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别说话继续听 天涯 别说话继续听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山水一程,感谢任何人来过,萍水相逢,感谢不曾见过。
往南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安徽了,往北走到最远的地方是佳木斯,零八年奥运年,从烟台自驾,外加乘渤海轮渡到大连,这才到了黑土地的东三省。
去东北干嘛,看千里冰封或是万里雪飘还是试一试泼水成冰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好吧,其实是八月初去的,那地方确实够热,去东北是为了探亲的,一辆车,爷爷,父亲,叔叔,我什么时候在东北也攀上亲戚了,严格上来说,东北是父亲的故乡,回山东这么多年了,除了叔叔变回了蹩脚的黄县话,父亲和姑姑依旧是操着东北味的普通话。
爷爷奶奶都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爷爷是因谋生而奔的东北,那时候流传东北是个大粮仓,最懒的汉子,一年不种地,只去捡些被收割完剩下的残粮,也足以解决一年的温饱,后来奶奶也去了东北,父辈一代三人都降生在了那个雪窝子里。
说起探亲,东北有爷爷的两个堂弟,还是表弟的,我还没捋顺清楚,小一点的弟弟,是三爷爷,他可以说是这些兄弟中最成功的一个了,做了些官职,在哈尔滨扎了根,第一站奔他时,他带我们去了高档餐厅吃了鱼翅汤,想来,我在沿海生活那么多年,想不到第一次鱼翅汤竟是在东北喝下的,我爱吃海鲜,所以那时虽说才十三岁,也干掉了那满满一小锅的鱼翅汤,休整好第二天就要继续奔佳木斯了,那天早饭也是在一个高档餐厅吃的自助,说起早饭,各种花样的我吃过不少,可唯独那一餐终生难忘,放眼望去,尽是黄头发蓝眼睛的大高个,爷爷说那些都是苏联人。
还没到佳木斯,我的鼻血就已经开始蹿了,爷爷说是鱼翅汤太补了,小孩顶不住,可我觉得,我有必要这么补,从烟台到葫芦岛,在渤海上的几个小时,几乎是要了我半条命去,在此之前,我只坐过蓬莱到长岛的小船,不曾出现过如此反应,中午上的船,到晚上靠岸时,我已经走不稳路了,要说北方人乘船晕船,这个我在曹操那里就学到过,可怎么说我也是带点南方基因,怎么也会如此不堪。
相比晕船,更惨的是晕车,我几乎只出不进,就这么一直撑到了哈尔滨,所以我哪来的能力干掉了那一锅鱼翅汤,本以为到了佳木斯的杨叔叔家,晕车就会好,没成想落地后的我,在平路上走着,一样会吐,杨叔叔说我是水土不服,我确实不服,不服在以至于我吃什么都吃不出香味,唯独在双鸭山二爷爷家吃的吃的那颗大西瓜出奇的香甜。
爷爷见到了他的弟弟,那是我唯一一次见到这位坚强的老人落泪,在我们抵达东北的一周前,二爷爷半夜突发脑溢血离世了,两个老人几十年没有再见,都在期盼着兄弟间的重逢,可造化真的会玩弄人,因为叔叔出差推迟了一周回家,所以出发的日子也推迟了一周,就是这短短的一周,兄弟之间从遥远的距离变成了最远的距离,对着二爷爷的小牌位,爷爷没多说什么话,准备了好多纸钱,要二爷爷带着,路上花。
印象中还上了一次深山,也是祭拜我爷爷另一个过世的兄弟,东北的树林很多,很密,那座山叫笔架山,也正是爷爷年轻时工作的林场分厂,东北有砍不完的树木,挖不完的矿石,所以小日本当年死乞白赖的要留在东北,笔架山如今一半被炸去了,另一半成了乱葬岗,上面的坟包有大有小,还有许多洞,爷爷说那是黄大仙挖的洞,冬天不然会被冻死的,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个墓碑是一块不规则的木头板子,上面歪扭的写着老黄县...后面的我也记不住了,爷爷说,这是咱们那边的人,死在了这边,连个名字都没留下。
是啊,有些人辛苦了一辈子,却不曾留名,就像这满山的大个头蚂蚁一样,除了往我脚上不停的爬,就是往焚烧的火堆里冲,那是我见过个头最大的蚂蚁,爬了我满脚都是,好在我没有密集恐惧症,下山时爷爷采了很多野榛子,那个东西我在哈尔滨吃了几颗,着实很香,额,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吃任何食物都很香,马上就要下山了,我头一低,又把早饭吐了出来。
那一年是奥运年,手机QQ那时候并没有普及,至少我当时的手机是没这功能,在杨叔叔儿子杨哥的电脑上每天都可以看到倒计时的开幕式,和杨哥就接触过那么一段时间,他比我大三岁,但想起来,他要比实际年龄显得大了多,这一个周爷爷叔叔父亲不停的和老友们会面,吃饭,而我躲在了福利镇的杨叔叔家,养精蓄锐,那时候电脑街机游戏还比较盛行,和杨哥在一起的几天最大的收获就是他成功的把我培养成了一个拳皇高手,以至于到了初中时期,我的水平依旧处于一流。
东北夜市的大肉串我是无福享受,那辣劲不是吹出来的,感情人家的不辣是微辣,人家的微辣是辣,再往上,我也没吃过,杨婶和杨叔做饭都好吃,我也恢复了不少元气,不记得是谁组的局,去了一个水库旁的饭店吃大鱼,大鱼什么味道不记得了,那景色是着实让人难忘,偌大的水面上一个穿着蓑衣戴着大沿帽的渔夫撑着一条小船,我赶紧拿起手里唯一的摄影设备,一台摄像机来努力记录那一刻,可将聚焦调到最大后,唯一能看清的就是个大沿帽子了。
住了些日子后,准备返程了,回去的时候第二次到哈尔滨休整,三爷爷带着我们去了哈尔滨的太阳岛,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能有这样的景点,也确实难得可贵了,太阳岛的其他玩具我不太感兴趣,三爷爷拿着他的单反相机不停的拍照,在松鼠岛上,我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了松鼠,那里的松鼠不怕人,竟直接从一对情侣手中拿瓜子,三爷爷抓拍到一只松鼠上树的镜头,给我看了一眼,我保证如果那张照片现在还在的话,作为壁纸来用一定十分惊艳,不仅如此我还和一头鹿合了影。
虽然后来我没有看到三爷爷相机里的照片,但我还有那张和傻鹿合影的照片,那张照片是速洗的,像素当然也是一般,三爷爷一零年来了一次烟台,父亲和爷爷也是盛情款待,待我还是那么亲切,可还是没提照片的事情,确实啊,那个移动网络还没有彻底普及的年代,要想保留一些照片,确实有些难度的,对此,我只能这么想,我的那部能拍照的翻盖手机里倒是存了一些照片,可那部手机最终去了哪里,我自己都说不清楚了,所以对于东北的很多处记忆,都没有以照片的形式保留下来。
回家的路上,仿佛是黑暗中见到了唯一的光芒,我竟然没有晕车,更神奇的是我没有晕船,说来也不神奇,人嘛,总是善于总结经验的,这次我干脆老实躺在舱里不动了呗,同舱的乘客有一个老外,是加拿大人,和他同行的翻译是一个气质高挑的已婚妇女,其实我总是隐隐感觉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不太正常,好吧,我管的有点多了,他们说他们是环娱公司的,那我肯定知道的,别看我小,我懂得可不少,那就是猫和老鼠呗,可我也搞不清楚,为何那胖老外不要个男翻译啊。
那加拿大人,也有五十多岁的,可看起来比六十多岁的爷爷年轻了可不止十岁,他不吃泡面,喝啤酒吃香肠,给他瓜子,他不会磕,多年后我才知道,他们是不吃瓜子的,那东西都是拿来喂鸽子的,确实,那个叫夏冰的女翻译说了一嘴,父亲懂些英语,也借着翻译,几个人聊了半个渤海,爷爷对那个老外有一句很到位的评价就是他的大腿比我的腰都粗了,我比划了一下,还真的是,爷爷也善谈,夸赞他年轻,那老外竟也过来和爷爷握手,蹩脚的说着谢谢。
下船之前,找了一个沙发,父亲给我和老外合了影,老外抓起我的手紧紧了握了握,我倒是波澜不惊,因为那时候我已经有些头晕了,可那次还是引起不少乘客的围观的,可能是老外在中国还算是比较扎眼的,后来我记得还加了夏冰的QQ,可几经反复,我的QQ号也更换了,于是和那老外也就是那么一面之缘,是啊,有些人,旅途中,一面之缘就够了,再多,可能就是多余了。
晚饭就已经是在家吃了,也可能是在船上睡多了,也可能是心理作用,总之那晚躺在床上,依旧还是上下浮动的感觉,向北走,我就算是走到了中国的最北边了,可是相比来说,这一次的旅途,是我走出最远的路途了,一晃十二年过去了,杨叔七八年前来过烟台,可杨哥,想来已经十二年没有相见了,杨叔的微信我是有的,可除了逢年过节的问候,平时确实没有什么联系。
对了,杨叔在零五年时曾经来过一次爷爷家,小住了几日,走的那天,下着小雪,天微亮,爷爷骑着三轮摩托载他去车站,杨叔喜欢猫,于是我抱着爷爷家的大花猫,在摩托车上他还伸手摸了摸那只大猫,所以对于杨叔,我是没有任何陌生感的,要说我的挂念,在东北也就杨叔一家了吧。
没见过三省的千里冰封,却见过东北的烈日骄阳,至今我再没走过那么远的路了。

百度搜索 别说话继续听 天涯 别说话继续听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别说话继续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笔者二孟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笔者二孟子并收藏别说话继续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