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机外骐书 天涯 机外骐书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到这里为止,我想叙述上还是稍微缓一下。
其实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当时我们下洞营救的决定,到底是错误还是正确的,如果当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后面那么多的事情也许就不会发生。
人的成长总是要伴随着欺骗和牺牲,人生大抵如此。
我们当时围着立井做了好一会的准备工作,重新搭建绳索和锁降装置。立井支护被一圈圈钢筋焊死,王大军掰了两下纹丝不动,异常结实,这种立井在南方的喀斯特地质勘探中很常见,主要是用来控制地层压力,维护井筒围岩稳定,防止开裂漏水,工程用料都非常扎实。
准备工作结束以后,我们几个原地稍微做了一下伸展运动,就系上锁扣开始一个个下洞。我们选的洞口是这里直径最大的一个,但在王大军那牛犊一般的身材面前,如果洞的直径往下缩小,那双肩还是有被卡住的危险,六个人里我的身材最匀称,携带的装备也最轻便,在洞里容易施展,当即第一个打先锋。
我问学兵吃不吃的消,他估计是怕被我们一个人留在上面,头捣得像蒜一样。
我笑了笑,往洞里扔了支荧光棒,一直下坠了八秒才听到轻微的落水声,计算了一下大概深度在二十五米左右,和其余的人打了个手势,抓紧绳索开始向下攀爬。
洞口的石壁因为连日大雨的冲刷,变得很是光滑,我用脚有节奏地蹬着墙面,匀速下降,同时打开头顶矿灯,观察起周围的环境。石洞壁上长了一些苔藓和蕨类植物,蹬在上面倒是非常柔软,整个岩层呈现出非常典型的多旋回构造,不同的岩层由上到下均匀分布。
洞的直径没有喇叭似收缩的迹象,完全足够人通行。
一直用了五分多钟,我才缓步下到了洞底,一从绳子上挂下来,脚就踩到了冰凉的水里,登山靴一下就湿了一大半。我把矿灯向四周照过去,地势倾斜向下,之前丢下的荧光棒已经被水流带到了前方,影影绰绰看不清楚,周围都是黑黢黢的山岩,从山体的裂隙中不断有水汩汩流出。
我回头用力扯动了几下绳索,又将矿灯的光束朝上方点灭三下,随后其余的几人也都陆陆续续荡了下来。
两个工程小兵张着嘴巴,打量着洞穴的结构,都显得有些兴奋,王大军开始给他们讲解这个洞可能的形成原因。
李班看着前方的黑暗和在石砾间静静流淌的水流,一言不发,我知道这个老兵有过野外作战的经验,虽然在到岷山之前在军区也做过地下勘探的基础教育,但是等真的进入地下,还是克制不住脸上惊讶的表情。
脚下是一大片连绵的碎石滩,倒也不怎么硌脚,因为张雪燕他们如果真的遇难,那真的是争分夺秒,加上拉巴这个傻子不知和缘故下到了这个洞里,我们需要抓紧时间,把他追回来。
整理了一下装备我就把头上的矿灯开到最大功率, 几个人排成一条纵队,开始往前方进发。
整个溶洞里只有我们的呼吸和脚踩在水里发出的声音,有时候矿灯打到洞壁上,还会反射出五彩的光斑,都是些极其细小的玻璃质矿岩。
王大军说这里以前一定有过火山活动,这些矿物质只有在熔岩作用下才会形成。
我想了想觉得很有可能,四川一直属于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的边缘,难保这里在几千万亿年前不是一座活火山。
埋头走了有两个小时,地势一直是平缓往下,水位上升到了我们脚踝的地方,抬头往上矿灯已经能照到洞顶的样子,大大小小的钟乳石柱从头顶上悬挂下来,有一股莫名的压迫感,一把光束打上去,光线就在钟乳石间不断折射,一片五彩缤纷的绚丽景象。
我们感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再往前,前方出现了两个岔口,黑漆漆的,矿灯都照不了多远。
几个人在原地合计了一下,绝对暂时分成两个队伍,往前再探个五百米左右,不管岔洞能不能通到下面,都要再回来汇合。
我和王大军铁打不动的要走一条路,我没想到的是李班也走到了我的身边,他说他们工程兵的职责就是保护我们,不可能让两个地质员去冒险。
剩下的两个小兵跟着郝建林,我们分了头,开始继续前进。
才走了没一会,没留神我的脚下突然一空,整个人失衡就一下扑进了水里,头上的矿灯也掉了。
其余两个人吓了一跳,李班跳下来就要把我拉上去,我嚯得一下从水里站起来,才发现脚下还可以着力,忙叫他不要慌,留在上边别动。
我又潜到水里把矿灯摸回来重新戴好,才发现这里出现了一小段地质断层,水直接没到了我的胸口,看来接下来的路,靠两条腿是走不了了。
王大军已经知道怎么做了,他从背上卸下背包,把充气皮筏艇扯出来,开始用便携气筒充气。
我从水里爬上来,觉得这水冰凉刺骨,暂时这里又没有条件生火和取暖,只好把外面的冲锋衣脱掉,只穿一件拧干了水的背心。
皮筏艇就快就被三个人合力推到了水里,大家把肩上的装备都卸下来放到艇上,又把艇上的应急灯打开,照着前方。
王大军第一个跳上去,像黑珍珠号的船长一样指挥着自己手下的船员。我没有理他,抱着双肩冷得上下牙关直打颤。
皮筏艇顺着水流一直向下漂,期间我拿出气压计计算了一下,我们大概已经到达了地下五百米的深度。这种深度,在一般的构造洞里已经算是比较深了,但在这里这个洞好像没有尽头,我们甚至连之前队伍的痕迹也没有看到。
等我们漂流出去两三百米,前方视野一下开阔,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空间,身后还是那两个岔洞,我暗道这似乎是一种毛细管结构的构造洞,最后这些洞穴都会连接到一个大动脉上。
等了一会,没有看到郝建林他们从另一个岔洞漂出来,突然王大军叫了起来,“快看,前面好像有东西!”他手指着前方,正在转动应急灯的角度。
我们都眯起眼睛去看,只见不足三十米的地方,确实好像浮着一个发光的东西,就像活物一样一会冒出来一会又隐入水中。
我心下疑惑,是什么东西,难不成是洞穴里的发光生物?
李班咔嚓一下就把56式的枪栓拉上,瞄着那个东西一动不动。
等我们靠近了,前方的黑暗渐渐又露出了三个黑黢黢的巨大洞口,周围还有不少脸盆大小的洞,不规则的分布着。刚才我们以为是活物的东西,原来是一个荧光浮标,漂在最中间的那个洞口外面。
我把浮标捞起来,就是我们这一批队伍所携带的那种,我当时觉得是郝健林他们留下的,因为张雪燕他们到达岷山的时候,并没有下雨,这种溶洞很难在旱季积累到可以这种程度的水量。
没有太多犹豫,我们把皮筏艇的头转到中间的那个洞穴,打算再往前漂流一段,看能不能追上郝建林他们。
头顶的钟乳石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坚硬的侵入岩,而且逐渐压到我们的头顶,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整个水溶洞的气味也变得有些古怪。
到了后面,我们甚至无法站在皮筏艇上,随性几个人都坐下,一边看着各自的脸数麻子的数量,一边警惕着四周的动静。
我不停地用矿灯打量头顶的岩层,时不时会冒出来大小不一的孔洞,矿灯打上去也是黝黑一片看不清里面有什么,越到后面数量就越多,如同马蜂窝。
我想起在军区集合时,老烟给我们播放的那张地质构造图,里面的岩层结构很像一个蜂巢,当时很不可思议,等我真的看到眼前的东西,才开始相信起来。也许这里以前不仅是一座活火山,还可能是处在海底的活火山,在造山运动的过程中,山体内部存在大量气泡,在熔岩侵蚀成型后,就形成了这种错综复杂的孔洞结构。
我突然就有些担心,如果这个洞到了后面,上下的岩壁逐渐闭合导致无法通过,那张雪燕他们会不会通过其他孔洞继续深入,这些洞穴最终都会通向那个深度为止的深渊吗?
就在我发呆的时候,突然“噗通”一声,从船尾响起了很清晰的重物落水的声音。
我们几个人一下子精神都紧绷起来,齐刷刷地往船尾看,王大军站在船尾上,见我们都看过来,尴尬地搓搓手,“嘿嘿,我看气氛忒有些压抑了,就打个水漂玩玩,几位别紧张,别紧张。”
“妈的!”我心里暗骂一声,投去一个鄙视的目光,心想这家伙果真不靠谱,这种鬼地方也有心思整幺蛾子,不怕人吓人把人吓死。
王大军被我们一数落,又坐了回去,压抑的气氛有些缓和。
就在我们的皮筏艇又恢复安静之后,突然又是清晰的一声,“噗通”,像是针扎一下传入我的耳朵。
我一下就怒了,“王大,你有完没完?”
王大军看我变脸,本来也是暴躁的脾气,忙回嘴道,“哎,笑面国,你哪只眼睛看到是我干的了!?”
我的身材比王大军差了一个肩头,拿他没办法,我不是个好面子的人,也承认自己的懦弱,只好坐回去,闭上眼想自己的事情,突然又是一声“噗通”响了起来,还是在船尾的位置。
这回船上几个人都面色发生了变化,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神情惊疑不定,王大军挠着头,用东北话骂了一声,“他娘的,这水漂还会延时生效的?”抬起矿灯就往船尾的水里看。
我们几个都小心翼翼地凑过去,几盏矿灯都打向水里,黄澄澄的灯光照在黑黝黝的水里,显得有些眩目。

百度搜索 机外骐书 天涯 机外骐书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机外骐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无邪气的绅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邪气的绅士并收藏机外骐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