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太平太平 天涯 或 太平太平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绥安刚刚下了一场雨,翠绿的土地上聚拢了晶莹剔透的“珍珠”,它们在一排排整齐的步伐下陆续地破碎。东洋人来了,带了三千士兵到了绥安城外。绥安的百姓经历了辛亥年五月有惊无险的对峙以后对于这些带兵到绥安的事情也见怪不怪了,只是看着东洋人一个个的面带凶相,都不敢出城了。军督杨林也知道东洋人来者不善,于是派江义伍前去对话,自己和陈标则严守守城防。
自甲午以来,清廷被迫与东洋人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通商口岸开到了大江中上游,侵略势力一步步的深入内地。赵子丰与东洋人签订《州江通航条约》是其侵略的扩大和继续,绥安这个地方虽然在全省属于偏远之地,但却是要地,北上关中、南连大江、东入楚地,更重要的是此地煤炭煤炭资源丰富,在东洋人看来绥安就是黑色的“聚宝盆”。
此刻,在东洋人营中,翻译官接见了江义伍,并带陈标到了军官松井原处。翻译官向陈标介绍:“陈协统,这是东洋帝国的松井君。”
江义伍只行了传统的抱拳礼。接着松井原便说道:“阁下,我国听说了贵国的革命,虽然清廷没了,赵子丰也不知去向,但《州江通航条约》仍要履行!”
“松井先生,《州江通航条约》乃是清廷与贵国所签,清廷已经不复存在,条约又怎能作数?”江义伍反驳道。
“正所谓‘父债子还’……”松井原回应道,“当今与清廷,一脉相承,如同父与子,清廷与我国之条约,就是贵国与我国之条约。”
“清廷如旧厂,如今如新公司。旧厂已不在,旧约也就不复存在!”江义伍坚决地说道。
“‘旧厂’到‘新公司’,自然也要转交曾经签订的条约。”松井原诡辩道。
此时,江义伍斩钉截铁的说:“丧权辱国,出卖州江之条约,断不能受!州江儿郎不会答应!绥安儿女更不会答应!”
“放肆!由不得你!”松井原说完,一小队东洋兵进入帐内,明光晃晃的刺刀、杀气腾腾的眼神,气势汹汹的样子。
江义伍毫不畏惧,理直气壮地说:“捍卫家国尊严,又岂会畏惧尔等!但是尔等,面对单枪匹马的我,却心虚了!”
一听此话,松井原不由地疑惑了,何为心虚?于是他问:“岂有帝国军人心虚之理?”
江义伍大笑道:“阁下有‘智囊’相随,却理论不成,面对我一人前来,又要动用武力,不是畏惧是什么?不是心虚是什么?”那翻译官听了这话,好似迎面来了一巴掌,表情瞬间僵在脸上,他知道这“智囊”二字是讽刺他的。
松井原听着,这话虽然让理亏,却也颇有道理。他让士兵下去了,接着对江义伍说:“阁下胆识过人,但你我都是军人,背后是自己的国家,身不由己。”
松井原此话的意思很明显,如果不同意条约,双方定会兵戎相见,他试图通过施压逼江义伍让步。
江义伍则明白对方的意图,说道:“州江不是江某之州江,而是绥安人得州江。国土不是一人之土地,而是四万万同胞之土地!”
“你……”松井原无可奈何,扣留江义伍在此也毫无作用,只得放他回了城。
绥安府内,军督杨林对江义伍此行大为赞赏,陈标也对他的临危不乱、智勇双全而折服。但高兴之余,也不能掉以轻心,杨林随即布署兵力加强了城防。
东洋人也不示弱,隔三差五地在城外操练,展示武力。面对东洋兵的挑衅,绥安军也不予理睬,这倒激起了对方的野心,东洋兵愈发地有恃无恐。
这天,一队东洋兵以进城吃饭为由,强行闯过城门。按理说,吃饭这事儿无可厚非,但东洋兵一个个荷枪实弹地闯进来,着实让人不安。负责把守城门的士兵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队东洋兵拦下来。
“站住,入城不带枪,带枪不入城!”
东洋士兵也听不懂,而是继续往里闯。守城的士兵冲上去就要卸了他们的枪,于是双方扭打在一起。这时,亲自巡视的江义伍碰巧看见了这一幕,他鸣枪一声。双方的士兵听了赶紧互相松开。
江义伍留过洋,此刻他用一口不太标准的东洋话示意对方不要硬闯,否则就开枪灭了他们!
东洋兵们自讨没趣,只得夹着尾巴离开了。
过了几天,陈标从城楼往外看,突然远远的尘土飞扬,原来是东洋人增兵了。小小的绥安城外顿时弥漫着**的味道,这可不是小事,他赶紧报告军督杨林。
杨林发报到省总督府,总督府回电:最宜和平解决,切忌爆发冲突,对方所提之要求,若不危级我军,则尽数接受。
在两方的压力之下,杨林和东洋人坐上谈判桌,最后无奈决定答应了东洋人的条件:东洋商船可以进入州江流域(不含城市区域),东洋任可以入股方式涉足州江煤矿、茶业等,为保护东洋商人,亦可派出一定的武装,但不得装备强火力,诸如机枪、大炮等。
促成这一谈判结果的除了来自东洋人和省总督府这两方之外,更深层次的来自民国当局同意了东洋连通州江和楚地的这一协约,而楚地负责与东洋人协商的正是总督黎远。
潮起潮落,潮落潮起,一转眼就是两年过去了。这年12月,楚军总督黎远乘车北上到了京城,前去参拜原清廷新军最高统领,也就是后来新的民国当局者袁大帅。
大帅府前,**肃穆,上百人单膝跪拜,行握拳礼,既不像西方中世纪的骑士跪拜礼,更不像清廷奴才们的朝拜。
“恭贺大帅进位!”众人齐声贺道。
黎远从入新军以来,就深受袁大帅的青睐。正逢自己的“喜事”,袁大帅便让黎远多留了几日。这天,黎远同袁大帅在后花园里散步,针对州江和绥安的形势,二人对话。
“两年过去了,州江、绥安形势可还好?”袁大帅问道。
“回圣上,臣在当地安插了眼线,东洋人顺利的通商州江,绥安方面还算老实,至今不曾为难东洋人。”
“绥安小如钉,钉却扎人得很啊,这绥安的杨林乃是刘相的心腹,一直以为‘天高皇帝远’,桀骜不驯哦……”
“圣上放心,微臣定当竭力为主分忧,若底下这些个不服管教、不尊上谕的,我为圣上除之。”
“我有爱卿,无忧矣!”
于是袁大帅召集心腹一同用餐。餐桌上,只见袁大帅摆着一条鱼,那鱼一看就是淡而无味,他用佐料慢慢的蘸着食用。众人再看看自己面前,鲍鱼熊掌、龙肝凤脑俱全,不由得有些拘谨起来。袁大帅见状,说道:“君子修身不修口,可不要客气。”
黎远惭愧地说:“圣上九五至尊仍节俭为国,真是臣等之榜样。”
宴罢,袁大帅的厨师悄悄地对黎远说:“这榜样你是学不了的,那鱼是巴蜀边陲的雅鱼,为了保证在途中不臭不烂,用了数十种名贵中药腌制,再说那佐料,也是上号的人参制成的粉末呢。”
黎远听完,尴尬凝滞在了脸上。第二天,他被加封为一品护国将军,任楚湘军总督。临行前,袁大帅嘱咐他一番,然后送别离去。
就是这前一天夜里,滇军总督松坡将军悄悄地提前离开京城,快马加鞭绝尘而去,到了豫州府又乘火车西入关中,从关中辗转入川,最后南下终于回到滇军大营。
新军又举起了义旗,这次是滇军,在松坡将军的带领下,燃起了一场护国运动的大火,在南方诸省形成了燎原之势。
百度搜索 太平太平 天涯 或 太平太平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