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波斯那些事儿 天涯 波斯那些事儿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猿人群居、氏族部落、多氏族组成的部落、多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分封制下的部落社会、君主专制社会等社会形态。
不同的地区处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并不是所有地区或者是民族都完整的经历这么一个发展状态。
有的地区呈现出发展的社会状态,可能有中间的几个状态没有经历,或者是后续的状态没有经历。
但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最后的结果都是殊途同归的,只不过是时间而已。
本书讲述的就是波斯自多氏族组成的部落,向多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及分封制下的部落社会转变的过程;
及由分封制部落社会向君主专制社会转变的社会形态,最后以君主专制社会的结束为终结。
波斯的中世纪被外族人统治,经历了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的多个部落王朝统治(632-1258),突厥人的萨曼王朝(874-999),蒙古统治时期(1220-1375),帖木儿部落王朝(1381-1467).
这个时期是由分封部落社会形态比较高的民族、或部落联盟,对发展形态比较低的波斯地区的入侵,打破的是波斯落后的氏族组成的部落。
在这个时期,以武力来获得统治权的方式,逐渐发展出以武力获得统治权,而以宗教的形式授予这种统治权合法性。
本书讲述的是帖木儿部落王朝后期,帖木儿王朝的地方势力,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
这两个部落王朝都是以武力获得统治的合法性,而以宗教确立统治的合法性。
所不同的是黑羊王朝信仰什叶派,而白羊王朝信仰逊尼派。
白羊王朝的统治者乌宗·哈桑打败了黑羊王朝,占领了波斯西部的大部分领土,与帖木儿部落王朝形成了对峙的状态。
白羊王朝没有成功的统一波斯,但是在乌宗·哈桑的统治期间,致力于把统治领土下的游牧部落转变为定居社会。
白羊部落王朝统治下,有着诸多不同的部落。
一些土库曼的部落不满于乌宗·哈桑,试图将游牧部落转变为定居社会的措施,开始对来自王朝的权力进行挑战。
乌宗·哈桑将游牧部落转变为定居社会的措施,其实是为便于加强部落王朝,对统治下各部落的控制与统治。
但是现实的基础是,白羊王朝消灭了黑羊王朝,而白羊王朝以逊尼派为合法性基础。
这就给一些什叶派部落带来冲击,由信仰和定居措施导致的不满,最终以什叶派部落的反抗,终结了白羊王朝的统治。
一个信仰什叶派的土库曼家族,建立了什叶派支派萨非道堂。
逐渐发展出一支红帽军,在1501年的时候,推翻了逊尼派的白羊王朝。
这个分封部落王朝的建立,确立了部落红帽军的分封地位,以什叶派支派为其合法性统治基础,王朝延续到1736年。
萨非家族,是由苏菲派著名修行者德赫·扎黑德的女婿和门生萨菲丁建立的。
建立之初,以建立萨非道堂而获得传承。
萨非道堂,是一处传教地方,以为穷人提供食物和住宿等方式来获得信众。
在帖木儿时期,获得了王朝的支持,拥有家族宗教形式的征税权。
有了经济来源与信众,萨非家族与信众承担起保卫所在地区的工作,部落社会抢劫是常事。
萨非家族的萨非教会,在第四代教主朱奈德时期,朱奈德逐渐把信众转变为军事化的武装组织。
这样的举动,明显触犯了黑羊王朝统治者的神经。
传教就传教吧,把信众军事化,这是要做什么?
黑羊王朝的统治者贾沙汗,以武力胁迫的方式,勒令朱奈德离开了萨非家族传教的阿尔达比勒地区。
朱奈德离开阿尔达比勒地区,到安纳托利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传教,吸引了许多信众与追随者。
由于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处于敌对关系,逊尼派的白羊王朝的统治者乌宗·哈桑,收留了信仰什叶派的朱奈德。
两人成为了朋友,乌宗·哈桑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朱奈德。
在乌宗·哈桑看来,信仰是其次的,能够给予黑羊王朝打击是最重要的,而朱奈德就是乌宗·哈桑的一颗棋子。
乌宗·哈桑支持朱奈德回到黑羊王朝的阿尔达比勒地区,但是黑羊王朝不同意,并且设计杀死了朱奈德。
朱奈德把自己的妻儿留在了白羊王朝,自己被杀后,乌宗·哈桑保护了朱奈德的儿子海达尔,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海达尔。
这个关系够乱的吧!
对黑羊王朝的仇恨超越了信仰,这位海达尔发明了一种代表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的红帽子。
这种红帽子有十二道褶子,代表十二伊玛目。
此后,佩戴红帽子成为支持和追随海达尔,追随者和部落的特有装饰。
这就是后续几百年著名的红帽军,而红帽军又以部落武装势力为主。
红帽军部落构成了萨非王朝时期的地方诸侯势力,是萨非王朝时期与王权、教权并立的军事部落势力。
在白羊王朝和黑羊王朝对峙期间,萨非家族的继承人因与黑羊王朝的敌对关系,白羊王朝保护了萨非家族。
这种关系以白羊王朝的统治者与萨非家族继承人的联姻确立起来,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政治性的联姻,双方都有利于另一方的基础。
但是,当白羊王朝在1467年消灭了黑羊王朝后,这种合作的基础便不存在了。
源于萨非家族继承人与白羊王朝乌宗·哈桑的联姻关系,这种利益关系没有立刻破裂。
当乌宗·哈桑后续继承人继位者后,这层联姻关系便不存在了。
在1488年,准备给自己的父亲朱奈德报仇的海达尔,结果被白羊王朝统治者的女婿和杀害朱奈德的凶手打败并杀害了。
海达尔死后,白羊王朝的统治者逮捕了海达尔的三个儿子,大儿子被杀害,其余两个儿子被萨非教会的信徒救走。
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内部,存在一个比较高的教士决策层。
在决定谁来出任萨非教会教主的问题上,支持了老三5岁伊斯玛仪。
从权力斗争的角度来看,这种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伊斯玛仪还小,还有可塑性,教士阶层能够掌控。
面对逊尼派的白羊王朝,什叶派的萨非教会要获得生存,必须要凝聚向心力。
这种凝聚方式,以确立伊斯玛仪领导地位为主,辅以承认伊斯玛仪具有比“天命”更进一步的宣传。
即伊斯玛仪是救世主,第十二位隐遁的伊玛目回归了。
在前期,无论是什叶派、还是逊尼派,对待王权的方式,是以王权是天命的拥有者,是神在人间的行政代理人,而宗教确认或者是授予这种王权统治者以合法性。
这是在部落时期,发展比较成熟的一种方式,说明的问题是在王权与教权的权力问题上王权最大,但是得依靠教权。
有别于欧洲地区,宗教势力曾经一度控制王权。
这说明的问题是欧洲在部落时期,部落的发展情况也是非常落后的。
由什叶派萨非教会所决定的宣传方式,在什叶派部落中迅速获得支持,这种宣传方式最终被认可。
这种基于超越天命的方式,肯定是基于教派中一些具有权力的高阶教士做出的决定。
因为在1499年的时候,伊斯玛仪才12岁,而这个时期也是这种比较超前的宣传广泛流传的时期。
这种教派所做出的超前理论创新,确实使萨非教会及追随者,获得在白羊王朝夹缝中生存的机会。
1500年,在埃尔津杨的一个部落7000名头戴红帽的武装加入了伊斯玛仪的军队。
随后,伊斯玛仪的军队消灭了杀害朱奈德的凶手,并且打败了白羊王朝的军队。
1501年,伊斯玛仪在白羊王朝的首都大不里士称“沙”(相当于国王或者是大汗),萨非王朝开启了。
帖木儿王朝的结束到萨非王朝的建立,是波斯近代早期确立的阶段,也是波斯现代民族认同的开始。
帖木儿王朝,以强势部落联盟的方式结束了,蒙古统治结束后出现的五个部落王朝。
帖木儿王朝同样以部落联盟的方式,对版图内的个地区进行管理,以武力获得统治权,而以宗教获得合法性,统治方式是松散的分封部落社会状态。
萨非家族在建立之初就以宗教确立统治的合法性,以部落联盟的方式扩张军队。
最后,在教权和部落军事贵族的支持下,萨非王朝得以建立。
建立之后,萨非家族确立十二伊玛目支派为波斯的国教,以此来回报教士阶层;分封土地来回报红帽军军事贵族部落。
在这样的王朝之下,就确立了王权、教权、部落贵族势力的权力结构。
王权具有正统性、教权具有思想合法性、而部落军权拥有武装。
随后的几百年,权力的争夺也是在这三方权力之间展开。
不同于帖木儿部落王朝的是,萨非王朝在确定宗教地位,及支持部落军事力量上力度更大,使宗教急速的扩张;
分封部落以红帽军部落为主,有别于别于帖木儿时期归顺部落自我管理并获得分封。

百度搜索 波斯那些事儿 天涯 波斯那些事儿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波斯那些事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飞狐一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飞狐一刀并收藏波斯那些事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