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阿芝 天涯 阿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大凉山,坐落于四川西南部,北起大渡河与雅安市、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昭通和四川宜宾、乐山,西连甘孜州。
穿行在乌蒙山脉,纵横过金沙江畔,崇山耸立,竖耳侧听,是一座孕育鲜活文明的大山。
这里聚居着一个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民族,彝族。
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有着自己神圣而又崇高的信仰,毕摩则是典范。
据彝文文献《勒俄特依》记载,苍天降下灵神果籽落于凡世,经过三年九世后,终于长成了杉树巨人,可是一直似人非人,似树非树,不能成为人类始祖,直到阿居阿丛时代,山神得知此事,需请毕摩祛除白、花、黑三秽后举行祭祀猪胛卜才能为人祖,于是先后派遣猪、白兔、野鸡和蜘蛛作为使者去上界敬请俄比斯乌毕摩,经过多次向毕摩请求后,俄比毕摩才同意下凡做法。
俄比斯乌毕摩在屋后竹林中砍回三根神竹,做成了神签、法笠、法扇送给俄阿孜三祖孙,并带着一部叫《斯穆安甘》的经书来到凡界,为杉树巨人祛除了三遍三秽后举行了祭祀猪胛卜,于是地界有了雪子十二支,其中一支便成了始祖。
洪水泛滥,人间处于灾难之中时,天神派了三个毕摩带着彝文经书来拯救世人,三个毕摩各骑一头黄牛,把经书挂在牛角之上,渡汪洋大水之时,因浪涛汹涌把经书浸湿。
毕摩下到凡世后,便把经书放在青树枝上晾晒,不料飞来只老鹰抓破了一些书页,粘在青树枝上又撕坏了一些,故而彝文经书残而不全,毕摩念经做法时都要带有牛角、鹰爪和竹笠作为法器,并在祭坛上插上青树枝,意既弥补经书之不全。
经书流传于凡世,石尔俄特是彝族历史上改革母系氏族制度划的时代人物,从他开始,凡人提取毕摩做法内容的精华,去伪存真,开始整理并大胆发明毕摩做法仪式中的程序和内容及法器,至此,无论是祭祀祖灵还是驱鬼治病,祈福禳安都很灵验。毕摩宗教文化大约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经基本形成。
后来,石尔俄特传给维勒丘布,丘布世代后传给普伙世,普伙世传代后传阿堵鲁普世,从阿堵鲁普世传代后传到了阿苏拉则(大约在公元年南宋淳熙年间)一代。
阿苏拉则是彝族宗教文化中赫赫有名的一位毕摩宗师,至今只要提到毕摩宗师,就会想到?“毕阿苏拉则”。
彝族宗教信仰中,除毕摩之外,“苏尼”也是一个神圣的存在,苏尼是能与毕摩相提并论的彝族民间驱鬼辟邪的?“巫师”
彝族先祖认为,在生产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种种贫困、灾难、疾病、怨恨、仇视、死亡等不幸的事情是冥冥之中存在的神鬼怪灵在主宰,为了能和它们沟通,使诡奇怪异的神职苏尼便应运而生。
他们击鼓跳神,禳鬼治病,他们虽然不识毕摩之经文,没有经典,不会画符念咒,且宗教地位也比毕摩较低,然而他们利用说唱和清脆响亮的腔调及击鼓跳神等活态形式进行驱鬼赶鬼、招魂引鬼、解疑答问、治病救人,使许多人相信他们能通晓鬼神,是神灵在人间的代表。
苏尼也是有起源的,象毕摩渊源一样,苏尼击鼓跳神的历史也十分久远,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据彝族经典《祭请地神经》(《穆神动》)记载,最早的苏尼起源于上界史穆玛哈,是一个叫斯乌的人创造了羊皮鼓并进行了跳神仪式。
而彝族民间关于苏尼渊源是这样传说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昊天之上一片混乱,到处妖魔横行,鬼怪猖獗,当时总管守空的万能之神昊天古兹为了天上安宁,特派遣斯惹嘎诺神祗专门司职驱鬼赶鬼,并传授了咒鬼的咒语和驱鬼的羊皮鼓。
斯惹嘎诺是一个张口能吞下一头牛的巨人,妖魔见了他便是心惊胆战,纷纷逃窜至人间。
一次,一个叫穆乌斯吉的兹莫带领一些人到一座叫尼木俄觉的大山上去狩猎,不巧被妖魔袭击,他的人全都被妖魔鬼怪所吞食,只有他逃进林中并爬上一棵大树才幸免于难,然而大树已经被重重包围,他被迫只能往上爬,当他爬到树梢时,他发现树杈上挂着一面羊皮鼓,于是他拿起一根树杖猛击鼓面,想不到树下的妖魔纷纷逃窜而去,穆乌斯吉得知妖魔惧怕这面羊皮鼓后,便用它来驱赶这些妖魔鬼怪。
天上的神祗听到自己的神鼓在人间敲响,便来到人间视察,这才发现这些妖魔是自己从天上赶下来的,心知有愧,于是把驱魔赶鬼的法术传给了穆乌斯吉,从此人间便有了苏尼。苏尼与毕摩大为不同,毕摩经过千年都一直是男人,而苏尼是有女人的,但不称其为苏尼,而是称为嫫尼。
苏尼或嫫尼与鬼神沟通的话语都是用唱的方式进行的,不解内容的人是很难听懂其言语的。
除了宗教文化之外,彝族的文明历史文化也是源远流长,毕摩苏尼是最普遍典范的,其它还有服饰、节日、习俗等。
点燃民族风情的火把之乡,宗教信仰浓厚的毕摩之乡。无论身在何处,大山里的孩子总能听见祖先和亲人的呼唤……

百度搜索 阿芝 天涯 阿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阿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阑斗千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阑斗千寻并收藏阿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