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北伐风云录 天涯 或 北伐风云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上海十六铺码头,一个三十来岁模样的男人,搀扶着一个身怀身孕的女人蹒跚地走出码头。随后,男子叫了一辆黄包车,两人同坐着黄包车向公共租界方向而去。他们,就是李达和她生怀身孕的妻子王会悟。王会悟应怀了第二胎后,身体一直不好,所以也跟着李达一起回到上海调整修养。安顿好自己的娇妻后,李达第二天就赶到了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国*产党***陈独秀的寓所。
李达这么积极地从外地赶回上海,是和*共即将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紧密相联的。据他所知,*产国际已经完全同意马林的建议,将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组织通过形式,让全体*产党员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国*党。对此,李达是很有意见的,他认为这项决议将违背*国*产党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但是身为***陈独秀,也有他无法言表的难处。首先在*共二大的时候,已经明确*共作为*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理论上必须接受*产国际的领导和指导。现在*产国际已经正式接受了马林的建议,要求*国*产党以个人的名义加入*国国*党。作为***的他只能按照党的组织原则,无奈地表示服从。
但是李达可能并不知道陈独秀有难言的苦衷,所以始终坚持提出自己的建议和主张,弄得陈独秀非常恼火。为此,两人发生了严重的争执,导致陈独秀大发雷霆,拍桌子、摔茶杯,怒骂李达道:
“违反党的主张,我有权开除你!”
没想到一直被视为是个温文尔雅的李达,居然也一反常态,倔犟而又愤怒地回敬道:
“为保住无产者的革命政党,被开除不要紧,原则性决不让步,我也并不重视你这个草莽英雄!”说罢,甩门而去。
从此李达就再不和中央来往了。他本人因此也没有参加即将在广州召开的*共三大。就此,他脱离了*国*产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国*产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后街 31 号,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李大钊、毛*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30余人参加,*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大会。大会由陈独秀主持会议,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工作报告。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员加入国*党的问题,讨论的依据是*产国际关于*国*产党同*国国*党进行党内合作的指示。
由于相比于在上海秘密召开的*共一大、二大,在广州召开的*共三大则有了安全的环境。开幕式当天上午,陈独秀即在工作报告中主要谈了二大以后的革命形势和党的发展情况,并说明了*产党决定和国*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依据和过程。随后,马林讲述了国际形势和国际工人运动的问题。接下来的几天,讨论了陈独秀的报告、各地代表汇报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瞿秋白、陈潭秋和毛*东等人还就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作了专题发言。会议进行到第五天,便转入*产党员加入国*党的问题。此时,代表们争论的焦点已不是要不要加入的问题,而是全体党员加入还是部分党员加入,特别是要不要动员产业工人加入的问题,以及***员如何在国*党内为国民革命工作的问题。
由于*产国际在*共三大召开之前就明确指出“*国唯一重大的国民革命集团是国*党”的提法,和要求“*国*产党党员留在国*党内”的命令,作为*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国*产党其实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在随后的三大报告中,陈独秀从大局出发,也宣称:“有的同志还反对加入国*党,其原因就是政治认识不够正确。”
虽然如此,但大会在一开始讨论关于正式加入国*党,进行国共合作的问题时,以张国焘、蔡和森为代表的北方党代表还是表示了激烈的反对。张国焘认为,工人阶级只能在自己政党的旗帜下进行革命,不同意全体*产党员特别是产业工人加入国*党,否则会取消*产党的独立性,也不同意在劳动群众中发展国*党组织。最后,马林以*产国际代表的特殊身份,压服张国焘、蔡和森等反对派代表。会议通过了党内合作的主张,决定全体*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党,但仍保持*产党组织的独立性。
当时,作为还只是湘区代表的毛*东,在大会上是积极响应*产国际和*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提议的。为此,陈独秀在会上批评了上海,北京,湖北的工作后,特别表扬了毛*东在湖南的工作。
经过热烈地讨论,大会接受了*产国际的指示,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党问题的议决案》等十余个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但也要保持*共在政治上的独立性;号召革命分子集中到国*党周围,“以造成国民幸福之真正中心势力,以树立国民革命真正革命领袖地位”,加速实现国民革命运动;向全国人民宣告,鉴于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状况,中国急需进行国民革命。
鉴于已经正式通过了*产党员加入国^党的决议。陈独秀认为,形势既然如此,中国只有走二次革命的道路,即第一阶段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第二阶段发展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在*共三大的宣言中,陈独秀特意加上了这样一段话:“*国国*党应该是国民革命之中心势力,更应该立在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这是陈独秀根据当时的形势而起草的,颇为用心良苦。但后来,陈独秀的这一观点,被*共认为是“右倾机会主义”。
大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王荷波、毛*东、朱少连、项英、罗章龙等9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邓培、张连光、徐梅坤、李汉俊、邓中夏等5人为候补委员,组成*国*产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由陈独秀、蔡和森、毛*东、罗章龙、谭平山(后由于谭调职,改为王荷波)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东为秘书,罗章龙为会计,负责中共中央日常工作
6月20日,*国*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顺利闭幕。
*共三大召开期间,*共中央决定将《新青年》改为季刊,由瞿秋白同志任主编。6月15日,创刊号发表了瞿秋白撰写的《新青年之新宣言》,首次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指出:“即使资产阶级革命,非劳动阶级为之指导,不能成就。无产阶级在社会关系之中,自然处于革命领袖的地位。”宣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国革命中,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孙中山穿着短袖衬衫,在他的办公室里,来回地疾速走动着,呼呼地喘着粗气。手中的几本小册子,被他用力地扇动着,似乎是要驱赶走空气中的滚滚热浪。胡汉民和廖仲恺两人噤若寒蝉地站在一边,面面相觑。
少顷,*产国际代表马林被请进了孙中山的办公室,。寒喧坐定,他把紧握在手中的几张报纸甩在了马的面前,语气愤愤地说道:“马林先生,请你看一看吧,这就是你们支持我的态度!”
马林欠身拿起几本小册子粗略浏览了一番,原来陈独秀、蔡和森等人在*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主要是批评国民党幻想占据广州一隅之地,利用军阀实行北伐来成就*国革命的作法不切实际等等之类的语言。
七月的广州已经骄阳似火。马林听了孙中山的斥责,禁不住头上冒出了热汗,赶紧从裤袋里拿出手帕,擦拭着头上的汗珠。这时,他听见孙中山又用英文说道:
“像陈独秀那样在他的周报上批评国*党的事再也不许发生。如果他的批评里有支持一个比国*党更好的第三个党的语气,我一定开除他。如果我能自由地把*产党开除出国*党,我就可以不接受财政援助。”
马林环顾左右,发觉不知什么时候胡汉民和廖仲恺都已经悄悄退出了。他和孙中山之间没有了翻译,只能用英语进行交流了。
作为*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只能极力为陈独秀和蔡和森等人的言论进行辩护。但无论如何,孙中山坚决维护国*党,不允许身为国*党员的*共领导人公开批评国*党的态度,已经是再清楚不过了。
第二天,在马林的参与下,*共中央紧急召开会议讨论。根据各方汇集的情况得知,不仅孙中山对*共的批评有强烈的反感,而且上海和广州的国*党人都表现出同样的情绪。他们甚至怀疑陈独秀等人只是想利用国*党。因为孙中山委任陈独秀为大本营宣传委员会委员长,认为他现在却在利用这一职务做同国*党决裂的事情。
但已经身成为国*党员的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等*共领导人面对当时的实际状况,也深感为难。按照*产国际的决议和*产党自身的观点,他们无法对国*党在政治上的问题和不足视而不见,否则就不足以显示其组织上的独立性;但基于*产国际必须留在国*党内的决议,他们又不能轻易破裂与国*党的关系。讨论来讨论去,最后的决定是,继续过去的路线,在批评上避免激烈词句,同时加强有利于国*党的宣传。其实,这只是一种无奈的权宜之计,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走向。
七月的北方,也早已经处于滚滚热浪之中,但在*共三大上被落选的张国焘,此刻却心灰意冷回到燕京。他找到了自己深爱的女友杨子烈,携手一起走进了婚礼的殿堂。不久,在一次大搜捕中,张国焘和杨子烈一同被捕。在狱中,他供认了李大钊是国*党和*产党在北方的主要负责人。五个月后,他和杨子烈被释放出狱。关于张国焘被捕叛党一事,当时并不为人知,。1950年,是燕京公安机关在整理以前首部警察厅的档案材料时,才被从中发现的。
百度搜索 北伐风云录 天涯 或 北伐风云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