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女人万人之上 天涯 或 女人万人之上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恭亲王被罢免是因为中法冲突,中法冲突是因为越南国。越南在大清帝国南端,属***帝国的藩属国。
越南现在的皇室,以前在越南只是一个地方王爷,在法国人的帮助下,推翻以前的皇室,夺取了皇位。
当初,答应法国人,夺取皇位后,给予重谢,割让土地,自由通商。
但是,夺取皇位后,现在的越南皇室不遵守约定,法国人拿不到当初承诺的好处,派兵进攻,法国号称当时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强国,又弱又小的越南当然挡不住,兵临城下,越南皇室无可奈何,只有唯唯听命,成了法国的保护国。
流氓之所以是流氓,就是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在欺负人,还是要做。
法国知道越南是大清帝国的藩属国,就是要把越南吞并了,你大清帝国能怎么样?根本没有把大清帝国放在眼里。
大清帝国感觉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法国打了一巴掌,不是很疼,但是很没有面子。
大清帝国当然要交涉,法国当然不会把吃下去的肉再吐出来,交涉不成,只有打仗,并且,这次是海上陆上全面开战。
海战非常迅速的就结束了,原因是大清帝国海军官员太过迂腐和窝囊。
法国舰队已经游弋沿海,大清帝国当时最大的福建舰队却毫无准备,当法国舰队发动进攻时,福建舰队毫无还手之力,转眼之间全军覆没,广东舰队也受损失,主政大员张佩纶落荒而逃,急急如丧家之犬,大清帝国苦心经营二十年的最大的福州船政厂也被摧毁。法国舰队乘胜攻取台湾澎湖和基隆港,名将刘铭传在台湾奋力抵抗,法国不能继续深入,但是,制海权全部沦落在法国舰队手里,台湾孤悬海外,完全被困。
相比较海战方面的窝囊,陆战方面的表现要英勇很多,值得称赞。
陆战的焦点在大清帝国广西省和越南的交界关口,叫镇南关。
镇南关上先后竖立过两块牌子,法国曾经攻陷镇南关,在关口废墟上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广西的门户已经不再存在了。
大清帝国的将士随后换了一块牌子---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
重建镇南关门户的是老将冯子材。
两国军队多次交锋,大清帝国败多胜少。西太后很是震怒,从朝廷到前线都换掉了一批人,很幸运,把冯子材换到了前线帮办军务。
冯子材以前跟随曾国藩镇压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曾国藩对他的评价是---尚能战;但这一次的表现是---很能战。
冯子材已经年近七十,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到了前线,先把大清帝国各路兵马团结起来,再指挥军队修建了完备的攻守工事,然后谋划战斗策略。
前线的各路兵马来自各个派系,不是很团结,配合不是很到位,冯子材召集前线的各路将领,晓以大义,让大家抛弃偏见,团结起来,大家感激冯老将军的一片赤诚,共同推举冯子材为主帅,统筹各军。
冯子材亲率将士,依托山势,修筑石墙,挖掘壕沟,建造堡垒,构建了一套完备的防御系统。
冯子材积极收集法军情报,派人夜袭法军,毁掉炮台几座,击毙法军多人。法军恼怒,径直向防御完备的镇南关进攻,冯子材身先士卒,激励将士,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击败法军,趁机收复了几座城市。
与此同时,东南沿海也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法国舰队司令,趁夜窥视浙江沿海,沿海炮台守兵见有异常,调节炮口,接连发炮;一串火光闪过,一堆炮弹落下,不偏不倚,正好打中司令,司令伤重而亡,法国士气为之一挫。
本来,主持朝政的李鸿章心急如焚,福建舰队覆灭,台湾被困,随时有沦陷的危险,制海权丢失,法国随时可以鼓轮北上,攻破天津,占领京城;镇南关还在打仗,败多胜少;并且,已经向外国银行借了二千万的银子充作军饷,现在,军饷又供给不上了。
李鸿章感觉现在的自己就是一只没有力气的小鸟,在沉沉的夜幕下艰难的飞翔,而前方却看不到任何树枝给他支撑。
正在彷徨无助的时候,竟然看到了树枝,精神随之一震。
李鸿章急急和西太后汇报,商量,趁现在取得一点胜利的机会,委托英国出面调停,和法国再次谈判,停战签约。
西太后知道整体形势并不乐观,海战完全失利;陆战的镇南关也只是小胜,法军只是损失千余人,大军仍在。于是,授意李鸿章速开谈判。
谈判很快签字,虽然这次大清帝国没有割地赔款,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大清帝国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
法国的目的达到了,大清帝国又失去一个藩属国。
西太后和李鸿章这么着急结束战争,不仅仅因为战争的整体形势不乐观,还因为另一个藩属国,朝鲜在差不多这段时间也出了问题,没有实力和精力兼顾太多。
越南和朝鲜都是藩属国,但远近和亲疏都不一样。越南远离京城,朝鲜近在眼前,越南是名义上的藩属关系,没有太多实质关系,朝鲜的大政方向却受大清帝国左,所以,如果越南是远方亲戚的话,朝鲜就是干儿子。
远方亲戚顾不上就顾不上了,干儿子出了事却不能不管。
干儿子出事,是被别人觊觎了,别人想让这个干儿子当别人的干儿子,这个别人就是东边海里的吞并了琉球国的日本。
日本是个好学生,哪个国家强大他就学习哪个国家,现在欧美各国强大,他就学习欧美,改政治,创科技,兴工业,练新军,日本渐渐也强大起来。
日本是个岛国,也是个小国,各种物资匮乏,要想更加强大,就需要向外扩张,扩张先从周边开始,从小国弱国开始,琉球国已经被吞并了,现在盯上了朝鲜。
日本盯着朝鲜,是紧紧的盯着,只要有一丝丝的机会,都不会放过,更何况,现在机会那么好,朝鲜是大清帝国藩属国,大清帝国现在如同泥菩萨自顾不暇,朝鲜本身也是有小又弱。
朝鲜不但又小又弱,并且,还发生了内乱。
朝鲜真是名副其实的大清帝国的干儿子,简直就是大清帝国的缩小版,和大清帝国一样内乱频频,这一次,是党派夺权。
日本国支持的开化党发动政变,杀进皇宫,改组**,宣布脱离大清帝国独立,改革国内政治。
干儿子是受干爹保护的,朝鲜驻扎了大清帝国的军队,军队里有一位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的袁世凯,敏锐果敢,迅速出兵,指挥有方,瞬间消灭了乱党。
那是的日本确实人才济济,吃透了大清帝国,知道这个时候,大清帝国正和法国打仗,以大清帝国的实力,绝对不敢再开战线,所以,派了几个重臣到大清帝国谈判。
大清帝国的天津,大清帝国重臣李鸿章日本重臣伊藤博文唇枪舌战,李鸿章知道大清帝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更何况保护别人,所以,以息事宁人为宗旨,和伊藤博文签订条约。
李鸿章看到了日本对朝鲜的野心,也看到了日本对大清帝国的野心,当然,也清楚大清帝国的实力和危机,所以,李鸿章想的是事情能少一件就少一件,能不发生冲突就不发生冲突。
其一,当时,和法国的战争消耗很多,大清帝国经不起太多战争;其二,这次日本要求的并不是很多,条约协定:两国仍然和平相处,两国都把朝鲜的军队撤回本国,以后两国往朝鲜派兵,要互相打声招呼。
至此,琉球被日本吞并,越南被法国吞并,朝鲜现在等于和日本共有,英国也来凑热闹,把大清帝国的另一个藩属国缅甸吞并了。
李鸿章知道国事日非,形势越来越紧迫,沿海防务必须加强,所以,上书西太后,请求大治水师。
早在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主要作战区域是江苏,那边外国人集中,李鸿章手下还有一支由外国人带领和组织的军队,使用欧美武器枪械,李鸿章知道欧美各国的技术和武器确实值得学习。
太平天国之后,李鸿章就和曾国藩联合上书西太后,要学习欧美各国,当时,恭亲王还在主持朝政,恭亲王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也亲自体会到了欧美各国技术和武器的先进,所以,大力支持。
恭亲王,曾国藩,李鸿章都是朝廷重臣,功绩卓著,西太后当然准奏。
设立翻译馆,邮政局,电报局,制造局,船政局,聘请欧美各国技术人员,外派各国领事,等等。
其中,海军也组建了几支,但是,其能力只是处于防御沿海,而不能远出攻击的水平。中法战争中,最大的福建舰队十一只舰船全军覆没,广东舰队也遭遇损失,最大的造船厂福州船政厂也被炸毁。
西太后批准大治水师,任命光绪皇上的父亲,自己的妹夫,醇亲王总理海军事务,庆亲王,李鸿章,曾纪泽等一同会办。
醇亲王一辈子都没有见大海,也没有见过军舰;李鸿章平日留心欧美各国消息,也参与战争;曾纪泽曾经出使过欧美多个国家,具备国际知识;所以,具体操作还是李鸿章和曾纪泽两个人。
筹建海军衙门,筹建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李鸿章忙的不亦说乎,最忙的事情是向朝廷各部门要钱。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特别是办海军,修军港,买军舰,买弹药,训练,维修,设备升级,没有钱任何事情都办不了。
叫人头疼的是,没钱。本该划拨给水师的预算往往打了几个折扣,甚至,中间还停发两年,所以李鸿章办海军办的异常艰难。
欧美各国的军舰和大炮,打进了李鸿章心里,却没有打进西太后的心里。
在西太后看来,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建海军,强国防,而是给自己修园子。
越南和朝鲜出事的时候,正是西太后五十大寿的时候,原计划办的隆隆重重,隆重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很是叫人扫兴,正好越南和朝鲜都发生冲突,最后潦草办理过去。
现在,看上去,国家平稳,没有内乱也没有外患,西太后就想修个园子,作为休闲娱乐之用。
园子就在以前的清漪园的基础上重新修建,预算六百万两白银。
办海军一两银子都很艰难,修园子六百万两当然也很艰难,办海军艰难就艰难,但是,修园子再艰难都要想办法。
西太后知道国家困难,国库空虚,也知道建海军重要,更知道这个时候拿钱修园子不合时宜。
不合时宜就找一个合时宜的理由,目前,最合时宜的事情莫过于办海军。
于是,西太后最宠信的人李莲英李公公和李鸿章一番密谈之后,李鸿章就知会各省的大员,国家建设海军,强固海防,要在清漪园重修昆明湖,训练海军,但国库空虚,希望各位大员踊跃捐款。
各省大员能够身居要职,当然聪明机警,其中的意思一看就明白,所以,纷纷给海军衙门捐款。
海军衙门有了钱,清漪园的昆明湖当然很快修建完成,其他的亭台楼阁,花草林苑也相继完成。
海军在李鸿章的苦心经营下,建了十年,舰船老旧,武器缺乏,空有其表;清漪园在李莲英的亲自监工下,一个偌大的园林,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修建的完整而漂亮。
西太后把清漪园改名颐和园,此后,常驻颐和园。
百度搜索 女人万人之上 天涯 或 女人万人之上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