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公元前227年,秦王嬴政一举拿下韩国和赵国之后,魏国便已经名存实亡,秦国当年留住并资助它的原因,是想利用它牵制南方的楚国。这段时间,秦王嬴政正在犹豫,接下来应该消灭可能与匈奴联合的燕国,还是应该消灭相对强大一些的楚国。
这一天,正在朝会,内臣向嬴政禀报,王宫之外,有燕国使臣,持燕国地图和秦国叛军樊於期的人头,来向秦国投降。随后,内臣递上一把竹剑,说是来者让他转呈给秦王的。
秦王嬴政听说是燕国来人,再见这特别工艺做成的竹剑,便已经猜到来人是谁。此人正是当年在赵国邯郸救助并照顾自己的荆轲。
荆轲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改姓荆,自幼喜爱读书、击剑,成人后便仗剑走天涯。至燕国时,他与豪侠田光、擅长击筑的高渐离结交,并成为知己。他们常常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时,由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节在街市上唱歌,一会儿嬉笑,一会儿哭泣,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之后,由田光引荐,成为燕太子丹在邯郸的秘密护卫。
前些日子,田光找到荆轲,告诉他,自己已经将他推荐给太子丹,帮助其完成惊天计划,并让荆轲马上去见太子丹。田光见荆轲犹豫不决,趁其转身走到门口时,他忽然拔剑,横于脖子边。
田光请荆轲转告太子丹,自己将以死保守秘密!说罢,便刎颈自杀了。
荆轲见状,不禁痛哭流涕,心里悲叹:
“先生啊,先生,何至于此啊!你这是在逼荆轲呀!”
原来,田光、荆轲和高渐离三人早已是莫逆之交,彼此之间也非常的了解和欣赏。三人虽然年龄和脾性大不一样,但是都是不计小我,心忧天下的大丈夫。
这些年三人经常在燕市上醉酒、击筑、唱歌,实际上都是在排解心中的郁闷。他们眼见天下纷乱,战争不断,民不聊生,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陷入迷惘和苦闷中找不到出路。三人不知道是要帮助强国统一天下以结束纷乱,还是帮助弱国抵抗强国,通过教化平息战乱,或者是只管行侠仗义,不管天下之事。
很明显,田光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眼见荆轲仍然迷茫和犹豫,于是便通过自我了断的方式来迫使他做出选择。
荆轲掩埋好田光后,便立马进宫找太子丹询问事情原委。
太子丹听说田光以死表明保守秘密的消息后,立马瘫跪在地上,痛苦流涕,许久后,喃喃自语道:
“田先生何至于此,此非丹之初衷也!”
然后他转身对着荆轲叩头,哭叹道:
“今生丹能结识田先生和荆卿此中豪杰,实属三生有幸,死而无憾。皇天不负燕国,不负丹也!当前,秦国已经吞并韩国,使得赵国只剩代地,魏国早名存实亡,秦王嬴政现在已经开始打燕国和楚国的主意了。此时,诸侯羸弱畏秦,无人敢领头合纵,燕国在诸侯中国力最弱,即便举全国之力,也根本无法抵挡秦军,只怕是大祸临头了。秦军铁蹄之下,天下从此恐怕再无宁日了,必定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啊!”
荆轲听到这里,微微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话。
“当今之嬴政贪婪、恋权,仗着国力强盛一心欲吞并天下。当年太子师鞠武以为‘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肴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馀。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安定也。’,责备丹不该触动秦王逆鳞。樊於期逃到燕国后,鞠武怕授秦以借口,又要本太子将他送到匈奴,西与三晋结盟,南与齐、楚连络,北与单于交好,然后再想法对付秦国。他所述乃是长远之计,可是丹如何能眼看着秦国嚣张而无动于衷,我是连片刻也不愿再等了。况且,丹誓死也不能因为畏惧秦国**,而将诚心投燕的樊将军抛弃。鞠武认为丹计谋浅薄而怨恨深重,为了一个朋友,而不顾国家大计,说丹是‘资怨而助祸’。太子师鞠武说得不无道理,然而,其所说之事,非丹之为人,实在无法做到!然而,丹一直在想,若能如当年曹沫劫持齐桓公一样成事,便是好极了!丹欲派勇士往秦国,用重利诱惑嬴政,然后寻机将其劫持,让其归还侵占各国之土地。前线秦国大将个个独揽大权,只要国内出乱子,便会彼此猜疑争斗。东方各国则可趁机合纵,一举打败秦国。不知先生可否担此重任,前往秦国一趟!”
说道这里,太子丹坐直身体,脸上的表情也严肃起来。
荆轲听到此处,沉默半会儿,抬头盯着燕丹问道:
“若嬴政拒不答应,又该如何?”
燕子丹想了想,叹息一声,说道:
“先生可自行决定如何行事。燕丹自幼去邯郸为人质,从未体会到人间亲情,倒是受尽了人间冷暖。一直以来,先生都是我最信任和依仗的人,因此才会将此事托付给先生去办。此去一路凶险,不管先生如何行事,燕丹都会支持。”
荆轲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此去咸阳自是艰险,然而荆轲一心只为天下苍生,早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甚至也可不去考虑朋友之谊,然而毕竟与赵政分别多年,对其已是不甚了解,因此只求能见机行事,若杀之能救天下,荆轲必杀之!”
太子丹了解荆轲,知道他这一去,无论成事与否,必不会活着回来,不禁心痛万分,泣不成声。他只能跪走叩拜,以示感谢和信任。
为了配合荆轲的行动,叛逃至燕的樊於期自愿献上了自己的人头,太子丹则为他准备了燕国地图和毒水煮过的匕首,还派十三岁便杀人的秦舞阳作为他的助手。然而,荆轲十分瞧不上这位助手,坚持要等自己的好朋友前来相助才肯出发,却迟迟没有等到。他见太子丹起了疑心,尽然怀疑自己胆怯,便斥责他只顾去而不管是否达成目标,然后头也不回地向着咸阳而去。
太子丹和高渐离穿着白衣,头戴白帽,为荆轲送行。送至易水岸边,高渐离开始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歌,发出苍凉凄惋的声调。太子丹一边走一边反复地高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也跟着慷慨激昂地附和,直看着荆轲的身影消失在去往咸阳方向的地平线中。。。。。。
听说荆轲竟然带来了燕国地图和樊於期的人头,中庶子蒙嘉上前说道:
“看样子燕王确实被秦军吓破了胆,不敢抗拒,情愿不战而降,臣服于大秦,这样才能继续奉守先王宗庙。听说燕王喜砍下樊於期首级并献上燕国地图,装匣密封,还举行拜送仪式,正式派出使臣。大王应以最高之九宾仪式接见来使。”
秦王嬴政此时只顾着高兴,似乎并没有认真听蒙嘉讲话。他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寡人是欲以九宾之礼接见来使,但不全是因为爱卿方才所言。”
说完,便换礼服去了。
荆轲捧着樊於期的首级,气喘吁吁地前行,秦舞阳捧着地图匣子,紧随其后。然而十三岁便杀人的秦舞阳刚走到殿前台阶下,便脸色发白,全身发抖,惹得在场的大臣们一阵讥讽。
荆轲回头朝秦舞阳笑笑,解释道:
“各位恕罪!此子乃是北方蛮夷地之粗野人,从未见过天子,所以被大秦的阵势给震慑住了。”
嬴政见到久别重逢的恩人和好友,心里一阵激动,正想与荆轲寒暄几句,荆轲却将樊於期的人头献了上来。
嬴政接过人头,并未仔细看,便随意仍给了内臣,让他把人头悬于城墙上示众。
嬴政此时真得想寒暄几句,然后再叙叙旧,他不想让荆轲觉得自己只看重江山,而无视情谊。虽然他确实也真得想尽快得到地图。
此刻,荆轲已经取过地图,在秦王面前慢慢地展开,图卷展到尽头,匕首便露了出来。荆轲以迅雷之势,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则把匕首放到了他的脖子上,大声吼道,‘勿动,有毒’。
荆轲此举,让嬴政大惊,感到有些意外,然而他很快便冷静下来,心里不免嘲笑起自己来。因为这位故友的到来,自己高兴得昏了头,毕竟以多年对荆轲的了解,他又怎么会做出投敌卖国之事。嬴政没动,也没有拔出自己的长剑。
倒是下边的大臣们,要么吓得呆若木鸡,要么大惊失措地乱叫起来。
秦律规定,侍从大臣不得携带任何兵器进殿;殿外卫士没有君王命令则不准进殿。现在大殿之内,只有荆轲和秦王有武器,所以其他大臣们乱作一团,都不敢上前救王。只有医官夏无且将他的药袋砸向荆轲,但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荆轲把秦王用力推至殿后,让他打开密室,然后一起走了进去。
密室门关上以后,秦王嬴政反而闭上了眼睛,此刻他一点也不害怕,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荆轲要真得刺杀,自己早就没命了。
他感觉到脖子上的凉意消失后,慢慢睁开眼睛,见荆轲此时已经放下匕首,正用曾经熟悉的眼神看着自己。
这些年他老了不少,然而此刻的眼神还如当年一样亲切。
“大王不害怕吗?”
荆轲首先打破沉默,问道。
“丝毫不害怕!先生要杀寡人,寡人早就没命了。况且,寡人这条命,本就是先生当年救下的,就算被杀,也当是还给先生了。”
说着,嬴政从密室墙上取下一把竹剑递给荆轲。荆轲看到这把竹剑,不禁眼睛开始湿润起来,此剑正是当年在邯郸的时候自己送个嬴政的礼物。
荆轲好不容易整理好情绪,缓缓地问道:
“若在下请求立刻停止征伐,将六国土地原数归还,否则就要刺杀大王,大王是否会答应?”
嬴政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
“经过秦国世代国君和全体国民的努力,才为寡人打下这基业,眼看着秦国马上就可以一统九州,使天下不再有战乱和纷争,寡人又怎么可能就此停下脚步。况且,这已经是秦国全体国民之共识,就算寡人今日身首异处,接替者也会继续做寡人未做完的事情。”
荆轲看着嬴政,笑了笑,说道:
“在下也是如此认为!说实话,在来咸阳之前,在下确实有想过可能将大王置于死地。。。。。。”
荆轲稍停一下,便认真的回忆起来。。。。。。
荆轲达到咸阳之后,并没有立即见秦王,而是先去了夏继墨府上。
继墨和季姚见到这位老朋友,别提多高兴了。自从上次将郭开贪腐所得的财宝分给灾民之后,簇锦便带着手下再一次神秘消失,一直没了消息,两人正为此事闷闷不乐了好长一段时间。荆轲的到来倒是给了他们意外的惊喜。
荆轲试探着告诉继墨,自己带着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地图,是代表燕国来向秦国表示臣服的。
继墨听后,神色立马深沉起来,惆怅地摇摇头,说道:
“以在下对先生的了解,先生是绝不可能这样做的。这不是符合先生的为人。”
荆轲故意不解地问道:
“那先生以为荆轲此行目的为何?”
继墨没有立即回答,只是在沙盘上写了两个字,“刺秦”,然后马上抹平字迹,便哀伤叹息起来。
季姚此时也明白过来,不禁低声抽泣起来。对于她来说,此时心情很矛盾,一方面她对秦国灭蜀有夙仇,对于嬴政今年发动战争所带来的死伤也很愤恨;另一方面,无论荆轲行刺是否成功,结局不外乎要么他死,要么他和嬴政一起死,这都是让她非常难过的地方,毕竟当年大家在邯郸时是那么和睦融洽,肝胆相照。
继墨明白季姚的想法,更明白荆轲的想法,于是无奈地长叹一声,看着荆轲说道:
“然而在下深思之后,以为先生此次来秦更应为了这两个字”
说完,便又在沙盘上写了两个字——“天下”。
季姚看后,马上白了继墨一眼,然后重重地“哼”了一声,不再理会他。这两个字,她从这些男人嘴里已经听过无数次,早已不胜其烦,在她而言,他们口中的“天下”太空洞,太抽象,而自己和簇锦这些“小女人”心中的“天下”要有血有肉得多。
关于“天下” ,荆轲这些年来心里同样装满困惑和疑问,他不知道如何解决几百年来天下的乱局,重塑“天下正道”,甚至于不知道什么才是“天下正道”。
因此,见继墨提到这个话题,荆轲立刻严肃起来,认真地问道:
“那先生以为何为‘天下正道’,荆轲为了它又该如何行事呢?”
继墨听他这么一问,还没有说话,眼泪就已经留了下来。
。。。。。。
荆轲从回忆中回过神来,认真地看着嬴政,说道:
“此次与继墨通宵夜谈,荆轲犹如醍醐灌顶一般,终于从多年的困惑中解脱了出来。至平王东迁,天下今日之乱象便已经注定。荆轲一生流离浪荡,见过太多人间惨象,心里早已不堪疲倦,深知欲要结束这五百多年的人间沧桑,必须有如武王一般的强人再现,以强力统一,以强权统治。秦国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早在昭襄王之时,便已具有了一统之象。荆轲既然知道秦国统一天下,乃是大势所趋,便不会再逆势而为。此时依然坚持献图,无非是希望秦国快速攻下燕国,以避免因两军来回拉锯而使得更多的军民死伤。实力越是悬殊,战死之人越少!”
听到这里,嬴政不禁鼻子一酸,便向着荆轲拱手鞠躬。
荆轲一把扶起嬴政,继续说道:
“然而想到秦军一直以来作战风格,草命心里就不寒而栗。长平之战,秦军可是坑杀了四十多万的赵军士兵啊!因此,荆轲在此替燕国百姓和天下百姓恳求大王下令,以后秦军攻城之时,勿要再滥杀无辜!他日泰山封禅之时,勿忘造福世人,勿行桀纣之道!否则,既然今日荆轲能刺大王,他日便会有无数更胜于荆轲之侠士来刺王!”
说完,便跪拜下去,拼命往地上叩首,额头顿时血流如注。
嬴政赶紧上前,用力将他搀扶起来。
却不料荆轲此刻忽然将手伸向嬴政背后,猛地将他背上的长剑给扒了出来。。。。。。

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幻世墨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幻世墨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幻世墨隐并收藏幻世墨迹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