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残阳绝塞 天涯 或 残阳绝塞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队长,他醒了。”一个拿大刀的男人嚷着。拿步枪的男人用枪指着周太暄喝道:“说!你是干什么的?”
周太暄用微弱的声音回答:“老百姓,路过这里。”
拿大刀的对着周太暄的屁股就是一脚:“还不老实!”
拿步枪的把谍报证伸到周太暄眼前:“老实说,你的任务是什么?”
周太暄搞不清眼前这群人的来头。他们既不像国民党军,也不像民主联军,像区小队,也像地主武装,周太暄决定不开口。
见周太暄不说话,拿步枪的对拿大刀的说:“把这个狗特务拉出去!”
拿大刀的听令抓起周太暄的衣领就往外拖。周太暄心一沉,完了,看来就要死在这里了,他是多么不甘心自己的一生就结束在这些家伙手里。
“不许动,举起手来!”周太暄刚被拖到门口,16旅骑兵班的战士如神兵天降出现在面前,他们迅速缴了那伙人的武器,给周太暄松了绑。
虚弱加上惊吓让周太暄昏了过去,醒来时他看见前来接应骑兵班长站在炕头,班长用手摸了摸周太暄的额头:“首长,你在发高烧,还能走吗?”
“能!”周太暄坚定地点点头,“那伙拿刀枪的是什么人?”
“区小队的。”
周太暄露出一丝笑容:“幸亏你们来得及时,不然我就成了他们刀下的怨鬼了!”
班长把两张谍报证还给周太暄:“他们从你身上搜出谍报证,以为你是国民党特务。不过,他们也不会真的砍你的头,就是吓唬吓唬你。”
班长将周太暄扶起来,穿上大衣,搀着他走出旅店。班长拉过战马,一跃而上,让战士把周太暄扶上马,坐在他后面。周太暄抱着班长的腰,昏昏沉沉地跟着走。将近黄昏的时候,他们才赶到八里罕16旅旅部。
见到旅领导,周太暄刚要开口说话,他突然昏倒在地。张旅长和曹副政委急命战士把周太暄送到旅部卫生队。医生给周太暄打针吃药,又让他喝了些热米粥,然后把他扶到房间休息。
周太暄睡到第二天中午才醒过来,吃了点东西,感觉身体有了些力量,他马上来到旅部。见到张旅长,周太暄急切地问:“起义的事如何安排?”
张旅长说:“还在等中央分局的回复,一些细节还要仔细研究。这样,你先留下来,一方面等中央分局的消息,另外,休息一下,等身体恢复了再走。”
周太暄有些为难:“再拖下去,我担心情况有变。”
曹副政委说:“我们也很着急,但这件事我们必须等到中央分局的答复。再说,你现在这个样子也动不了,我看你还是在这里安心养几天。”
周太暄只好留下来。
幸亏留了下来,这些天周太暄腹泻不止,医生每天给他打针吃药,这才将腹泻控制住。曹副政委天天来看望周太暄,除了问寒问暖,还详细地了解了周太暄的履历,以及韩梅村和他的部队的情况。
半个月后的一天,张旅长和曹副政委把周太暄叫到旅部,张旅长对他说:“经过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和军区首长的研究批准,16旅将坚决配合韩梅村部起义。为了保证起义成功,派我旅作战科长戴一民随你回凌源城,与韩将军商谈起义的具体事宜。”
周太暄大喜:“太好啦!这些天我一直在担心,中央分局总算批准了!”
曹副政委说:“周太暄同志,中央没有收到你的组织关系,这样就无法确认你共产党员身份。不过根据你的表现,我们认为你符合共产党员的标准,我愿意作你的介绍人,介绍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你有意见没有?”
周太暄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意见,只要对起义有利,让我做什么都行。”
临行前,张旅长和曹副政委亲自为周太暄搞了一个入党宣誓仪式。
和上次一样,16旅的骑兵班把周太暄和戴一民送到距凌源城二十多里的国共分界地带,然后他们拍马离去。
戴一民望着远去的战友,显得有些紧张。周太暄看出戴一民的担心,他掏出一张谍报证递给戴一民,安慰他说:“戴科长,如果遇到国民党军队检查,你亮出谍报证,话都不要说,保你没问题。”
戴一民勉强一笑:“周太暄同志,你放心,我没有问题。”
“那就好。”周太暄点点头。
二人快步往前走,黄昏时分凌源城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远远望去,城门口有大批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兵在盘查过往的行人。
戴一民脸色发白,不由自主放慢了脚步。他非常害怕,不仅是怕前面的国民党兵,还担心身边这个自称是地下党的周太暄,一旦周太暄真的是国民党谍报,自己就成了他的俘虏。他的脚不听使唤,他在犹豫是往前走还是往回跑。
周太暄回头看见戴一民这副畏缩的样子,心头火气,他狠狠地瞪了戴一民一眼,低声喝道:“跟紧我!”
戴一民木然地点点头,跟在周太暄后面走到城门口。
“站住!”一个国民党兵端着刺刀喝住走在前面的周太暄。
周太暄上前一步,从容地从怀里掏出谍报证递过去,他回头指着戴一民说:“自己人。”
戴一民会意,也递上谍报证。
国民党兵瞥了一眼谍报证,挥挥手说:“过去吧。”
离开城门,戴一民脸上这才有了些血色,他凑近周太暄说:“没想到凌源城的防守还挺严!”
周太暄看了他一眼,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周太暄直接把戴一民带到韩梅村家,正赶上晚饭,韩梅村和夫人张新霞邀请周太暄、戴一民同他们一家共进晚餐。
晚餐很丰盛,韩梅村夫妇很热情,孩子们也很有礼貌。戴一民低着头,不知如何是好。张新霞见戴一民有些拘束,便问他:“戴先生是哪里人?”
“我是南京人。”戴一民赶忙回答。
“哦,南京,那真是个好地方!”韩梅村感叹道。
戴一民好奇,“韩将军,您去过南京?”
“何止去过,1927年至1930年,我在南京待了三年。”
“你在那里做什么?”
“那时我在南京中央军校学习,任军官研究班第二队少校区队长。”
周太暄插话:“我听罗天明说,你在南京还营救了不少共产党人。”
“那些共产党员都是北伐的同志。”韩梅村叹了口气,“如果北伐胜利后国共能够继续合作,估计日本人也不敢对中国下手。就从这一点看,老蒋真是有罪啊!”
张新霞劝道:“周先生,戴先生,你们吃菜呀!”说着她舀了一勺辣椒炒腊肉放到戴一民碗里。
戴一民吃了一口,辣得直吸冷气。
韩梅村笑道:“新霞,戴先生是南京人,他吃不惯辣的。”
张新霞自责道:“我只想着周先生喜欢吃辣的,忘了问一下戴先生。这样,我去做一个鸡蛋糕。”说着就要起身。
戴一民忙起身阻止:“韩夫人,我能吃辣的。我们部队里湖南人很多,我都习惯了。刚才就是吃得急了点,一会儿就好了。”
一会儿,戴一民问:“韩夫人,临来时,我们曹副政委特地嘱咐我,让我了解一下韩将军家人有什么要求。您和家人有什么要求可以跟我说说,我回去向首长转达。”
“我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孩子们上学的问题。”说着,她的目光转向桌上的孩子们。
戴一民扫了一眼,大大小小,一共七个孩子,他笑道:“这个不用担心,解放区有大学、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你们到解放区后,孩子们的教育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安排。”
听了戴一民的话,韩梅村夫妇和孩子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饭后,韩梅村带周太暄和戴一民去司令部。在作战地图前,韩梅村详细地向戴一民介绍了凌源及周围国民党部队的布防。
听了韩梅村的介绍,戴一民皱起了眉头,凌源城的情况比他预想的复杂:附近就有国民党52军的195师和2师,这两个部队韩梅村很熟,作战能力很强;韩梅村的部队过于分散,七团两个营驻城内,一个营在城外,八团一个营在城内,两个营在平泉县以东,九团第三营驻凌源城,一、二两营驻守叶柏寿附近。
戴一民说:“按照这个情况,要保证三个团都起义很难。我看,只能解决凌源城内的部队。”
韩梅村点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我准备把七团的一营从城外调进城内,这样城内就有七团三个营和八团、九团各一个营,加上保安大队三百人和司令部、警卫排、通讯排,共七个营的兵力。”
戴一民问:“韩将军,你对这些部队的控制如何?”
“七团长王春普是可以信任的人,所以我把七团留在了凌源。八团代理团长郁怀忠是军统的人,他请假回南京至今未归,他是我的老部下,可能看出我有投共的意思,我一向待他不薄,估计他不会揭发我。八团的一营长也是我的老部下,没有问题。九团长赵序五这个人不可靠,他现在阜新养病,他的第三营驻守凌源城西门,这里恐怕会有些麻烦。至于保安大队那三百人没什么战斗力,没什么大问题。”
戴一民想了一下说:“我看这样,我们的一个团趁夜色从七团驻守的南门入城,迅速包围驻守西门的九团三营,如果三营敢抵抗,我们就消灭它;另外两个团包围凌源城,一方面防止敌人增援,另一方面也防止城内的部队逃跑;我们还要动员民工,把附近的铁路都扒掉,让增援的敌人过不来。”
“好!”韩梅村拍了一下戴一民的肩膀,“你确实是个好参谋。”
戴一民谦逊地笑道:“韩将军是老参谋长,还请韩将军多多指教。”
他们一直研究到深夜才离开。
随后的两天,韩梅村带戴一民视察凌源城防和地形。戴一民把实际情况与周太暄送给16旅的图纸一一做了对照,他发现一切准确无误。至此,他对周太暄和韩梅村才确信不疑。
临走前一天晚上,韩梅村、戴一民、周太暄又来到韩梅村司令部,他们最后一次讨论起义计划。经过反复研究,最后确认了起义方案。戴一民决定第二天返回16旅,向旅首长汇报这里的情况。
这时,在外面警戒的陶杏生闯了进来。
周太暄警觉地问:“有情况?”
陶杏生指了指窗外,小声说:“黄参谋长。”
周太暄转向韩梅村:“这个人很危险,必须马上控制住。”
韩梅村点点头,他走到门口,跟警卫排长嘀咕了几句,警卫排长转身离开。
韩梅村说:“我让警卫排把姓黄的控制起来,你们现在就离开这里。太暄,明天一早你就送戴先生出城。”
周太暄点点头,他们立刻离开了司令部。
戴一民返回16旅后,把情况向旅首长做了详细汇报。旅领导非常满意,令戴一民立即返回凌源转告韩梅村,东北民主联军同意他们制定的起义方案,起义时间定在劳动人民的伟大节日,1947年5月1日上午8时整。
1947年4月30日,凌源城内进入战备状态。韩梅村命令在司令部门前堆起沙包,城内加强巡逻,部队进入临战状态。为了避免平民伤亡,韩梅村宣布全城戒严,街上已看不见行人,店铺也都门窗紧闭。
黄昏时分,16旅的接应部队已经包围了凌源城,并开始破坏了凌源东西两侧的铁路;午夜,16旅一个团从南门潜入城内,迅速包围驻守西门的九团三营。
5月1日上午7点半,城内连以上军官按韩梅村的命令到司令部开会,走进司令部,他们发现韩梅村身边还有周太暄和罗天明二人。
待军官们坐好,韩梅村起身,他神情严肃地说:“各位,凌源城已经被共产党军队包围了。”
听到这个消息,军官们有些骚动。
韩梅村用锐利的目光扫视在场的军官们,他继续说:“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抵抗,以我们目前的实力,结果必然是全军覆没;另一条路,是起义,脱离国民党,加入到共产党。我的决定是,起义!”
在座的军官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决定惊呆了,室内一时鸦雀无声。
韩梅村接着说:“起义是我个人的选择,鄙人自民国十四年入黄埔至今已有二十二年。我亲眼看着国民党由一个带领国民革命的党,变成了一个独裁、贪污腐化的党。我认为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民族的希望,我愿意追随共产党。如果各位不愿意,想不通,我不强求,你们可以选择离开,我还会付给你们一笔生活费。”
听韩梅村这样说,军官们纷纷表态愿意跟随韩司令,但三营长提了一个问题:“韩司令,起义后共产党会如何对待我们这些人?”
韩梅村目光转向周太暄,“不用我介绍了,周副官就是共产党的代表,请他回答这个问题。”
周太暄内心非常紧张,现在是起义的关键时刻,任何不慎都可能导致意外,现在必须用自己的气势镇住这些军官,他的目光变得锐利,他用激昂的声音说:“我代表共产党,代表东北民主联军,欢迎韩将军起义!我也热切地希望在场的所有军官能跟随韩将军弃暗投明,加入共产党的队伍,参加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建设一个属于全体人民的新中国!大家也许会担心,部队起义后会不会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东北民主联军有将近一万人的兵力部署在凌源城外,凌源城与外界的交通线已经被我军切断,我们有能力保护你们这支起义队伍,也有能力击溃任何来犯之敌。起义后,大家可以选择加入东北民主联军,也可以选择回家,我们尊重大家的选择,我们不强迫。同时,我们也要警告那些企图破坏起义的人,如果你们选择反抗,必然遭到严惩。”
周太暄讲话时,陶杏生悄悄地从后门走进司令部,她右手抄在上衣口袋里,紧紧地握着手枪,她警惕的目光扫来扫去,随时准备对付可能的反抗。
韩梅村问在场的军官:“诸位,如果有不想参加起义的,现在就请交出武器,离开这间屋子。”韩梅村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军官,没有人选择离开。
“那好,那就是说诸位都同意起义了。”说着,韩梅村拿起电话,要通城楼执勤军官:“我是韩梅村,我命令你打开城门,放城外的共产党部队进城,不许抵抗,否则军法从事。”
就这样,16旅各部顺利入城,并迅速占领了城内各防御要点。
不过还是出了一点意外,16旅部队行进到市中心时,遭警察的抵抗。架在警察局大楼上的机枪猛烈扫射,造成了十几人伤亡。
韩梅村得到消息,带戴一民、周太暄迅速赶来。凌源警察局大楼是日本人留下来的一座高大坚固的建筑物,占据市内交通要道,楼上的机关枪控制范围很大。
戴一民说:“韩将军,这个大楼很难攻。楼前是开阔地,完全被机枪覆盖;即使侥幸靠近了,**包顶多伤其皮毛,解决不了问题。”
韩梅村笑道:“不难。”
戴一民看着韩梅村问:“韩将军,你有办法?”
“对,用炮轰。”
很快,韩梅村调来一门山炮,只一炮就把大楼轰开一个大洞,里面的警察很快从窗户伸出了白旗。
午后,16旅张德发旅长、曹德连副政委来到韩梅村司令部,二位首长与韩梅村紧紧握手,凌源起义宣告圆满成功。
百度搜索 残阳绝塞 天涯 或 残阳绝塞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