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女人万人之上 天涯 女人万人之上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光绪皇上只有四岁,什么事都不懂,如果懂事,他肯定不愿意当这个皇上,因为,这个皇位形同虚设,这座江山还风雨飘摇,甚至,风雨飘摇到了最边远的新疆。
经营西北的左宗棠发来奏章,说是要和俄国开战。朝廷听到要和俄国开战,吓的心脏差点跳出了胸膛。
俄国,俄罗斯,从国土面积讲,是世界第一的大国,地跨欧洲亚洲,东起大海,西到新疆都和大清帝国接壤。
新疆地处偏远,大清帝国在捻子作乱的时候,朝廷无暇顾及边疆,西域一个头目,名叫阿古伯,趁机霸占了新疆。俄国也想染指新疆,就出兵霸占了伊犁城,还美其名曰,新疆混乱,帮助大清帝国守护伊犁城,等哪一天大清帝国平定了新疆,俄国就归还伊犁。
李鸿章和大清帝国的部分王公大员们认为新疆地处偏远,又经常打仗,如果收回,会耗费很多军力财力,即便收回,也不方便管理,现在国家多事,财政紧张,建议放弃玉门关以西,集中兵力和财力巩固沿海防卫。
因为,大清帝国屡被欺负,欺负人的英国,法国,美国,俄国等等,以前都是开着军舰从海上来。另外,东边海里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力大增,野心也大增,觊觎离日本不远的琉球,意欲吞并,这一时期,吞并的意图愈加明显。问题是,琉球是大清帝国的藩属国,李鸿章预感到日本要闹事,海疆将再起波澜,加强沿海防卫是重中之重。
左宗棠强烈反对放弃新疆,左宗棠豪气干云,也好大喜功。剿灭了西捻之后,随即驱逐了陕甘地区的巨寇白彦虎,决定收复新疆,于是给朝廷上了很长的一道奏折,大意是说,如果新疆不保,祸患就会向陕甘地区延伸,如果陕甘地区不保,祸患就会向京畿地区延伸,并且,他左宗棠又能力也有信心收回新疆,还汇报了收回新疆的策略和计划。
恭亲王毕竟有见识,顾大局,说服两宫太后,给予左宗棠全权,不受制约,收复新疆。恭亲王想进办法筹措粮草,朝廷从外国银行借款白银一千万两充作军饷。
朝廷支持,将士用命,左宗棠从容指挥,从光绪二年到光绪四年,用了两年时间平定新疆,只剩下伊犁城在俄国手里,俄国耍赖,一点归还的意思都没有。
左宗棠知道和俄国开战关系两国邦交,况且俄国的实力之强也绝不是新疆叛军可比,是很大的事情,所以上书朝廷,意思是先申诉,如果申诉无果,再计划开战。
申诉就是讲道理,和恶人讲道理没那么容易,非人才出众不可。
西太后用人,眼光确实独到,联合恭亲王,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等,这些人也确实是朝廷栋梁,国家支柱,有时候,也会重用一些草包。
出使俄国,索回伊犁的钦差大臣是吏部侍郎,名叫崇厚,跟随恭亲王办理过对外事务,后又担任天津,牛庄,登州三口通商大臣,平日称不上很优秀,但是,还算勤勉谨慎。
或许是因为汉族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等太出风头,西太后想提拔提拔满洲蒙古官员以制衡。
这一次,一来道理在大清帝国,一来左宗棠的得胜之师也颇有声威,好似申诉会容易一些,好似是个立功的机会,西太后就把这个机会给了崇厚。
这一次,崇厚肩挑大梁,独当一面,连称不上很优秀都不是,只能算草包,甚至,连草包都不是,只能算是个传话员。
曾国藩和李鸿章办理天津教民冲突的事情的时候,先期曾国藩让崇厚交涉,结果,法国人要求一样,他答应一样,法国人要求两样,他答应两样。
这次还是这样,到了俄国都城圣彼得堡,俄国人要求一样,崇厚答应一样,俄国人要求两样,崇厚答应两样,最后,订了十八条约章。
约章同意归还伊犁城,但是,西北大片领土要割让给俄国,赔偿俄国卢布五百万,卢布是俄国货币,一卢布相当***白银八钱左右,增加领事,增加通商口岸,蒙古和新疆通商免税,等等,都是损伤大清帝国主权和利益的条款。
消息传到大清帝国,好像晴空一个霹雳炸在朝廷,就算是平时浑浑噩噩,麻木不仁的官员,也忍耐不住,纷纷上书两宫太后,请求把崇厚正法,对俄国开战,特别是左宗棠,十八条约章把十七条都批驳的体无完肤,只有一条可取,那就是归还伊犁。
两宫太后见各位王公大臣个个义愤填膺,坚决维护大清帝国的权利和尊严。
一把崇厚撤职逮捕。
二命李鸿章,左宗棠整军备战,启用一大批干将良将督办俄国边界军事。
三派曾袭候再次出使俄国,改换条约。曾袭候名叫曾纪泽,是曾国藩的长子,世袭父亲的爵位,荫封为侯爵,所以叫曾袭候;曾纪泽才思敏捷,有纵横之才,曾经出使英国法国,熟悉国际情形,是难得的优秀的外交人才。
曾纪泽不但优秀,运气也好。
到了俄国都城圣彼得堡,曾纪泽侃侃而谈,说的俄国外交部哑口无言,但是,俄国外交部咬住原订条约不放,曾纪泽好像是秀才遇到流氓,很是无奈。
是曾纪泽的运气,也是大清帝国的运气,俄国皇上被反对党刺杀身亡,俄国差点内乱,新皇上登基,不想多生是非,授意外交部和平交涉,这才把原订条约修改了一部分,崇厚丧失的主权和利益被曾纪泽拿回了大半。
于是,嘉奖曾纪泽,边关战备解严,改新疆为行省,朝廷又是一派喜庆。
人世间,喜忧相伴,生命无常,还没喜庆多久,噩耗传来,东太后崩逝。
东太后崩逝是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只是当时医学知识有限,大家不知道真实病理;又因为是突然崩逝,让人意外,所以,王公大臣都觉得诧异。西太后下旨,东太后的丧葬事宜要隆重办理,不能有丝毫马虎,大家就都去忙东太后的葬礼,随后隆重下葬,再随后东太后就被慢慢的淡忘了。
东太后在咸丰皇上的时代位居皇后,母仪天下,再加上本身和蔼善良,遇事持正,凡事以大局为重,威严虽比不上西太后,地位和声望却在西太后之上,所以,平日,朝廷重大事情,西太后都会征询一下东太后的意见,对于一些重大事情,西太后也不敢轻举妄动。
现在,东太后崩逝了,任何重大事情,西太后都可以无所顾忌了,西太后想要做的事情,都会有着充足和正当的理由,即便有些重大事情没有充足和正当的理由,从她口中说出来,也会变得充足和正当。
光绪十年,朝廷发生了一件重大事情,恭亲王被勒令退闲休养。
原因是大清帝国和法国因为越南国而发生冲突,大清帝国先败后胜,在大清帝国败了之后,胜利之前,西太后很及时的抓住了这也机会,责备恭亲王身为朝廷柱石,百官领袖,不能让国家日益强盛,反而让国家遭受欺辱,辜负国家朝廷的托付,念在多年辛劳的份上,保留亲王爵位,革去所有差事,在家休养。
国家正是艰难的时候,朝廷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恭亲王老成练达,忠心为国,让恭亲王退闲居家,王公大臣个个都很惊讶,但是,恭亲王一点不惊讶,他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特别是东太后崩逝后,他知道这一天不远了。
当初,咸丰皇上在热河行宫驾崩,西太后说服东太后联合恭亲王,除掉肃顺等八大赞襄政务大臣,主持朝廷,那时候,三个人一条心,友谊的小船平平稳稳。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免有些事情大家意见不一,更重要的是,恭亲王功高震主,威望甚至超过西太后,这让西太后坐卧不宁,坐卧不宁,友谊的小船就不再平稳。
朝廷中,有太多的官员,屁事不干,一天到晚一门心思的揣摩上面领导的心思。
蔡寿祺,一个小官,就是这样的人。他揣摩到恭亲王让西太后坐卧不安,同治四年,投机取巧参劾恭亲王。
第一次,只是一些不疼不痒的理由,小小的试试。西太后没有表态,蔡寿祺知道投机顺利,取巧成功,于是,加重砝码。
第二次,蔡寿祺直接点名恭亲王,参劾贪墨,骄盈,揽权,徇私等十大罪状,要求恭亲王归政朝廷,退居藩邸,另选宗亲仪政。
西太后早就在等这样的折子,日思夜想,望春秋水,终于等到了。
西太后一本奏折,两行眼泪,在众大臣面前哭诉,下令严惩恭亲王。
西太后留着眼泪,也是流着眼泪的老虎,比平静时候更容易吃人;恭亲王也是一只老虎,老虎屁沟是不能轻易去摸的;众大臣既好似一群绵羊,又好似一群狐狸,不敢表态也不敢得罪谁。
西太后见大家都指望不上,竟然亲自起草诏书,革掉恭亲王一切差事,不准干预公事。
毕竟西太后掌权不久,淫威尚浅;毕竟恭亲王素有威望,根基深厚。
皇室贵胄,王亲大员们纷纷劝谏。
劝谏的时候,大家把蔡寿祺以往的种种不法事件统统挖掘出来,俨然一副小人嘴脸。其参劾恭亲王的罪名也找不到实际证据,只能算是莫须有罪名,小人以莫须有罪名参劾皇上的亲叔叔,朝廷的议政王,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非但难以服人,甚至滑稽不堪。
西太后见革掉恭亲王时机不成熟,就调整策略,退而求次,暂时隐忍,再找机会。
西太后以同治皇上的名义下旨,恭亲王认罪态度好,仍然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但是, 撤去议政王头衔,以示裁抑。
此后,本来腰杆挺的又硬又直恭亲王越来越弯曲了,本来像一只老虎的恭亲王越来越像一只猫了。
特别是东太后和恭亲王把安德海安公公正法,西太后更加暗暗怀恨在心,再后来,同治皇上大婚,东太后和恭亲王意见一致,认为立皇后以年长为佳,最终同治皇后的人选不是西太后心中所想,更是怏怏不快,三个人友谊的小船在西太后心中已经倾翻,只是,东太后的地位和声望无可撼动,只好隐忍过去,现在,东太后已经崩逝,还有什么好隐忍的那?恭亲王被罢免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有退当然有进,西太后罢免了恭亲王,随即提拔了光绪皇上的父亲,自己的妹夫,醇亲王和另一位王爷庆亲王。
最高层有了进退变化,下面很自然的也跟着该进的进,该退的退,当然,进的都是听西太后的话,讨西太后喜欢的人,退的人都是西太后看不顺眼的人。
大清帝国最有权势的三个人,西太后,东太后,恭亲王。
东太后崩逝,恭亲王退闲,朝廷中全部换成了看自己脸色办事情的人,现在的西太后可谓是一手遮天,为所欲为。

百度搜索 女人万人之上 天涯 女人万人之上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女人万人之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木木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木木一并收藏女人万人之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