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太平太平 天涯 太平太平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什么人胆儿这么大?”说话的人一脸横肉,眼带血丝,不掩凶相,他就是猿啼岭上有名的匪首夜老虎。
他的真实名字,没几个人知道,因为常常在夜里下山放火劫掠,人人唤作夜老虎,他本人干脆索性自称虎爷,手底下的也都叫他虎爷爷。
这“老虎”,他除了杀人放火,还想办法拉拢当地县官,因此本地的地主乡绅花钱“买买平安”也就相对无事了,倒是苦了本地老百姓,只有祈祷夜老虎哪天夜里看漏了去,自己侥幸逃过。
夜老虎听说有人来到自己的地盘,自然是惊讶而不解。
他问手底下的“军师们”,“敢到虎爷地盘,想必是有胆子的人,不如直接干掉,东西拿走?” 这几个“军师”都建议可以先派人再探探,捎个信,如若不行,杀人拿货。
“干!”夜老虎点头,狠狠地说。
原来,位于太平县和明镜乡的毕竟路上的猿啼岭被夜老虎一伙土匪占据着。
这天,商人陈老亨和往常一样,点唤了随行、背了货物(因太平县境内多山,车马难行,人们的货物除了水运便是人力背负,这在当地称为“背二哥”)从明镜乡家中出发前往太平县做生意,这是当年的最后一趟。
当时正值腊月,一路走去皆是山风呼啸,所到之处关门闭户,人人都冷得在家不出。“背二哥”们和陈老亨一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由十来个拿猎枪的随行保护着。
猿啼岭山高崖陡,猿啼一声回响许久,荒凉中透露着恐惧,山岭下才是人口聚居处,但毕竟翻过猿啼岭要比走大路快上两日,因此陈老亨一行尽管耐着恐惧还是毅然的走在岭上。
陈老亨越岭而行的消息传出,传到一伙人的耳朵里,让土匪们疑惑不解而又为之大喜,惊的是别人都避之不及,他却自投罗网;喜的是送上门的鸭子,真是毫不费力。
果然,陈老亨走在半道便碰到十来个土匪拦路。为首的空鸣一枪,喝道“哪里走?”
“城里走”陈老亨答道。
“走甚?虎爷有话,留财便……”
话音未落,陈老亨答道:“旧闻大名,我和弟兄们带着财物都留下,与虎爷交个朋友可好?”
带头的小土匪一听:好家伙,还要交个朋友,那就带走吧,交与虎爷发落。
众人来到寨中。夜老虎看着眼前人,个个面无惧色,想必都是在这些凶险之地行走惯了的人。于是故意大喝一声“杀!”
陈老亨的随行们眼看就要抄家伙。他赶紧喝住“住手!虎爷开玩笑呢!”
说罢,又向夜老虎说道。“虎爷到此山头,无非是图个安身立命,带兄弟们发财,陈某一介商人死不足惜,我的子孙自会从家中、从军中、从绥州府中前来为我收尸。只是我死了,恐怕没人解释其中的误会,更要让虎爷少了一条财路!”陈老亨口中的绥安府,是太平县的上级州府,陈老亨的长子便在绥安府新军步兵标中任标长。
陈老亨此话,自然是威慑夜老虎,夜老虎一听不由地一惊。
夜老虎笑道:“你在威胁我?”
“非也非也!”陈老亨说道,“虎夜踞此山岭,带领弟兄们生存、发财,陈某走此商路,同样带着手底下的兄弟谋个生路。大家目的一致,不如合作,不知虎爷意下如何呢?”
夜老虎听了陈老亨的提议,走到一旁,召来自己的三个“军师”屠大虎、赖二虎和聂小虎。
“这家伙要和我合作?”夜老虎疑惑而又小声地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屠大虎是夜老虎手下最年长的“军事”,他说道:“兄弟曾听说过,此人叫陈老亨,明镜乡人,世代经商,在当地有些实力。长子在军中当差,次子在邻县汉县当差,小儿子在家中打点生意。”
“这个陈老亨……”夜老虎心想,“可不是好惹的主。”
聂小虎看出了夜老虎的为难,说“虎爷可是在发愁怎么处置陈老亨,是留是杀?”
夜老虎没有回答,继续在心里盘算:杀了他,恐怕他的几个儿子都来寻仇,我虽然手底下有上百号人,可毕竟顶不住官军的洋枪大炮;放了他,可我的名声……
“唉,也罢……”夜老虎说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放了!”
接着,夜老虎说出一句让陈老亨都始料未及的话来:我要与陈先生结拜!
夜老虎走到陈老亨跟前,说道:“陈先生的胆识着实令人钦佩,今日有幸与陈先生相识,是我的荣幸,如若不弃,我愿与陈先生结为异姓兄弟!”
陈老亨常在商路上行走,商人自然是一切以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出发点。此刻,他笑道:“承蒙虎爷推心置腹。如此甚好!”
“我今年本命年,三十六岁。”夜老虎首先自报年龄,并问陈老亨,“先生贵庚?”
陈老亨点了点头,答道:“亦是本命年,四十八岁。”
“先生比我大一轮,自然是兄长了。”夜老虎握拳行礼,说道,“大哥在上,受兄弟一拜!”
“既然是兄弟,不必拘礼。”陈老亨紧紧握住夜老虎的手。
二人一同大笑起来。
当夜,夜老虎破例的不再下山劫掠。陈老亨一行人在猿啼岭上和夜老虎等众人大饮一场。乌云蔽月,猿啼岭上却火光通明,仿佛山间的另一个月亮,久久不落。
次日,陈老亨告别夜老虎,带着同行众人到县城交了货,完成了当年的最后一趟。
回到家后,他心情愉悦,双手舒展开来,一手行云流水的草书写道:头上一朵莲,灵光井面前。诸神照明镜,背负火神山。
他写的正是太平县老秀才赖文进所作的打油诗。既是打油诗,则韵律、意境、推敲等方面都无法与名家之作相提并论,但却得以令当地人口口相传,原来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生动描绘了太平县古老乡镇明镜乡的地理、风俗和传说等。
“头上一朵莲”是指明镜乡内明叫“莲花”的山。
关于莲花山的由来——根据当地人的说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莲花山诸峰林立,中有平顶,正如莲花绽放时花瓣张开之状,这明显是地形上的含义;其二则是因清代白莲教起义,教徒以此为根据地,并筑寨在此,这是历史层面的由来。
“灵光井面前”指的是莲花山脚下有天然行成的深坑,其中有泉水涌出,供十里八乡饮用,人们认为是神明所赐之水,每到太阳初升之时,阳光照射泉水,波光粼粼,人们以为灵光出现、诸神庇佑,故有此一句。
“诸神照明镜”则是传说道家有三清曾路过明镜湖,见湖泊水平如镜,湖边洗面束发。
“背负火神山”更多的是自然含义,明镜湖前有一巨石,其状如乌龟,“龟”背的山上常有红霞弥漫,如同火神下凡,“乌龟”背着“火神山”,景色颇为壮观
太平县明镜乡的故事最早可以从清代的一次起义开始讲。
清乾隆末年至嘉庆初年的一次起义同样席卷了当地,当时起义军首领率军来到明镜乡之后,听说这里有座莲花山后大喜,以为山名和教名相同是天意,便驻军山上设卡修寨,一则得莲花之庇佑,二则莲花山是当地最高点,占据莲花山可以俯瞰附近好几个乡,可谓“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地利之便。后来的结果却和三国时失街亭极其相似,也是被当地乡勇等武装切断水源,困于山上。    
起义军失败后,当地乡绅、地主为庆祝,便在莲花山上翻修了三清观。风风雨雨、日复一日——明镜乡的人们在三清的庇佑之下,各自生活着。
而陈氏就是明镜乡的大家族,祖上曾有“八百耕牛同日月、三千家犬同食槽”的说法,传到陈老亨这一代虽然已经家族分散、不如当年,但仍是有官吏有商人。
为官的是陈老亨的长子,他是绥安府新军步兵标标长,年轻的军官;为吏的是陈老亨的次子陈彬,他在绥安府所辖之下的汉县县令魏永盛手下做幕僚、文书;商人则是陈老亨本人,名传一方。
新年将近,陈老亨盼儿回来。没想到,长子陈标从绥安府托人捎回来一封书信,信上一改从前言说回家日子的内容,告诉父亲自己今年过年不回家了。
陈老亨看了信,自然不知何故,但他不知道的是,等到陈标再次回来,已经是“换了人间”。

百度搜索 太平太平 天涯 太平太平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太平太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春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蒐并收藏太平太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