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波斯那些事儿 天涯 或 波斯那些事儿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1953年发生的政变,最后以民族阵线的失败,摩萨台下台而告终。虽然民族阵线获得苏联及其图德党的支持,但没有战胜保王派、教士阶层与英美势力联合的力量。
在这场政变中,伊朗人心目中受人尊重的摩萨台博士,成了真正的爱国者与政治的殉道者。
自所谓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之间的对抗不可避免的展开了。
在伊朗呈现出的对抗格局,以王权为代表的美英派和以图德党为代表的苏联派,而教士阶层属于谁能够给予利益就倒向谁派、民族阵线属于民族主义自强派。
民族阵线是这几股势力中最弱的势力,游走于三股势力之间,最终还是不敌美英支持的王权和教士阶层。
1953年政变的***是摩萨台将英波石油公司国有化,起因于英波石油公司为英国赚取了大量的钱,而付给伊朗的部分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英波石油公司不允许伊朗或者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核查账目,计算伊朗股息的时候都是采取最不公正的计算方法,对待伊朗员工太过于刻薄。
英波石油公司最后一年的利润,比自伊朗授予英国石油特许权后给付伊朗的还要多。
这就是摩萨台的初衷,把伊朗的利益拿回来。
尽管摩萨台提出给予英国补偿,但是在面对巨大的石油利益面前英国是不会放弃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岛国式的阴险便开始发作了,1953年的政变就是这么导致的。
对于摩萨台收回英波石油公司的决定,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认为摩萨台应该以更为稳妥的方式与英国进行妥协,毕竟伊朗的实力不足与英美势力对抗,且错误的估计了形势,最后导致了1953年的政变。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进行这样的抗争,什么样的妥协是能够满足阴险的岛国人;不进行这样的抗争,是没有哪个势力可以看到伊朗对于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
摩萨台成为了牺牲品,他被王权和教权出卖了,摩萨台在英波石油公司国有化中给伊朗人争取到的是伊朗的利益。
尽管这些石油利益最终也落不到伊朗人的手中,但至少那些统治伊朗的王室和教士阶层能够少从伊朗人身上剥一层皮。
只有对抗才能够彰显实力,一味地妥协只是弱者和马后炮的专利!
实力是获取自身利益的保障,哪怕是不足以抗衡的实力!
1953年的政变带来的影响是权力回到了巴列维二世手中,巴列维二世重获军队的掌控。
教士阶层打破了摩萨台内阁世俗化的倾向,教士阶层逐渐形成一种以示威游行抗议为主要斗争形式的斗争方法。
英美势力在伊朗获得掌控,而苏联支持的图德党只是在野势力。
1954年,英波石油公司国有化问题得到了解决,以一种妥协的方式。
美英承认伊朗对本国的石油拥有所有权,就石油的生产与销售与外国公司达成协议。
协议规定了伊朗向英波石油公司赔偿的数额,在美英欧石油产量的分配上,英国获得40%、美国40%、其余20%归欧洲其它国家。
这是摩萨台斗争的所获得的成果,能够在石油利益上为伊朗多分一杯羹。
随后,美国加大了对伊朗的援助,而巴列维二世坚定的执行了亲西方和**的政策。
1957年,巴列维二世成立特务机构萨瓦克(类似于克格勃),以控制图德党和其它反对势力组织。
1960年,巴列维二世完全控制了伊朗的政局
1961年,巴列维二世任命了两位美国公开支持的改革人士,阿里·阿米尼担任首相、哈桑·阿尔桑贾尼任农业大臣
在阿里·阿米尼出任首相后,解散了议会,并让各种势力的社会活动人士加入到自己的内阁**,最后迫使萨瓦克首脑受到威胁而出逃国外
1962年,农业大臣阿尔桑贾尼设计了《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法要求国家购买一些大量集中的土地,然后分配给无地的佃农。
而这些大量集中的土地多数集中在高阶教士的手中,这也不难理解教士阶层会反对。
1962年7月,首相阿米尼被陷害辞职了。
国王担心他太过于得人心而再出现一个摩萨台来,来自于教士阶层及保王派内部的反对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1963年1月,国王借阿米尼和阿尔桑贾尼的改革势头,决心在民众中建立自己的威望,即推行“白色革命”来推进社会改革。
国王的“白色革命”是王权与教权的彻底决裂,王权与教权在推翻摩萨台内阁时进行了合作。
这项包含六大措施的“白色革命”社会改革提交全民公决。
“白色革命”六大措施包括:土地改革、森林国有化、国有工业私有化、工人分红计划、扫盲计划、给予妇女投票权。
这项旨在对伊朗进行社会改革的革命措施获得全票通过,但是反对声音主要来自于教士阶层,他们对土地改革和给予妇女投票权问题特别关心。
一是因为他们是地主;二来让妇女平等享受与男人同等地位有违教义。
在改教义还是反对妇女权利的问题上,教士们选择反对妇女与男人有同等的权利。
1963年6月,由高阶教士鼓动的信徒在伊朗各大城市就“白色革命”进行抗议,随后演化为暴乱。
由于巴列维掌握了军队和安全部队的权力,很快这些信徒被镇压。
一个激进的教士霍梅尼要求“废除君主专制统治”的暴力政权,然而并没有提出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
1963年,阿亚图拉赛义德·侯赛因·鲁迪布杰去世后,霍梅尼继承了阿亚图拉的称号。
1963年****,霍梅尼被逮捕
1963年8月3日,霍梅尼被释放,软禁在家中
1964年巴列维二世给予在伊朗的美国军人外交豁免权的提案,一些教士很好的抓住了这个借口来攻击巴列维及其推行的“白色革命”。
教士鲁霍拉·霍梅尼同志站出来批评这项提案,随后出现了一场小小的骚乱。
1964年11月,霍梅尼再次被捕,被流放到土耳其
1965年10月,霍梅尼被转送到伊拉克什叶派圣地纳杰夫
1967年,《家庭保护法》通过,限制男性一夫多妻和随意离婚的传统权力,在结婚、离婚、子女监护汶上进行改革。
这项法律旨在提高对妇女权利,及保护妇女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
在1965-1977年,伊朗首相为同一个人,忠实的执行国王的命令,议会已经成为一个摆设,而装点门面的两党制也在1975年取消了。
巴列维二世逐渐把伊朗变成复兴党带领下的国家,而成为复兴党党员成为谋求伊朗政治经济部门职位的必备条件。
复兴党的指导思想是团结民众、支持巴列维二世及其领导的复兴党,消灭或者同化其它政治势力。
但这样一元化的治理方式,带来的腐败低效不作为使许多阶层都对国王产生不满的情绪。
百度搜索 波斯那些事儿 天涯 或 波斯那些事儿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