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访谈录 天涯 访谈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访谈者:我是设计师,嗯,想成为设计师。
但不是一般意义上设计外形啊,平面啊。
而是想要设计出一个新文明,新位面。
我:虽然你说明能力不怎样,但你是想设计新世界吧。
访谈者:嗯,我想设计出一个全新的世界,包括里面的人物形象,事物造型等等。
如今影视作品,所有关于异世界的描述都有着浓厚的近现代风格。
虽然说是易于理解,但过于千篇一律。
我认为他们太过缺少创意了。
我:所以呢,你是那种,会为了创意就随便添加莫名其妙的世界设定的人吧。
访谈者:……一开始是的。
我是个很浮躁的人,也没什么水平,还好高骛远。
虽然看不起人,但自己也没什么本事。
可是,我依然想要创造点特别的东西。
既然他们缺乏创意,那我就自己设计,不仅要设计,还要设计创造出一整个世界。
我心想,又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没水平的家伙。
我:设计新世界,说起来简单,但低等文明是没办法设想高等位面的。
访谈者:是啊,我兴冲冲的打算搞设计。
首先创造什么模型呢,我这么想着,要不就设计出一个异位面的人物吧。
虽然不知道人类这种形态是否会广泛存在于其它位面,我依然满怀热情的去设想。
但慢慢的,我发现,好难啊。
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形象是严格符合地球环境而演变出来的。
环境的改变整体形象也必然改变。
这种情况广泛存在,比如深海。
眼耳口鼻等同样带着浓重的地球特色。
后来,我开始对着镜子仔细看人类的五官,发现,好恶心。
首先,嘴的比例过重,无论动漫等作品,都会刻意淡化嘴部所占的比例。
也许,在外星人看来,地球生物只是以嘴为主体,无数张嘴相互吞食。
某种意义上,在头部,脸部,裂开一张庞大的嘴是一种很惊悸的行为。
即使已经习惯了的人类只要留心观察依然会感到不适。
人类进化逐步淡化了嘴部的作用,但却添加了其余功能,说话。
本质上,依靠声带震动发音,这种说话方式非常原始。
听习惯了不觉得,但事实上人类嗓音很难听。
所谓的天籁这种概念只是一种认知扭曲。
无论是磁性还是烟嗓还是娃娃音,都属于某种不健康的变异。
同样,人类潜意识中也意识到嗓音的难听,所以会下意识进行变音。
我们目前说话的音调,音色等是刻意模仿固化后的结果。
比如说女性会刻意模仿婴儿声,无论是婴儿还是雏鸟,其惹人怜爱的声音都具有很实际的意义。
相同的音色能让人升起怜爱感。
长时间的模仿下会逐步固化。
但无论如何,在其它动物听来,人类声音依然怪异。
再则,是牙齿。
人类大部分生命活动得益于牙齿,文明的兴起,城市的兴起,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行当,牙医。
而牙齿的衰落,也预示着生命步入了晚期。
其次,是舌头,被欲望掩盖了理智的人类可能不会注意到。
舌头,其实很恶心。
这是任何美化描写都无法掩盖的事实。
每个人都可以拿镜子进行对照,世界并不缺少丑陋,缺少的只是发现丑陋的眼。
带着发现丑的眼去观察看到舌头,不仅能感到恶心,还能感到怪异。
仿佛舌头是一种恶心的动物。
只是寄宿在人类身上。
就在口里,寄宿着如同蛞蝓一样的动物。
究竟是人类想要品尝食物和味道,还是蛞蝓想要舔舐呢。
事实上,人类很多行为是寄生虫和微生物引发的,如同铁线虫会引发饥渴感和投河。
又或者,人体只是一种寄生虫的聚居地,交流地,繁殖地。
在其控制下,人类不辞劳苦的工作进食。
此外,无论口气还是唾液,同样极为恶心。
口气的原成分不用说了。
口臭不仅意味着上火,还意味着躯体病变和肠道物的反流。
唾液的恶心和臭味我不知道人类是怎么忍耐下来的。
也许是习惯了自产自销,所以对于自己的,他人的,其它动物的唾液不会有过度的反感。
但事实上,如果是来自其它位面的生物,相信会对地球生物的唾液极为反感。
同样,因为与肮脏为伍,甚至肮脏就藏于口中。
所以人类对于肮脏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当强。
所谓接吻,本质上是极度另类的行为,如果不是出于欲望,任何一个有着正常理智的生物都会对此感到极度的震惊和反感。
能广泛出现在屏幕,也证明了作为伪文明的人类本质上依然是畸形的低等物种。
只是把恶俗包装成高雅罢了。
此外,眼睛同样是特例。
科学上认为生物起源于水,如今无论陆地还是水生物,很多都带着眼睛。
但对于水下来说,眼睛的作用相对很小,不必要就意味着是负担和累赘,这种暴露的弱点不符合进化规律。
此外,进化是一步步来的。
但对于眼睛这种高度精密的器官而言。
其形态结构需要相对固定的体系支持,简单来说,就像宇宙大爆炸一样。
在诞生之初就拥有了相对完善的数据,决定了种种变量。
以此为基础才有了瞬间诞生出完善宇宙这种结果。
简单的生命形态和器官能通过进化而成,但复杂的就很困难了。
同时,眼睛如同被广泛赋予或者说强制赋予的器官一样。
如同相同型号的投影仪,在脑内同步投放画面。
即使面前世界事实上一片虚无,众生依然能通过这个投影设备感受到VR世界。
此外,头发同样透着诡异。
具体原因不明,究竟是怎么进化得来的,其它动物也没有这种怪异的头发。
具体作用不明,却持续吸收着养分,无限生长。
如同寄生虫般。
那么,在水里,所感应到的水草难道真的只是水草吗。
在海里,是否有着巨大的头发群,寄生在某些尸体身上。
择人而噬。
又或者,我们体内是否也有着头发在寄生呢。
但无论如何,人类的所谓颜值,很大程度上源于头发的掩护。
秃顶的美女还能叫美女吗。
事实上,人类的整体面目轮毂,没有太多的欣赏空间。
具体来说,没有亮点。
带着评击的目光,任何事物都能找到不足,带着怨恨的目光,任何事物都能找到怨恨点,带着花痴角度,任何事物都能找到欣赏点。
比如说工整,左右对称。
但是呢,人类面目轮毂差异是很小的。
美与丑区别只是一些很细微的间距等差别。
作为畸形动物的人类,没有相应的理性判断能力,却也失去了动物的敏锐本能。
会对人造美女产生肤浅的爱慕。
在未来,流水线出产的人造美女会冲击所有市场,并导致整体后代质量的下滑。
事实上,会整容正源于表现欲,自然而然的会想方设法出现在所有能出现,能上镜的地方,挤占所有屏幕。
其次,人类的四肢已经退化到比起实用性,更注重自主审美观。
生物进化方向和繁殖审美是分不开的。
即使是毫无用处的地方,一旦被标记为审美点,就会开始无意义的进化倾侧。
部分鸟类为了吸引注意,毛色会越来越鲜艳,但也引来了更多猎食者。
虽然这个例子不太妥当,但的确存在着依据主观审美而逆进化的情况。
人类的审美观是很主观的,比如说非洲的种种风俗,比如说旧时代的三寸金莲。
即使无论从现实还是生存还是进化学等角度,都是毫无疑问的缺陷。
但依据主观审美依然会向着缺陷进化。
无论是所谓的可爱,蠢萌等等,其实人类所喜爱的,往往是带着缺陷的生物,喜欢的是某种意义上的缺陷点。
虽然也可以用繁殖的相性选择来作解释,因为可爱的缺陷体受喜爱和追逐,所以后代比例更高。
但也不得不承认,比起靠自身力量,世上确实有着靠卖萌就能维生的生物。
这么想着的我,不由得认为,高等文明,高等位面的大部分生物形象,应该都非常可爱美丽。
比起实用性,更追求美感。
但唯独对于美感和审美观,人类的看法实在不敢恭维。
此外,人类的手同样带着怪异。
怎么说呢,五根手指在我们看来很平常。
但依然很原始。
如果说陆地生物是水生物的衍化。
那么手掌是由什么部位演变而来的呢。
无论用什么柔若无骨的词汇来掩饰,依然无法掩盖,手只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爪罢了。
生物的进化很大程度依赖工具肢,手的灵巧让人类打造出文明。
但同样处于进化瓶颈。
假如没有新的工具肢作为替代,那么数千年后的人类和数千年前的古人,没什么不同。
新的工具肢可以是意识,也可以是脑电波等等。
那么,高等生物的工具肢又是什么呢。
想着想着,我陷入了混乱。
用地球的常识,地球的见识,地球的固有思维,去猜测高等位面只能是幼稚的臆想。
别说智慧生物,我就连一株草都设计不出来。
一个位面有着固定的水平范围。
不会出现太过美丽的事物,但也不会出现太丑陋的。
比如说人类的繁衍,不会出现接近神的个体,但也不会有极度底下形同史莱姆的个体。
始终有着水平上下限。
但我想,真正的高等世界,其下限已经超出了地球的上限。
当足够高等就有着足够的任性空间和任性的能力。
比起实用性更追求审美上的优越。
形成一种全民的对美的极致追求。
由更快更高更强,转为更美更高雅更具韵味。
这种背景氛围传承下,随手的涂鸦就有着超越毕加索的抽象画韵味。
而人类的所谓设计,所谓对异世界的幻想,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恶俗套用到另一种背景罢了。
自知自己水平有限,我放弃了。
直到后来,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一株草。
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根本看不到。
是的,我没办法看清。
其它事物都很清晰的呈现在眼前,唯独望向它就变成了白内障视界。
很模糊,甚至,很抽象。
大部分人看到它都会自动识别为普通的野草从而自动忽略。
但这种识别并非看到的,而是一种强加的认知。
明明什么都看不到,却认知到那是野草,且不具有观察价值。
我很好奇,开始想办法要看到它。
但用机器手段根本发现不了,别说模糊感,而是根本没办法识别出来。
有的设备会显示出空白,有些高精度的设备会显示出不自然的光影效应。
能最清楚看到的,依然是裸眼。
于是,我长时间对着看,从一开始的模糊到逐渐能看到一点点形象。
到逐步呈现出植物形态。
但我觉得,不是我看清了它,而是长时间看之下,大脑产生了强制的想象合成。
一般来说,事物只要模糊就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看着天空的云会把自己曾经看过的图像进行关联。
不知道是我的怪异行为引来了围观,还是闲人实在太多。
聚集在这株草周围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是我在观察,我还带动了其他人一起观察。
于是,一动不动盯着那株草的人越来越多,但奇怪的是,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认为是花朵,有的认为是石头,有的认为是新型的虫子。
几乎没有人的意见是统合的。
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从那里看到了想要看到的,自认为的东西。
虽然没人认为是草,但我认为自己的看法才是正确的,有根系,有脉络,有茎叶,这明明是一棵草,不可能是别的什么东西。
虽然和普通的植物不太一样,似乎太立体了,似乎自带阴影效应,似乎带着层次感。
我甚至认为这可能是多维空间的植物。
直到有一天,发生了意外,一个蹲看着的上班族突然大喊“它动了,怪物,那是怪物啊!”这一声喊直接引起了恐慌,人们四散逃开。
混乱中,可能是被人踩坏了,那棵植物不见了踪影。
后来,据说那个上班族一直精神恍惚,在画着谁都看不懂的画。
但那些画越卖越高价,似乎开创了什么新抽象流派。
听人议论,那是一种有魔力的画,能让人深陷其中。
那个绘画流派里陆续有人加入,都是曾经观察过那棵草的路人们。
他们用不同的绘画方式试图画出观察到的那个东西。
令人惊奇的是,据采访他们明明是用很普通的素描方式,很普通的绘画。
但无一例外的是,其作品都走抽象画风,充满诡异氛围。
在他们看来,自己的画作却并非抽象画,而是写实。
后来,他们直接过起了深居简出的生活,不与外界交流,我觉得,他们是彻底沉沦其中了。
其作品也极少出现在公众视线,唯一的一幅,是这个。
他递给我一张照片。
那是一张上色的油画,很抽象,有着空间的层次感。
看不出究竟想画的是什么,里面的是什么,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但有种扑面而来的暗系诡异氛围,如同油画《呐喊》般。
盯着看会感到天旋地转,却更让人想一探究竟。
里面,潜藏着某种未知的东西。
这是直观感受。
访谈者:我也曾升起过很强烈的作画冲动,想把我看到的,临摹出来,但本能的感到极为危险。
我曾经做过设计,于是我用3DM等设计软件把它进行立体建模。
随着进度的加快,我感到三维建模这种方式没办法临摹出那棵植物。
我日以继夜的在电脑前完成那项“工作”,直到电脑运行开始了卡顿,似乎,有种不该存在的东西出现了,导致电脑的运行异常。
更诡异的是,虽然模型还没完成,但体积已经非常庞大,占据的内存,运存,文件大小达到惊人的数值。
这绝不正常。
家人把癫狂状态的我直接拖去了隔离,怎么说呢,我家是一种很专制粗暴的家庭,容不得拒绝。
但也因为这样,我避免了走上那群狂人的路。
那群“绘画师”已经不知所踪了,留下的纸条写着要去更清净的地方闭关绘画。
曾经有交警看到一群眼神呆滞的人驾车,向着荒野进发。
被没收了电脑的我待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过了很久。
后来从我朋友那听起,他们把我设计的那个模型拷贝到大学的兴趣小组。
特意借用了科研室的高性能电脑打开,发现里面的,是一个诡异的黑森林。
脉络纵横,庞大深邃。
更怪异的是,明明是静态模型,却有着动态的感觉,似乎,里面在,动。
而且更奇怪的是,随着打开运行,它的文件体积在不断增加。
这是最后一次被人看到,因为后来即使几经转手,在各种超级电脑打开运行,都没办法打开。
因为它的文件体积已经达到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任何电脑都没办法打开。
事后,有个教授回忆起,那好像是多维空间。
曾经参与过关于多维空间的论文研讨,所设想的多维空间和多维事物和那个黑森林很相似。
我觉得,在我们生活中,多维事物并不少。
只是超出了人类理解范围,也超出了认知范围。
所以只能视而不见。
眼前确实有着很多事物,也接收到很多信息,但大脑能处理,能被视认的少之又少。
即使人类能看到多维事物,也没办法在脑海中临摹。
看到,可视化,是需要临摹的。
在看到很美的画面,图片时,我们会盯着出神。
细细欣赏并试图烙印在大脑里,这时候,同样是在临摹。
但多维事物由于层次感,空间多样化,大脑没办法临摹。
所以,即使看到,也没办法形成清晰形象。
即使形成形象,在无法临摹的前提下也无法进行记忆,转眼就会忘掉。
所以,就算曾经看过多维怪兽的战斗,也能转瞬间遗忘。
后来,回复正常的我没再沉迷于此,但作为一个曾经的执念,我希望能有个了结。
我曾经备份过一个小格式的模型。
虽然在其它人看来是黑森林,但在我看来,那只是一株小植物。
利用种种手段,我进行了逆向分析,那小小的植物中似乎有着无限奥秘。
其实很容易理解,地球的植物有着细胞,粒子,生命活动等等。
从一棵小小的植物身上已经很全面的反映了这个位面的大体情况。
换言之,从一株小草身上,就能逆向推导出所在世界的大体情况。
它,可以作为一个世界的缩影。
利用这种手段,在电脑中进行了逆向分析。
但结果,电脑运行出现异常,内存占用达到界限。
疯狂升温,最后直接烧机了。
连同我所有的备份一起销毁了。
但在最后的画面里,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世界的演变。
访谈结束,时至今日,他从好高骛远中认清了现实,成为了一个平凡的底层劳动者。
过着平凡的生活和日常。
但每次路过那个曾经出现过诡异植物的地方,他依然会驻足。
最后一次是上一周,他驻足良久,伸出手,似乎摸着什么,但那里什么都没有。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他彻底人间蒸发,经过一周的搜寻没发现丝毫线索。
前几天,我收到了一封来自他的电子邮件,里面预约了下一个访谈时间,主题是他接触多维空间的经历。
是的,不只是看到,而是已经能接触到。
通过技术人员的IP定位,那不是个人IP,也不是代理。
而是一个空白的域名。

百度搜索 访谈录 天涯 访谈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访谈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长谷川泰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谷川泰三并收藏访谈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