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楚封赵姬为王后,赵政为太子,改为嬴姓。
同年,秦王嬴楚驾崩,史称秦庄襄王。
之后,刚刚年满十三岁的太子嬴政即位,因其年少,便尊吕不韦为仲父,以相邦之职把持国政,秦国的大权此时完全掌握在吕不韦和太后赵姬的手里了。
这以后,赵姬便更加难耐寂寞,开始肆无忌惮地纠缠吕不韦,这让他感到又是担心又是有些力不从心。。。。。。
一次,两人正火热的缠绵在一起,却正好又被赢政窥见。
嬴政想起了多年往事,立刻心生恨意,便暗中把母后身边的侍从统统处死,然后故意把消息走漏给吕不韦。
吕不韦听到消息后,不禁惊出一身冷汗,于是咬牙决定不再进入太后的后宫。
这一下,赵姬可不答应了,她只要有机会便会找到吕不韦哭闹,责备其始乱终弃。如此几番下来,坊间便开始有人传言说太后私生活不检点。
吕不韦既然不能答应赵姬的要求,便要设法将她安抚下来,于是开始绞尽脑汁去努力想出万全之策。
正在一筹莫展之时,他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也许这个人能帮助自己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
这人叫嫪毐,是赵姬当年做歌姬时候的搭档,也可以称得上是她的初恋情人。据说他身怀异能,竟然可将男人那物件当作轮轴来转动车轮,凭着这本事,他居然成了当时很多寂寞怨妇的梦中情人。
于是,吕不韦便设法将嫪毐收入府中,不时让他表演转轮之术。
太后赵姬听闻嫪毐到来,立刻大喜过望,便与吕不韦合谋让其假受腐刑,剪眉除须后,顺利以宦官身份入宫侍奉太后。
赵姬再次受用后,立刻心情大好起来,对嫪毐自然是百般宠爱,不久便有了身孕。为便于掩人耳目,赵姬携嫪毐搬迁至远离咸阳数百里的旧都雍城(今陕西宝鸡),并生下了两个儿子。
因为太后的宠信和重视,嫪毐被封为长信侯,以山阳为其住地,以河西太原郡为其封地,雍城的事情都要由他决定,宫中事情也几乎都要他来决定。他家中童仆宾客多至数千人,来向他求官的宾客舍人也有千余人,他甚至可以随意地使用秦国王室的宫室、车马、衣服、苑囿和猎场。
随着嫪毐势力的增加,吕不韦的权势开始受到制衡。朝堂上形成了分别以嫪毐和吕不韦为首的两方势力,渐渐地,两种势力开始相互攻陷,势如水火。
朝堂上发生的这一切,并没有逃过秦王嬴政的眼睛,然而他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直假装看不见。他只是一个劲地向太后和吕不韦提出想要举行“冠礼”,在被明确地拒绝之后,便沉下心来,暗暗地等待时机。。。。。。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吕不韦越来越深切地感到了来至嫪毐方面的压力,觉得他已经对自己和嬴政形成了巨大威胁,于是决定马上主动采取行动。
于是,吕不韦便暗中指使人向嬴政告发嫪毐与太后**之事,然而嬴政对于此事的态度却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
嬴政获悉此事后,竟然显得十分大度,称自己没有行冠礼,还没有成年,且手无寸权,更本没有办法对付嫪毐。他这一次似乎是吃定了吕不韦,推测他更本舍不得完全失去手中的权利,更舍不得自己,毕竟自己是他付出一生心血栽培起来的。
吕不韦只得对嬴政承诺,只要他配合自己演一出好戏,便会在行“冠礼”后让他亲政——他们要设法让国内潜伏的反对势力主动现身。
这之后,嬴政便忽然消失,好长时间没有了踪影。
嫪毐听说吕不韦在未经自己允许的情况下,私自答应让嬴政亲政的时候,开始按捺不住了,于是决定趁嬴政不在咸阳的时机铲除吕不韦。他软磨硬泡地说服太后,并且得到了她的承诺——有朝一日,秦王死去,便让自己的儿子当王。
公元前240年,吕不韦为报五国攻秦之仇,决定攻打山东五国。
不甘心大权旁落的华阳帝太后眼见吕不韦大有让嬴政亲政的意思,决定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她把希望寄托在自己一直看重的孙子长安君成蟜身上,于是竭力推荐他去随军伐赵。
吕不韦欣然同意,他派蒙骜率兵五万为先锋,成蟜同樊於期率兵五万为后继,一起攻打赵国。尧山一仗,秦军未能取胜,蒙骜便派人到屯留催取后援兵马。
时年十七岁的成蟜忙召樊於期商议。樊於期素来憎恨吕不韦,便乘机对成蟜说,秦王非先王骨肉,他才是真正的嫡子;还告诉他,吕不韦这次派他出兵的目的就是想借机除掉他。樊於期建议,既然蒙骜现在兵困于赵,不可能及时返回,成蟜又手握重兵,若先写下檄问,向世人传宣赵姬和吕不韦的罪状,让世人知道自己才是唯一嫡子,然后,举兵反叛,那么所有臣民便会奉他为王。成蟜最终决定依照樊於期的计谋行事。
于是,樊於期便假意对来使说大军即日移营,送走来使后,便按先前所言起草檄文。秦国人见到檄文后,便更加相信坊间传言了。
消息很快传到了秦王嬴政的耳朵里,他勃然大怒,于是立刻任命王翦为大将,领兵十万,征讨长安君成蟜。
就在这段时间,嫪毐趁着秦国国内混乱之时,赶紧抓住时机,秘密地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势力,他开始酝酿要在咸阳城实行一次惊天行动。
。。。。。。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九年),在剿灭长安君成蟜的叛乱之后,嬴政来到旧都雍城举行冠礼。
嫪毐趁着秦王嬴政夜宿雍城之机,让太后窃取秦王御玺,然后再拿得太后玺,然后鼓动僮仆门客,调动军队发动政变。他们以诛杀吕不韦为名,开始攻击蕲年宫。
嬴政获悉,火速命相国昌平君、昌文君领咸阳士卒平息叛乱,并下令:
“在此次行动中,凡有战功者均拜爵厚赏,宦官参战者同样也拜爵一级。”
将士们闻讯顿时士气高涨,连宫内宦官也争先恐后地主动参与到镇反队伍中去。
对方的反应是叛军做梦都未曾料到的,眼见对方士气高昂,叛军顿时乱了方寸,不多时已有数百人被杀死,嫪毐带来军队也已溃不成军。
眼见大势已去,嫪毐只得与残余死党仓皇逃亡。
嬴政对嫪毐早已恨之入骨,便向全国令谕,“生擒嫪毐者赐钱百万,杀死嫪毐者赐钱五十万”。
秦国向来严刑峻法,让人生畏,再加上这丰厚的奖赏,国内哪里还有能躲藏立足的地方,不久以后,嫪毐及其死党就被发现,并被一网打尽。
事态既然已经得到完全控制,接下来便是追责的事情了。
嫪毐被打入死牢后不久便被车裂,三族也被诛灭。临行前,他仍然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感到后悔,也不畏死,只是一提到两个年幼的儿子便泣不成声。他竭力向太后和嬴政求情,求他们念在血缘亲情上,放过幼子,然而他临死也没有得到嬴政的承诺。
最终,嫪毐的死党二十人被枭首,其他党羽要么被判为供役宗庙的取薪者,要么被判夺爵迁蜀,徙役三年。
嬴政对于这些叛乱之人从不手软,下令大开杀戒也自然不在话下,然而最后他还是要面对棘手的问题。最终,他向大臣们宣布自己将与太后断绝母子关系,并下令将太后赵姬囚居在雍城。之后,见大臣们纷纷上书劝谏,便又下令“凡朝臣敢有为太后进谏者,戮而杀之,蒺藜其背”,并最终真的将二十七位进谏大臣处死,然后将他们的尸首挂在宫墙之上示众。
赵姬此时心如死灰,已经没有太多的念想,只盼着能保全自己和嫪毐的两个儿子。于是,她对着儿子嬴政一番痛哭流涕,忏悔不已,表示自己甘愿受罚,然后不断以母子之情,兄弟之情感化嬴政,求他放过自己的两个弟弟。
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嬴政此时连母亲都不放过,又怎么肯放过母亲与仇人生下的孽子呢。就这样,嫪毐与赵姬生下的两个儿子先后被装进麻袋,由嬴政当着母亲的面亲自将他们活活摔死。
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被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摔死,看着他们兄弟相残,赵姬此时才真正地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感到了后悔和羞愧,一时想不通,便丧失了心智,疯癫了起来。
嬴政看着两个弟弟的尸首,看着母亲疯癫的样子,心里好不痛快,长久的积怨终于瞬间释放了出来。然而这之后,他心里立刻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空虚和不平衡起来:相比两个弟弟,自己似乎从小就没有被如此宠爱和在乎过;如果角色互换,母亲是否也会为了自己的死而疯癫呢。
嬴政从小就只把母亲赵姬当作自己唯一的亲人,然而母亲似乎更在乎那位陌生的父王,更在乎吕不韦,更在乎嫪毐,更在乎两个弟弟,更在乎她自己的风花雪月,唯独不太在乎自己。自己与母亲曾经一起经历苦难,一直把她当作自己的天,而她却把自己当作地上的野草。
想到这些,嬴政觉得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不仅仅是母亲造成的,也是先王、吕不韦、嫪毐、两个年幼的弟弟等人造成的。现在他要开始慢慢追究另外一个“罪魁祸首”了。。。。。。
早在两年前,吕不韦便已经意识到嬴政已经长大了,便有心慢慢放权,好集中精力编撰《吕氏春秋》,没想到计划被嫪毐给中断了。现在他更明白,嬴政已经大权独揽,自己已经不需要在为他披荆斩棘了,然而此时他的觉悟似乎已经太晚了。
此时的秦王嬴政需要及时树立君威,只要吕不韦在朝廷上站着,便会让他感到不舒服。于是,嬴政借嫪毐一事追究吕不韦的责任,在免去了他的相邦职务之后,便让他回封地养老。
临行前,嬴政见吕不韦仍不忘劝自己迎回母后,虽被说得有所心动,然而心里也同时涌出许多不爽,并没有答应下来,只是让赵高带着公子扶苏去探望吕不韦,自己则在侯府外很远的地方停了下来。
之后,有一位叫茅焦的谏臣,冒死进谏,他以“秦王要统一天下,需以孝义为先”为由,成功说服嬴政将母亲赵姬接回咸阳,使之得以安享晚年。
吕不韦虽然被贬辞官,回了封地,然而多年积累的影响力还在。他从四方请来的宾客们对他非常的尊重和怀念,他的治国方略和传说在他们之间口诵相传。
这些都让嬴政非常的担心和不舒服,他一直想要找到合适的机会肃清吕不韦留下的影响。
恰好有大臣进谏说,当年韩国乃是因为惧秦,才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实际上是藉此耗秦人力财力,削弱秦国和秦军。水工郑国实际上乃是韩国间谍。一些贵族和大臣认为,列国之人跑到秦国来,都是为其本国打算,其中不乏有大量间谍,应该把这些人统统撵出秦国。恰好吕不韦和郑国都不是秦国人,这让嬴政认为这是一个肃清吕不韦影响的绝好时机,便让李斯草拟一道逐客令,要求大小官员,凡不是秦国人,都必须得离开秦国,李斯本人也不例外。
李斯非常不甘心,就在即将离开咸阳的时候,给秦王上了一道奏章。
他在奏章里列举秦国世代明君都是依靠客卿才能建立功业的事实:秦穆公用了百里奚、蹇叔,当了霸主;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图强;秦惠文王重用张仪,以连横打击六国合纵;秦昭襄王重用范雎,使得秦国能够俯视天下诸侯。由此观之,客卿根本就没有辜负秦国!假若四君当年,不把客卿当作自己人,只是表面应付,实际并不重用他们,这便会使得国既无富利之实,也无强大之名。
奏章里还苦口婆心地循循善诱: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才能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细流,才能深广;帝王不拒绝任何臣民,才能显示他们的恩德。只要土地不论东西南北,民众不问故籍,大家同心一德,连鬼神都会赐福,这便是五帝三皇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如今若排斥客卿以成就其他诸侯,使天下的贤士从此不敢来为秦国效力,这就如同“借给敌人兵器,送给敌人粮食”一样!
秦王嬴政被李斯的奏章深深打动,便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对于他俩和秦国来说,这样做无疑是正确的决策。
第二年,郑国渠如期竣工。据后来的《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一百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嬴政为了肃清吕不韦的影响力,差点因为冲动犯了大错,好在李斯及时谏言劝阻。然而,他仍然对吕不韦放心不下,不久后,便又问起吕不韦的近况。
赵高和李斯便向嬴政告发说,“吕不韦去封地的这段时间,有好多各诸侯国的使者不断得去拜访他”。
听到这些话,嬴政觉得非常反感,同时又感到一丝丝担心。他很难相信一个曾经权倾朝野,为了权力割舍一切的人,能真的甘愿在封地养老。于是,他写信责备吕不韦,并把他及族人迁往蜀地。
吕不韦见秦王嬴政并没有因为自己退隐而消除猜忌,对自己逐步紧逼,感觉到似乎自己一日不死,他便一日心神不宁。
于是吕不韦心里盘算着,与其眼看自己费尽心机所建立的功绩消亡,不如自我了断。这样以来,既死得高贵,也让嬴政省心。
到了如此境地,他仍然把嬴政看作是自己全力打造的最大功绩。。。。。。
公元前235年,吕不韦饮鸩自尽。他凭着一流的谋略和口才,付出毕生心血,最终完成了自己的理想,不仅享用了终生的荣华,而且也被后世称道为一代奇人。他所主持编著的《吕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国纲领,又可给嬴政提供很有价值的借鉴。。。。。。

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幻世墨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幻世墨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幻世墨隐并收藏幻世墨迹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