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孔子和老子皆生不逢时
百度搜索 孔子与老子的比较和对决 天涯 或 孔子与老子的比较和对决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第九章 孔子和老子皆生不逢时孔子的一生用了相当长的时间从事教育事业,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次倡导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普及、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鲁定公九年,五十一岁的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一年以后又做司空,后官拜大司寇。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文功武备”,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国归还侵占鲁国的汶阳等地。鲁定公十三年,孔子策划实施了“堕三都”的政治军事行动,希望能够削减三桓的实力,于是先堕叔孙氏之郈,再堕季孙氏之费,然而最终功败垂成。
由于孔子与鲁公、季桓子等在道德与政见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孔子眼见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最终扬长而去。离开鲁国以后,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均未获重用。其间,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还多次被困遇险,史书对此多有记述。
公元前484年,年近七十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尊为国老,但只是徒有虚名,未受鲁哀公的任用。
老子主要担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之职务。这一职务根本无法实现老子的抱负,且还因为受到排挤而一度被免职,后来虽然官复原职,却一直未能大展宏图。
造成孔子和老子都生不逢时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言论和行动不为当时各国的统治者所欣赏和使用。为什么?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周天子的地位日语衰落而无法控制局面,导致各国为争霸而经常发生战争。显然,孔子和老子的的智慧并不能导致在战争中获胜,这就是他们不能获得重用的根本原因。
百度搜索 孔子与老子的比较和对决 天涯 或 孔子与老子的比较和对决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