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孔子与老子的比较和对决 天涯 孔子与老子的比较和对决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第三章 孔子和老子的传说
关于孔子出生的传说大致是这样的:叔梁纥,也就是孔子的父亲,先娶鲁国贵族施氏为妻,生下九个女儿而无男孩,后又娶一妻生一男孩,名叫孟皮,因脚部有先天残疾,令全家大失所望。叔梁纥到60多岁时,再到尼山东侧的颜母庄村向颜家求婚。当时颜家有三个女儿,年仅17岁的三女儿颜征在欣然同意,嫁给了叔梁纥。颜征在怀孕之后,夫妻二人天天去尼丘山前祈祷,企望早生贵子。一天,两人又到尼山祈祷,突然空中出现一只麒麟缓缓而下,吐掉口衔玉帛,正好落在叔梁纥手中,而麒麟却又飘然而去。叔梁纥手捧玉帛一看,上面写有:“奎星下凡,振兴于周。”此时天上乌云密布,二龙盘旋。云间有一仙翁说道:“天感生圣人,故降以和乐。”顿时天空响起了祥和的音乐。后来,孔子就出生在尼山的一个山洞里。孔子虽然是个男孩,可是长相却奇丑,顶如反盂,中低周高,面有七露,鼻露孔,嘴露齿,双眼露眸,双耳露轮。颜母和叔梁纥看到孔子这副模样,连声叹息,直嫌孩子太丑陋,便把孔子丢弃在红草坡边的24棵柏树下。当他们夫妻二人走后,从山上下来一只母虎,将孔子衔入山洞之中,并为他哺乳。由于洞内热不透风,当孔子闷热难耐之时,却从远处飞来一只老鹰停在洞口,张开翅膀,为孔子扇风纳凉。这就是民间一直流传至今的孔子是“凤生、虎养、鹰打扇”的美丽传说。再往后,有一老者上山打柴,突然遇到一只老虎,老者心想肯定要被老虎吃了,不料老虎却咬住他的衣服拖着他来到山洞里,老者一看到一个婴儿,立即明白了,小心地将婴儿抱走,回头一看,老虎还向他点头致谢。
在另一个传说中,孔子由于知识广博,还能说出一般人不知晓的歌舞。有一次,齐侯看见一只脚的鸟落在庭前跳舞,觉得非常疑惑,就去求教孔子。孔子说,那是《商羊舞》。“商羊”是传说中一种鸟,它只有一只脚,这种鸟平时看不见,一旦出现,天将下大雨。齐侯听了,赶紧下令准备防雨防涝,结果在各个诸侯国中,惟独齐国躲过了这场灾难。
另一个故事也很有趣。
孔夫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回等门生,周游列国。一天中午,来到一处,孔夫子说:“听呵!山那边轰隆哗啦,又打雷,又下雨,快点儿找个地方落脚,免得遭雨淋!”闻听此言子贡忍不住笑了,对孔夫子说:“老师,山那边并没有下雨呀。”孔夫子说:“没下雨,怎么会有雷雨之声?”子贡道:“过去,我曾到此地做过珠宝买卖,对这里的情形略知一二。前面那座山,叫朐阳山,山那边是大海。”当时孔子一直没有见过大海。于是问道:“大海是什么样子呢?”子贡说:“大海呀,无风三尺浪,有风浪滔天。那‘轰隆哗啦’的声音,本是惊涛拍岸。”又说:“老师,咱们到山上观赏大海,好不好?”孔子高兴地连连点头说:“好好,上去看看。”当即吩咐子路,把马车赶到朐阳山下。子贡在前带路,孔子和门生也都跟着登山。到山顶一看,只见天连水,水连天,波浪滔滔,望不到边!这时,孔子觉得口渴得难受,喊了声:“颜回,你到山下去,舀点儿海水来给大家解渴。”忽然听到一个老渔民,冲着孔子大笑。孔子问道:“老兄弟,你笑什么呀?”老渔民说:“你们是外乡人吧?那海水,咸、腥、涩、苦,不能喝,喝了就会更渴。”说完,从腰间解下水葫芦,说里面是玉带河的淡水,递给孔子解渴。孔子捧起水葫芦喝了几口,觉得十分痛快,正要向老渔民道谢,天空中忽然电闪雷鸣,眼看狂风暴雨就要来临。子路大声叫道:“坏了,到哪儿躲雨呵?”老渔民说:“莫慌,跟我来!”说着,把孔子和他的门生领进一个山洞。这山洞的洞口面对大海,孔子兴致勃勃地观看雨中的海景,情不自禁地吟诵道:海面风头千层浪,沙滩雨脚万点坑。老渔民听罢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妥!”孔子问:“怎么不妥?”老渔民说:“‘千层浪’,‘万点坑’,都不妥。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滩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孔子反问:“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老渔民不慌不忙说:“咱长年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要我看,你那两句最好改成‘海面风头层层浪,沙滩雨脚点点坑。’浪和坑,数也数不清,对不对?”孔子一听,觉得有理,正想称赞几句,不料子路冲着老渔民大声说:“你懂什么,不要乱改!”孔子喝道:“子路!不可傲慢无礼!”随后又向老渔民诚恳地表示歉意。老渔民向孔子告别后,孔子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说完,又吟小诗一首:登山观大海,盛景飘然来,知错勿掩盖,改正莫徘徊。
因为这个传说,加上人们尊崇孔子,后来朐阳山就改名为孔望山。
关于老子的故事,同样颇具传奇色彩。
时至今日,在涡阳县太清宫东边、郑店村东北角,仍然有一座土堆,这就是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老子娘坟的圣母墓。每到清明时节,附近的老百姓都前去祭奠,希望能够给家人带来平安和福音。该墓有两米高,墓边有几棵柏树。根据涡阳县太清宫第三期建设规划,这里将根据历史记载,建造圣母殿。
在当地民间,一直流传着圣母怀孕的故事。古代有位白员外,家有一女,名叫白莲子。某一年的正月十五晚,白莲子正坐在后花园的李子林里赏月,只见一道流星飞落在白莲子面前的一棵李子树上。白莲子借着月光摘下李子欲尝之,谁知刚放到嘴边,李子“咕噜”一声滑到肚子里去了。随即白莲子怀胎八十一载。这年农历二月十五,腹内婴儿撞断母亲的3根肋骨跳出来,这婴儿便是老子。所以,老子一出生就有81岁。老子出生后,见母亲伤势严重,立即炼丹救母,并想方设法为母治病。在老子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下,母亲的病慢慢好起来。一年夏天,“洵水”泛滥成灾,母亲命他治水,老子便施法将那口大炼丹锅移在“洵水”之上,顿时河水被锁在锅中,无法继续泛滥。后来,为感谢母亲九九八十一难的孕育之恩,老子写《道德经》时就写了八十一章,以示纪念。这个故事与外国的某些圣母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一个有关老子降生的故事是这样的。
老子的父亲老佐是宋国的司马。楚国攻宋,老佐在守彭城督战时被楚君鱼石部下放暗箭射中,入胸五寸,不幸坠马身亡。宋军群龙无首,溃不成军。当时老佐眷属还在宋营帐中,有数名侍女、十数家将、数十侍卫。忽闻老佐阵亡,众家将急忙驾车,保护老夫人逃走。至傍晚,老夫人身旁仅剩下两名侍女和一位驾车家将了。家将披星戴月,沿西南方向奔去。第二日天明时分,老夫人与家将侍女来到一个偏僻村庄,向村民问去宋都之路,均摇头说不知。家将只知应向西行,岂知早已偏南。一行人绕小道,行程七日,仍不见宋都,却来到了陈国相邑。正行之时,老夫人突觉腹中疼痛。原来她已有七月身孕,老夫人由于丧夫之悲痛,再加上身体疲劳,以至腹中胎动,疼痛难忍。侍女惊慌无措,家将忙停车于路旁,奔至村中寻一老妇前来。不过几刻时光,只听篷车之内响起“哇哇”哭声,一个早产男婴出世,这便是老佐之子──老子。老子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
老聃自幼聪慧好学,常缠着周围的人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见此,恭请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世人敬重。
商容曾经问了老子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不论什么人,经过故乡时都要下车或下马致敬,你知道为什么吗?”老子答:“这是表示人不论如何飞黄腾达,都不应该忘记生养自己的家乡。”商容大加赞赏。又问:“人从高大的建筑物或树木旁经过,要低头弯腰鞠躬,这又是为什么?”老子答:“这是表示敬老的意思。”商容更是满意,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聃问:“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老聃最后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老聃问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道:“皆神所为也。”老聃问道。“神何以可为也?”先生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也。”老聃问:“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道:“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老聃问遍周围的人,均不能答。于是老聃闷闷不乐,三日不知饭味。
另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老聃问道:“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则如将在外也;将在外则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老聃问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先生道:“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其后,老聃四处求教,风雨无阻,但是仍然找不到答案。再后来,老聃立志自己解决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

百度搜索 孔子与老子的比较和对决 天涯 孔子与老子的比较和对决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孔子与老子的比较和对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国珍玉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国珍玉华并收藏孔子与老子的比较和对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