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叁两 天涯 或 叁两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她现在定定地站在一个三岔路口。方才进行着的雨水基本已停,独属北方的酷烈秋风裹挟着卷来的漫天冷汽,合力堆砌出一片前途未知的迷雾朦胧。
无论如何搜肠刮肚,方才左正则的声音与他的背影都已成了一团再明晰不过的雾气,教人思忖得久了,眼前都只剩一片漫无目的的混沌。
她咬了咬牙,使劲跺跺脚,试图驱散顺着脚心而上的难以言喻的冷意。
对于忽然不见了的左正则,她倒也无怨言,毕竟……
总道人与妖是殊途,可殊不知人与人也大都陌路。
她虽说不出这样洋洋洒洒的大道理,但心里却比寻常孩子多懂三分。如此一想,她甚至还抱有莫名其妙的遗憾——有些未知的秘密,恐怕会永远石沉大海了。
在行色匆匆的过往中,左正则像这场猝不及防的秋雨,内敛中隐隐含着她无法理解的、呼啸而来的惊心动魄。
顿时,方才还使她纠结到惴惴不安、进退维谷到思绪枯竭的“是否要跟着那人一辈子”这个难题,就随着那人的消失,忽然着陆了。
落到地上的念头,终于成了触手可及之物,能安心地摸着了。
她就这样摸着落地的说不得的遗憾,仔细斟酌着要踏上哪一条路。
雨水把三条路都冲刷得泥泞又爽利——爽利到半个足印都不剩下。
因而,路的坚硬与柔软都被冲刷成差不多的情状。
三条路。
三条似乎毫无差别的路。
她顽固而耐心地挨着阴沉沉的、若有若无顺着经络淌遍全身的寒意,一遍遍打量着——三条路都是小径,并不笔直,似乎延伸到雾气的尽头;她无法用常识判断,只能谨慎地观望着似乎从未有人踏足过的路。
终于,还是直觉占了上风,下定决心般,她走上了中间那条路。
一踏上那条路,仿佛拉起了条界限似的,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息随风扑面而来,于是时间也屈服地放慢了速度。
小姑娘那松松的、未束的长发慢镜头一样翻飞在锋利的风里。
她没有回头。
这是她自己选的路。
她不知道,就在她踏上那条路的瞬间,波澜壮阔的黑暗中,一双眼睁开了。
映着小姑娘透明而苍白的背影,那双眸子里忽然有了石子投水般惊溅的细纹。
一个低低地、含笑的声音似乎泛着梅染光泽,混着灼烈而清澈的草木轻芬,从目力不可及的天堑跋涉万里而来。
“稀客?啧,倒有意思。”
在那些空落的白天与比白天更加空落的深夜里,这声音的主人已不知沉睡了多久,更不知——已经多少年无人踏足过这条寻常人等不可见的小径了。
整条路都浸泡在无声中。
一个孩子,一个渺小的希望。
呼出的每一口气似乎都结成了白雾,氤氲升腾,去而复返的雨丝在其间细细碎碎地飘散下来。
走着走着,映在眼底那朦胧的千篇一律的场景似乎慢慢起了变化——空气里传来了飘忽的柴火味——
那是独属于村庄的香气,能让人紧绷的心弦一松,似乎所有风尘仆仆的奔波都可以暂时尘埃落定下来。
她循味而往,又走了一小段路,迎面走来的竟是位掌着灯的老妇人。
迎着灯火一照,老妇人那爬满鱼尾纹的眼角,铺满岁月烟火气的、虽然混浊却慈祥的眼睛都那么真切,真切到几乎有点不可思议。
却能让人想起油盐酱醋,柴米芬芳,未归家的牛羊,齐整地排在角落等待明天的草鞋箩筐。
她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
却不是因为亲切,而是过分的骇然。
她敏锐地发现,这位提灯老妇人的脚下,隐隐约约叠着两重影子。
一时间,先前过分先入为主的温馨念头都被她的头脑涤荡得干干净净,唯余精准如野兽的直觉下,对于危险本能般的防备警惕。
老妇人看上去对她陡然而起的戒备浑然不知,反朝她慈祥地笑笑:“小姑娘,现在这世道可不太平,怎生一人在外?”
敏感如她,在那老妇人说话的间隙就飞快地想好了对策:“我……我没有家了,我是逃出来的……我爹娘要把我换给别人吃了……”
她的话真假参半,还恰到好处地混上了几分小心翼翼与凄楚,仿佛她真的只是一个单纯被迫离家的懵懂孩子,对这世界还抱有未泯的童真善意。
不管老妇人到底目的何在,她这么说都不至于太过暴露自己。
“唔……小姑娘,我们村里也没剩什么人啦,有力气的人都逃难去了,就剩下像老婆子我这样跑不动的人,只能留在家里等死喽!”
老妇人边说边摇头。
她定神,目光有意无意地又扫过老妇人的影子——
这会儿,影子倒又只瞧得见囫囵的一个了。
刚才所见,到底是一时所误花了眼,还是老妇人真的有问题——都无从知晓了。
事到如今,她也是走一步算一步,温顺地依着老妇人的意思往下接话:“是啊……我走到现在,偷偷带在身上的干粮吃完了,也没地方住……”
“可怜呐……村里走了不少人,空房子倒留下不少;这天眼看就要黑了,你一个小姑娘家家,在外走也让人不放心,不如随我去村里,找所房子歇个脚——”老妇人眯缝起眼,似乎也在打量着她。
“这……我……”在情况不明朗前,她不敢太过忤逆老妇人的意思,只犹犹豫豫地半推半就。
“你把心放回肚子里,住一晚,不碍事……”老妇人一笑,又略带怀念地看了她一眼,“你这小姑娘,倒是俊得紧,让老婆子我,想起我那逃难去的小孙女喽……”
她应了声,顺着话茬安慰了老妇人几句;老妇人似乎愈发喜欢乖巧的她,又出言邀请她一同回村歇脚。
盛情难却,况且她也怕那老妇人若真是什么妖魔鬼怪,再推脱下去,会对她出手,只得佯装热切地应下来。
这一老一小,就这样走上了一条前途未卜之路——
走了约莫有一柱香的光景,暮色倏地被拉近了,吹落如星的雨丝将天地布置的幽明昏暗。
看上去恍若被长久封闭的小径颠颠倒倒,来回转寰,恰似一个精心编织出的明晰谎言,背后却涵孕着晦涩的真相,让人在千头万绪中怎么也理不出关键所在。
再往里走,就豁然是老妇人口中的村子了。
当两人一前一后经过村口无灯的空屋时,不知为何,透过那半边欲坠、半边勉力支撑的衰朽门框,内里的黑暗仿佛被撒了把暗淡的灰,好似一眼望不到底的久不见天日之地,自透着一股阴冷。
她一个哆嗦,牵动有些麻木的面颊,伸手一指那屋子,挤出一派强颜欢笑:“您看,这屋里无人,我就在此处过夜吧。”
老妇人缓缓回头,一双眼睛在纸灯笼的并不稳定火光下,就像两把染满铜锈的铍*,钝重的外表下是华光一闪而过的锐利。
“喜欢村口?”她的声音这会儿像生生从土砖上被剐蹭下的泥屑,落在地上还有沙沙的响动。
“嗯……”她努力地掩饰着喷薄欲出的紧张,不偏不倚站在灯笼能照到的范围之外,有点发白的小脸藏在阴影里,看不清楚情绪。
“也好,也好。”
随着老妇人的松口,她长而无声地吐出一口吊在嗓子眼里不上不下的浊气;可还没等那口气吐尽,老妇人的动作又让她屏住了呼吸,直卡痛了嗓子眼儿——
老妇人递给她那盏灯:“小姑娘,里头黑,你拿着这灯,也算有个照应,老婆子我……就不陪你进去啦。”
言罢,那盏灯就不由分说地被塞进她的手里,竹柄的握把入手冰凉。
那老妇人将灯提了一路,握把上却没有一丁点残余的温度!
她提着灯笼,在刚触及的冰凉里浑身僵直,眼睁睁地看着老妇人像飘离枝头的最后一片黄叶,在风里,缓缓转身,走向了昏浑的薄暮。
“小姑娘,再听老婆子我一句劝,既然选了,就安安心心地在这里过一夜,晚上可千万别出来走动……”老妇人的话令她的瞳孔克制不住地骤缩,“这村里没什么人,可千万别吓着了。”
《叁两》第五章小知识:
1.*掌着灯:
灯笼,乃是古时灯具的一种,早在西元八世纪的唐朝就有记载使用灯笼。
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相传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於汉朝初年。
2.*一柱香:
一柱香=5分钟;一盏茶=10分钟。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3.*铍:
秦时便有的利器,铜质,作用和矛一样,都是长柄刺兵,铍头和短剑相同,但比矛头长,而且更加锋利,穿刺力更强,是一种比矛杀伤力更强的刺兵。【本资料引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馆所编丛书《珍宝》,侵删。】
百度搜索 叁两 天涯 或 叁两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