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海印 天涯 或 海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随着汽笛声,531舰离开舟山定海四号码头,舰影越行越远,一群海欧不舍的跟着,也把曾经朝夕相处水兵们的心也带走了。送别的那天,所有人列队码头,直到531舰消失在无边的天际线,才拎起行李,与带兵的单位走了,每个人的心里五味杂陈,到了新环境会怎么样,没了熟悉的兄弟,多少有些失落感。
郑晓被分到了新舰536舰(芜湖),536舰比531舰吨位大点,是新型封闭型**护卫舰,武器装备更加先进,是中国海军快速发展的过渡型舰艇,此型号舰艇只制造服役3艘(535、536、537),全都部署在东海舰队。
芜湖舰1987年12月29日服役,2013年4月27日服役期满,连同黄石舰(535)在北海舰队同时退出现役。退役后的芜湖舰,进入船厂进行改装,2014年1月27日加入孟加拉国海军序列,并被命名为“海德尔·阿里”号,舷号F17,继续发挥余热。
“你就是郑晓,我是536舰的报务班长老余”,接兵的老兵直明来意。
报务班长老余,浙江人,个子不高,一脸的忠厚老实,热情的帮郑晓拎行李,一前一后上了536舰。
分到536舰就郑晓一人,其他531舰的兄弟都散落到支队其他舰艇上。
恰巧536舰也停靠在四号码头,走进兵舱,才发现新舰就是好,住宿条件比531舰好的多,不再是上下三层铺,而是高低铺,每个兵舱还配有立柜、盆架,真是一个天一个地。
关键是每个铺位上还有隐蔽的台灯,这个真得太喜欢了,在那个年代,应该属于前卫的设计吧。
舰艇是全封闭型,没有舷窗,一旦有人放个屁,如果味道重的话,兵舱是待不住了,只能离开兵舱到甲板上缓一缓,凡事都有利有弊吧。
以前的舰艇以战为主,现在的舰艇更注重人,各种武备的设计更具人性化,简便易操作,水兵的生活居住条件越来越好。
安顿好后,余班长带郑晓见了观通长,熟悉了报房,见了兄弟们,可能是看惯了531舰的兄弟,总觉得所有的人长得都怪怪的,感觉不怎么好,反正每个人对郑晓都挺热情的……
就在部门欢迎郑晓的时候,一个熟悉的人影闪了进来,所有的人立即严肃起来,郑晓定眼一看,这不是531舰的副舰长嘛,郑晓习惯性喊了声“傅舰长好”。
余班长拉了下郑晓,是“舰长”,傅舰长却笑呵呵的说,“反正姓傅,怎么说都对”。
“郑晓,你能到536舰,是我点的名,在这好好干,有什么事跟我说。”,当时郑晓的第一反应,都是一个舰出来的,只是一种关照而已,到后来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哈哈。
自打舰长隆重交待后,从观通长到新兵对自己始终客客气气,那种感觉不是很舒服,所有人都像是戴着面具,怪怪的,好长一段时间都不能适应,每次出海,报务班长从不安排郑晓值班,总是说“反正人够,你先适应下”,这就是一种照顾。
适应新环境,一晃就是半年,郑晓成天就像个无业游民,每天在舰上到处窜,天热的时候,到水线下的声纳室,那里最凉快;天冷的时候,就窝在靠近主机的后报房,那里最暖和;想加个餐就找司务长,小日子过的优哉游哉的……
只到有一天郑晓才发现,快乐的日子是别人给的,这人是谁,出乎自己的意料,不是舰长,而是?
“明天大队长来舰上检查工作,所有人把报务室都清理整顿干净,该收的,该清的,别到处乱放。”,在班务会上,班长交待着明日的工作。
……
“郑晓,舰长叫你去指挥室。”,班长老余通知道。
“班长,是啥事啊。”,郑晓问了句,自己得准备下,别到时一问三不知,丢人。
“舰长没说,只是让你去一趟,抓紧点。”,老余又去忙自己的事了,无暇顾及。
“报告”,郑晓忐忑不安的站在指挥室门口。
“进来”。
走进指挥室才发现就两人,一人是舰长,另一位是不认识的首长。
“郑晓,来,认识下,这是我们蒋大队长。”,傅舰长热情的介绍。
“首长好,536舰观通部门报务班郑晓前来报到。”,郑晓按条例敬礼报告。
“这小子,在531舰表现就不错,我是看着他成长的,这次分配,我特意点名要过来的。”,傅舰长老练的夸道。
“你就是郑晓,不用太拘束,今天就是来看看你,也没什么事,来,坐吧。”,蒋大队长和蔼的说道。
郑晓坐在两位首长的对面,直挺挺的坐着,手不知如何安放,眼睛盯着前方,心想,大队长跟我也不认识,找我能有什么事?一脸的纳闷和问号。
“别紧张,对了,你今后还有什么要求”,蒋大队长开门见山,问得郑晓更晕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幸福来敲门了?吱吱唔唔的,反而不知道如何回答。
蒋大队长看着郑晓的表情,突然好像明白了什么,笑了笑,就直说了,“这次我去京南进修学习,正好遇到你父亲,让多关心下你的成长。”。
原来是父亲所托之事,难怪呢,唉,父亲也是,也不来封信说一下,一点准备都没有。
蒋大队把这件事却放在了心上,在进修时就专门打了电话给舰长,学完归来就来认认人,看看所托之人的真实面貌和表现。
看过郑晓后,蒋大队长觉得这个兵还不错,尽量照顾吧。
自从当兵后,郑晓就很少与父亲交流,认为自己是自己,父亲是父亲,凡事都要靠自己,已经长大成人。
父亲也是一名老军人,16岁中专毕业后从军,在天下第一军第一师三团九连当兵,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参军,在部队属于高学历,被部队重点培养父亲,送到京南某军事院校进修,因为文化底子好,军事、文化成绩都很突出,毕业后被留校任教,专门培养陆军中高级指挥人才,学生遍及各大军区,有不少还成为了将军。
80年代初,全军部队院校还选调一批骨干教员,参加南疆战事,为今后的教学积累实战经验,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父亲被选中,在南疆某师挂职任师直属参谋。
才去没多久,南疆“两山战役”打响,此时郑晓的爷爷却病重不幸去世,不能回去送终,父亲在南疆哭了一夜,把悲痛化作对敌军的愤怒,当日敌军的阵地被炮火全覆盖,打得对方死伤无数,连克数座山头。
作为师参谋的父亲,为了论证饱和攻击后的协同作战效果,制定了当夜的进攻方案,师领导们一致同意,那一夜炮火连天,估计对方也应对不足,炮兵与步兵突击队配合密切,先是炮火5分钟急袭,随后每5米向前延伸炮击,直到目标工事,步兵突击队就跟着炮火,连克三个山头,这一仗打的太顺利了,事后突击队都想看看作战方案的制定者,当面表示感谢,此战也列入到全军《战例选编》。
父亲还写的一手好字,拉的一手二胡,反正有些才艺,要不然母亲也不会看上,哈哈。
大年三十的时候,还在“猫耳洞”石壁上写了不少春联,给战友们送去过年的气氛。
作战间息,每到傍晚时刻,战友们都会让父亲拉上几曲,听着悠扬的曲子,遥想家乡的亲人,画面定格在南疆的崇山峻岭,火红的夕阳晚霞,坑道中最后一抹夕阳,投射印在刚毅的脸庞上,一曲“骏马奔驰保边疆”,激荡着每个人的内心,这个场景也深深印刻在郑晓的脑海里。
小时候,父亲对兄妹三人不是一般的严历,用部队管理的那一套,也用在兄妹三人身上,早上5点30分准时起床,洗漱跑五公里,养成了边睡边跑步的习惯。
现在想想多少有点怀疑,除了肺活量大、耐力好外,个子不高可能跟早起有些关系,关键那时还缺肉,缺营养,哈哈。
兄妹三人从小时就喜欢爷爷,是爷爷的跟屁虫。爷爷的手艺超出了想像,除了一手好字,还能识文断字,算卦看相,打猎作法,样样精通,但父亲对此不屑,认为是封建迷信的残余,爷爷每次也不争辩,只是说,“老人留下来的东西,不能不信。”。
爷爷是清末人,先后经历过民国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经历的事太多太多,总是教育兄妹三人,“人在世间,皆为过客,与人无争,便是得到。”。
直到现在,郑晓现在才有些明白。
爷爷在那个年代就靠“认得一箩筐的字”,在七里八乡的百姓眼中是个“先生”,受人敬重,写对联、写个信、写个状,养活一大家子人。
奇怪的是,爷爷还会吹拉弹唱,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敲个锣,吹个号,当个司仪,唱个曲,信手拈来,还能给全家改善下伙食。
还有更奇的是,还会八卦测字,谁家起个房、选块地、寻个事,都要找爷爷看个风水,挣几个小钱补贴家用。
除此之外,生活在大山里的爷爷,还是一个好猎手,他打猎不喜欢用枪,为了一张好皮子,总是想方设法下个套,总能套得诸多的猎物,能把一张皮完整无损从猎物身上脱下来,才能称为一名合格的猎手。
记得小时候,爷爷来京南小住大半年,结果部队大院的黄鼠狼都不见踪影,全被爷爷念咒作法拿下,吊在杆上剥皮,一张皮下来,黄鼠狼光着身子还能跑,不落一滴血,神了,家属院的鸡也安全了。
对的,爷爷还会道教的法咒,还能画只有他才能看得懂的符咒,应该是有作用,郑晓小时候亲眼见过,爷爷招来一群的小动物,真的很神奇。
爷爷回老家后,黄鼠狼才敢重现踪影,难怪老有父亲同事问,“你父亲何时来啊。”,一来想找爷爷喝酒,二来想听爷爷讲过去的事。
说到听故事,爷爷说的上下五千年那叫一个精彩,比如说三国,除了正常的套路如此这般外,他能从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用现代语言通俗易懂的叙述,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意境,把听者都拉进故事里,那种收放自如的神态,至今还印在郑晓脑海里。
还有爷爷的最爱,那根用竹根做的烟斗,“吧嗒”一口烟,一句“听我慢慢道来”,一群小孩围在爷爷身边,托腮听故事。
此时,阳光从爷爷的身后溜了出来,折射出万丈光芒,如同圣人一般,讲着百听不厌的故事,定格在那一刻……
扯远了,如喜欢听郑晓爷爷的故事,请您留个言,下次写个几万字,郑晓有一个有故事的爷爷。
言归正传,从未感受过父爱的郑晓,听到大队长的话,让郑晓震了一下,父亲的爱是无声的,是放在心里不说的。
难怪舰长对郑晓不是一般的照顾,脑海里像放电影一般,把父亲想了一通,原来天下的父母都一样,为了子女,什么都愿意为你。
“郑晓”,舰长看郑晓有点走神了,喊了回来。
“噢,没什么要求……想入个党。”,郑晓喃喃道。
“傅舰长,你也多关心下郑晓的进步。”,大队长发话了。
“他表现不错,我已跟观通长说过了,重点培养,多关心,多关心!”,舰长笑着回答。
“别的,没了?对了,你父亲想让你上军校,你是怎么想的。”,大队长抛出了终极任务。
“啊,不会吧,父亲当了一辈子的兵,还要让我继续?”,郑晓还真没往这方面想,自己是城市兵,又不要转户口,只想在部队锻炼几年,回地方发展。
“这样吧,你先考虑下,等想好了,我们再聊。”,大队长看郑晓一脸的茫然,知道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也就没继续问了。
送走了大队长,郑晓如释重负,跟着舰长回舰了,边走边聊了半天,都是关于“好好干……”。
“郑晓是大队长的关系”,也不知道是那位好事之徒发现了,消息在舰上不胫而走,所有的人,见到郑晓都是客客气气的,办事也顺利的多。
这不是郑晓想要的,想靠自己!
原来如此,这就是社会,人不是单纯的人,长大了,没人主动会对你好的,都是有原因的。
就如同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是现实也是认识。
百度搜索 海印 天涯 或 海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