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烛光下的爱 天涯 烛光下的爱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土门寺,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因从前的一个古老的寺庙而得名,寺庙前有一个泥土堆积成的山门,因而得名土门寺,土门乡因土门寺而得名的。
土门乡有一所中心小学与初级中学,土门中学与土门中心小学在两个小山坡上遥遥相对,而土门中学,就建造在这古老寺庙上。土门周围有几个村的孩子也在这儿上学,土门相对是一个中心位置,它的管辖的村有土门村、自力村、滴水村、老君村、五岔路村,月台村、天台村、小滩村,柏木村。
这些村上都办有小学,每个村上的小学只有三四个班,一至三年级或四年级,学生上到五年级便到土门中心小学上学,六年级毕业后经过考试,分等级进入初中,学习成绩最好的可以到县城上初中;学习成绩较好一点的到镇上读初中;剩下的就只能在土门中学上初中了;还有一部份学习成绩特差的,连上土门初中的资格都没有。这些差生,如果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在小学复读一年第二年就可以考上初中,家庭条件差的只能直接回村上参加劳动。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就在土门中学任教,土门中学离我老家有三十多公里。
土门乡,位于大足县西部,距县城五十多公里,南与荣昌县路孔镇彼邻,土门原是大足县珠溪一个乡,该村在整个珠溪海抜较高,山,险竣、怪异、嶙峋,可它又不同于别处的山,它总是披着薄薄的山岚,宛若新娘头顶披着的轻纱,若隐若现,缥缥渺渺,给人一种亦真亦幻、如梦如烟的朦胧感觉。
土门,几乎家家都会酿酒,村民用大米、玉米、高粮等原料自家酿酒,自家酿出来的酒清香味醇、甘甜爽口,只要你到农家作客,好客的村民舀上一碗可口的自家酿酒给你,表达深深的敬意。土门有一个不大也不小的酒厂,是八十年代由一个姓陈的农民兴办的,专门酿制高梁酒,特别是那“盘龙山”老白干最著名的,闻起来清香,喝起来甘甜,一直畅销全国。
在原始古朴的土门却有这样一句谚语:“没有喝酒会醉的男人,没有不会绣花的姑娘。”由此可见土门的汉子喝酒的猛和土门女子的心灵手巧。土门的妇女个个是刺绣的能手,她们还能种地挑水,纺纱织布,绣衣画裙样样精通。
在土门生活的日子里,我看到的是奇事、怪事、新鲜事、灵异事;听到的是由原始,神秘奏成的交响乐; 感受到的是淳朴善良,憨厚老实的芬芳气息; 吃到的是美味可口的绿色蔬菜和土猪肉,喝到的是透着高梁清香的农家的白酒。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这里的山歌排对排,这里的山歌串对串……”走进土门,你会感觉到那词描绘得是那样无比贴切,那气势渲染得是那样无比磅礴壮阔,那里的山是那样秀,那里的水是那样碧,那里的人更是那样的亲!
九十年代初,那时的土门虽然通了公路,公路也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天气晴朗久了,偶尔有一辆拉煤的货车或摩托车驶过,便扬起一阵阵灰尘;如果绵绵细雨几天,公路上的稀泥形成了无数泥流滩,行人只能挪动着脚一步一步经过,稍不注意,走不到一公里,便是满身泥浆。
土门没有通客车,如果要购一些米啊油啊等生活用品,要从二十公里外的镇上挑着,沿着山路十八弯行走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土门。
土门有一条小街,说是小街,实际上只有十来家商铺,商铺里卖一些杂货,什么烟、酒、洗衣粉、牙膏牙刷、毛巾等常用的用品,生意不是很景气。商铺里平常有一些农民在农闲时,在王老七的商铺里泡上一杯茶,讲述着外界传来的新闻,你一句我一句,一吹就是半天;川牌,是一些人最好的娱乐方式,他们数着苞谷子论输赢,便可以打发一天的时间。妇女们也有着自己的爱好,几个媳妇儿就邀约起,在这杂货店前勾着毛线鞋,编织毛衣。
特别是赶集的日子,周围各地的商贩挑着东西在这条狭窄的佳道上摆上地摊,不停的叫卖,贪图便宜的老人与妇女在地摊上选个不停,选到觉得满意的东西后与商贩讨价还价半天,那场面才相当热闹。
大学毕业,经过了一个暑假后,我接到上面的通知,八月二十八日到学校土门乡初级中学报到。
那一天,我背着行囊来到学校,从家里出发,步行了四个小时,到达了土门中学。
土门中学在一个小小的山坡上,坡下便是一个操场,操场上有两张已腐朽不堪篮球架歪歪斜斜立在那里,一个篮圈只有一半固定在篮板上,另一个早已没篮圈。操场上地面只有一半多能看得到斑斑的水泥显露,另外的露出的是泥土,那看得到水泥的地方早已被当地农民洒着稻谷。
进入学校要踏上一层杂草丛生的台阶,经过敞开的铁门,看到的是第一个四合院,院内中间圆形的花坛里有一棵大的黄角树,四合院两边各有两间教室,由破旧的石砖瓦房构建成的。再往上走一层台阶,又是一个四合院,院的左边有一棵硕大的榕树,地下一片落叶。大门正对面也是砖瓦房构建成的办公室和教师寝室,其他的都是教室,整个学校就这样融合在了这个古老寺庙的小山坡上。
我进入校园,学校领导张校长接待了我,向我问候了一翻,领着我到为我安排的一间寝室去。
我的寝室不足六个平米,地上堆满纸张和垃圾,一个扫把倒在另一堆垃圾上,看起来不堪入目,那破旧的铁床和一张桌子占据了屋子的一半,一个只有15W的老式灯泡从屋檩上直直吊在床上方。寝室的墙上倒看起来顺眼,由报纸粘着,报纸上有几张男明星的照片,看来房子原来住的是年轻的女主人,那些报纸把整个墙面的砖覆盖了,窗户是由五六小指粗的铁条支起,一扇腐朽窗门只有一个合页支撑着,另一个合页不管用,开关也要小心翼翼。打开窗户,窗外一片绿树,还有一点“草色入帘青”的雅致。
此刻,我心底不免有一个声音在问自己:这种地方,我能实现梦想吗?
紧接着张校长与行政的两位老师给我送来了一些炊具,张校长向我介绍这两位老师指着一位身材高大的青年男说:“这是杨主任,中师毕业就在土门中学教书快五年了,工作能力强,踏实肯干。”
杨主任客气地与我所握手说:“欢迎你的到来,给土门带来优质的教育。”
张校长又指着中等身材的男子对我说:“这位是后勤主任刘主任。”
“刘主任好。”我主动伸出手与刘主任握手。
“在这儿生活艰苦,早晚与周末得自己做饭,中午可以到学生食堂就餐,自己购买饭票。”张校长说着,然后向我介绍了学许多情况。
刘主任与杨主任分别把炊具交给我,我忙说:“谢谢,你们真想得周到。”
我接过炊具一看有一口带锈的锅与菜刀、菜板。
“不用谢。”然后张校长又指着我寝室门外的炉灶说:“这个蜂窝煤灶是刚调走的一位女老师留下的,还可以用,街上有一家加工煤圆的,靠你自己去挑。”
“好的,谢谢!”我突然看到寝室屋角还有一些煤圆,是该寝室的主人剩下的吧,还可以用几天。
“今天和明天就到我家凑合几顿,农村的生活素菜素饭,哈哈。”张校长的哈哈声中带着歉意。
张校长中等身高,三十出头的样子,很有亲和力,他是外地人,他十八岁中师一毕业就分配到土门任教,最初在一个偏远的小学,工作难斩和领导能力都比较强,然后就调到中学,二十二岁就开始当校长,与一位临聘女教师结婚,家住学校附近,他们一直在这里工作。
“好,我们还有事,你自己到先打扫寝室吧,到吃午饭时我来叫你。”张校长又是笑哈哈离开了。
我独自开始打扫寝室,先把那一堆堆垃圾用垃圾桶挑到校外的垃圾场去,用稻草在床上铺第一层,再把带来的草席铺在稻草上面,把被子放在上面,这就是世上最简陋的床。
我再仔细看看,床上的那一盏灯离得太近了,再把那长长的线挽短一点,看起来比较雅观一点,墙上那几张男明星——刘德华、张学友,对于我来说不太感冒,我一一把他们拿下,然后再贴几张报纸上去。
打扫寝室,我忙了整整两个小时,这时张校长与行政的两个老师来叫我去张校长家吃午饭。
张校长的家在学校下面的一个小院子里,小小的院落住有几户人家,大多数还是土墙与木瓦结构,这样的房子结实,冬暖夏凉,住起来舒服。张校长的家也是这样结构的房屋,房屋简陋、古朴。
一进入张校长的家,他的爱人秋老师在桌上早已摆好了一大桌菜,虽然是素菜,但花样不少,有卷心菜、胡罗卜、水豆腐、花青菜,还有一个波菜汤。
秋老师很客气,先打了一大盆水让我们几位老师先洗脸洗手,还特地对我说:“这儿的条件艰苦,不知你受得了不,我们农村人早习惯了。”
“秋老师客气了,我也是农村人,我还是正宗的农民,栽秧收谷,我还是一把好手。”我很有信心地说,消除他们客气,不要对我另眼相看。
“那好,那好。大家都有同样经历,以后在一起好打交道了。”秋老师笑知说。
“吃饭了,下午两点半,我们全体教职工要开个会。”张校长忙招呼我与另外两个老师。  

百度搜索 烛光下的爱 天涯 烛光下的爱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烛光下的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雾都星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雾都星光并收藏烛光下的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