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或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第二天早上,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散了大家的醉意。宦官来宣,秦公渠梁(嬴渠梁,史称秦孝公)让公孙鞅马上进宫,有要事商量。在昨夜的交谈中,公孙鞅和公孙衍之间,就是否积极联合巴蜀牵制楚国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辩论,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等第二天朝会的时候,让秦公渠梁来决定。因此,继墨一行人决定跟随公孙鞅一起前往秦宫。
秦宫的庄重、古朴、气势宏大,自不必说,然而里面的内饰和陈设依然少有金属器物。看来孝公也是个以身作则,励志进取之人,这让一行人既感到敬佩,又隐隐感觉到一些不安。
孝公年近半百,比公孙鞅稍微年轻些,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他给人的总体印象还算比较和善,身上看不出有多少暴戾之气。
为免生事端,公孙鞅禀报时,只说继墨三人是古蜀国派来的使臣,也是蜀王十分认可的国士。孝公对于这些使臣“年纪轻轻” 就被蜀王拜为国士,担任出使重任,感到十分惊奇,因此并不敢小觑,态度也显得十分的热情和诚恳。
然而,今天他似乎心情不太好,一番寒暄之后,脸色似乎总有些藏不住的凝重。
原来,近日有消息传来,魏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正准备乘胜对秦国采取进一步的报复行为。
“三家分晋”之后,魏国虽然建国才几十年,然而却是诸侯中最早推行变法的国家。秦国的商鞅变法、韩国申不害的变法、楚国吴起的变法多少都受到魏国李悝变法(大约公园前400年)的影响。
这些年来,魏国文化繁荣、人才辈出,包括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孙膑、乐毅、信陵、商鞅、张仪、尉缭子等也都是魏国人或者曾在魏国为官。魏国不仅国富民强,而且还拥有一支装备精良,战斗力惊人的魏武卒。他们披重铠、背弓弩、跨矢囊、持戈配剑,战争中往往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此早已闻名天下。
魏国国力目前已经是战国诸侯之首,它要对秦国进行报复,孝公当然会感到无比紧张。
孝公决定让公孙鞅出使魏国,见机行事。毕竟,这场战争对于秦国来说,几乎没有胜算。
一番攀谈之后,孝公看看继墨,苦笑着说:
“想我秦人早年也为商朝诸侯,颇受商王重视。大周建立之后,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天子封国。虽于蛮荒处养马起家,一直全力维护天子权威,忠心耿耿,任由差遣,却世代颠沛流离,苟且求生,处处受人蔑视。穆公灭戎,开辟国土千余里,使大秦成为春秋大国。然而,自经历秦厉公之后几代君位动荡,大秦国力大为削弱。强魏趁秦政局不稳之机夺取了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先王献公继位后,割地以求与魏国讲和,安定边境,被迫迁都栎阳,修养生息。后来,献公数次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失地,无奈愿望没有实现便意外受伤,弥留之际,回想起世代秦人的遭遇,心里依然悲愤难平,最终死不瞑目。”
说道这里,孝公竟留下了眼泪。
“爱卿刚才所述治世理念,寡人也是理解和赞同的。公孙衍这些年来也一直在向寡人建议此事。然而,多年实践证明,再美好之理想也没有办法完全战胜人性之贪欲。强权和严刑峻法才能让人恐惧,恐惧才能让人听话和懂规矩,恐惧才能战胜贪欲。因此,这些年,本王采纳公孙衍之理,也不断采纳公孙鞅之法,以秦之理法治国。”
孝公叹息一声,接着说:
“至于联合巴蜀钳制楚国一事,寡人虽然愿意,然而魏秦两国大战之际,秦国恐怕也是有心无力也!”
“大秦素来不愿意主动挑起战争,因为全体国民多年来也一直饱受天下崩裂,诸侯混战之苦。献公也认为只要天下一日不一统,诸侯乱战便会一日不休,君不理政,民不聊生,于是,他当年立下诏书,凡后世秦国君侯,须奋发图强,以一统天下、结束纷争、造福百姓为己任。献公之志,渠梁莫敢忘,秦国后世君侯均莫敢忘!然而,此次秦魏之争,实非秦国主动挑起,诸位爱卿应有所耳闻,一直以来,魏国倚强凌弱,欺人太甚,屡屡欲置秦国于死地。寡人总不能一直任人宰割吧!”
继墨已经明白孝公话里的意思,连忙说道:
“按陛下之意,如果魏国此次不主动挑衅,这场战争便可以避免。秦国即得安宁,便可联合巴蜀牵制楚国,不知微臣是否领会陛下之意?若是这样,微臣不才,愿按陛下旨意,去魏国说服魏侯。”
孝公想了想,微微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公孙鞅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此刻他脸上忽然露出一种难以捉摸的笑容,上前说道:
“微臣也愿为使臣,前往魏国!”
孝公渠梁稍作考量,答应道:
“爱卿们一片诚心,让人感动。那就有劳诸位了!还请小心从事,勿要节外生枝!”
继墨、簇锦和季姚均拱手承诺,愿一切听公孙鞅的指挥。
于是,继墨三人跟随着公孙鞅的使团前往魏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东南)。
大梁城墙与咸阳城墙一样高大、威武,不同之处是大梁之城华丽辉煌,咸阳之城简洁古朴。
大梁城下,早有一队人马在此迎接。
为首的是一位中年将军,年龄比公孙鞅稍小,模样令人过目不忘:原本俊秀的脸上,硬是多出五条伤痕来,乍一看让人觉得异常凶悍,使人害怕。
来人快步走到公孙鞅面前,拱手鞠躬,很有礼貌地说道:
“早闻大上造一行出使大梁,下官庞涓再次恭候多时了!”
继墨等见公孙鞅躬身回礼,也忙跟着回礼。
当年鬼谷子带着弟子来墨园的时候,庞涓才不到十岁,现在已经是快四十的人了,所以继墨几人刚才并没有立即认出来。
正在思考的时候,公孙鞅已经一个健步走上前,一手搭在庞涓的肩膀,另一只手则轻轻放在他的胸口上,开玩笑地说道:
“造什么造?。。。。。。下什么官?几年不见,你小子就和师兄我打起官腔来啦!”
庞涓也连忙笑道:
“好勒,听师兄的便是,咱们还像小时候一样相处,不必太过客套而拘于礼俗。这些年咱们除了在战场经常遭遇,平时也没有机会聚在一起叙叙旧,因此趁着今晚,咱们一定要把酒言欢,好好高兴高兴!”
一阵寒暄后,庞涓开始注意到了愚十八,马上打量起继墨一行人来。
这次出使魏国,除了簇锦和季姚女扮男装之外,继墨除了贴了两撇胡子,并没有做太多易容。
一番打量之后,庞涓凭着少年时期留下的记忆,断定眼前的这个人便是继墨。他既然认出了继墨,便立刻也猜到了他身边的另外两人的身份。
庞涓努力平伏心中的激动,匆忙上前,对三人一一抱拳,轻声问候道:
“继墨兄,簇锦姐,季姚姐。。。。。。”
继墨等人也立即一边抱拳回礼,一边含泪点头,算是给了他肯定的答案。
庞涓此刻早已满含热泪,脸上的五道疤痕看起来也变得和善了许多,给人的感觉已不是凶横,而是苍伤。
于是,庞涓赶紧把师兄师姐一行人迎到了自己的将军府。
不一会儿,饭菜便准备好了。庞涓临时将正式的官方宴会,改成了老友间的小聚会。聚会上,大家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嬉笑打闹,一时间好不开心。
一番畅饮之后,大家都有些醉了。
公孙鞅此时似乎感触良多,竟然已经热泪盈眶,他看见大家不解的眼神,便解释道:
“大家有所不知,卫鞅此次实际乃是故地重游啊!当年,卫鞅在公叔痤手下为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时,魏侯前去看望,问将来把国政托付给谁。公叔痤便向魏侯推荐卫鞅,然后后者并没有立即答应。公叔痤见魏侯不以为然,便向他建议,如果不任用卫鞅,则最好杀掉,以免为别国所用。魏侯表面许诺,然而回宫后,就再也不提这件事了。公叔痤回府后,便立即把此事告知鞅,劝我立即逃亡。鞅认为,魏侯既然不接受公叔痤的推荐重用我,当然也不会听他话而杀了我,于是我决定留在魏国,就算将来要离开也要光明正大的离开。后来,魏侯既没有将国政托付给鞅,然而也没有杀鞅,这才使得鞅有机会去秦国施展抱负。魏侯好战,却不失为一位君子也!”
庞涓打了一个酒嗝,吞吞地说道:
“额。。。。。。魏侯并非天生好战!昔日,魏武侯死后,魏侯与公子缓争立君位。韩、赵两国在公孙颀的策划下,联合进攻魏国,在浊泽大败魏军,并将魏罃围困在军中。从此,三晋联盟开始破裂。秦献公十九年,秦军攻打魏国,在洛阴打败韩、魏军队,斩首六万。在秦国和齐国东西两边地夹击下,魏侯只能迁都大梁,与韩、赵修好并结成联盟,对内施惠于民。现在魏国才慢慢又恢复了当年的强盛,成为诸侯之领袖。如果诸侯能在魏侯领导下,广施恩惠与民,消除战乱,则国泰民安,天下大同!若能得到兄台之理解和帮助, 此事必成,小弟在此替天下百姓谢过兄长了!”
公孙鞅听完,也打了一个酒嗝,红着脸,很认真的说道:
“贤弟,此言差矣!以愚兄之见,促成天下大同者,非秦公渠梁莫属!魏侯虽为君子,且魏国也是人才济济,军力强盛,然而贤弟不见,魏国大量人才都已为他国所用了吗?魏国人才外流的最多去处便是秦国。为何魏侯总是留不住人才,而秦公却能慧眼识英才!而且,魏侯统领天下之事,就算愚兄答应,恐怕东边齐国的孙膑贤弟也不会同意吧!”
看来公孙鞅确实是有些醉了,否则他又怎么会在庞涓面前提到孙膑的名字呢。
庞涓本来就醉了,当听到孙膑的名字的时候,往事便浮现在眼前,所有的委屈和愧疚都一下子涌上心来,经不住嚎啕大哭了起来,然后终于说出了久憋在肚子里的故事。。。。。。
百度搜索 幻世墨迹 天涯 或 幻世墨迹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