以朝王。
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前(341)年
魏庞涓伐韩。
韩请救于齐。
齐威王召大臣
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
成侯曰:不如勿救。
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
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
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于齐矣。
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
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
韩因恃齐,五战不胜,
而东委国于齐。
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田盼将之,
孙子为师,以救韩,直走魏都。
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魏人大发兵,以太子申为将,以御齐师。
孙子谓田忌曰: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
明日为五万灶,
又明日为二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
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到斫木下,见白书,以火烛之。
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大破魏师,虏太子申。
成侯邹忌恶田忌,使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
我为将三战三胜,欲行大事,可乎?
卜者出,因使人执之。
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临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
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340)年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
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
何者?
魏居岭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
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
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
而魏往年大破于齐,
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
魏不支秦,必东徙。
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公从之,使卫鞅将兵伐魏。
魏使公子卬将而御之。
军既相距
卫鞅遗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
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
公子卬以为然,
乃相与会,盟已,饮。
而卫鞅伏甲士,袭虏公子卬,因攻魏师,大破之。
魏惠王恐,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
因去安邑,徙都大梁。乃叹曰:吾恨不用公叔之言!
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
号曰商君。
齐、赵伐魏。
楚宣王薨,
子威王商立。
三十一年癸未,公元前(388)年
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
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复内之秦。
商君乃与其徒之商於,发兵北击郑。
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百度搜索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 天涯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资治通鉴之易迁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竹峰笔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竹峰笔著并收藏资治通鉴之易迁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