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或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几天前,秦岭太白墨园收到一份密报,里面所述内容让这里的人们大吃了一惊。原来,根据密报,秦军已经攻破宜阳,秦王嬴荡打算于近日带兵进入洛阳城,欲借机把雍州鼎带回秦国。墨者们深知,此恶例一开,其他诸侯便会效仿秦王去周天子处夺鼎,从此九鼎恐怕再无相聚之日。况且,若是鼎被夺走,周天子便会尊严失尽,连作为九州一统象征作用都会消失,从此诸侯们便更会无所顾忌地恣意妄为,届时天下便更会战乱不堪。
于是,大家便仔细商量着如何设法帮助周天子把九鼎给保住。
继墨分析道:
“周天子天性软弱,一旦面对嬴荡之凌人气势,恐怕便乱了方寸,因此需有大勇大智之人在旁协助。嬴荡年轻气盛,恐怕通常方法对他无用,不如利用其重武好战的脾性,用激将之法来进行牵制。”
季姚不解地问道:
“如何激他?难不成与他比试力气吗?”
簇锦在旁,连忙用胳膊触碰她几下,示意她不要再胡乱插话。
愚十八也抓住机会,想要损一损她。
它扇动翅膀,扑腾了两下,说道:
“小小毛孩,果然幼稚可笑!洛阳城内,还有谁人力气能比过嬴荡?”
墨十七用手将愚十八的翅膀给合了起来,让它稍安勿躁,自己却仍然只是微笑不语。
忽然,继墨拳头砸在手心上,兴奋地叫了起来,然后说道:
“额,野丫头所言极是,一语惊醒梦中之人!此次便正是要设法与嬴荡比气力,让他输得口服心服。。。。。。”
这之后,继墨和墨十七便尽快动身去往洛阳城朝见周天子。
继墨向周天子献计,说道:
“秦公嬴荡虽天生力大,然穷尽其力,能举之重也不过数百斤。然而对于十七大师,即便举起千斤之物也不在话下,嬴荡又怎能胜过他?”
原来,这九尊鼎个头并不显得庞大,世人并不知其真实分量(否则楚庄王当年也不会问王孙满关于鼎的重量了),若只依外型来判断,便会认为只有几百斤的分量。然而,这九只鼎因为里面藏有坍星石而分量剧增,每一只都有近千斤之重。这个秘密除了继墨几人之外,连历朝历代的天子都不知道。
最终,周天子同意由墨十七装扮成自己的样子去接见嬴荡,继墨则扮成大臣的样子混入其中,并设法激怒他。
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大鼎也算暂时保住了,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秦王嬴荡会因此身负重伤并最终死亡,他们更未料到华夏历史会因此而改写。。。。。。
秦武王忽然驾崩,公子年幼,便只能让位给自己的弟弟。人选有二,一个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稷,其生母是宣太后,也就是鼎鼎大名的芈八子;另外一位则是他的亲弟弟公子壮,其生母是惠王后。
按理说这本事秦国内政,其他诸侯无权干涉。然而与秦国同源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要在此时插足横加干涉,虽然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公义和秦国的安定,实际上说到底还是为了利益。
赵武灵王特地出面说服燕王,要他把当时还在燕国当人质的公子稷送回秦国,并拥立为王,以此来获得拥立之功,从而为赵国和燕国带来利益。为此,燕国和赵国还以武力威胁秦国,必须让嬴稷当秦王,否则会发动战争。再加上公子稷的母亲芈八子与弟弟魏冉是楚国人,公子稷也有楚国血统,因此也获得了楚国的支持。
这样以来,赵、燕、楚三个国家都支持嬴稷当秦王。于是,宣太后芈八子联合弟弟魏冉开始向惠王后、武王后及公子壮发起了夺权斗争。
惠王后、武王后及公子壮迫于外界强大的压力,不得不做出了让步,暂时同意让嬴稷即位。然而,原本名正言顺的公子壮并不甘心,在嬴稷即位的第三年发动叛乱,结果惨遭失败,最终和参与叛乱之人一同被诛杀。
嬴稷后来被称为“秦昭(襄)王”,是继其爷爷秦孝公赢渠梁、父亲秦惠王嬴驷之后的又一位杰出君王,其在位时间属秦历代君王中最长,超过了孝公、惠文王、武王的总和。
秦王嬴稷即位后,在司马错、都尉墨以及尉缭子的帮助下,很快便亲政,展现出了极强的领导天赋。年轻的他带领着秦军上下逢源、左右厮杀,一次次破坏东方各国合纵的计划,一次次向四方攻城掠地,搅得其他国君惶惶不可终日。。。。。。
公元前299年的一天晚上,咸阳城里秦王宫张灯结彩,大宴宾客,欢迎从齐国来秦国担任宰相的孟尝君田文(齐威王田因之孙,与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田文是齐国靖郭君田婴之子,母亲是小妾,从小并不受人欢迎。但他凭自己的才能征服了众人,也改变了父亲对他的态度,最后得以主持家政。父亲去世后,田文继承了爵位,人称薛公,食邑在薛邑。他广招门客,不分贵贱,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不久门客便已经上千,而且个个对其死忠,一时美名远扬,连秦王嬴稷对其早有耳闻,佩服不已。。。。。。
田文此时注意到,在嬴稷的座位旁边,与之并排坐着一位老者,衣着华丽,身材微胖。可以看得出,秦王虽然表面上对他以礼相待,然而言语间,却显得盛气凌人,他自己也不时流露出惶恐的气息。
宴会接近尾声时,秦王嬴稷不胜酒力,早早就寝,留下群臣继续畅饮。
当田文得知老者便是楚王熊槐之时,却并不觉得惊奇(秦王劫持楚王之事,早已经天下共知),后来便找了一个机会上前与之攀谈。
楚王熊槐的言语中明显透露出对齐王和秦王的愤恨,他在不停述说楚国和自己所受屈辱的同时,也明确表达了对田文的敬佩之情。
原来,秦武王嬴荡死后,秦王嬴稷即位之初,宣太后(楚人,芈姓,称芈八子)代其掌政与弟弟魏冉一起实行“亲楚”政策。
于是,秦“厚赂于楚”,楚便再一次“背齐而合秦”,秦娶楚女,楚亦娶秦女,秦、楚“合婚而欢”。次年,秦王嬴稷亲政,与楚怀王在黄棘(今河南南阳南)会盟,秦把原古楚地上庸(今湖北房山西)归还给楚国。
秦、楚两国关系因此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
在秦国和楚国亲善以后,秦国便立即举兵攻打魏、韩两国。
齐、韩、魏三国却在此时将矛头对准了楚国,以楚国“背叛合纵、亲近秦国”为由,联合进攻楚国,最终被秦国派兵阻止。于是,魏、韩两国见势不妙,便也转而亲近秦国。
恰在此时,楚太子横不小心杀死了秦国的一位大夫,这原本不算太大的事情,却导致秦、楚关系的再次破裂。
于是,秦国便与韩、魏、齐三国一起攻楚国,大破楚军于垂沙(今河南唐河境)。韩、魏两国还夺取了楚国宛、叶以北的土地。楚军大将战死,部将率军叛变并引发人民起事,起事队伍一度攻下楚国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市北),将楚国区域分割成了几块。之后,秦又大破楚军,斩首三万,攻占了襄城(今河南襄城)。
楚怀王熊槐感到十分恐惧,只得向齐国求助,并命太子横到齐国做人质。秦国此时也派泾阳君到齐国做人质,并使得秦、齐两国修好。
之后,秦昭王嬴稷继续派大军攻打楚国,并占领了八座城邑。与此同时,他又给楚怀王写信,抚今追昔,然后邀请楚王到武关会盟,以便恢复两国的友好关系。
楚怀王熊槐见信后犹豫起来,既怕被秦王欺骗,又怕两国关系继续恶化。后来他还是听从庶子子兰的意见,去武关与秦王会盟,结果,反而被劫持到了秦都咸阳。
此后,秦昭王像对待臣子一般对待楚怀王,并要求他先割让巫、黔中之郡,然后再结盟,结果被后者严词拒绝。。。。。。
听到这里,田文同情地点了点头,问道:
“不知大王被劫至咸阳后,对楚国之事是否有所耳闻?”
楚王熊槐长叹一声,低声说道:
“寡人入咸阳,犹如被缚住了手足,蒙住了耳目,没有了丝毫自由,何来机会听闻世间之事啊!”
说完,楚怀王将眼睛瞥向两边用来特意监视他的内卫,向田文示意。
田文便将随身的玉佩拿出来,装着与楚王一起鉴赏的样子,低声将楚国后来发生的事情告诉给了他:
原来,楚国大臣们眼见自己的君王被秦国扣押,太子又在齐国做人质,公子子兰又觊觎王位,便赶紧商议对策。大臣屈原极力建议,不管使用任何方法,都要设法将太子从齐国营救回楚国,并尽快即位。于是,楚国派使臣去往齐国,谎称楚怀王驾崩,向齐国报丧,欲借此把太子横迎回国。
齐王本来想以太子为条件,换取楚之淮北,最终被孟尝君田文说服,将太子横放回了楚国。
田文要楚王放心,太子横此时已经回到楚国,并即了王位。
楚王听罢,紧握拳头,咬牙切齿地低声咒骂秦王、齐王无道,痛斥公子子兰不孝。之后,便要向田文拱手鞠躬,表示感谢,被田文及时阻止。
这期间,田文与楚王的一举一动,都处在内卫的严密监视之中。。。。。。
公元前298年,秦王嬴稷见虽然扣留了楚王熊槐,却仍不能得到土地,而楚国又新立了国君,因此大为恼怒,于是派大军出武关攻打楚国,并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十六城。这对楚国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好在田文以“避免引起东方诸国不安”为由,及时规劝秦王不要再继续攻击,并最终让秦王退了兵,才使得楚国的损失没有进一步加大。
楚国是保住了,然而田文却差点因此丢了性命!
大臣中有人对田文劝秦王退兵之事甚为不满,于是劝秦王说,孟尝君田文虽然贤能,却是齐王同宗,现虽任秦国宰相,谋划事情却必定先替齐国打算,这样对于秦国来说非常危险。于是,秦王就罢免了田文的宰相之职,并将他囚禁起来,准备找个机会将他杀掉。好在田文命不该绝,在一位仰慕者的帮助下,最后终于逃回了齐国。
田文回到齐国后,立刻极力说服齐王与关东各国结盟,一起攻打秦国。
这些年来,齐国与关东各国感受到来自秦国的威胁与日俱增,期间不断的尝试着合纵抗秦,却都因顾及各自的利益以及秦国巧妙地斡旋而最终失败。
此时的齐、韩、魏三国也担心秦国继续扩张,对自己不利,便决定乘秦军久战疲惫之机,联合攻秦。于是,大家推举齐宣王担任盟主,由孟尝君田文率三国军队攻秦。经三年苦战,联军终于击败秦军,攻入了函谷关,并迫使秦归还韩之武遂及魏之封陵等地。
东方诸国第二次合纵伐秦,最终大胜而归。
联军攻秦,使得秦国国内一片忙乱。
于是,楚王熊槐乘机潜逃,想要回到楚国,然而不久后,便被秦人察觉,拦阻了通道。他只能从小道逃往赵国,以求辗转回国。
然而,此时的赵国与秦国关系还算不错,既顾及同脉之缘,又对秦国有所惧怕,因此并不敢接纳熊槐。
熊槐无奈,只能转而逃向魏国,却不料刚走到半路就被秦兵追上,最后又被押解回了咸阳。
第二年,楚怀王熊槐病死于咸阳,其灵柩被送回楚国,沿途“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从此,楚国和秦国的关系彻底破裂。
秦国战败后,并没有立即发起反攻,而是主动与齐国、楚国结好,然后乘楚国、齐国无暇过问中原之际,大举进攻韩国和魏国,并再次获得大胜。
从这以后,楚、韩、魏三国日益衰弱,唯有齐国和赵国能勉强与秦国抗衡。
此时的赵王雍(赵武灵王)早已不是当年那位靠着老臣肥义辅佐,一生气就摔杯子的少主了,他此时已经成长为一名智慧干练,胸怀远大,极具统治力的君王。当年他挫败了五国会葬的阴谋之后,将父亲赵肃侯逐鹿中原的南向战略调整为北向进军胡地,通过胡服骑射,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并最终吞并中山国,击败匈奴人,成为历史上少数可以取得对北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人之一。经过赵王雍的不断进取,赵国已经成为当时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
秦王嬴稷可以算得上一代雄主,正是在他的统治下,秦国开始真正地雄霸群首。他对外不停地征战,攻城略地,不断蚕食着其他诸侯的土地,对内继续深入变法,倚重都尉墨和尉缭子,重用客卿司马错,大举提拔白起,使得秦国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诸侯国。尤其是师从尉缭子的白起,年纪不大,却在数次战争中大放异彩,受到秦王极大的赏识,官至大上造,与司马错一起,成为了秦王的左膀右臂,其杀神的形象也开始慢慢塑造了起来(有历史记载,白起平生指挥大小七十余战,没有败绩,整个战国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其一半。)。
话说秦王嬴稷,在将楚王熊槐骗到咸阳羁押至死以后,便似乎在行骗的路上欲走越远了。这也许与其母亲宣太后的影响有关——当年宣后芈月为了扫除大秦后顾之忧,便设法勾引义渠君,然后再将其残忍的杀害(不满嬴稷的人会偷偷的戏呼他义渠稷)。
秦王嬴稷后来想要得到赵国和氏璧,便许诺赵王以十五城换,然而他再一次出尔反尔,在渑池之会时,被赵国蔺相如舍命怼了回去,不仅完璧归赵,还失了面子。后来,嬴稷为了替心腹报仇,便要魏国带仇人魏齐的人头来认错,眼见对方逃至赵国平原君赵胜处,便转而邀请赵胜谈判此事,然后又趁谈判之机将其扣押起来。
这不,秦昭王嬴稷又开始算计如何利用齐湣王田地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了。
当时,秦国国力已经傲视群雄,能勉强与之比肩的只有齐国和赵国。昔日霸主齐国虽然已经在田地执政期间日渐衰落,然而毕竟瘦死骆驼比马大,余威犹在。赵国在赵武灵王赵雍的大力改革下,处于其最强盛的时刻,骑兵一度令秦军胆寒。然而,赵雍自持国力日盛,再加上当年曾帮助嬴稷回国抢夺王位,对他没有一丝勉强屈尊的样子;另外,从秦国为将来霸业布局的方面来看,必须通过连横来制约东方各国不断发起的纵横活动,赵王并非最佳人选。因此,秦国把连横的目标放在了齐国。
一天朝会上,秦国宰相穰侯魏冉率先提议秦昭王嬴稷称帝 ,同时建议秦国支持齐湣王田地也同时称帝。他说出的理由是:目前连中山这等千乘小国都已经称王,秦、齐两个超强之国岂非要与其平起平坐了,这如何显得出大国尊崇;只有秦、齐两国国君称帝,才能彰显大国形象,同时离间了齐国与东方各国的关系。
秦王嬴稷退朝后,便径直跟随都尉墨一起前往国师尉缭子处寻求建议。
此时的尉缭子没带头罩,看起来只是一位白发苍苍的普通老翁而已,并无其他特异之处。
听罢嬴稷一番兴高采烈的叙述之后,尉缭子并没有一丝被打动得样子。他稍作沉吟,淡淡地说道:
“大王此番想必已经有了主意,又何必来垂询微臣呢!承蒙大王看重,那微臣便直言了。秦、齐两国为大国不假,然而大而不强又有何用?想那齐国,早已不复往日霸主之气,已被日益强盛的赵国超越。臣请大王明鉴,以秦国一国之力,目前能否与东方五国抗衡?更何况,齐王此时心思未明,便更添变数。以臣愚见,现在称‘帝’,时机未到也!”
秦王嬴稷听完,难掩失落之情,眼珠转了一圈,说道:
“昨夜寡人入梦,有天帝明示,原本并未放于心上,却不曾想与穰侯所谏内容一致,本以为此乃天意。。。。。。哎,不如寡人再求天启如何?”
尉缭子听完,淡淡一笑,回答道:
“大王明鉴!”
秦王嬴稷拿出一器物,说道:
“寡人将此物抛出,若其落地能树立,则天启为‘立’;若其落地不立,便依国师所言!”
话音刚落,便将器物向上空抛了出去。。。。。。
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或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