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海印 天涯 或 海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一艘军舰最荣光的结局是永远被保留下来,与历史同在被世人记住,那便是最好的归宿,能有这样的结局的军舰,少之甚少。531舰停靠在码头的日子越来越长,每天兄弟舰出海训练,才会有动车让位置的机会,也就半小时,送别兄弟舰离开后,又孤独的停靠在码头,守着码头看着家。
在小朋友开学的日子里,531舰又成为红色教育基地,迎接来自周边各所学校的学生上舰参观,又充满了生机。
“叔叔,叔叔,这是什么?”,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问道。
“这个是***发射器,这个是深入**投放转道……”,郑晓边走边介绍着,像个导游。
年老的军舰,年少的孩子,这一刻和谐共存。
……
靠码头的日子久了,水兵们开始琢磨事了,有的练字写情书,有的学篆刻,有的做舰模,有的弹吉它,有的学摄影……
祥和安静的日子,有时都不觉得自己是兵了,妥妥的上班族,除了每周三的政治学习,其余的时间就是维护舰体,除锈刷油漆。
直到一天,一辆中巴车打破了宁静。
从车上下来了许多戴眼镜的人,围着531舰,里里外外仔细察看着,测量着,像医生在问诊。
消息灵通人士报出头条:海军装备部和中科院来人鉴定舰艇,531舰要退役了!
对于每一位水兵来说,这是军旅生涯中第一次遇到军舰退役,面临解散调整。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这一辈子不就是反复经历“相识、分别、开始”吗,周而复始,直到自己老去,才明白,这就是命。
水兵们知道531舰要走了,也在为他的命运担忧,毕竟是陪伴自己多年的军舰,这已经是家了,都有些不舍。
信息确凿了,每个人都有点伤感,珍惜与531舰在一起的每一天,就连从不照相的水兵,都在岗位上留下了最珍贵的记忆。
随着日子一点点逝去,水兵们的心开始散了,都在为今后打算了,找老乡,找领导,找哥们,了解自己的去向。
打听到的消息:“等调令吧”。
突然有种感觉,人到那都离不开“印”,大印一盖带着那张纸去报道,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个印记,“你是那个单位的,你是那条舰的,你是谁谁的部下……”
谁也摆脱不了世俗的羁绊,那个印记将伴你一生,不管你在不在意,那个“印鉴”,一旦盖上,永远都在。
郑晓也被盖上了“531”的印章。
中科院和船厂的科研人员成天吃住在舰艇上,用各种仪器设备测量着,尤其是对开裂的龙骨测得更仔细,忙了大半个月才撤。
531舰临退休前,又立新功,用20年的经历,丰富的数据支撑着现代海军装备的发展。
如今的海军,新舰能像下饺子一样,突然强大起来,离不开那些老舰的奉献,如同“竹子原理”,在那个年代,中国军工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研人员一走,舰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水兵们心里都有事了,对舰艇的维护不再像往常一样“糊差事”。
“舰艇除锈”是水兵的必修课,先用小锤敲开锈包,用钢刷除去锈迹,再用砂纸打磨,露出白铁后,用抹布擦干,刷上两遍红色防锈漆,“认真”的姿态,也让干部省了不少心。
舰甲板除锈作业按照左右甲板轮流作业,保证一侧能顺利通行,最后刷上绿漆,看着都舒服。
有人也许会问,甲板为何刷绿漆,不刷蓝灰漆,隐身效果好?
答案:心理暗示关乎水兵的心理健康,成天在海上见不到绿色,人是会出问题的。
舰舷两侧除锈作业难度最大,放下两根缆绳中间加上一块横板,人就坐在横板上系着保险绳,一点一点扫描除锈,作业一小时换个人,耗时耗力,全舰除锈作业需要十余天,也消耗着水兵躁动的青春。
当浅灰色的舰艇漆刷完,531舰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像一艘崭新的战舰,杀气腾腾的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
“这舰要退役?开玩笑吧。”,外行看热闹。
全舰维护完工的第二天,严老长请来了支队首长检验成果,支队首长对扎实的工作表示肯定,“531舰还是能打硬仗的队伍”。
这也是老严为兄弟们做的最后一件事,能不能分到好的单位,主要领导的肯定很重要。
支队首长也给531舰带来好消息,“88年314海战”的功勋舰,又是中国海军首艘装备防空**的护卫舰,必需保留下来,光荣退役进青岛海军博物馆。
531舰以自己辉煌的战功,躲过被拆解命运,将永久保存。
消息一出,大伙兴奋起来,奔走相告,大声欢呼宣泄着情感,今生531舰都与我们在一起。
“当你离开我的时候,我的心在颤抖……”,这首歌在每个人心里反复播放着,印在水兵心中,难忘。
郑晓听到这个消息后,做的第一件事,把报房的设备仔细擦拭了一遍又一遍,报房的每个角落都一尘不染,发报机的小毛病都修好,电键敲下去,清晰的电波声在报房里环绕。
第二件事,悄悄地把报务的备用钥匙藏在报房通风口的转角处,等有机会去青岛海军博物馆时,悄悄打开报房,重温旧梦。
第三件事,郑重的填写报务值班记录,签写下最后一天的日志,包裹好放在报房的保险柜里。
做完这一切,郑晓才恋恋不舍锁上报房,贴上封条,日子定格在1994年6月29日,明天就是自己21岁的生日。
当一切落定后,水兵们开始盘算着今后的打算,各种小道消息开始漫延,谁谁到那条舰,谁谁提前转业,谁谁能到机关,谁谁能提一级……
“谁能随舰去青岛”,牵动不少水兵的心。
青岛博物馆日常维护舰艇,也需要人。
最后向海军打了报告,从现役军人中挑选10人,直接转为正式职工,消息一出,对于当年的农村兵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能转户口,还能成为正式工。
各种关系全压在了严老长的身上,成天应付着,送走531舰,自己也要转业了,支队最后决定,把“定人”权交给严老大,也算是最后的照顾吧。
“老严,我的老乡明年就要退伍,能不能照顾下啊。”
“严老大,你看我平时工作表现也不错,这次去青岛的机会,能不能争取下啊。”
“舰长,我也想去青岛,我就是青岛人,正好回家,工作也有着落了,如能定下来,一定会好好感谢您的。”
“哎,老严,几个老乡的事,你得看着办啊。”
“老严,方案考虑的怎么样啊,***表现的不错,可以适当考虑下,对了,我只是建议啊,最终还是你定。”
……
压力巨大,谁都想办成事,但名额有限,够严老大吃一壶的。
严老大盘算了一周,初定方案:老乡5人,机电长推荐了2人,其他人推荐了3人,共10人,方案获全舰通过。
严老大骑上自行车,找了丁主任,这事归他管。
“老严,这个方案也是考验你,到地方后这类事有很多,关键是怎么摆平各类关系,我看这次方案是很完善,水平还是有的,不像平时风风火火的嘛,进步很大,哈哈。”,丁主任对方案很满意,自己推荐的人,也在其中。
“丁主任,还是您说的对,到了地方就不能用部队的思维办事,事没办成,得罪一大批人,各方还不满意,到头来自己也不满意,我也是在学习,尽快调整到位。”,严老大心想这里面的学问太大,以后还真要多琢磨下,免得出了问题,自己还蒙在鼓里。
上报支队审核批准,一周后方案按此执行。
……
1994年6月30日,531舰正式退出现役,6月30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重大日子的前夜。
近代有党的生日、**回归,远的有美国南北战争“葛底斯堡”大捷,拿破仑被迫退位,清朝受辱签订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
也是郑晓的生日。
退役那天是个大晴天,天气很给力,温度也适中,全舰最后一次挂满旗,上午全体水兵搬运铅块压舱,下午全舰最后一次列队送别531舰。
海军、东海舰队、支队及青岛海军博物馆等各级领导参加送会会。
海军首长在会上宣布命令:“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条例》,现批准东海舰队驱逐舰第六支队鹰潭舰退出现役,作为一艘海军功勋舰,移交青岛海军博物馆”。
请记住531舰:1974年3月服役到1994年6月退役,服役20年,先后经历过南巡太平洋,88年314海战,海军唯一一艘对空**护卫舰,为科研工作站探索舰载防空**系统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中国海军现代化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命令读完,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热泪盈眶,感情丰富的,更是哭了出来,大家伙相互握手拥抱,水兵们破天荒拉响了汽笛,让531舰的声音再次响彻军港,靠码头的兄弟舰们也拉响了汽笛,响彻了整个舟山……
在送别会上,还有一群特殊的人,经支队首长宣布才得知,江西鹰潭市副市长带队慰问部队,一人送了一个印有鹰潭荣誉市民的拎包,这是大伙第一次见到“娘家人”,浓浓的江西话,一知半解听懂了“感谢”。
照旧晚上全舰会餐,所有的兄弟,能喝的,不能喝的,一个个敞开心扉“喝”,那天全舰不值更,由支队纠察替水兵站岗,水兵的任务就是吃好喝好,不出事,就这样还是出事了。
郑晓的南京老乡在舰上当卫生员,比郑晓小2岁,也是部队大院出来的,年纪轻干事冲动,在当晚聚餐上,被几个老兵起哄,连干了5碗黄酒,7、8斤进肚。
可想而知,等聚餐结束,就趴在桌上不省人事,大伙连拖带拽,好不容易扔到床上,倒上杯水,各回各铺,睡了。
大伙最后一次听着兄弟的鼾声入梦,真香!
那曾想,这哥们夜里被尿憋醒,摇摇晃晃去找厕所,找了几圈去没找到,真好舷梯边上有个盆,不管三七二十一,尿了别人脸盆不说,在回兵舱的时候,不知是没走稳,还是被绊了下,摔倒在兵舱门口,没人值班,过道也没人,就这样躺在地板上,直到天亮。
刚开始大家以为是醉了,都从他身上跨过去,没人去理会。
早上,军医下兵舱找他搬物品,才发现不对头。
“喂,梁子,醒一醒。”,军医不停的拍打,没反应。
用手一摸,呼吸还有,偏弱,扒开眼睛,不好,瞳孔有放大趋势,再量血压,更不好,血压偏低。
“情况不好,过来几个人。”,军医大叫道。
众人慌了神,这才发现事态的严重性,七手八脚抬上担架,就往医院跑。
军医也赶紧打电话给医院叫救护车,同时说明病情,让医院准备。
半路上救护车到了,把几个抬担架的哥们给累坏了,也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由于送医及时,这哥们才保住一条命,重度酒精中毒。一条胳膊却因长时间压迫,血脉不通,烂了,事后留了一道5厘米宽,23厘米长的伤疤,把人生经历的“印记”刻在了身上。
事后,这哥们的酒量也看涨,再也没醉过,戏称过了临界点,升级了,哈哈。
……
后来,支队下令严禁喝酒超过2碗,导致各舰的司务长们少了不少的黄酒业务。
那年7月15日,为了节约费用,加上531舰自身动力良好,决定不用拖船,自行前往。
531舰启航前往青岛,10个人开着100多米的舰艇,头也不回去新家了。
郑晓依稀记得那天是阴天,很是应景,送行的水兵们没了宣布命令时的激动,就像送自己的亲人去外地,在锣鼓声中,只是用力招了招手……
水兵带着背包,整齐排列在码头上,等待二次分配。
支队军务处宣读分配命令,有的人高兴,有的人失落,有的人无所谓。
郑晓属于后者,被分配到536舰(芜湖舰),大伙匆匆忙忙相互告别,义无反顾去自己该去的地方。
“欢迎永远是含笑,告别总是带着叹息”,说好的永远都是兄弟,但却随着时间,终究会慢慢淡去,留在记忆里。
芜湖舰:1987年正式列装东海舰队,当时053H2型护卫舰总共建造了3艘,全在东海舰队,是当时最新锐的舰艇,牛了好长一阵子,分别是535黄石舰,536芜湖舰,537沧州舰,是中国第一款采用全封闭结构的护卫舰。
当时靠码头久了,郑晓有些不习惯到新舰,每年都要参加合格舰训练,出海的日子多了起来。
“郑晓,明天准备出海,67海区,你准备下海区图。”
“郑晓,你把报务的2号机保养下。”
“老兵,观通长叫你过去一趟。”
“小郑,你跟我把通讯天线保养下。”
郑晓在心里暗暗骂了句:“狗日的,辛苦”。
那曾想,在536舰,郑晓重新开启了辉煌的海军生活,几个想不到,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现在想想,531舰让郑晓融入海军生活,536舰让郑晓更加坚强且学会决断。
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这就是生活!
百度搜索 海印 天涯 或 海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