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女人万人之上 天涯 或 女人万人之上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两宫训政,其实是一宫专政。东太后性情娴静,本不愿意干预朝政,朝廷的事情,只参与十之一二,十之八九都是西太后一人主持。
安葬先皇,遣散四春娘娘,挑选德才兼备的大臣辅导同治皇上学习,朝中重用恭亲王,朝廷安稳有序,镇压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起义,重用曾国藩,战事节节胜利,所有事情都井井有条,事事遂心。
大清帝国是满族人打下的帝国,朝廷一直重满轻汉,汉族官员很难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
西太后独具慧眼,打破常规,刚刚训政,就授权曾国潘节制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四省军务,四省所有官员均归曾国藩调遣;曾国藩推荐李鸿章督办江苏军务,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及其他奏请,西太后统统准奏。
曾国藩带领众将士,经过艰难百战,最终在两宫太后训政的第四个年头,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送进了天国。
即便是把太平天国送进了天国,大清帝国还是不太平。
山东,河南,陕西等省捻子常年骚扰,不得平静。
捻,北方方言,捏的意思,亡命之徒,地痞流氓,无业游民聚捏成队,到处抢劫,俗称叫捻子。
捻子由来已久,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兴起的时候,捻子也趁势发展壮大。
捻子没有固定的根据地,来去飘忽,行踪不定,所以剿灭捻子并不容易。
朝廷派了几个大员前去剿灭,或者无功,或者战死。
西太后环顾朝廷,还是曾国藩堪当大用,下旨任命曾国藩督办直隶,河南,山东三省军务,限期剿灭捻子。
曾国藩老成持重,鉴于捻子的流寇性质,和前面几位大员的失败教训,制定了一个圈地剿灭的方法。
捻子是流寇,官兵不能跟随其后,疲于奔命,方法是在各镇设立大营,次第布置,层层紧逼,逐渐把捻子逼入一个地方,然后剿灭。
这方法当然奏效,只是协调各处人马,层层缩小包围圈,时间上会慢一些。
朝廷上总有那么些人,只吃饭不干活,专以批评别人为能事。曾国藩剿灭捻子一年多时间,收效甚微,免不得有些闲言碎语,蜚短流长。
曾国藩本是个小心谨慎,忧谗畏讥的人,在消灭天平天国之后,就把手下的军队裁撤了大部分;现在听到朝廷当中的流言,就上奏朝廷,由于身体生病,不堪重任,请求解职。
西太后当然不准,曾国藩再三恳请,最后调职回两江总督,督办粮草。
前线的事情有李鸿章替代,李鸿章本是曾国藩的下属,身经百战,熟悉兵事,也看到曾国藩的圈地剿灭方法是个好方法,所以,仍然坚持曾国藩的计划。
时间一长,效果渐渐显示出来,捻子渐渐穷蹙,分成两股逃窜。逃往东边的叫东捻,李鸿章将其逼到山东海边,势成末路,首领被手下刺杀,东捻平定;逃往西边的叫西捻,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合力将其逼入黄河运河间,合围痛剿,首领投水自尽,西捻也平。
内外安序,四海承平,看上去,好似,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美好的生活人人向往,即便是太监也一样向往。
现在,最有权势的太监当然是西太后的贴身太监,也是宫中的太监总管,人称小安子的安德海安公公。
安公公长相秀媚,口舌伶俐,又善于察言观色,善体人意,被西太后看重,渐渐成为贴身太监。热河行宫中,联合恭亲王,铲除八大参赞大臣,安公公也有功劳,更受器重。回到京城,安公公知道西太后酷爱看戏,就张罗在宫中搭建一处戏台,时常邀请一些名角戏子唱戏给西太后娱乐,很得西太后欢心,成为西太后身边第一红人,权势日盛一日,西太后在场时,西太后是太后,西太后不在场时,安公公简直就是西太后,就连东太后和恭亲王都不放在眼里,同治小皇上也要让他三分。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安公公有了权势,当然也想享受,宫外的花花世界,美好生活,也时时刻刻在吸引着他。
当然,安公公也在时时刻刻留心机会,现在,机会终于被他逮到了。
岁月流转,不觉间,同治小皇上已经长成了一位翩翩少年,十四岁的同治皇上的大婚事宜被提上了日程,皇上大婚,采办龙衣婚服的事情是一个大事情,要提前预办。
安公公主动请缨,前往江南采办龙衣,江南省基本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
一开始,西太后没有答应,大清祖制,太监不能出京城,违者斩首,西太后是知道的。
安公公却不依不饶的怂恿西太后,大意是说,凡事都依着祖制,还有多少事能办?何况,大清国的事情太后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并且,太后平日的衣服也需要再置办一些,派了别人去,连他安公公都不放心,等等。
西太后是太后,对权力很是热衷;也是女人,对漂亮衣服也很热衷。被安公公一番怂恿,竟然就同意了,只是,特别交代,一路小心谨慎,不要惹出乱子,一旦有了麻烦,她西太后也保不了你。
安公公心花怒放,谢恩准备,他是准备出都享受,却不知,是在准备奔赴鬼门关。
两艘大船,兵丁护卫,彩旗招展,安公公高卧船中,俊男妙女相伴,听着音乐,品着美酒,醉生梦死,一路欢畅。
一路所经过的地方,知道是西太后的红人,安钦差,前往江南置办龙衣,不用暗示,就乖乖的上前奉承,献上银两。
这天,大船到达山东,上船一群官兵,安公公还以为又是前来奉承孝敬。谁知带队总兵喝令拿下,安公公还不在意,趾高气扬的放话说,就算当今皇上也不敢动他,你们一群不长眼的东西,是不是活的不耐烦了?安公公这么吆喝一声,官兵竟然不敢动手,带队总兵亲自动手,将安公公掀倒,众官兵才一拥而上把安公公,以及船中所有人统统带走。
山东巡抚衙门里面,**肃静,一位面目严肃,隐含杀气的巡抚大人高坐大堂。
安公公被带入大堂,依然趾高气扬,骂不绝口。巡抚大人不和他废话,直接宣读朝廷的圣旨,读到“就地正法”四字的时候,安公公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浑身发抖,双腿发软,站都站立不住,还想再哀求,无奈,巡抚大人铁面无私,命令刽子手拖出去斩首,一声号炮响过,安公公人头落地。
这位巡抚大人是山东巡抚丁宝桢,正直威严,听说安公公到了山东,就很惊讶,暗想大清祖制,太监不能出京城,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亲自写了奏章,派了得力手下,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城,先往恭亲王处报告,再托恭亲王代递奏章。
安公公平日仗着西太后撑腰,在宫中有很大的权力和威严,这让恭亲王很不痛快,拿到丁宝桢奏折后,立马入宫。
有时候,事情就是那么巧,正好西太后生病,卧床休息,不方便打扰。恭亲王径直参见东太后,东太后打开一看,态度明确,小安子理当正法,但是,小安子是西太后的贴身太监,需要和西太后商议。
恭亲王的建议是就地正法,因为小安子违背祖制,罪在不赦。
东太后还是坚持和西太后商量,因为西太后最宠爱小安子,如果她东太后下旨正法,将来西太后会恨她,所以,她不能单独做决定。
恭亲王还是坚持要把小安子就地正法,因为祖制煌煌,西太后也不能违背,有祖制就没有小安子,有小安子就没有祖制,如果将来西太后有意见,有他恭亲王承担。
同治小皇上平时就不喜欢小安子,小安子总是把他的玩劣捣蛋,不守规矩汇报给西太后,西太后训斥同治小皇上。同治小皇上就找机会训斥小安子,小安子再去汇报,西太后再训斥同治小皇上,所以,同治小皇上早就想收拾小安子,现在,终于遇到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怎能错过?坚持就地正法。
小安子就这样被东太后,同治小皇上和恭亲王永远跪安了。恭亲王拟旨,东太后盖印,快马发往山东,京城和山东距离不远,来去很快,所以,安公公的人头落地也很快。
消息传来,西太后花容色变,震怒异常;也有人心花怒放,兴奋异常。
心花怒放的人是李莲英,李莲英也是西太后宠爱的太监,人称小李子。
小李子和安公公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安公公在宫中占据高位,小李子没有机会出头,现在,安公公没有了,小李子当然心花怒放。
最先听到消息的是小李子,兴奋过后,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计划。
第一步,当然是巴结西太后。立马向西太后汇报,西太后还不敢相信,命令小李子再打探确切消息。
第二步,拉拢恭亲王。从宫中出来,小李子直接到恭亲王府邸探问消息,恭亲王知道隐瞒不住,索性和盘托出。小李子的表情,说不清是忧愁还是担忧,他说他很为王爷担心,以西太后的性格,这事情不会轻松过去。恭亲王又拿出太监不得离开都城的祖制规矩。李莲英微微一笑,说两宫训政的事情也是祖制不容许的,但是王爷一样赞同。恭亲王有些着急起来,把小李子请到僻静的地方,请他帮忙。小李子连连拱手,客气起来,说是以后请王爷照顾的地方还有很多,现在能够给王爷效劳,是他小李子的荣幸,建议恭亲王派大公主入宫说情,他也会在西太后面前说些好话。
大公主是恭亲王的女儿,荣寿公主。咸丰皇上只有儿子,没有女儿,见了荣寿公主,很是喜欢,同时,也很得西太后欢心,西太后就认为干女儿,经常在宫中侍奉西太后,宫中称为大公主。
西太后的寝宫,气氛紧张的叫人窒息,太监宫女大气都不敢喘,她们从没见过西太后发这么大的脾气,破口大骂东太后和恭亲王,还说要找东太后理论,找恭亲王算账。小李子仗着平时受宠,一边给太后捶背,一边温言劝解,一会说太后玉体关系天下,不能气坏了身体,一会说安公公在外面太过招摇,要求沿途的地方官员孝敬大把的银子,等等。
大公主进来的时候,西太后正在气头上,大公主忙跪下磕头,替父亲求情,西太后对着大公主一顿臭骂。
西太后把胸中的闷气骂出来后,平复了许多,再加上小李子口舌伶俐的不停劝慰,西太后才慢慢的消了气。
小李子的口舌伶俐比起安公公,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长相秀媚,察言观色,善体人意等等方面比起安公公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非但如此,小安子还有些特别的好处是安公公和其他太监宫女没有的。一是小安子善于按摩,西太后困乏的时候,小安子在西太后背上敲锤一番,西太后顿觉浑身舒泰;二是小李子善于梳头,西太后特别爱惜她那一头如云飘逸,油光可鉴的头发,宫女给她梳妆,每次总免不了会梳掉一些或者折断一些,但是,小李子梳妆,极少梳掉,也极少折断,每根头发都好像是听命令的士兵一样,被他梳的整整齐齐,一丝不乱,还经常变换发型,让西太后看上去更加年轻妩媚。
以前,安公公在,小李子没有太多的机会表现,现在,小李子的好慢慢展现出来,西太后对他越来越满意,越来越宠爱,渐渐地,宫中没有了小安子,只有小李子,没有了安总管,只有李总管。
百度搜索 女人万人之上 天涯 或 女人万人之上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