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错弹西洲曲 天涯 错弹西洲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山间晨雨如丝,云罩雾绕,满山枝叶摇曳潆潆新绿。
静慈师太已经安排好一切,又往佛龛下多放了两桶水。而后,她提着乌木念珠坐在堂前蒲团上,开始闭目默经。
静慈庵山门大开,几只野猫在庵内悠闲散步,鹧鸪和震旦在林梢间戏耍,香炉里填满香木,烟雾在细雨中凝固成云团,萦绕在大殿门前。此时的静慈庵如同镶嵌在半山腰上的一道仙境。
如此仙境,全在静慈师太心中,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年,一桌一椅一砖一瓦都是她亲手打造,一草一木都装满她的呼吸与情感,她闭着眼仍能看清静慈庵的每一个角落,即使没有听到鹧鸪和震旦的叫声,她也知道她们栖息在哪棵树的枝头,她们的喜欢的谷粒师太已经为她们放进了树洞。师太对自己说,一万四千六百多个昼夜,每时每刻都在期待今天,今天终于来了,过去又有何留恋?四十年恍然一梦,今天才是真正的开始。
一队人马出长安城,绕道渭河南岸,从降账过河,由西而来,躲开了宋王府的府道,在静慈庵西一里处落马,将马牵入山林隐藏,七八个人乘雾色沿山林潜行,对静慈庵形成合围。
保卫圈越缩越小,直到封住山门,几个人提着刀冲上庙庵,见佛堂大开,一位老尼衣着整洁,盘腿打坐,便上去问是否静慈师太,静慈师太并未起身做答,只是笑笑:“来了?”
领头的一惊:“老尼在等我们?”
静慈师太和气地说:“是的。”
领头看老尼如此平和,以为这差事挺简单,心想拿了东西,一刀结果了老尼,人不知鬼不觉将老尼抬到山里埋了,干净利落回去交差。谁知他的问话还未问出,老尼已经变成一团火球,惊魂未定,自己也已经置身火海,转头去看,静慈庵的小土坝全在火海中。
“谁放的火?”他挥刀去砍火苗,队伍已乱,大家躲着火苗,有人高喊:“我们中计了。快跑!”眨眼间,火舌已经燎到鼻尖,领头的喊着要冲进火海找东西,有人把他硬拉出火海:“还找什么?烧成灰了。”
跑过防火带,躲进山林,他们等着静慈庵烧干净。只要东西被毁也算可以交差,只是老尼的火海里抽搐滚动的样子实在让人震憾。
领头的问:“这老尼到底什么人?真不怕死啊?”
年纪大点的人说:“若杀了这样的英雄好汉,我怕睡觉都不踏实。”
领头的想自己刚才还想要杀她,赶紧念了几遍阿弥陀佛。
庵里可供燃烧的东西并不多,木椽横梁都是极细的原木,炕、桌、椅都极简陋,总共不过三间屋舍,一个佛堂,又紧凑相连,不过一刻多钟,已经不见明火,潜伏在山林里的队伍再返现场,用刀剑挨个把焦土堆又拨弄一番,始终没有人敢再走近佛堂,那个师太圆寂的地方。
确认整座庙庵全成焦土后,领队带头向师太刚才坐着位置鞠了个躬,才收队回返。
整个过程不到三刻钟。而师太为这三刻钟足足准备了四十年,很难想像太平盛世的某个角落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几十年都在为某一时刻做准备,当这一时刻来临时,他们却毫不犹豫结束自己的生命。生命,从来就不平等,他们的生命,长歌当哭!
静慈庵的火穿透密蔽的云雾,聚集在青峰山上空,腾起滚滚浓烟。
正在马厩前画马的宋王闻到空气中有股焦味,问管家哪里传来的焦味。
管家这才看见从静慈庵方向飘滚着浓烟 :“王爷,快看!静慈庵冒烟了!”
宋王一惊,大呼:“快去静慈庵,颂经童子还在庵里!你带人速去救出颂经童子!”
管家火急火燎跑去招集人马,灵儿的母亲也看到静慈庵的浓烟,抓起木桶跟着管家往静慈庵跑。
宋王再无心事画马,放了画笔,登上雀仙台眺望静慈庵火势,浓烟中,偶见明火闪出,他意识到情况大有不妙,如此下去,有可能引发山火,到时就一发不可收拾。他叫住管家,让他集合全府护军,倾全府之力前去灭火,又让裴九骑快马到长安借兵,以防山火。布置完这一切,护军也已出发,天色仍然阴沉,还好是阴雨天,限制了火势的速度。
宋王又回到马厩前,继续作画。他是在为明皇准备寿礼,以往都是四海八荒的搜索珍奇,此次他别出心裁,要亲自制作一份大礼给圣上。很久以来,送珍奇独一之礼是他和皇帝最顺畅的来往。他获封宁王时就有“云中公子”之称,也许正因为他只在云中漫步,很快加封了宋王,并获准营造新王府野花溪。
静慈庵本来就没有几间屋舍,烈火仅燃一刻,竖着的柱子全部倒塌,建庵时不过筏了些山里的杂木,四十年载风吹日晒,多有朽损,明火很快过劲,细雨中浓烟更加凝重,一个仙庵,瞬间成了一片黑乎乎的焦土。
裴九半道上遇到了中郎将,中郎让随从去长安报官,他带着裴九往静慈庵赶,毕竟人少马快,他们赶到山门前,府里的救火大队都还没有出发。
只见浓烟翻滚,看不见山门在哪,裴少林心想,坏了,贵妃抢先了!裴九见状也顾不得许多,只管策马往里冲,钻进浓烟,大喊:“有人吗?”
不料,身下坐骑被什么绊住了,惊起前蹄,原来是师太设的暗绳,连人带马,裴九滚到路边,裴少林也跟着人仰马翻摔下马来,未及反应,耳边一声脆响,一只竹筒打到裴少手上,裴少抓起竹筒,拧开盖子,从里面抽出一张纸条,裴九也伏身来看,纸条上画着一只香炉。
裴少林回忆着:“我见过这只香炉,就放在静慈庵大殿前!对,没错!”
两人取下腰巾,到河里浸了水,把腰巾系住口鼻,钻进浓雾。逼进山门,才知道根本无法进去,庵里一切皆成焦土,热浪滚滚袭来,炙热难耐,两人现在能做的就是冲庵内大喊:“庵里有人吗?”
没有人声,只有哔哩吧啦的燃烧,偶尔还有局部倒塌的闷响。
两人跑回河边,跳进河水,把整个人浸透,用浸湿的腰巾捂住口鼻,再次往庵里冲,一股劲冲到了香炉边,香炉的石材被烧得滚烫,无法接近。
烧毁的静慈庵成了坦荡荡的平台,尽管有浓烟障目,后崖谷地和远处山林皆尽收眼底。两人正在想办法,却听见庵下传来喧哗声,裴少林拉着裴九躲进山林。
是宋王府浩浩荡荡的救火大军来了,在管家指挥下,人分三波,一波人往上冲,主攻救人;一波人下河提水,主攻灭火,第三波人拿着砍刀,砍出隔风带。
三波人闹哄哄冲了上来,结果却全是瞎忙,人,没有;火,已灭;隔风防火带,早已存在。静慈庵能平平安安在此地猫了四十年,虽风格简陋,却不乏最务实的生存智慧,像隔风防火带这样基础设施当然齐备。
杨氏看见佛堂前一堆焦黑中露着点点白色的牙骨,立刻瘫软在地,管家几个人扶起她问为何,她指着师太圆寂的地方,说不出话。年纪大点的看出了明堂,胆大点的捡起牙骨,告诉杨氏:“应该是师太,是老人的牙。” 杨氏挣扎着接过牙骨,此刻,她心里明白了一切,师太认出灵儿了,她以**的方式保全灵儿。管家让几个人把杨氏抬回府去,他带着人到后山去找灵儿,一路喊着下了山。
人走了,裴少林和裴九再返现场,一片狼迹中,唯一完整的就是黄麻石凿出的香炉。裴九捉急,欲掀翻香炉取东西,裴少林一把拦住他:“已经报官,不可造次。”
裴少林抽出长剑直插香灰底部,果然有物,剑出香炉,剑尖上挑着一个皮囊,裴少林抖掉上面的灰,抽出腰间刀,一刀划开皮子,里面正是他搜寻良久的“武党名册”!
裴九瞪大眼问中郎:“静慈师太?她就是为这个?”
裴少林:“莫非是越王遗部?”
裴九:“我听闻当年越王聚集了一批个等个的豪杰。”
裴少林:“大周之恨对于大唐子民从未消失,都是高祖子孙的冤魂呐!”
裴九:“长安城有传闻,说武氏至今阴魂不散。是不是说的宫里那位武氏?”
裴少林:“不可胡说!”
裴九:“中郎放心,裴九嘴可严了。”
裴少:“刚才发生的一切都不可外传。”
裴九林:“知道!什么也没有发生!”
裴少林把党册放回皮囊,递给裴九,交待他:“我出来已久,宋王也一定在找我,我回去交差,你速去长安灞水西洲楼,亲自交到太子手上,不可有误。”
裴九走后,裴少对着长安方向拱手:“太子,少林信守诺言,出征前帮您拿到党册,余下之事,您千万谨慎行事,定要一举拿下,不留后患。”
说完他转身要走,却听一声脆响,脚下亮光一闪,一个制造精致的金属片从焦土中露出,裴少弯腰捡起,是一块印着李字的府牌,裴少脱口而出:“李林甫!”
府兵发府牌,还印着李字,非李林甫府上莫属。李大人竟亲自上手?虽说这是铁证,也可见太子处境之险。想到京兆尹府衙的人很快会来,裴少林把印有李字的府牌放进香炉,又抓了几把香灰撒在炉外。
撒完香灰,裴少林拍掉手上的灰,准备下山,却听见鼓掌声,惊得裴少林寻声而望,白衣少年李沁已经站在眼前:“裴少做对了一件事,也做错了一件事。”
裴少林立刻拨剑,那白衣少年稍一运气跃退半步,裴少林看清是李沁,故作镇静:“噢,李公子,幸会!”剑回锦鞘,裴少林对李沁素来敬仰,他是军旅之人,读书不多,最佩服读书多又足智多谋的人,立刻拱手请教:“少林愿讨教,公子请讲!”
李沁也不客气,直管说来:“把府牌放回香炉,中郎将有脑子,给炉外撒香灰,中郎将够细心,这都没错,只可惜,”
裴少林:“可惜什么?”
李沁手指间绕着一条腰巾在空中转着圈,裴少林一眼看出是自己刚才捂口鼻的腰巾,心里一惊,刚才大意了,竟丢了腰巾在现场,他立刻上前要抢,李沁轻轻一弹就躲开了,“裴少,府衙马上就到,这里已经被六七十人践踏过,什么也没留下却留下一块李府府牌一条绣着瑛字的腰巾,裴少认为京兆尹府衙会怎么想?那边是李府府兵来过,这边是太子亲自来过?” 瑛,是太子的名讳。
裴少林:“公子不要胡说,那是太子送给少林的腰巾,并非太子本人的腰巾。”
李沁:“你敢给圣上解释,太子送给你一条腰巾?”
裴少林:“李公子却要怎样?”
李沁从袖口取出火石打了火,将那腰巾点燃。
裴少林冲上前去:“小儿,大胆!”
李沁轻巧躲开:“烧了才永无后患。”
裴少林愣住,他说得对,但是,这可是太子送他的,这样烧了怎么跟太子交待?在后来的后来,他才意识到李沁是个能预料洞观未来的鬼才。
李沁:“两权相利取其重,大**务繁重,一条腰巾的故事,到此已经结束。”
裴少林知道他做的没错,可是一个世家子弟仅被这个小山仙如此伤害,自尊心不允许,他还是抽出剑来佯装抢腰巾,李沁见他如此,也就把烧了一半的腰巾扔还在他的剑头。
这一下倒是裴少林没有想到的,长安城里盛传这小儿谁都不采,看来果真如此。腰巾在他剑上燃烧,让他十分尴尬,扑也不是不扑也不是,然而,把柄在人家手中,不如忍了这口气,等剑头腰巾燃尽,他客客气气问:“少林与李公子素无交往,为何帮少林?”
李沁:“中郎将就要西征平叛,帮中郎将也是帮大唐。”
这回答义薄云天,裴少林立时对其仰慕有加,抬头一看,那山仙已经不见,裴少林对着山林拱手致敬:“李公子竟有如此家国情怀,义薄云天,少林敬佩!李公子对少林之恩,日后必当奉还。”
山林中传来李沁不屑的声音:“俗!”

百度搜索 错弹西洲曲 天涯 错弹西洲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错弹西洲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尚溪奇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尚溪奇潭并收藏错弹西洲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