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至此以后,秦王嬴政再也不来燕丹的府邸,只是专心筹备着他对外扩张的计划。
燕太子丹感觉秦国对于韩、赵两国已是虎视眈眈,想到自己的使命,便主动觐见秦王嬴政。
当燕丹恳求嬴政看在当年在邯郸城和自己交好的份上,看在自己和荆轲曾经救他、照顾他的份上,看在李丫的份上,无论如何都不要攻击燕国,并承诺燕国也自当做好盟友角色,尽可能配合秦国的行动。
嬴政听后,一直笑而不语,这不禁让燕丹想起当初俩人捕猎受伤之狼的情景。
燕丹此时已经彻底明白了嬴政的意思,不禁痛苦得低下了头。
良久的沉默中,燕丹开始觉得自己继续呆在咸阳也没有了意义,便决定恳求嬴政让其返回燕国。
嬴政听后,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左顾而言它,后来见燕丹依然坚持要走,想了想,便笑着说道:
“阁下想回燕国当然可以,但得等到合适的时候。有朝一日,燕太子若能使得午后之日再回到日中,让天上直接降下粟米,令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或让厨门木象长出肉脚来,便可径自归去。”
嬴政见燕丹耳朵红到了耳根,知道他很生气,只得解释道:
“秦国一统天下,乃是天命所归,大势所趋,非私人感情所能左右。他日,秦军伐燕之时,本王可不想与你在战场上兵刃相见啊!”
其实,秦王嬴政此时已经敏锐的感觉到,燕太子丹志向远大,做事果敢,远远比昏庸的燕王喜难对付。他怎么可能轻易地放虎归山呢?
然而不久以后,燕太子丹还是瞅准机会,逃出了咸阳城。
秦王嬴政得知此事后,仰望燕赵之地,长叹不已,随后下令停止追击,并让一路哨卡只管放行。
。。。。。。
话说前些年,秦国听从韩非子的建议,将攻打韩国的战略改变攻打赵国,悍然撕毁秦赵盟约,东出太行山,攻占赤丽、宜安,一路摧枯拉朽,目标直指赵国国都邯郸。赵国再次将正在养病的李牧派出,命他率大军由雁门关紧急南下阻击秦军。李牧果然不负众望,最终歼敌十万,大破秦军,自己也因战功卓越被封为武安君。
接下来几年的秦赵之战,基本都是赵国大胜,此时天下很多人都以为秦国遇到了克星,其扩张之势已经完全被遏制住。一向唯秦国马首是瞻的韩国此时也决定弃秦国而改与赵国结盟,任由嬴政和李斯如何劝阻也无济于事。
嬴政对此怒不可遏,首先将自己一向敬仰的韩非子投入监狱至死,然后悍然出兵进攻韩国。秦军一路攻杀,势如破竹。
公元前230年,秦军攻克韩都郑(今河南新郑),俘获韩王安,继而占领韩国全境。秦国遂在韩地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于此,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灭亡!
。。。。。。
韩国被秦国吞并之事让东方五国心惊胆战,寝食难安。五国诸侯本来以为此次战争的结局仍然只是割地赔款的事,却不想秦国竟然飞速将韩国灭国。当他们从幻想中惊醒过来,却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现实。
在大多数时间里,秦国所采用的“远交近攻”的“连横”策略显得非常奏效,因此秦国无数次对着邻国攻城掠地的时候,远方的齐、楚等大国都似乎视而不见。仅秦昭襄王在位的五十六年里,便对魏国用兵十五次,占其地二分之一;对韩国用兵八次,占其地三分之二;对赵国用兵八次,占其地三分之一;对楚国用兵两次,占其地四分之一。于是,东方诸国越来越弱,秦国却日益日益强盛起来。此时的秦国就已经具有俯视天下之势了。
齐、楚、燕、魏四国君王此时俨然视赵王迁为救世主,希望赵国能一如既往的克制秦国。然而,很多事情,冥冥中便早已注定,国运也同样如此。当初,韩国危难之际,赵国并不打算袖手旁观,正准备以倾国之力援助之时,却未曾想到接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天灾。
这一年,赵国代地发生大地震,土地开裂出一道道大沟,最宽的沟达一百三十步。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大半坍塌,数万百姓死伤、数十万灾民流离失所。经过多年抵抗秦国的战争,赵王此时已无力赈灾,偏偏其他诸侯此时又不愿施以援手,因此只弄得民怨沸腾,哀声遍野。
听此噩耗,大批的墨家弟子便从四面八方赶到代地赈灾。他们把多年来从墨家学到的营造术和机械术施展得淋漓尽致,然而有太多的人需要拯救,有太多房屋需要加固或者重建,他们哪里顾得过来!
这一天,正在忙着救人的时候,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而来。
只见从马车队的主轿上下来一个尖嘴猴腮官员模样的人,慢慢走到一个自认为最安全的地方站定,然后开始扯着嗓子对着下边忙碌的人们吆五喝六,指手画脚。
正在忙碌的墨家弟子见他那副模样,心中鄙夷,根本不理会他,然而其余赵国军民竟然吓得立马放下手中的活,跪拜下去。
此人叫郭开,是当今赵国的相国,封为建信君。他虽然深受赵王迁的宠爱,然而无论是赵国的朝中大臣还是全国百姓,对他的评价却很不好。。。。。。
郭开出身太原郭氏,历仕赵悼襄王偃和当今赵王迁两代君主。他曾是赵悼襄王赵偃为太子时的伴读,善于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深得赵偃喜欢。据《战国策》记载,太子赵偃有龙阳之癖,与郭开关系非常暧昧,据说两个人经常同床而居。郭开经常为太子舔痔疮止痒,这让太子非常感动,所以对他非常信任和爱护。太子赵偃即位后,便把郭开当作心腹重臣,朝中许多大事都和他商量。
当年郭开曾被老将军廉颇训斥过,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便开始寻机报复。
当时正好是廉颇领军攻打魏国大获全胜之时,郭开却上书赵王,说廉颇居功自傲,有不臣之举,如果他率兵谋反,恐将会无法控制,不如让他立马停止追击魏军,再派人去罢免其兵权,以免除后患。于是,赵王偃命武襄君乐乘率三千军士往前线,收回廉颇的兵符,并代替他指挥前线大军。
老将廉颇自赵惠文王时开始为将,历四十载,身经大小战役数百次,为赵国立下了无数的战功。如今新王即位,竟然在赵军大胜之时,罢免自己的兵权,他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盛怒之下,廉颇拒绝交出兵权,并率军攻打乐乘,直把乐乘吓得率军逃回邯郸,之后,廉颇只身投奔魏国。
多年后,赵国名将庞煖、乐乘等都已去世,廉颇也已流亡魏国,赵国朝中已无能臣可用。
于是,秦国趁机大举进攻赵国,连续攻占了邺城、阏与、安阳等重镇,赵国的局势十分危急。赵王偃便想着把廉颇请回赵国抗秦,却遭到郭开的竭力反对,理由是廉颇已经老迈,不堪重任。于是,赵王决定派出一名特使专程前往大梁探望廉颇,主要是想探知他的身体状况。
郭开为了阻止廉颇回赵国,便以重金暗中贿赂特使,嘱咐他向赵王汇报时务必把廉颇身体说得衰败不堪。
赵王偃听特使汇报说“廉颇老矣,一饭三遗矢”后,只得连连摇头叹息,然后让大臣们从此不要再提请回廉颇之事了。
老将军廉颇当初见赵王偃派特使来看望,十分欣喜,本以为自己又有机会披盔戴甲,带兵打仗了,然而等了许久没见动静,深感失望,便受楚王邀请去了楚国,然而他虽然人在楚国,心里却一直牵挂着赵国。
郭开此时还建议赵王在平邑与中牟之间修建直道,便利南北交通。本来这也算一项利国工程,然而他却利用这项工程,大收贿赂,发了不少横财。
几年后,赵王偃驾崩(史称悼襄王)病死于宫中,太子赵迁即王位(史称赵幽缪王)。赵迁从小在宫中长大,骄横任性,品行不端,他在朝中最信任的人便是相国郭开。赵迁认为他才是真正博学之人,自己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如何饮酒不醉、赌博不输,如何玩弄女人、整治仇人。。。。。。
此时,从另外一个马车的轿上走下一个人,他撩起衣袖正要大步走向废墟,却被郭开阻止。他显得十分急迫,厌恶地看了郭开一眼,然后用力甩开被他抓住的衣袖,快步跳下废墟,开始救起人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从秦国赶来的都尉墨。
正在忙碌的墨者当中,有三人见都尉墨下轿,立刻面露出欣喜之色,他们正是继墨、季姚和簇锦。面对如此惨绝人寰的事件,他们自然不可能缺席,他们和其他墨家弟子们一起已经在代地忙碌了好长一段时间。
话说簇锦自从前些年负气出走以后,便如人间蒸发一般,继墨和季姚等人虽然一直都在努力寻找,却始终没有她的一点消息。此次因为赵国代地遭遇大灾,墨家弟子们都不约而同地赶往救灾,他们三人才有机会在此相遇。
然而,簇锦似乎仍然没有原谅继墨,对他总是爱答不理。大家只是各自忙着自己手中的事情,没有能够在一起交流沟通。此次簇锦给人的印象是更加干练,然而也更加的冷艳,她内心仿佛藏满了东西,行踪也变得十分神秘。
看见簇锦此时的状态,继墨和季姚既伤心,又难过,又显得手足无措,因为,她此时很明显已经对他们封闭了内心,恨不能拒他们于千里之外。。。。。。
此时秦国和韩国两军正处在激战状态,都尉墨在这个时候来到赵国代地,到底有什么目的呢?然而看着他焦急地穿梭于废墟间,不停忙碌着救人,继墨便不再想得太多,心里涌起阵阵敬意。
此时都尉墨也看到了继墨、季姚和簇锦,忙对着他们笑了笑,抱拳之后,竟然用食指做了一个刮鼻的动作,然后皱起鼻眉,做了一个鬼脸。他见三人露出惊讶的样子,顿觉失态,赶紧低下头,使劲地搬开一堆重物,继续忙碌开了。
忙至晚上,继墨发现都尉墨不知何时又不见了,便猜想他也许是在有意躲着自己。事实也正如他所料,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自己偶尔还会在废墟间碰到都尉墨,然而他总是快速错开路线,去了另外一片废墟。。。。。。
俗话说“祸不单行,福不双降”,正值赵国人众志成城,赈灾救险,地震带来的伤口还没有治愈之时,另外一场飞来横祸已经悄然而至。
第二年,赵国境内又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旱灾,很多土地颗粒无收,全国大饥,军粮不继,士兵每天都在饿肚子,这让李牧等将领一筹莫展,心急如焚。就在此时,国内竟然谣言四起,坊间传言“赵人哭,秦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把地震之后土地长白毛这一普遍的自然现象当作了上天特别的暗示,纷纷认为赵国气数将尽。这之后,赵国民心低落,人人自危。。。。。。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乘机派大将王翦率主力攻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然后与杨端和所率的河内兵卒一起围攻赵都邯郸。
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军之力抵抗秦军。经过一番殊死拼杀,赵军算是暂时抵挡住了秦军洪水般的进攻势头。
然后就此期间,赵王迁和李牧在如何应对秦军攻势上开始有了不小的分歧。
由于秦军是兵分两路攻打赵国,一路由北边向赵国灾区代地发起进攻,一路经韩国故地直奔邯郸而来。李牧的根基在代北,所以他主张将兵力主要集结在北路,赵王迁则认为邯郸是重中之重,要李牧放弃代北回援邯郸。
要是换做其他媚上之人,便顷刻间听从了主子的命令,偏偏李牧个性一向耿直坚韧,一心只想服从客观战局的需要,而非媚上求荣,因此并没有马上放弃自己的主张。他只盼着朝中的贤臣名仕能顾全大局,齐力说服赵迁。。。。。。
这一天,李牧正在前线巡视,后方来报,赵王迁派内臣过来宣旨,将军赵葱随行。李牧立马退回营地听旨,然而听到所宣内容后,不经悲愤得不能自已。
原来,郭开向赵王迁告发,诬陷李牧私通秦国,预谋叛赵,他将事先伪造好的书简交给了赵王,并竭力证明这是李牧写给秦王的书简。赵王迁听后大怒,便决定罢免李牧的兵权,以将军赵葱代为赵军主帅。
李牧强忍着心中的悲愤,一边派将军司马尚去说服赵王,一边和赵葱周旋,拖延着不愿交出兵权。因为他知道,临阵换帅乃是兵家大忌,他更知道这位赵葱乃是平庸之辈,根本无法担此重任。
李牧空怀一腔报国之志,却偏偏遇到了昏君和小人,一时间愤懑之情无处诉说,便单人独骑的前往一幽静处排忧。
小人得志的赵葱早就安排人监视李牧的一举一动。此刻见李牧单人独骑匆匆出营,便派人尾随其后,然后率众追踪而至。
在将李牧包围后,赵葱以李牧欲逃跑投敌为名,迫不及待地下令将他拿下,若遇反抗,格杀勿论。眼见李牧不肯就范,他们硬是凭着人多,一拥而上,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最终将他杀死,并割下人头,挂于军前示众。
要说这李牧一向为人正派,与赵葱无怨无仇,为何却遭来对方如此的仇恨?其实问题本来就不在李牧身上,而是出在赵葱以及他幕后的主使身上。原来,这赵葱本是郭开的心腹。一直以来,他对于李牧都是又恨又怕又嫉妒,他总认为是因为李牧这个戍边的外来之将才使得自己没有出头之日,于是对他恨得咬咬切齿。恰好此次郭开派他来接替李牧之职,出发之前还特地交代他,务必寻机将李牧杀死,以绝后患。
多年来一直追随李牧保卫疆土的亲兵,见尊敬的元帅惨死,无不伤心流泪,心里悲愤难平,暗骂赵迁和郭开,一夜之间悉数逃跑。
前几日,将军司马尚急急忙忙入朝劝谏赵王,却被罢了官,贬为庶民。此时当他听闻李牧遇难的消息,不禁大哭一场,思忖一番,恐留在赵国也要被奸臣所害,便遣散家人,准备带着夫人和孩子离开赵国,将来不再过问政事。
。。。。。。

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幻世墨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幻世墨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幻世墨隐并收藏幻世墨迹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