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宋朝不演义 天涯 或 宋朝不演义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王俊是怎么对付柴荣的呢?王俊巧妙的利用自己的职权将柴荣死死的摁在了澶州,至于柴荣向郭威定期述职、见面的事情嘛。那干脆就免了吧,你就老老实实的呆在澶州,那里都不要去就行了。在整整三年的时间里,柴荣除了年庆等及特殊的日子,柴荣就等到了一次见郭威的机会。还是在王俊领兵出征的日子里,偷偷的遛进了开封,见到了老爹郭威。这次出征对于后周立国都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我们以后会细细的说。
所以王俊的嚣张跋扈是可见一斑。王俊的为官之道就类似于后世的李鸿章。在清末哦,谁说的清李鸿章和曾国藩谁高谁低呢?各位都知道,曾国藩和李鸿章是师生关系,曾国藩在当上朝中重臣之后每天战战兢兢、克己自守,生怕因为一点小事自己就完蛋了。而李鸿章则恰好与之相反,他每天快意恩仇、嚣张跋扈,却没有一个人奈何的了李鸿章,自谓英雄不可减其羽翼。虽然后世扬曽抑李,但是谁高谁低,可见一般。
身为乱世高官的王俊啊,走的就是李鸿章的路子,宁为名死,绝不苟活。王俊啊,在后周开国的一次重大战役中马上发挥了他的作用,但是他和郭威的差距也马上就显露出来了,这使他马上就走向了死亡。王俊啊把他是怎样当上高官,又是怎样一路走来的这件事,给忘了。说直白点,他忘了本了。
后周所面对的第一次严重的考验,就是来自于被郭威耍的团团转的刘崇。
郭威称帝,新皇帝的被杀刘崇决定自己受到了严重的侮辱。刘崇的第一反应是马上把自己和郭威放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刘崇也称帝建国,国号汉,为了和他哥哥刘知远所建立的后汉区分开来,史学家把刘崇的汉定名为北汉。但是呢北汉先天不足,刘崇的北汉以太原为根据地,只有区区十二州的土地,如果刘崇是个节度使,那土地面积绝对算大的了,但如果刘崇要当皇上,这个土地面积是在是太小了。
面对个头这么大的后周,刘崇感受到了当年石敬瑭所面对的危机,然后就像石敬瑭一样,刘崇也请契丹出兵联合进攻后周。只是这个时候,契丹已经不能叫契丹了,他有了一个更广为流传的名字,大辽。刘崇给契丹人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了,石敬瑭答应你们的,我也可以答应,但是刘崇说了,我决不会像石敬瑭那样不要脸,我不称儿皇帝,我叫侄皇帝。各位看好了,我决不会认个爹,我认了个叔。
就这样,辽国派出了五万人的契丹军团会和刘崇的两万军队围攻晋州(今山西临汾)打出了口号,要仅此一役消灭后周。
很快,后周做出了反应,郭威镇守开封,王峻奉命出征。这已经是后周可以最出的最好的调派了。郭威对他还是非常信任,让他督率各路军马,还授他便宜行事之权。军需尽量满足,将吏任他挑选。临行时又超越常规地赏赐给他很多东西,最后还亲自设宴饯行,另赐他御马和玉带,握手而别。
但是呢,王俊率兵出征了两个月了,还没有到达战场,也就是晋州城已经被围困,孤立无援了近两个月了。
那么王俊在哪里呢?王峻领兵到达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就将军队停了下来。孤身事外,远离战场。要问起原因来,王俊就说了:“我的军队中既没有爆发瘟疫,也不短缺粮草,我就是不爱去。”
京城得到消息,郭威坐不住了,急忙派人火速催他进兵,解晋州之围,否则他就要亲征了。王峻对使者说:"你回去转告陛下,就说晋州城墙坚固,不容易攻下,刘崇兵势正强,不能和他硬拼。我之所以驻兵不进,是要等他士气衰落时再攻击,并非畏怯惧敌。到时候别说是北汉那不成气候的军队了,就是辽国人,我也让他们匹马不得还乡。陛下刚继位,也不宜轻举妄动。现在朝中听命的将领只有李谷和范质几个人,陛下如果亲征一出,那慕容彦超便会乘虚攻进开封,到时候大事去矣。"王峻在当时就能看出慕容彦超反叛迹象,确实谋略过人。使者回去赶紧抓住了即将亲征的郭威,将王俊的话告诉了郭威,郭威猛醒,自己揪着自己的耳朵说:"差一点坏我大事,差一点坏我大事。"
后面的事情几乎和王俊预料的一样。
王峻等了一段时间,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雪,王俊觉得时机成熟,就突发奇兵猛扑进攻晋州的北汉军队。攻城久而不下,北汉军队早已疲惫不堪了,士气也很低落,一听说王峻的部队来了。没等交战,就先吓跑了。开进晋州后,众将都要求乘胜追击歼敌,但王峻这时却迟疑起来,不敢发兵,等第二天他才命令追击,军机早以错过。如果当时急追,全歼的可能都有,王峻觉得没有什么战绩,就修了修平阳旧城,然后班师回来。
不管怎样,王峻退敌解了晋州之围毕竟立下一功。不久慕容彦超真的在兖州反叛,郭威先派曹英和向训去镇压。王峻则想自己领兵去讨伐,几次对郭威说:"慕容是巨贼,曹英不好战胜他。"郭威没有说什么,没多久郭威就御驾亲征了。王峻也随同出征,他率领的部队率先在南城攻入,又为破慕容彦超立下大功。
就这样,屡立战功的王俊成为了朝中的第一人,之后的王俊变得无比的嚣张跋扈,最后郭威不得已也开始想要搬到王俊。
后周发兵又灭了周边的几个割据政权,于是人们把这些功劳都寄到了王俊的头上,王俊此时在后周的威望是直线上升,本来就有宰相之职,现在又有了光荣的军功, 王俊那可真是称的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势力也越来越大,现在真正走上了人生的巅峰。由于他的功劳大,连后周的皇帝郭威对他都是忍让三分。不过伟人教育我们说,做人一定要谦虚敬慎,站的越高,一旦摔下来就会摔的越重,此时的王俊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危险也在悄悄的想他靠近,他自己却浑然不知。
后周的隐患被消除,就连强大的辽国人都被击败了,一时间,后周变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个人都没注意到动乱的种子,实际上已经在这个时候埋下了。
每个人就连郭威都没有意识到,他从来没有给柴荣一个展示能力的机会。柴荣这位后来的周世宗,变得越来越尴尬,他的资历让所有人都鄙视他,柴荣没有任何拿的出手的战功。
郭威在后汉任枢密使的时候,柴荣是左监门卫大将军。
郭威率军出征的时候,柴荣是桂州节度使,天雄军都指挥使。
郭威造反的时候,柴荣留守后方。
刘崇造反的,抵御刘崇的是王俊,所以柴荣更加只能远远观望。
各地造反,平定叛乱的是老大郭威,更没有柴荣的机会了。
也就是说,柴荣就从来没有独领一军作战过,所有人都认为柴荣就是一个混吃等死、吃祖宗饭的富家废物。这就柴荣在执政初期无比艰难的局面,文官敢于当众顶撞他,武将敢于在阵前当众倒戈。这也更加助长了一些权臣的嚣张气焰,就例如王俊。王俊总能找到一些理由,打击柴荣,顶撞郭威,以便于扩张自己在朝中的势力。
就这样,王俊和郭威、柴荣父子的矛盾是愈演愈烈,很快,新一轮的角逐可又要开始了。
王俊和柴荣的PK开始了,作为老板的郭威自然要时刻关注。其实,这也没什么,咱们的人生不就是在你争我斗之间一天天的度过的么?
但是,身为当事人的王俊和柴荣就不会这么想了,要知道,没有什么斗争是不会付出代价的。
刘崇的败退、慕容彦超的灭亡,这些都是王俊亲自指挥取得大胜的。所以,公平的老百姓也把这些功劳都按在了王俊身上,一时间是歌颂不断、好评如潮啊。王俊成了后周数一数二的名人,登上制高点的王俊回身就看到了一个人郭威。
王俊发现他的顶头上司郭威啊,在这段时间里可是真够挫的,郭威在这段时间里都在干些什么呢?
郭威在王俊大展雄才,平定四方的时候,像是没事做一样处理了几件婆婆妈妈的事。这几件事情之小,是五代十国众位皇帝们都不会去做的几件事情。
什么事呢?当年朱温在作战的时候,顺**了一万多头耕牛。要是在以前,毫无悬念,这些耕牛肯定会变成军粮啊。可是不知道朱温突然犯了什么毛病,朱温千里迢迢把这些耕牛赶回了自己的地盘,变态的把这些耕牛都分给了自己的农民了,万分惊喜的农民突然听到了朱温的话:“我可把这些耕牛都分给你们了啊,以后你们得定时上缴一些牛租啊。”听起来似乎是挺合理的,用耕牛给一些报酬没什么吧,可是几十年都过去了,你别说这些耕牛了,就算是这些耕牛的牛子牛孙都死的差不多了,可是历朝历代的皇上们都没忘了这些农民们和朱温签下的租牛合同,牛租一直交到了现在。
郭威可真没劲啊,郭威竟然觉得都实行了几十年的老合同有问题,还无条件的把这些牛租给删了,这是王俊第一个看不起郭威的事情。
再比如,还有一个事,在五代十国牛皮呀,不是吹的那个啊。牛皮是国家的军需品,是不容许自由贩卖的,任何贩卖牛皮的人都会被处以死刑。对于养牛的农民们啊,就更辛苦了,每这些农民都需要缴纳一定的牛皮,如果缴纳的不够就会被处以死刑。你想想,那个互相征杀的时代里,你还能找到一头小牛,然后让他慢慢长大,最后成功把牛皮扒下来吗?上缴国家。不知道有多少农民被这条该死的政策害了,死在了牛皮上。
然后呢?郭威至自己的国家于不顾,放弃了军队的迫切需求,发布了一条这样的命令。从今往后,民间上缴的牛皮三分减二。就是说本来需要上缴三张牛皮,上缴一张就可以了。而且如果实在是没有牛皮,可以用粮食代替牛皮,十亩地打出来的所有粮食可以代替一张牛皮。如果老百姓还有剩余的牛皮,可以自由买卖,甚至与其他国家贩卖也是可以的。
不仅如此,郭威把除了盐之外,包括铁、酒所有的利税产品都开了禁了,民间不仅可以自由买卖,制造也没问题。还可以和他国贸易。
这个事情,这可就严重了。这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啊,这使得国家的财政、税收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当时那个国家安全最为重要的时代,这简直是鼓励百姓造反啊。对于后周的人来说,这就是国本动摇了。这甚至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后周已经不是一个适于人类生存的国家了。
这是让王俊第二个看不起的事。
而最让王俊看不起的事是,郭威竟然把五代十国最基本的国策给修改了。在郭威之前啊,所有的皇帝都十分看中国际民生,就是粮食是否丰收了。因此,所有的皇帝都采取了一种方法,就是所有农民都只能在一个划分好的土地上耕种,不准跑。只要跑就把你杀了。然后每年都会有人来查看是否丰收了,如果土地上收获的粮食不足额的话,也会把你杀了。
当然,对于国家来说。你是国家的,你的土地是国家的,土地上收获的粮食是国家的,你的妻子儿女也是国家的。就算你死了,你也要埋到这块土地上,以便于使土地更加肥沃。
而郭威呢,他竟然把土地无偿的送给了农民,不仅如此,还给了农民大量的耕牛农具。减免了土地税。
一时间后周的官场震动了,百官不理解郭威想干嘛?甚至已经有谣言,后周国本动摇,国将不国了。
那郭威究竟在干什么?王俊和柴荣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下回再说。
百度搜索 宋朝不演义 天涯 或 宋朝不演义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