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残阳绝塞 天涯 残阳绝塞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周太暄夫妇离开长沙,先乘船到汉口,再从汉口坐火车到南京。胡里同志指示他们到南京后,先找刘寿祺,然后由刘寿祺带他们去梅园新村见董必武同志,董必武同志会把他们到东北策动韩梅村部起义的消息转告冀察热辽中央分局。
刘寿祺随教育部迁回南京后,此时已升任教育部督学;他同时兼任湖南省工委与南京中共中央办事处和上海南方局的联络工作。刘寿祺到南京后,董必武同志在梅园中共中央办事处约见了他。会见中,董必武同志对刘寿祺说:“和谈是蒋介石的阴谋,国共必有一战,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共产党。你的任务是长期潜伏,等南京解放时,协助解放大军接管教育部。”
周太暄夫妇在教育部宿舍找到了刘寿祺。
刘寿祺头发油亮,一身藏蓝色呢子中山装,上衣口袋里还插着一支金灿灿的派克钢笔。见到周太暄夫妇,刘寿祺有些紧张:“你们怎么来了?这里现在非常危险!”
周太暄说:“是胡里同志派我们来的,他说由你带我们去见董必武同志。”
刘寿祺摆摆手:“唉,胡里同志不了解这里的情况,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所在地已经被国民党特务监视起来了。为安全起见,你最好一个人去,这样目标会小一点。”
陶杏生问:“姐夫,我们可以暂时住在你这里吗?”
“国名党可能已经怀疑我了,我这里很不安全,你们赶快离开这里,到外面找个小旅馆比较好。”刘寿祺摘下眼镜,用衣服下摆反复地擦着镜片。
“好吧,老刘,你多保重,我们走了。”说罢,周太暄拉着陶杏生离开了刘寿祺的住处。
周太暄夫妇走大街穿小巷,最后总算找到一个小旅店安顿下来。然后,他们在街边的一个面馆要了两碗汤面。一路劳顿,两个人都饿了,一碗面很快吃完了,他们又各要了一碗面。
从刘寿祺那里出来,周太暄就满心不快,这时他终于憋不住了:“杏生,你姐姐怎么找了这么个人?”
陶杏生噘着嘴说:“我也不喜欢他,他和我妈妈差不多大,在老家还有老婆孩子一大堆,人还小气。上次他和姐姐回长沙,他给姐姐买了双皮鞋,姐姐嫌小,送给我,他竟逼着姐姐给要了回去。”
周太暄摇摇头:“真不知你姐姐怎么想的,有可能你姐姐看上他是个大官吧?”
陶杏生瞪了周太暄一眼:“不许你说我姐姐,姐姐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
周太暄连忙赔不是:“是我不好,不该乱讲姐姐。”
陶杏生露出笑脸:“这还差不多。”
吃晚饭,小两口回旅店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周太暄就出门了,他身着中山装,头戴礼帽,礼帽压得很低。来到梅园新村三十五号附近,周太暄发现四周有许多形迹可疑的人,看来刘寿祺说的没错,现在进去肯定会引起特务注意,他决定晚上再来试试。
晚上五点钟左右,天色已经昏暗,现在下班时间,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昏暗中人们行色匆匆,周太暄混在行人中快速地往前走,走到梅园新村三十五号那青砖二层楼的拱形门口,他一闪身躲了进去。
他刚要敲门,门开了。周太暄前脚刚迈进去,一左一右出现两个大汉,把他夹在中间。一个大汉用低沉的喝问:“不要动,你是干什么的?”
“我是湖南的胡里同志介绍来的,有要事找董必武同志。”
“你不要动,在这里等着。”说着他快步走上楼去。
很快,楼上传来一阵脚步声,大汉下来了,他身后跟着一个矮个子男人。走到楼梯口,矮个子停下来,他挥手招呼周太暄:“同志,请上来吧。”
周太暄走上前和矮个子握了手,然后随他来到二楼。
那人把周太暄带到一个小房间,让周太暄坐在椅子上,自己坐在床边,他对周太暄说:“我叫黄轩,是董必武同志的秘书,有什么事情你跟我说吧。”
周太暄把胡里给他的介绍信交给黄轩。
黄轩看过信说:“董必武同志已经回延安了,南京办事处很快就会撤离。现在南京办事处与冀察热辽的通讯已经中断,我们会设法通过**把你们去东北的消息通知冀察热辽中央分局。”
周太暄问:“东北的形势如何?”
“东北的形势非常严峻,我***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与国民党军队苦战两个月,最后被迫进行战略性撤退。目前东北两党军队呈相持状况,我们党的战略重心已经作了调整,暂时放弃与国民党争夺大城市,重点放到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你们如果能够争取韩梅村部起义,对东北,乃至全国的解放战争都有积极影响。韩梅村部镇守阜新凌源一线,对我冀察热辽中央分局所在地赤峰威胁很大,如果韩部起义,就如同在敌人心脏插上了一把刀子。韩部起义不仅有军事意义,还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目前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韩梅村作为杜聿明的同学、亲信、抗战名将,如果起义,这对国民党将领的心理会产生重大影响。”
周太暄说:“我此去东北,必不惜一切代价坚决促成韩部起义;不过,也请黄秘书务必将我们的情况转告东北的党组织,起义需要我们部队的支持。”
“周太暄同志,请你放心,我很快会转移**,到了**我一定设法将你们的情况通知冀察热辽中央分局。”
得到了黄秘书的承诺,周太暄起身告辞。
黄秘书对周太暄说:“外面有特务,我派车送你。”
周太暄正担心如何摆脱特务跟踪,听说有车送,他放心了。果然,送周太暄的车一出胡同,就有特务的车跟在后面;司机非常有经验,转过几个小胡同,在一个街角把周太暄放下,后面跟踪的车没有发现他的行踪。
第二天,周太暄夫妇离开了南京,乘火车赶往上海。
到了上海后,他们先到码头,买去天津的船票。开往天津的船非常少,船票非常紧张,他们到的时候,只剩下最底层的筒子仓了。
周太暄问:“下一班船什么时候?”
卖票的说:“现在北方不太平,下一班船什么时候还不知道,也许要等十来天。”
周太暄想了一下说:“那就买这一班吧。”
船要第二天才开。
周太暄和陶杏生在百乐门附近找了一家旅馆住下。接着,他们到南京路逛商店。上海的繁华让小夫妻大开眼界,他们俩颇有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感觉。他们顺便买了些穿的用的,其间,周太暄的宁乡土话还惹了不少笑话,多亏陶杏生,她的湖南官话上海人勉强听得懂。那天晚上,他们找了一家不错的小饭馆,点了几个上海菜,又要了一壶老酒,二人在大上海享受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第二天,周太暄夫妇登上轮船。
轮船比他们想象的还要陈旧。他们来到底舱,底仓没有床位,每人只有一领破草席。地上躺满了人,都是穷人。厕所的骚臭味、身上的馊味、脚臭味,混合着刺鼻烟味,充斥船舱,让人窒息,令人作呕。
开船不久,海上起了大风。轮船剧烈颠簸摇摆,舱里的人都开始呕吐。周太暄夫妇没坐过海轮,呕吐得非常厉害,几乎把五脏六腑都吐出来了。这样,经过两天地狱般的折磨,他们终于到了天津。
上岸后,他们直奔邮电局。胡里给了周太暄一个电话,让他到天津后先给罗天明打电话,探探那边的情况如何再去。
二人来到邮电局。周太暄怕自己的土话惹麻烦,让陶杏生到柜台办理业务。陶杏生交了押金,邮电局职员指着一间空电话间说:“去打吧,打完回来结账。”
二人走进电话间,他们俩没用过电话,好奇地看着电话机不知如何用,还是陶杏生机灵,她取下听筒交给周太暄,周太暄对着听筒喊了一会儿,里面也没有声音。
陶杏生跑去叫职员过来帮忙。职员不耐烦地走过来,他瞥了周太暄一眼:“有对方电话号码么?”
周太暄赶紧把小本子递上去。
“你念。”职员命令道。
周太暄一边念,职员一边拨号码,过了一会儿,他把听筒递给周太暄说:“通了。记着,以后打电话先拨电话号码!”
周太暄接过听筒,电话线那边的正是罗天明。当听周太暄说自己是胡里派来的,罗天明兴奋得叫了起来:“太好了,我正盼着你呢!你买今晚的火车票,明天中午就可以到阜新,我去车站接你。沿途如遇检查,你就说是东北保安三支队司令韩梅村的机要秘书。”
正说着,几名便衣特务围住了电话间,周太暄发现不妙,低声对着听筒说:“有人来了!”
为首的特务冲进电话间,一把夺过周太暄手中的电话,他对着听筒嚷道:“喂喂,你是谁?”
罗天明声音洪亮地回答:“我是东北保安第三支队司令,少将韩梅村。”
特务一听,声音缓和下来了:“打扰了,韩将军,敢问给你打电话的是什么人?”
“他是我的机要秘书,他有重要任务,请你们不要为难他!”
放下电话,特务通过电话局查到对方确实是东北保安第三支队司令部的电话,才放周太暄和陶杏生离去。
本来二人打算在天津四处看看,经过这场虚惊,周太暄夫妇直奔天津火车站。他们买了火车票后,就待在候车室里,哪里也不敢去。晚上九点钟他们上了火车,第二天中午到达阜新,见到了前来迎接的罗天明和韩梅村将军。
1947年3月中,周太暄夫妇到达阜新还不到一个月,杜聿明命令韩梅村移防凌源。
命令来的突然,韩梅村感觉杜聿明对他起了疑心,他怀疑皮排长已经告密。情况紧急,他命勤务兵把罗天明和周太暄请来,共商计策。
韩梅村家是一栋日式二层小楼,勤务兵把二人带进门厅左边的客厅。韩梅村身着少将军服站在窗户前,他双手抱在胸前,神情异常严峻。
见罗天明和周太暄进来,韩梅村露出一丝笑意,他指着长沙发说:“请坐吧!”
罗天明和周太暄在长沙发上坐下。
罗天明问:“韩将军,出了什么事情?”
“我接到杜聿明的命令,让我调防凌源。”
“调防?杜聿明是不是发觉了什么?是不是皮排长泄了密?”罗天明非常紧张。
“很有可能。”韩梅村点点头。
“那怎么办,民主联军17旅那边还没有回话呢。”罗天明有些着急。
韩梅村看着周太暄问:“你怎么看?”
周太暄沉思片刻说:“我看现在还不具备起义的条件。军令如山,我们只能先到凌源,然后再想办法。”
“哦?”韩梅村剑眉上挑,他等待周太暄说下去。
“韩将军的保安三支队只有三个团,而目前阜新有国民党93军20师师部和一个团、暂编51师师部和一个团,敌我势均力敌;第二,我们掌握的这三个团,能否都服从起义还是个未知数;第三,一旦打起来,周围的国民党部队会立刻包围过来,我们内外受敌,起义很可能遭到不测。孙子云,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嗯,”韩梅村点点头,“那你说下一步我们怎么办?”
周太暄点上一支烟,深深地吸了几口,他接着说:“我看目前还没有暴露,周围的国民党部队数十倍于我,杜聿明如果想干掉我们,他完全可以随时动手,没有必要费这么大周折。我的意思是,我们先稳住阵脚,按照命令将部队移防凌源,然后再设法寻找民主联军,争取他们配合起义。”
韩梅村点点头,他转向罗天明问:“你看如何?”
“我同意周太暄的意见。不过,凌源一带国共部队胶着,以我上次与17旅接头经验,到凌源后和民主联军联络一定更加困难,我认为还是再等几天,得到17旅的消息后再做定夺。”
韩梅村皱起眉头:“来不及了,命令让我部即刻开拔,我若拖延,恐引起怀疑,授人以口实。”
周太暄说:“韩将军,既然如此,就不要犹豫了,先去凌源再说!”
韩梅村看着罗天明说:“我看这样也好,到凌源后,你和周太暄一同去寻找民主联军,遇到问题你们两个也好商量。”
罗天明面露难色:“韩将军,我可能不能随部队行动。”
“为什么?”韩梅村一愣。
“我老婆要从湖南过来,我要在这里等她。”罗天明的脸红了。
韩梅村说:“我可以安排人把她接到凌源。”
罗天明有些发窘,他嘀咕着说:“还是我在这里等她的好,她一个女人追了我这么远的路,一旦出了意外,让我如何对得起她。”
韩梅村面露不快,他转过身子,眼睛望着窗外。韩梅村觉得罗天明是在找借口,他老婆只身跑了几千里他不担心,阜新到凌源就这么几百里路就担心成这样?再说军情如此紧急,怎么能因为老婆而置大局于不顾?看来上次接头不顺利把他吓到了。如果罗天明不去,起义的事就只有靠周太暄了,他行吗?想到这里,韩梅村回头看了一眼周太暄,周太暄眉清目秀,完全是一介书生,他紧紧地皱起了眉头。
此时,周太暄也颇感意外,他刚到不久,对东北的环境还不适应,特别是对韩梅村还不太了解,此人黄埔三期,国名党少将,杜聿明的亲信,他的老部队52军195师、2师就在凌源附近,目前国民党的势力明显比共产党强大,他还带着太太和七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他真的会起义吗?看来罗天明也吃不准,不然他为什么临阵畏惧呢?正在这时,他看到韩梅村投来的目光,这目光里明显带着不信任,这目光让周太暄心中激起一股豪气。他站起身走到韩梅村面前,他看着韩梅村坚定地说:“韩将军,请你放心,只要我周太暄还有一口气,就一定把民主联军找到!”
韩梅村勉强露出一丝笑意,“好吧,我先安排部队开拔,到凌源后我们再做详细计划。为方便起见,你就做我的副官,你太太做我孩子的家庭教师。”
部队很快到达凌源。
到达凌源城后,韩梅村对部队作如下部署:第七团,由团长王春普带两个营驻守凌源城内,另一个营防守凌源南门外火车站,以及附近几个火车站;第八团,由代理团长郁怀忠带一个营驻凌源城内,另两个营驻平泉县以东各火车站;第九团,由团长赵序五带第三营驻凌源城内,一、二两营驻守叶柏寿及附近火车站;此外,城内还有凌源县保安大队三百人和韩梅村的司令部、警卫排、通讯排一百余人。

百度搜索 残阳绝塞 天涯 残阳绝塞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残阳绝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周晓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晓舟并收藏残阳绝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