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朕之春秋 天涯 或 朕之春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却说虞君格素知长万之勇,眼见对方冲杀而来,慌得拨马便走。**见了,忙命人大喊:“虞君格逃了!”虞军先是兴辟被斩,其后主君逃跑,士卒顿时没了战意,纷纷逃散。虞君格慌不择路,逃至洛水,被南宫括赶上,一戟刺于马下,正要挣扎爬起,这时姬羽赶到,一剑枭其首,复纵马踏其尸身。**劝道:“主公不必戮死者尸身。”姬羽恨恨道:“此人屡次羞辱加害,不如此难消某心头之恨!”然而终究还是停马而还,与李信会和。二人以兴辟、虞君格的人头祭了尤浑。李信担忧道:“虞君格毕竟一国主君,我等杀之,恐此番祸事不小。”南宫括闻言嗔目作色道:“这狗贼多次欲害无忧,杀便杀了,有何惧哉?守义若是怕了,大可自去。”李信闻言脸涨得通红道:“某何曾有此意?!定然与几位弟兄共同进退!”南宫括哈哈一笑,拍了拍李信肩膀道:“这才是我大兄也!”李信道:“且请伯母随我往鄙城暂歇,待我禀报君上。君上素来渴盼无忧才智,必有重任。”
李信引众人入鄙城,就在其府中安住。又唤夫人尤氏和白、虎出来相见。年余未见,尤氏略微发福了一些,先来见了息夫人。息夫人喜道:“阿静如今气色甚佳。”尤氏笑道:“怎及得伯母依然青春美貌。”
那边虎见了无忧极是欢悦,毫不认生,直叫无忧“叔父”。姬羽见了嫂嫂,又见虎比同龄孩子长得高壮得多,不由笑道:“虎快赶上叔父的身长了。”尤氏笑道:“这孩子平日只爱耍刀弄枪,吃得多,长得确要快些。”白也长高了一些,似乎有些害羞,躲在母亲身后偷看无忧。姬羽笑道:“阿白莫不是不认得我了么?”白摇摇头道:“小叔父越发好看了,白不敢认。”姬羽闻言大笑。当晚李信设宴,诸人尽欢而散不提。
却说晋公自去岁兵败吐血,身体每况日下。这日得知姬羽来投,召集大臣商议。且居喜道:“无忧师弟智谋过人,先父深爱之。恭喜君上得此臂助。”栾枝却一向妒忌姬羽,进言道:“姬无忧数杀国君,恐纳之不详。”且居怒道:“无忧乃兵略大家,难道竟要拒之门外么?”相国赵衰因立世子之事,与且居一向不和。他支持次子芳,且居却支持长子宏。他深恐且居得了姬羽,难以相抗,于是亦道:“虞君格虽然素来荒诞无耻,毕竟是一方诸侯,如今横死,天子必然追究。君上方伯之位出自于与天子,恐届时逐之则不义,留之则不忠,此为两难啊。”晋公叹息道:“无忧与我有旧,如今势穷来投,如之奈何?”栾枝道:“君上可托言有恙不见,久之彼定然自去。”赵衰道:“不可,姬无忧若离去,必然心中怀恨。此人计略过人,若为他国所获,恐对我晋国不利。不如诱而杀之。”晋公沉吟片刻后叹息道:“我今头脑昏沉,难以视事。便依相国之言罢。”且居闻言大惊道:“君上如此,恐绝贤士来投之路也!”赵衰冷笑道:“元帅可是我晋国之元帅,为何处处维护一罪臣?”且居怒道:“某一心为国,相国疑心吾有私乎?”
“罢了,”晋公阻止了大臣们的争执:“且请姬无忧在鄙城暂住,待寡人思之。”三人这才止了吵闹,纷纷退下。且居出了大殿长叹道:“有大才而不能用,君上不复当初之志也。”左右将此言报之,晋公得闻后,喟然道:“吾若有青春十载,何至于此?奈何,奈何。”并不追究且居之言,此后身体愈发每况日下。
却说李信得知朝中决定后,急忙来见姬羽,到得堂前却又不由迟疑。正被姬羽瞧见,唤道:“大兄既来,为何踟蹰不前?”李信叹息道:“为兄心中一事,不知如何说起。”姬羽将李信请入厅中,微笑道:“可是晋公不纳无忧乎?”李信讶然道:“无忧如何得知?”姬羽答道:“吾观兄长神情犹疑,又推算时日,思朝中音信应至,故不难猜耳。”李信叹道:“无忧果然才智过人,惜乎君上竟不能用也。”姬羽道:“晋公可是有恙乎?”李信惊得霍然起身:“此朝中机密,汝如何得知?”姬羽道:“此事易耳——晋公年方四旬却不敢用我,若非有恙,其无争雄天下之心乎?”李信道:“果然瞒不过无忧也。自去岁败绩,君上呕血数次,长期难以视事,朝政遂为赵衰、栾枝二人把持。”姬羽道:“如此说来,晋国有难矣。”李信道:“莫非秦国将发难?”姬羽道:“秦国去岁虽然大胜两场,但国力疲敝,短时间难以挑起大战。我所虑者,楚国也。”李信道:“楚君庸碌无能,焉敢来攻我国?”姬羽道:“楚君此人,并无长远目光,见利而忘义,贪婪而无信。其自恃大国,不忿晋为盟主久矣。今越君受伤,无法牵制,而晋国疲敝,我料其必然不顾盟约,大举来攻伐晋国。”李信忧心道:“鄙城只有万余兵马,战车不过百乘,如何能挡?我当立刻告知君上!”姬羽道:“我料晋公必不能听也。”李信不听,执意上报,赵衰、栾枝进谗言,晋公果然不信,下旨斥责道:“晋楚乃世代盟国,岂可因一人之臆想而妄动大军?汝为一方大将,不可轻易为人左右。”李信叹道:“果然不出无忧所料。”又来寻姬羽问计。姬羽道:“吾固知如此也。本拟一走了之,然晋公毕竟与我有知遇之恩——也罢,且让我退了楚军,还了这段恩义再走不迟。——只这段时日,吾须掌全军大权。”李信自无不允,道:“本应如此。”
又十数日,楚国果然以名将斗椒为大将,宋玉、高虎为副,率大军十万来攻鄙城。
却说楚公有熊疑对于未能成为方伯一直心有不忿。后于函谷关之战先退,使得联军防线出现漏洞,导致晋公大败,因而长恐晋国报复,一直惶恐不安。后听闻晋公抱恙,大臣内斗,大喜道:“天助我也!”乃召集大臣廷议。
宋玉道:“秦国疲惫、越君又因伤无法袭扰我国,而晋国内乱——恭喜君上,此正乃出兵良机也!”
屈平道:“不可!晋国乃天子亲封方伯,我之前函谷关不告而别已是不义,岂可擅自攻伐?”
宋玉笑道:“大夫何其迂腐也!我楚国乃大国,却不被中原诸侯承认,一直被视为蛮夷之地,为秦晋所压制。今若讨而胜之,谅诸侯再不敢小觑我国。”
屈平正色道:“欲令诸侯敬重,在于德行,如何能诉诸甲兵?今我国背盟在先,又违反天子诏令,擅自征讨方伯,恐天下愈加视我楚国为蛮夷也!”
宋玉此人,素来长于舌辩,闻言眼珠一转,笑道:“晋国藏匿弑君之臣姬无忧,故我今出兵,乃上应天子之命,下合君臣之义,乃义师也。何谓不义?”
有熊疑大喜,道:“宋大夫所言深得孤心!”于是任命斗椒为大将,征讨晋国。斗椒乃楚国名将,与子玉齐名,二人相交莫逆。子玉被原轸所败后自尽而死,斗椒一直耿耿于怀,视晋国为寇仇。如今得了君命,抖擞精神,点起兵马,气势汹汹而来。
晋公驩此时卧病在床,得了消息,急忙命且居、栾枝、赵盾议事。赵盾乃赵衰之子,与乃父一般,胸有韬略,为晋公倚为心腹,现为相国。
且居道:“斗椒乃与先父齐名之宿将,君上当速发大军往援,迟则恐鄙城难保。”
赵盾道:“且慢!”命左右退下后道:“姬无忧素有智谋,君上可令其抵挡斗椒。”
且居闻言急道:“鄙城只有兵马不足一万,如何能守耶?”
赵盾拈须道:“姬无忧如今纳之不详,弃之则不义。主公正可借此机会,命其出战。若胜则罢了,若败,正好可以此治罪------”栾枝闻言喜道:“若是战殁,岂不更是省事?”
且居闻言大怒:“汝视姬羽与鄙城将士为弃子乎?”
赵盾道:“若此战败了,我国便不用直面秦国,可将负担丢给楚国,再遣使与楚国换数个城池。则与我国何损?同时又能省去姬无忧这个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且居再要辩驳,忽然发现,这对晋国竟然真是最优解决之法。而以这个名义,赵衰可以一举剪除李信、姬羽二人,大大削弱自己的实力,却同时避免和秦国消耗力量,实为一条妙计,一时额头冷汗涔涔,不知如何是好。
晋公驩闻言默然半晌,缓缓道:“只可惜了鄙城的李信等将士。”
栾枝道:“我等老革,为国而死乃是至高之荣耀。望君上早下决断。”
晋驩乃道:“便依尔等之言,暂不发兵罢。”
且居以头抢地道:“君上不可啊!”晋驩道:“我意已决,且居不必多言了。”
且居愤然对栾枝道:“汝等此般作为,必有报应!”大哭而出。栾枝对晋驩道:“且居有怨怼之意,君上不可不防。”晋驩道:“且居素来忠义,此一时激愤之言,随他去吧。”栾枝欲再进言,被赵盾以目示意,乃止。赵盾又道:“为防姬无忧兵败,而斗椒不懂得适可而止,君上可命栾将军率军在濮阳驻扎,以防不测。”晋驩赞道:“相国果然老成谋国。”于是命栾枝领十五万军,屯于濮阳,以防楚国。
那厢李信得知晋公不发援兵,急忙告知姬羽。南宫括怒道:“我兄弟为其守土,彼等却浑不在意,不如去休!”姬羽笑道:“此举在我意料之中也。晋公已无进取之心,只求安稳,如此既可同楚国换防秦国,又可顺便除去我这个麻烦,实乃一石二鸟之计也!我料晋公无此智谋,能想出这等计策,必是赵盾也。”李信道:“如今我等内无可战之兵,外有强敌环伺,莫若弃城而走。”
姬羽道:“我等若战败,晋公正好有借口治罪也。”李信仰天长叹道:“如之奈何?”姬羽笑道:“楚军虽众,却未必不能胜。斗椒此人乃老将,必然轻视我等。且看我以计破之,让两位国君知晓我兄弟的厉害!”说罢伸出手掌。南宫括壮之,道:“愿听差遣!”息黑塔亦道:“黑塔听无忧的。”李信道:“一万对十万,也不知你等哪来的信心。罢罢罢,且随你等疯一回。”三人手掌相叠,哈哈一笑,胸中豪气万丈。
百度搜索 朕之春秋 天涯 或 朕之春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