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百度搜索 17号大院 天涯 或 17号大院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17号大院,不是什么神秘的地方,也不是不能为人知的代号。其实17号大院就是一个地址。2002年,新年伊始,8师接到移防命令,由徽省一个叫小路口的村庄,千里机动,移师客市。部队刚来时,营房还没有建造完毕。在原陆军第4医院的旧址上,老旧的苏式营房已经被完全推到,面积也向外扩了不止两倍,刚刚完工的一栋6层建筑是8师即将使用的办公楼,旁边还有几栋正在进行粉刷的6层建筑就是部队营房。什么操场、什么装备库房,都还没影,连场地都还需要8师官兵自己去平整。陆军第4医院是一个专门为对越反击战而组建的野战医院,随着这段历史的尘封,它也完成了自己的光荣使命。而现在,为了应对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而组建不到两年的8师,要在这个曾经辉煌的英雄院落上,书写新的历史。
站在办公楼前,8师师长,李华上校眉头紧缩。任重道远、千头万绪。在小路口的一年多时间,虽然部队的生活环境很艰苦,住的是五、六十年代的知青集中住房,洗澡要到5公里外的镇上公共浴室,一周一次,但是部队任务比较单一,就是一门心思的训练、再训练。面对新装备的高科技武器,全体官兵废寝忘食,卯着劲的学习,到现在,虽然装备还没正式列装,但李上校心里有底,这支卧薪尝胆一年多的部队,有底气,也有那个能力制胜战场。人家部队移防,接收新营区,基本上就是拎包入住。可8师倒好,现在的条件,也就是比小路口多了几栋楼房,其他还不如小路口呢,真的是百废待兴。现在部队已经全部过来了,条件艰苦,大不了按野战化部署来搞,就当训练,可后面还有几百人的家属、小孩,他们来了怎么办?
第二天,李上校带着作训科、保卫科、干部科、营房科坐着他的一号帕杰罗,绕着部队驻地外的北口镇转了一大圈,想看看能不能找个地方,把家属们住的地方给解决了。这一看,眉头皱得更紧了。北口镇,坐落在客市西南面,距离市区十五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小盆地地形,中间为平原地带,镇镇府、农田以及大部分村落都在这里。225省道由东向西穿过镇子。除此之外,北口镇没有工业,远离高速。就这地形,一看就是便于藏兵不利于生活。只能说总部那些人真会选地方。作为一只高科技部队,掌握这最新式的武器,被很多国家和地区盯着,哪怕一点点的疏忽,都有可能出现重大失泄密问题。所以部队驻防在这里可以,便于隐蔽和保密。可是,家属小孩在这里?怎么生活?种地?小孩上学怎么办?明显,北口镇适合驻扎部队,不适合安置家属。
一个星期过去了,北口镇营区的建设,按照图纸正有序的进行着,在轰隆隆的工程机械中间,成百上千身着迷彩训练短袖的官兵,不分级别,不分职务,拿着锹、扛着镐,满身泥泞的在平整场地。操场和装备库区的场地已经差不多快好了,很快就能打桩浇筑地基。但是关于家属安置问题,任然毫无进展。小路口留守的副师长来电问了好几次,什么时候家属能过来,李华都没法回答,只能说在等等。下午从工地回来,李师长赶紧去政委陈放的办公室,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陈放和李华都是湘省老乡,他们同年入伍,一个火车皮拉到部队,又同一年考上了陆军学校。兜兜转转,又在这个新组建的单位搭班子。可是面对眼前的难题,两个再有默契的搭档,也只能一支支的抽着烟,始终没有一点头绪。人生地不熟的,感觉有劲没处使,干着急。李师长夹着烟,站起身,走到墙边挂的客市地图前面,眼睛绕着北口镇转了一圈又一圈,这个作训参谋出身的师长,看过无数的军用地图,可面对眼前的这副并不复杂的地图,真是一筹莫展。
陈政委也走了过来,他眼睛扫过北口镇,望向了市区所在的江南去和江北区。突然,他脑子里闪过一道光,手指迅速指向了图上的一个位置——江北新城区。那是江北区去年刚开发建设的一个新区,计划用五年时间将江北区**搬迁到这里。现在这里还是大量的农田。上午去拜访市领导,向市委李书记简单汇报了一下这支部队的情况。对于客市第一支正规驻军,地方领导还是比较重视,专门抽出了半小时接待了陈政委,不仅听了汇报,还专门询问了部队有没有什么困难。并且承诺,只要部队需要,地方**会无条件支持部队建设。顺带李书记也简单介绍了客市目前的情况,还专门提到江北新区建设和后面的规划。
“老李,要不我们也别只盯着北口镇这里”,陈政委说:“我们何不换个思路,另外在靠近市区的地方找个地方来安置家属,虽然离部队有点远了,我们这些当兵的牺牲一点回家的时间,但是可以换来家属和家人们生活的便利呀。”
“你觉得这里怎么样?”陈放手指放在了正在建设的江北新城边上,指着标记为江北广场规划区域一侧的农田。
李华看着陈放手指的地方,略一思索,猛一拍脑袋,“妙啊!”这里现在虽然还是大片的农田,看似城乡结合部,但本身这里就靠近市区,离市中心直线距离也就五公里,而且随着江北新城的规划和江北区**的搬迁,这里在经后的五年或者十年,必将迎来高速发展,是江北区的规划经济增长点。趁着现在土地便宜,找地方**协调,绝对好说话,而且部队家属的入住,也契合了江北区的发展。
目标确定了,李中校和陈中校这对搭档,简单进行了分工。由陈政委负责土地的协调,李师长负责安排建筑设计。
说干就干。第二天,陈政委带着保卫科长先去了客市**,拜见万师长。等了一上午,终于在11:30,万市长的秘书把他们领进了市长办公室。虽然说按照级别,军队的师级跟地方的厅级平级,但因为系统不同,且所掌握的范畴不同,见到万市长,陈政委还是很谦逊的以晋见首长的礼节向万市长敬了礼。万市长也很热情,远远的就伸出了手,与陈政委握在一起。陈政委首先做了自我介绍,顺带简单汇报了一下部队目前驻防情况,然后就开门见山的说:“今天来打扰万市长,主要是有件事情,希望取得地方**的支持。”
“陈政委不要客气,有事就请说,只要我们客市**能够解决的,一定立即解决。”万市长也是个爽快人,一点都没有推脱。
“是这样的,目前我们部队的营区建设,正按照规划稳步推进,但是我们勘察了整个北口镇,势在没有适合安置家属的地方。我们也研究了客市的发展规划,现在想在江北新城那边,就是规划的江北广场边上,修建一个我们自己的家属院,用于安置家属。现在就是希望客市**能在用地上给我们行个方便。”
听了陈政委的话,万市长哈哈一笑:“果然是搞军事的,这战略眼光不是一般人能比,一下就看出了我客市和江北区的发展脉络。没问题,现在广场旁边还有一大片土地没有出让,我们客市**可以优先满足部队需要,等你们选好后,我们再安排拍卖。”
得到市长的肯定答复,陈政委心中大定,长舒一口气道:“感谢客市**,感谢万市长!这真是解决我们的燃眉之急啊,为这事我8师的李师长都已经着急上火,嘴都起泡了。安置不好家属,他怕军心不稳,怕家属们生活不便,孩子们上学不便呀。这下好了,我和李师长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真的感谢万市长!”
在陈政委搞定土地的同时,李师长也没闲着,安排营房科长联系了客市建筑设院,对接设计图纸的事。中午吃饭的时候,李师长听陈政委说市长同意让我们优先选地,立马就坐不住了。下午带上一帮人,直接杀到了江北新区的稻田旁,坐看右看,还拿出客市地图以及军用版地图,仔细对照,然后圈定了一个大概的位置,安排营房科长:“张科长,就这里了,你抓紧时间联系客市和江北区国土局,争取一周之内把地拍下来,同步让设计院拿出设计图纸,我们上完常委会就开工建设,越快越好!”
就这样,两个星期后,8师家属院正式开工建设了。按照李师长的设想,全师三千多人,副营以上的军官大概有八十多人,家属院就按100套房子设计,一栋6层楼,每栋12户。建8栋,再加一栋师职楼。2栋团职楼,每套按75平方,6栋营职楼,每套50平方,这都是当时的最高标准。院子用围墙围起来,在建一个大门,旁边安排两个班的宿舍,还有活动室、医务室和炊事班、饭堂。既要满足家属们的生活,也要保证家属院的安全,门口由警卫班坐岗。
这个方案在师常委会得到了一致赞同。憧憬着将来的家属院,院子里有孩子们的活动那个场所,门口有警卫战士站岗,医务室配有医生和卫生员。这么一个稳定的后方,一定会让部队官兵更安心、更投入。
后来,随着江北区**的搬迁,周边又陆陆续续有单位进驻和小区开建。按照地方**对门牌的编号,部队家属院刚好被定为广场大道17号。
当然,说起广场大道17号,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是说起部队家属院,在客市这个地方,特别是江北区、江南区,基本上是家喻户晓。客市来了一支高科技部队在北口镇,北口部队的家属院在广场旁边,部队家属院门口有当兵的站岗,外来人员不能进入,来客访问还要被层层检查……
(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 17号大院 天涯 或 17号大院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