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或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正当刘邦与项羽彻底撕破脸皮之时,楚将韩信主动来降汉,被刘邦封为大将军。就这样,在韩信、张良和萧何的辅佐下,汉军在对楚军的战斗中连连得胜,实力也大大得到了提高。期间,楚汉两军形成了好几条战线。
又刘邦带领汉军与项羽率领的楚军在荥阳、成皋一带反复争夺,形成对峙的正面战场。
在北线,刘邦派韩信突袭安邑,生擒魏豹,灭魏国,继而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少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的建议,给其增兵3万,开辟北方战场,以消灭楚的羽翼,实现对楚的战略包围。
在南线,刘邦为摆脱被动局面,争取张良“联络英布,重用韩信、彭越”的方针,派随何游说九江王英布,以达到分散并牵制了楚军的目的,减轻刘邦正面战场的压力。
在敌后,彭越带领彭城战败的汉军向西溃退,驻守在黄河沿岸,经常替汉军“打游击”。就是这批汉军,后来在梁地断绝了楚军的后援粮草,在楚军南撤夏阳时,又攻克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用作汉王的军粮。
。。。。。。
一年后,汉军与楚军反复纠缠后,再次收复成皋后,据险坚守,双方在广武山(今河南荥阳)再次形成对峙。此刻韩信已经攻破了历城、临淄,项羽增援齐国的二十万楚军也被汉军消灭,齐王田广逃到高密,齐国全境被汉军平定。之后,韩信自立为齐王。
眼看着彭越数次反攻梁地,后来竟然断绝了楚军的粮食,项羽对此十分的重视和忧虑。于是,他命人将刘邦的父亲置于鼎镬之上,然后派人告诉刘邦说:
“如若贤弟今日不赶快投降,我就烹煮了你父亲。”
哪里知道刘邦却回复道:
“我与你都同时受命于怀王,当时有约‘互为兄弟’,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今兄若一定要烹煮你的父亲,请你记得分给我一桮羹。”
项羽见此法无济于事,只好作罢。
后来又有一次,项羽约刘邦见面,对他说道:
“天下纷乱好几年,只因我们两人的缘故。我希望跟汉王挑战,决一雌雄,不要使天下百姓白白地受苦啦。”
刘邦却笑着拒绝说:
“我是宁肯斗智,也不愿斗勇。。。。。。”
然后痛诉了项羽的十大罪状。
项羽听后怒不可遏,便用暗箭偷偷射向刘邦,正中其胸部。然而真正看见刘邦受伤,项羽立马后悔起来,因为他也知道,即便汉军没有刘邦,也会有韩信、彭越、张良等人,杀了对方也无济于事。
项羽终究无力挽回楚国的颓势,战争的优势已完全向汉方倾斜。
刘邦受伤后,再次回到了成皋养病,病好后,便立即将战俘司马欣在他的原都城栎阳枭首。
这期间,韩信和彭越也分别在北线和敌后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对项羽形成了三面包夹之势。
项羽见状,赶紧派人前往齐国,游说韩信保持中立而再次分割天下。然而,韩信始终犹豫不定,一方面他对刘邦感恩戴德,不愿意无情背义,另一方面,他以为自己劳苦功高,刘邦绝不会将自己齐王地位剥去,最终委婉谢绝。不仅如此,韩信还立即派灌婴率汉骑南下攻鲁地(项羽曾经的封地)、平淮北,继而与刘邦军会师于颐乡。
公元前203年8月,眼看着楚军粮食即将耗尽,项羽被迫主动向刘邦提出议和;此时的刘邦也未能及时调来韩信、彭越援军,于是双方订立和约“中分天下”,划鸿沟为界,东归楚、西属汉。。。。。。
这一日,继墨、啸川、簇集和季姚受张良之邀前去面见刘邦。他们刚刚走到刘邦大帐之外,便听到他在里面歇斯底里的怒骂之声。
原来,和约定立后,刘邦派辩士陆贾至楚营请求放还刘邦家属,但都遭到了拒绝。他为此心情不悦多日,左右也不知如何是好。
四人此时也猜到张良邀请他们前来的目的,便在帐前停下来商量一番,毕竟连大辩士陆贾都无法说服项羽,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忽见簇锦眼前一亮,似乎有了主意。
原来,前些年与卢生一起欺骗秦始皇然后逃回到仓海的侯生早些年就与项羽相识,还搭救过他的性命。然而,项羽只知道他是一位善辩的方士,却并不知道他还是仓海的一份子,也不知他与汉军有所瓜葛,因此必然会放下戒心,虚心交谈。
当四人将想法告知刘邦和张良之时,很快便得到了认同。
于是,侯生奉命前往楚军大营请求谒见项王。项羽听闻侯生前来谒见,连忙亲自出迎。。。。。。
侯生对项羽说:
“听说汉王的父亲这些年为大王所俘虏,作为制胜汉王的一种筹码,我实在为大王庆贺。然而听说,大王竟扬言不惜烹煮太公来使汉王就范,后来汉王遣使者请求归还其父,也被大王拒绝,此作为恐将失义于天下,臣下甚为大王所不取。 ”
项羽听后,讪讪地回答道:
“这些年,楚军与汉军征战,死伤将士已不计其数。俘虏夙敌之父,不管我如何处置,也应该都心安理得吧。”
侯公听罢,微笑着说道:
“大王知道在下乃是一名方士,本不该太过关注俗世之事,然而实在不忍看着天下纷乱不休,故站在中立的角度为大王分析。大王以为,汉王此番派人前来恳求,真是想得到其父吗?”
项王大笑着问道:
“恩公此话怎讲啊?想那汉王若连其父亲都不顾了,又何苦卑躬屈膝派辩士前来恳求于我呢?”
侯生叹息一声,摇了摇头,说道:
“看来大王对汉王是不太了解啊!大王曾经将其父置于鼎镬之上,要他就范,却被汉王回复,若真要煮其父,他也想分享一杯羹。彭城之战,汉王几乎被大王擒获,汉王与儿子女儿同车逃亡,几次推坠二子而不顾。这些事情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汉王是志在天下,丝毫不将亲情放在心上。对汉王这样的人,大王就算以其父母、妻子为人质要挟,恐怕也得不到任何益处。而对于汉王来说,他数次派遣使者前来,并不是真的想要得到其亲人,而是想要以此置大王于无德无义的绝境,以此为口实纠结诸侯各国共同攻击大王。汉王此人太懂得如何利用和收买人心了!”
项羽听到这里,显得有些吃惊,点头说道:
“先生分析得似乎有些道理。那以先生之见,我该如何处理此事呢?”
侯生见时机一到,立马回答道:
“因为这些原因,臣下以为大王应当避开汉王设置的陷阱,释放其亲人并积极和议。如此一来,汉王君臣理屈语塞,内逼于亲,外逼于名,必定不敢再失信攻楚而构祸于天下。如此一来,大王便更加理直气壮,内有施仁义之情,外有和天下之义。”
项羽听到这里,连连点头说道:
“先生言之有理。那便请先生回去告知汉王,等寡人归还彭城以后,便会立即送还其亲人。 ”
侯生想想,回答道:
“这样恐怕也不妥当。想当年,大王为了召回王陵,曾拘留其母,未曾想其母竟然在楚营伏剑自杀,让天下哀其死亡,颂其节义,从而促使王陵从此死心塌地跟随刘邦。如今汉王至亲久被拘留,苦苦望归,然而当他们听说使者几番往返而无果,难免抑郁纠结,一旦仿效王陵之母自杀引决,大王恐将追悔莫及啊! ”
项羽听罢,连忙答应立即释放刘邦的亲属们。
刘邦迎回亲人,视侯生为恩公,立即拜为“平国君”,然而侯生受封之后不久,便主动恳请隐退,也许他是因为看到楚军后来被汉军追杀屠戮,项羽本人也可能身陷危急,而感到有所愧疚的缘故吧。
。。。。。。
就在项羽释放刘邦亲属后,便率楚军往阳夏撤退,刘邦本来也想撤兵西归,张良、陈平却竭力劝他说道:
“汉已据天下的大半,诸侯又都归附于汉。而楚军已兵疲粮尽,这正是上天亡楚之时。不如索性趁此机会把它消灭。如果现在放走项羽而不打他,这就是所谓的‘养虎为患’。”
于是刘邦听从张良、陈平的建议,忽然违约,趁机在楚军退兵路上发起追击,一股拿下阳夏,迫使项羽由陈下溃退至城父。
早在攻下阳夏之时,刘邦便约集韩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围楚军。然而由于韩信及彭越未如约出兵合击楚军,结果导致刘邦被项羽打败,只得慌忙退入陈下,筑垒坚守不出。
刘邦对于韩信、彭越违命之举感到疑惑,便向张良询问:
“诸侯不从约,本王该如何是好啊?”
张良想了想,回答道:
“楚军快被打垮了,韩信和彭越还没有得到分封的地盘,所以,他们不来是很自然的。大王如果能和他们共分天下,就可以让他们立刻前来。如果不能,形势就难以预料了。大王不如把从陈县以东到海滨一带地方都给韩信,把睢阳以北到谷城的地方给彭越;使他们各自为自己而战,楚军就容易打败了。”
刘邦一番思索后采纳张良的意见,以加封土地为报酬,使韩信和彭越尽数挥军南下,同时命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最终,他们屠空了城父,并在垓下将十万楚军全部包围。。。。。。
楚军被汉军及各路诸侯军里外包围了好几层,虽然勉强修筑了营垒,然而兵少粮尽,屡次突围不成,军心便开始慢慢瓦解了。
一天深夜,项羽忽然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大为吃惊,疑惑道:
“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
于是,项羽连夜起来,在帐中借酒消愁。看着身边这位名叫“虞”的心爱的美人正在旁边不停舞蹈,自己的骏马“骓”不断在寒夜中发出嘶鸣,项羽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
项羽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则一直在旁应和。项羽一边唱着,眼泪也一边喷涌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
项羽大帐内的歌舞一直持续到黎民,汉军此时回过神来才发现,项羽已经率一队骑兵趁夜突围南逃,于是赶紧派灌婴率数千骑兵追击。
项羽一路策马狂奔,渡过淮河之时,只剩下一百多名部下勉强跟了上来。然而此刻他们的前方一片沼泽,几乎寸步难行,因此又不得不返回向东行进。一番折腾之后,项羽带领着剩下了二十八人刚刚到达东城,便被几千名汉军骑兵追赶上了。
项王眼见已无脱身的可能,便对身边的将士们说:
“本王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场大仗,所遇之敌皆被打垮,所攻之敌无不降服,从来有失,因而能称为霸,据有天下。然而如今终被困于此地,此乃上天灭我,而决非作战之过错。今日注定得决一死战了,我愿意和诸位一起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要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要让世人知道是上天要灭我,决非作战之过错。”
于是,项羽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突围,并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
项羽对骑兵们喊道,“看我先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话音未落,便首先驱马飞奔而下,高声呼喊着向汉军冲了过去。
汉军将士早就听说过霸王的厉害,顷刻间便如草木倒伏一样溃败,被项羽杀了一员汉将。
就这样,项羽及其部下们在包围圈里面左右突杀,坚持了好久,然而毕竟人员悬殊,不多久便已经死伤殆尽,只剩下项羽等几人在那里杀得个酣畅淋漓。
此刻,项羽犹如天神降临一般,只要他一瞪眼呲牙,前面的汉军官兵便吓得哆嗦起来。然而弓箭手们刚刚把箭搭在弦上,便被领头的将军喝止,因为刘邦下令,尽量活捉项羽,然后押回处置示众。
项羽不停冲杀着,在大约杀死有百八十人之后,竟然只身突围出去,快马来到了乌江边上。
此时,乌江亭长早已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羽说道:
“大王请速速上船!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江东虽小,但土地纵横各有千里,民众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望大王快快渡江,否则汉军一到,便没法渡过去了。”
正说着,只听战马一声悲鸣,便倒地不起。原来它早已身负重伤,硬是拼着一口气,将它的主人带到了安全之地。
项羽痛苦的紧闭双眼,干裂的嘴唇被咬后,也正不停地流着鲜血。他回头看了看来路,见远处没有一个楚军将士跟了上来,反而是黑压压地一片汉军正朝自己奔袭而来。
于是,项羽仰头苦笑着叹道:
“上天要灭我,我渡乌江还有何用!想当初,我与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西征,如今却没能带回一个人,纵使江东父老怜爱让我做王,我又有何颜面去见他们呢?我心中有愧啊!”
然后转头对亭长说:
“此马随我征战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它,今将它赠给你,还请日后好好待它。”
说罢,将马绳递给亭长,然后转身向着追兵冲了过去。
项羽在杀掉几百人后,也早就身负重伤。此刻,他在汉军队伍里看到一副熟悉的面孔,此人便是骑军司马吕马童,便苦笑着说道:
“你我算是故交了,难道今日连你也想要我的性命?”
吕马童听罢,冷笑着说道:
“故交?当年你火烧咸阳,屠戮秦人之时,有听过我的劝阻,想过我的感受吗?”
说罢,转头对身边的王翳说道,“此人便是项王”。
项王听罢,举起武器对准吕马童,哀叹道:
“唉!。。。。。。你信吗?此时我依然可以杀你!但我不会杀你。。。。。。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抓我。。。。。。也罢!既是故交,我便把这份好处送于你吧!”
说完,自刎而死。。。。。。
项羽已死,楚地便全都投降了刘邦。
刘邦并没有为难项羽曾经封地——鲁国的百姓,虽然他们誓死抵抗又是最后投降。他还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安葬在了谷城。。。。。。
当初刘邦听到项羽自杀的消息后,联想到韩信这些年数次违抗军令,力图自立为齐王而三分天下,便当即驰入韩信军中,将其兵权收夺,改封为楚王。
关于楚汉战争,关于项羽和刘邦,历史早有评述。
楚汉战争是指继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封建统治权力而进行的战争。
项羽可以称得上足智多谋、勇武过人的豪气君子,然而身上始终带有就贵族的习气,刚愎自用、嗜杀残暴、优柔寡断,不会知人善任,不信任手下,不爱听意见,不会识别和笼络人才,又吝于封赐,以致韩信、陈平、英布等先后归汉,不善于团结利用同盟,致使魏王豹、代相夏说、赵王歇与楚各自为战,魏、代、赵相继灭亡。刘邦则不然,虽然出生于市井,身上有不少陋习,然而能海纳百川,知人善用,善于笼络利用人心,这才使得无数豪杰争相投奔,并甘愿为他肝脑涂地,打下一片江山。
。。。。。。
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或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