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或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话说秦军在楚、魏、赵三国联军内外夹击之下,损失惨重。主将王龁只得率军撤回河东汾城,郑安平则在被联军包围,在屡次突围不成后,索性率军降赵。于是,邯郸得以解围。
此后,韩国也加入合纵攻秦的联军。赵、魏、楚、韩联军乘胜追击,先后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汾城,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你南。
邯郸之战是战国东方诸侯合纵抗秦的又一次大胜,严重消耗了秦国的实力,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之后,秦国被迫改变策略,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外交策略来分化和离间东方各国。
按照秦国法律,郑安平降赵,作为举荐者的范睢应被同等罪名治罪,获诛三族之罪,秦王嬴稷却下令“凡敢论郑安平事者,均按其罪名治罪”。然而此后二年,王稽作为河东郡守,与诸侯勾结而被诛杀。他可以说是范睢引路人,正是因为他,范睢当初才有机会见到秦王,并受到重用。因此,王稽的结局更让范睢又愧疚又害怕,心里懊悔不已,更别提想要再次得到宠信了,便只能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自己则辞归封地。
公元前256年,秦国攻取了韩国的阳城负黍,这让西周公(东周后期,周王室已经分裂成东周公国和西周公国)很害怕,于是决定背叛与自己关系还不错的秦国,号召东方诸侯联合攻打秦国,使得秦国与阳城之间无法相通。秦王嬴稷对此很生气,派军大举攻打西周公国。
西周公姬延惊慌失措,本打算逃奔至韩国或魏国,却被大臣劝阻。大臣们分析说,秦国吞并六国已是大势所趋,韩、魏两国也难免幸免,与其那时被俘受辱,不如趁早投降。姬延无奈,只能率领大臣和宗室到祖庙哭拜了一番,亲自向秦军投降。秦王嬴稷受降,将其封为周公,命令其居住于梁城。挂名的周天子已不存在,只遗留下一位东周君又称周公在弹丸的东周公国,至此,华夏历史上第三个朝代,也是时间最长的朝代——周朝,实际上已经算彻底灭亡,仅留下东周公国用来装点门面。
继墨、簇锦和季姚以及百年间为了苍生的福祉而奋斗和牺牲的人们,虽然历经艰辛,却依然只能眼看着残存的统一象征慢慢消亡。根据“盐泉光,巴蜀亡,九鼎消失,天下殇”的谶言,是否意味着他们一心守护的天下将从此陷入炼狱之中呢?一想到这些,三人心里便异常的沉重。
自从上次刺杀白起时被尉缭子使用‘闪灭’打败以后,三人便派人到咸阳,四处打探他的情况。他们想要了解尉缭子神秘面纱下的真实身份。然而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事情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众人只得暂时回到秦岭墨园再做打算。。。。。。
这一年,墨园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是自称李冰的蜀郡太守,他们来此的目的是想请墨家能人出马,协助其治理蜀地水患。
继墨对于李冰父子早有耳闻,虽然是咸阳方面派到蜀地的官员,却也为当地百姓殚精竭力,做了不少好事,于是决定亲自出面接待。
当他看着一脸诚恳的父子俩时,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因为他知道,秦国治理蜀地水患,真正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推进其一统天下的霸业,然而客观上又确实能为蜀地百姓造万代之福。
前几年,秦国大将司马错为进一步推进其“得蜀则攻楚,灭楚则霸天下”的策略,在蜀国成都齐集十万人马,以一万艘战船的浩荡之势从岷江上游出发,顺水进入长江,南下东攻楚国。然而在夺取了楚国的商於之后,军队便因为粮草和兵马不能及时补充,在商於陷入了瘫痪,无法继续深入楚国。当时大量的士兵和战略物资需要从成都由陆路运送至岷江上游的汶山,工程太过庞大且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战斗中及时补充兵员和物资的需要。秦国要想利用蜀国为跳板进一步攻击楚国,就必须设法把岷江改道,引水经过成都,使其真正成为一条战争补给线。
另一方面,岷江发源于蜀地北边的岷山,是汇入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岷江口是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点,水流量大、流速湍急。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常常引发洪灾,洪水退却之后,又堆积出千里长的泥沙堆。然而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岷江水患使得两岸百姓乃至蜀国苦不堪言,蜀国先民从鱼凫时期开始便不断地和它抗争,不停地修建水利工事,然而成效不大。。。。。。。
听了对方的来意,继墨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簇锦则在一旁咬着牙,冷冷地扫视着继墨和李冰父子。
良久,继墨缓缓抬起头,正要向簇锦看去,却正好与她冰冷的目光碰了个正着。他知道她的态度,也知道她的想法,更知道她此时的心情。
于是,继墨连忙站起来,向来客们点头表示歉意之后,便拉着簇锦的手,勉强将她引向了内室,季姚也跟随着进去,只留下李冰父子在大厅里面面相觑。
不久,只听内室里面争论的声音越来越大,到后面便开始争吵起来。簇锦此时的情绪几乎已经失控,只听她沙哑着嗓子大声斥责道:
“那是你的‘天下’,不是我的‘天下’!我将来的夫君和孩子才是我的‘天下’,蜀国王室才是我的‘天下’, 蜀国和蜀国百姓才是我的‘天下’。你凭什么为了你心中的‘天下’而牺牲我的‘天下’!凭什么为了一个人的‘天下’就要牺牲天下人?凭什么为了‘天下’就要容忍一个‘暴君’?凭什么为了‘天下’就要牺牲自己和自己的国家?谁赋予他以暴力来统一天下的权利?而你。。。。。。你就是他的帮凶!”
这番话,簇锦曾经对继墨说过无数次,每次说的时候,都是带着悲痛的哭腔,然而这一次,她的语气中却充满了绝望,从而变得冰冷凶狠。
话音未落,便已见她冲出来,穿过大厅,直接向院外奔去,季姚紧随其后追了出去。。。。。。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继墨最终还是答应亲自前往,协助治理水患。
首先,他们在对地形和水情作了详尽地实地勘察,一番研究之后,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引江水流入旱区,灌溉良田。然而,如果只靠钢钎和铁锤,按传统方式,凿开湔山至少需要三十年。好在继墨根据修建金牛道的经验,采用火烧水浇的方式,使岩石迸裂疏松,进而开凿。历经八年之后,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约十丈,高二十丈,长三十丈的山口,称之为宝瓶口,开凿的山石则堆积成离堆。。
宝瓶口开凿完成后,便须解决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山口的问题。于是,大家又率领大众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江水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由鱼嘴后部延伸向下游至飞沙堰溢洪道修建大堤,从而起到隔江逼水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起到泄洪排沙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百丈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一方面,在水量较大时,溢洪道自动泄洪,使多余的内江的水排入外江正流使内江不受洪灾。另一方面,河道利用江水直冲水底崖壁而产生的漩流冲力,将泥沙从河道侧面的飞沙堰排走,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之后,众人还总结了一些维护经验——深淘滩,低作堰。“深淘滩”指每年洪水过飞沙堰对面淤起的浅滩后,这里会有沙石淤积,必须岁岁勤修。河床淘沙深度要合适,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浅,宝瓶口进水量水量不足,难以保证灌溉。为此,李冰还在河床下埋了石马,作为深淘标志。“低作堰”是指飞沙堰在修筑时,堰顶宜低作,便于排洪排沙,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这个大型水利工程后来被叫做都江堰,它被称为华夏水患治理的典范和化石,在今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一直哺育着成都平原的人们,并将一直继续下去。
至此,岷江水患基本得到了治理,蜀国平原成了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蜀国百姓生活得幸福安康,与秦国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也自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现在的秦国终于可以借助巴蜀粮仓以及上游交通优势对楚国进行深入地攻击。
然而,秦昭(襄)王嬴稷眼下已经不再把楚国当作其主要对手,他现在最忌讳的是赵国,首要打击的目标却变成了韩国和魏国。当下只有赵国抗秦的斗志最强,也只有赵国的军队能勉强与秦军硬抗,因此,天下有志于抗秦的志士豪杰大多去往燕赵之地寻找一展身手的机会。
这一天,邯郸城内有无数小队的士兵正在四处忙乱搜寻着一个秦人,大有掘地三尺的态势,四处城门也贴满了此人的通缉令,一时间,显得风声鹤唳。
在一处偏僻的小巷里,一伙执剑之人正拼命追击另外四个人——青年侠客、瘦弱书生和两位豆蔻少年。在仓皇逃跑中,年轻侠客还没来得及把书生和少年藏匿好,便被追上,只得返身拼杀。纵使他武功再高,也抵不过对方人多且个个武功了得,不久自己也被包围起来,根本无法抽身去保护另外两人。
书生显然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形,刚被围住撕扯两下,便吓得惊叫起来,一边用身体掩护住俩少年,一边蹲下,准备束手就擒。倒是两位少年实属罕见,他们很快稳定住自己的情绪,昂首挺胸地站了起来,反而将书生护在自己身后,怒瞪着周围身高马大,逐渐围靠过来的围攻者们。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人忽感眼前灰色闪过,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便发生了反转。围攻之人立即停止了攻击,一个个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等镇静静下来,大家终于看清,场地上又多了两个人,正是他们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封住了围攻者的穴道。
只见这两人,均穿一身灰色布衣,头戴灰色方巾,年纪不到而立,一位瘦长而挺拔,一位瘦小且伶俐。他们不是别人,正是继墨、季姚。自从上次继墨答应帮助李冰父子治理水患,簇锦负气离开墨园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此次他俩也是根据线索进行推断,来邯郸城碰碰运气,看看是否能发现簇锦的行踪。
此刻,继墨走近俩少年,用手拍了拍他们的肩膀,亲切地说道,“孩子,好样的!”,然后轻轻扶起蹲在地上的书生,说道“阁下且不必惊慌了”。
安抚好两人后,继墨缓缓扫视周围无法动弹的围攻者,凛然说道:
“得罪诸位了!然而诸位以多欺少,恃强凌弱,我等墨者既遇到便不能置之不理!望诸位今日高抬贵手,各自离去便可,墨家在此谢过了!”
众人听说墨家出面干涉,一下子气焰消失了大半,马上安静了下来,开始将事情的缘由一一告知。。。。。。
原来围攻追击的这些人并非穷凶极恶之徒,反而都是来至东方诸国的侠士。他们今早听闻秦国派大将王齮率师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见秦王嬴稷言而无信,且不顾自己孙子——仍在邯郸作质子的公子异人的安危,便决定进行报复,以捉拿奸细为名,下令缉拿异人及家人。没想到异人早得到风声,在抓捕队到达之前便已经消失无踪,只留下没能来得及及时转移的夫人及儿子。侠士们在协助抓捕未果之后,便将对于秦国的怨气撒向这对母子。
听到这里,继墨心里已经明白了几分,便开始替被围之人求情,说道:
“俗话说,祸不及妻儿,今主事者已经潜逃,诸位当全力协查,争取早日缉拿归案,而不是用其妻儿抵罪。此非君子所为,恐遭天下人耻笑。况且,秦国既然决定发动侵略,又怎会因区区个人而改变,哪怕全部抓起来,也于事无补!恳请诸位速速散去,把精力运用于如何抗敌上去。”
侠士们见墨家出面调停,且觉得其言之有理,便在穴道解开后,各自散去。
被解围救下的三人在一番感谢之后,便将事情的详细缘由向继墨等人和盘托出。原来赵王下令缉拿的那位所谓秦国奸细其实是秦国安国君的公子异人;这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便是异人的正妻赵姬;高个少年便是异人的儿子赵政,也就是秦王嬴稷的曾孙子。他们一路奔逃之时,幸好碰到一位青年侠客领着一个矮小少年路过,便挺身相助。。。。。。
为了在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保全自己抑或实现自己的野心,各国王室无不用尽权谋之术,无所不用其极。韩国为了保全自己,将公子抵押至秦国咸阳;秦国则为了暂时消解赵国的敌意,以便腾出双手全力打击韩、魏,便决定将安国君的其中一个儿子送往赵国邯郸作为质子。异人由于的母亲夏姬和他自己均不受安国君的宠爱,加上安国君有子二十多人,于是被送往赵国邯郸作为质子。一直以来,秦、赵两国关系并不稳定,不时发生战争,因此异人身处赵国期间,倍受冷遇,生活困窘,十分失意。
卫国大商人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知道了异人的情况后,设法找到异人,说自己想要资助他,并要设法帮助他回国继承王位。异人此时正处于落魄之际,立即从他身上看到了希望,受到了激励,表示他日事成,愿分国而享。
之后,吕不韦拿出五百金送给异人,作为日常开销;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又把自己最喜欢的舞姬许配给他,十月后,生下一子,取名赵政。吕不韦自己则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的弟弟和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他设法说服华阳夫人认异人为养子,并最终得到安国君的允诺。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刻下玉符,决定立异人为继承人,改名为子楚并赐送其厚礼,最后还请吕不韦当他的老师,使得他名声在诸侯中越来越大。。。。。。
继墨听到这里,心里不禁感叹:乱世之下,王室人员尚且被无辜牺牲,更何况普通黎民百姓呢!
“这些男人果然胸怀大志,并为之不顾任何手段,否则又怎会绞尽脑汁到处认母亲,危难之际,只顾着自己逃难,置妻儿安危与不顾。”
季姚不屑地冷笑道。
赵姬惨笑着回答:
“说来也不怪夫君,毕竟我母子个人之苦难与家国天下之苦难相比,便也算不上苦难了。好在,正当我和政儿衣食无着落,只得沿街乞讨度日之时,遇到了这位侠士慷慨资助,并一直护佑左右。”
众人这才注意到身边这位青年侠客,但见他年龄不过二十,原本长着英俊威武的外表,却偏偏不修边幅,蓬头垢面,衣着随意,乍一看很难看清其真实的长相。很明显,方才的打斗已经让其精疲力竭,解围之后,他一直在旁边努力地调节气息,一遍尽快恢复体力。
这位侠客话不多,一番寒暄之后,众人才知道他名叫荆轲,这名矮个小孩叫公子丹,也是燕王送到赵国的人质。
继墨、季姚一番商量之后,一致认为不能再让母子俩沦落街头了,正好两人还会在邯郸城呆上一段日子,租住的院子里可以设法腾出空房来,便邀请母子俩过来一起住。这对于赵姬母子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一番感谢之后,赵政留念地看着荆轲和公子丹,似乎希望他们也过来一起住。
荆轲微微一笑,竟有些不好意思,说道:
“既为人质,公子丹之饮食起居同样一直处在赵人监视之下,此次偶然脱离监管,也应该速速返回居处,否则便极有可能引起两国之外交事件。荆轲和太子丹有空便会来拜访诸位。”
说罢,抱拳别过,头也不回的消失于小巷尽头拐角处。。。。。。
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或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