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或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子婴率百官从轵道到刘邦军前请降,继墨、啸川和季姚也在其中。当然,他们清楚,自己此刻并非是投降者的身份,也并非是秦国一份子,而仅仅是出于道义,以个人身份去竭力保障子婴的安全罢了。刘邦见子婴以这种方式前来请降,也被其诚意所打动,于是连忙放低姿态,主动前来受降,并设宴款待。
放眼望去,下至普通士兵,上至各层将官,甚至包括刘邦本人,汉军给人的感觉便是一遍素简。他们与降方人员交谈之时,仍然保持一口浓厚的乡音,态度也显得忠厚诚恳,不由得让继墨等人心生好感。
然而,在汉军将领中,仍然有三个人一言不发,态度却迥异。
在刘邦右手边第二位置,坐着一位身高体壮的扎须大汉,他在整个宴会过程中都显得怒气冲冲,也不和旁人说话,只顾着一个劲儿的喝着闷酒。据刚才介绍,此人便是刘邦手下猛将,名叫樊哙。
紧挨着刘邦的左手边,坐着两位年轻人,左一叫张良,左二叫仓海,他们既不生气,也不说话,仿佛沉浸于自己的思绪之中。张良时不时的看着子婴,眼神中似乎充满了矛盾。仓海长得十分俊秀,既不喝酒,也不吃东西,对于子婴也并不感兴趣,反而时不时地看着继墨等人,眼神飘忽,神色异常。
继墨此时也注意到仓海的奇怪表情,见他此刻正看着季姚隐笑,便故意睁大眼睛直视着他。
当仓海慢慢将目光挪到继墨脸上,四目相对之时,他便如触电般,身体一哆嗦,便赶紧低下了头。
继墨见此情景,心里不禁一阵激动,眼泪就差点掉了下来。因为此时他才发现对方的眼神是那么熟悉,当年在博浪沙的时候,正是因为看到这双眼睛,自己才让身边的人停止追击。继墨心里明白,他的名字其实并不叫仓海,因为仓海只是一个反秦组织的名号。。。。。。
大宴过后,刘邦将樊哙、张良和范增留下,其他人则在大帐之外等候。
此时,继墨趁机靠近“仓海”,颤抖着声音,低声问道:
“玥儿,你这些年还好吧?”
簇锦听到此话,似乎被这久违的称呼和声音给震住了,眼泪便止不住地倾流而下。她正想转身离开,早被身旁季姚和啸川拦住了去路,只得半推半就地被继墨拽着走。
是啊,大家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生死之交,几乎天天粘在一块儿,彼此再熟悉不过了,就算簇锦的易容术再高明,单就那双熟悉的眼睛也会被分分钟识破。
刚到旁处,三人便紧紧拥住了簇锦,大家激动万分,只顾着蹦跳和流泪,却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当年,簇锦见继墨不仅不抗秦,反而帮助秦国的蜀地郡守李冰修建都江堰,心里气愤难平,便负气离开了秦岭墨园。
然而当她离开朋友,离开墨家,一个人独自下山以后,便立即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孤单和迷茫。远方的蜀国早已成了秦国的蜀郡,家族亲人早已逃往远方,生死未卜,她这才发现自己一个人什么都做不了,别说反秦了,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正当簇锦四处漂泊,衣食无着之时,却在偶然间意外帮助了一伙反秦人士,帮助他们躲过了秦军的追捕。
原来这些人都是来至巴蜀之地,因怀念故国,不愿接受秦国的统治而聚集起来秘密反抗秦国。他们见簇锦谈吐不凡,武功高强,技艺丰富,便觉得她肯定来历不凡,便有心拉她入伙,于是开始刨根问底起来。当得知簇锦原蜀国公主身份而且也是一心抗秦之时,大家便强拉她入伙,并尊她为领头人。
从此,这个组织以抗秦复国为宗旨,打着“锄强扶弱、替天行道”的口号,开始了正规化、组织化的行动。随着几次成功行动带来的效应,组织的名气越来也越大,慕名加入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秦国对他们的打击力度也越来越大,最终簇锦不得不带领大家投奔韩国,并将组织取名为仓海,意为“聚集****,埋葬世间罪恶”。
然而,那时的秦国早已具有霸临天下的国力,就算六国联手,也未能阻止它的扩张,更何况一个区区民间反秦组织呢?眼看着,秦国陆续吞并六国,仓海也只能不停地撤退,同时也不停留下人员原地潜伏。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潜伏人员,仓海对于秦国朝廷的动静才了如指掌。这才有了帮助韩国张良刺杀始皇的行动,也才有了韩终、侯生、石生骗始皇说发现了仙山,卢生和侯生带回了“谶书”的一系列故事。他们设法让始皇出兵攻打匈奴,同时也让始皇不断大剂量地服用丹药,最终使得其死于壮年。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始皇死后,偏偏遇到秦二世不争气,残杀忠良,却让赵高专权,最终使得天下大乱。自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各地便纷纷呼应,开始举旗造反,曾经的六国贵族们也开始先后谋划着复了国。
仓海的大部分成员也纷纷回到了自己的故国,加入了当地的军队,剩下的一部分人则仍然跟随着簇锦继续反秦。大家都知道,簇锦当年负气离开墨园,内心其实并非真的想要光复蜀国,而是因为目睹秦军在军事扩张的过程中所犯下无谓的杀戮。因此,后来在张良的力劝之下,簇锦最终决定将仓海并入了刘邦的队伍,并迅速成为其最精锐的部队,张良也依靠着《太公兵法》,成为了最受刘邦仰仗和器重的大将。
今日子婴代表秦国来投降,意味着秦帝国被消灭了,古蜀国的仇也报了,东方六国也纷纷复国了,簇锦的心虽然平和了下来,然而却也再也次陷入了彷徨和迷惘,仿佛生活一下子失去了目标。她潜意识里出现过解甲归田,去寻找继墨、啸川和季姚,然而却一时间抹不下面子,毕竟自己当初负气闯下山后一直刻意躲着他们,几次偶遇后也不辞而别。然而正当她想着这些的时候,三位好友却再一次意外地出现在她的面前,让她百感交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应对。。。。。。
四位好朋友一阵激动之后,好不容易平抚下来,正要畅谈一番,却见樊哙其冲从地从大帐之内冲了出来,张良尾随其后,不断地劝阻着。樊哙跑过子婴身旁之时,暂时停下了脚步,狠狠瞪了他一眼,然后便立即跑到远处去了。
簇锦悄悄从张良口中得知,樊哙在帐内提议杀死子婴,被刘邦再一次拒绝;刘邦只答应只将子婴暂时交于随行吏员看管。
就这样,子婴在位仅46天,秦帝国消亡。。。。。。
刘邦随后率军进入咸阳。
当他步入秦宫,眼见宫室帷帐、重宝妇女以千数,便开始有留下来住下的打算。无论樊哙如何谏言,刘邦就是不愿意出宫。
无奈之下,樊哙只能请张良出面劝说。
张良拜见刘邦,谏言道:
“当初正是因为秦国无道,沛公今日方能至此,因为这是为天下除残贼,日后宜以缟素为日用之资。若有人刚入秦宫即贪图享乐,那沛公当初的义举便如‘助桀为虐’。臣常听闻‘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在此恳请沛公采纳樊哙之言。”
刘邦听罢,立马觉得羞愧难当,于是听从张良的建议,封了宫室和府库,还军灞上。
刘邦到达灞上,便召集诸县父老豪杰,说道:
“父老苦秦之苛法久矣,此恶法动则诽谤者灭族,偶语者处死弃市。本将与诸侯早有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因此日后便将于关中当王。今与父老约法三章,凡我管辖之内:杀人者死,伤人及盗窃者按犯罪处置。其余苛刻法制一律废除。本王所以来此,实为父老除害,并非有所侵暴,诸位勿要惊恐!且我之所以还军灞上,乃是等待诸侯至此,按约定行事罢了。”
于是,刘邦便派人与秦吏一起行走于县、乡、邑,广而告之。
秦人因此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刘邦又婉言决绝道:
“我等仓粟多,不匮乏,勿要再浪费他人粮食。”
秦人更加惊喜,只希望刘邦能做自己的秦王。
刘邦的所做所为不仅让当地百姓感到惊喜,也让继墨等有志能人刮目相看,当然也同时让他的竞争者们感到了无比的压力。。。。。。
一个多月后,项籍(项羽)为从长,率诸侯之兵到了灞上。
刘邦部将曹无伤向项羽谎报称,刘邦将自立为关中王,以子婴为丞相,将会把原秦帝国的所有宝藏占为己有。于是,项羽设下鸿门宴,然后指挥军队开进咸阳,将子婴和秦诸公子宗族处死,纵兵屠咸阳城,将秦宫室和官府焚烧殆尽,大肆虏掠青年男女,将宫中和民间财物悉数抢去与诸侯分赃。
之后,项羽又分封诸王。公元前206年,(汉元年)刘邦被封为汉王,削军至三万人,辖巴、蜀和汉中四十一县,定都南郑。然而又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为雍王、塞王、翟王,合称“三秦”,辖关中地,意在扼制刘邦。项羽则自称西楚霸王,尊楚怀王熊心为义帝(后来干脆将其迁到郴县杀死)。
眼见项羽的暴行以及重新林立的王侯,继墨、啸川、季姚和簇锦不禁感到了无限的迷茫和沮丧,他们不愿意相信自己近两百年为之努力奋斗的理想,到头来看到的却是一场空。然而,他们又不得不承认,如周文王、周武王的贤王没有出现,如西周之初的那种华夏一统,天下太平的景象也没有出现。
早想解甲归田、不问世事的四位侠客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归隐的想法,再一次振作精神,寻找着他们心中的那一位堪当重任的未来帝王。权衡之下,他们一致认为刘邦此人虽然身上毛病不少,但是相比其他人,也算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诸侯各自回领地割据不久,曾经作壁上观至项梁兵败被杀的齐人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胶东王和济北王,占三齐之地,自立为齐王。
刘邦乘机率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重返关中,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成了名副其实的关中王。然后他又依张良之计,入南郑时烧毁栈道,既可防被偷袭又可让项羽相信,取关中后已再无野心,不会继续东进。此时项羽正专心攻打田荣,陷入齐地无法抽身,便暂时没有发兵攻打刘邦。
公元前205年,汉二年,刘邦率军攻下河内和洛阳。听闻义帝死亡,便令三军发丧,缟素三日,发檄文布告全国,向天下痛斥项羽罪状,并召诸王共同讨伐项羽,为义帝报仇。虽然诸王各怀私心,除齐王田荣外,仍然选择站在楚军的一边,然而至此,还是拉开了四年楚汉战争之序幕。
。。。。。。
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或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