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孔子和老子的出生和寿命
百度搜索 孔子与老子的比较和对决 天涯 或 孔子与老子的比较和对决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第二章 孔子和老子的出生和寿命孔子的出生日期和出生地点是确定的。一般文献中均给出:孔子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
但是老子的出生日期和出生地点是尚未确定的。
由于老子的生卒年月不详,就产生了许多问题。甚至连老子与孔子孰先孰后,争议也很大。根据《史记》的记载,老子为孔子的前辈,为公元前五百年前后的人物。根据胡适的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大约在公元前570年。
关于老子的籍贯,古今学者的观点也不一样,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老子是楚国人。根据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第二种观点,老子是陈国人。《史记》中的苦县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此地在春秋时期属于陈国。陈国是在公元前478年被楚国所灭,而老子的生存年代大体上就是陈国的末期,约为前571年。不能因为后来楚国灭了陈国,就说老子是楚国人。
第三种观点,老子是宋国人。姚鼐《老子章义序》:《庄子》载孔子、阳子居皆南之沛见老聃,沛者宋地。
关于寿命问题,孔子的寿命是73岁,基本上已成定论。
而老子的寿命有多种说法。相传老子长寿,大约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死于秦国,享年101岁。还有人说老子活了160岁,甚至有人说200多岁,不过胡适认为,老子至多不过活了90多岁。
关于老子故里的现代属地,也有多种说法。一说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另一说位于安徽省涡阳县郑店村。安徽涡阳与河南鹿邑,同居道家文化发祥地的涡河两岸,两地直线距离不过80公里。
关于老子故里的纷争,可追溯到1990年。当年6月,鹿邑太清宫迎来一位台湾客人,台北中华道教学院的马炳文道长(祖籍涡阳),当时陪同他的是鹿邑老子学会会长张景志。马炳文在回台后不久给张景志写了一封信,称对老子故里之现有建筑,意欲发起募捐修护,未悉修护费需款若干,云云。当时正为修复老子故里资金发愁的鹿邑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喜出望外,立即将资金缺口数额用信件形式告知了马炳文,此后,马炳文凭着自己在台湾的影响力,以“重建老子故里”的名义开始募捐,不长时间就收到捐款100多万美元。但是到了1990年11月17日,马炳文又给张景志写了一封信,称经他考察,老子出生在涡阳的根据比鹿邑还多。马炳文在收到100多万美元的捐款后,突然提出老子故里不在鹿邑而在自己的老家涡阳,鹿邑人当然不能接受。后来,主要的当事人马炳文和张景志都已辞世。再往后,涡阳方面在媒体上刊登过了一篇《老子故里到底在哪里?》的文章,其中称:马炳文外孙马杰说,1987年冬,马炳文回到故乡涡阳,一是探亲,二是寻找老子故里,返回台湾前托付马杰继续寻找老子故里。是年冬,担任涡阳县政协委员的马杰根据民间传说,在距离县城不远的闸北镇郑店村,发现当地遗存史料与传说有很多吻合之处,并把一篇《考察随笔》邮寄给远在台湾的外公。文章还说,“次年3月,如获至宝的马炳文再次回到涡阳,现场勘察后十分满意,也是从当年开始,马杰开始自费在郑店村的武家河畔进行挖掘,先后找到九口水井,挖出十余块碑记及大量汉砖、瓷器等文物,此后几年,马炳文先后辗转于涡阳和鹿邑之间,通过对比基本认定涡阳较符合老子出生地”。最终,无奈的鹿邑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100多万美元投给了涡阳。由此,拉开了两县关于老子故里纷争的序幕。
百度搜索 孔子与老子的比较和对决 天涯 或 孔子与老子的比较和对决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