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虎山兵王 天涯 或 虎山兵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八月的岭南大地,骄阳似火,酷暑难耐,凤凰木、紫荆花争相盛开。一年一度的游泳训练拉开大幕。团部下达命令,除完成单兵一千米游泳训练外,虎山团二十六个建制连队,成建制完成战术背景下五千米泅渡训练,步战一连担任试训示范连,进驻东江十天后试训示范!
战鼓擂动,军令如山!
步战一连一百二十人的建制,除去外调、上学和在外培训人员,刚好一百零八将。连队连夜动员,挑选示范尖兵,自愿报名三十余人,列入初选名单。我和我的沈东班长都报了名,对每个报名人员的游泳经历进行了摸底登记。
起床号响,大清早,连长带领班排长就到达游泳训练场,查看训练场地形。东江,是珠江的主要支流,起源于江西,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绵延上千里。江面最宽处一千余米,好在下游约五千米的地方,建有一座调度闸,主要用于灌溉和汛期的江水调度,有了这座调度闸,明显降低了上游江水的流速,泅渡起来会节省很大体力,也有利于控制远距离游泳的方向。
连长在现场简单划分了各班排岸上待机场地,按照甲乙丙三个等级进行了训练编组,指定了各编组领队和骨干。自愿报名的三十八人编为甲组,基本会游一点的人员编为乙组,完全不会游的编为丙组,指挥员、战斗员全部编入三个组。
江岸离临时驻地大约一公里,吃过早餐,连队整队集合,连长、指导员再次进行了训前动员,泅渡训练的集结号正式吹响!
早上八点多,盛夏的骄阳就已洒满东江两岸,江面上波光凌凌,仿佛在召唤我们这群男儿去畅游冲浪。
步战一连已经全部到达东江岸边营部划分的泅渡训练场列队完毕。这次泅渡训练,科目难度增加,要求高,团部特意从侦察连调配了四名泅渡骨干随连队担任教练,担负泅渡教学和水上安全员任务。
第一天按照编组,分组展开训练。甲组、乙组直接下水熟悉水性,组织短距离试游,进行甲组人员水中实际摸底;丙组,进行岸上训练,从岸上动作开始先分解、再连贯,从肢体训练蛙泳基本动作。
甲组教练讲解了水中训练注意事项后,三十八名甲组人员分三路纵队,每队头尾加上中间的人员各携带一个救生圈,我在第二路中间位置,下到水里我惯性的捧起水往额头、胸口拍拍水,小时候常听老人说,游泳下水前用河水拍拍额头胸口,可以预防抽筋和感冒,久了就成了习惯!
酷热的季节,下到江水里瞬间感觉到透彻清凉,久违的江水轻柔地拍打在身上,十分的舒畅,十分的享受。
为了安全,为了便于游进中人员清点,要求相互记住前后位置。
第一趟,试游一千米,基本泳姿为蛙泳,游到江中间即折返,一方面熟悉水性,一方面进一步摸清掌握甲组每个人员的游泳底子。
在家乡,尽管没有东江那样的大河,但是每年我都会下河游泳,各种游泳姿势都会一点,对水性熟悉也很快适应,游起来轻松自如,好久没有这么畅快的游泳了,在江面如此宽的东江里游泳,真有“龙归大海”的感觉,那般酣畅淋漓,那般自由自在。
连对一艘冲锋舟在我们游泳队形的边上跟着,舟上坐着一排长杨建华和一名操舟手。在连队听老兵说起过一排杨建华排长,毕业于广州体院,国家游泳运动协会一级裁判,所以连队安排杨排负责甲组的训练指挥和管理。
队形一起一伏,整齐的向前游进,第一次参加这种集体队形游泳,说实话,对于我来说,毫不费力。队形到达江中间听到杨排长吹响的哨音,开始折返,一群年轻小伙子,游个五百米在折返回岸,体力上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但是水中的危险说来就来。
队形折返后,向岸边游去,游的快的就想甩开膀子游一段,痛快一把,杨排也默许了,回岸一般不会有啥问题,正当大家回游两百米的时候,突然听到队形后尾一声呼叫:班长,我不行了!我下意识赶紧回头看去,一名我们新兵的战友在水里原地打转,一沉一浮等待救援,新兵分班排后他分在六班,六班长王**正好游在他前面三十米左右,王班长赶紧带着救生圈游回去把救生圈抛给了那名原地打转的新兵,王班长游到他身边,边游边推着救生圈向岸边回游,幸好虚惊一场,不然,下水第一天发生意外会严重打击泅渡训练的士气。
回到岸上,甲组进行了训练讲评,主要是杨排长、侦察兵教练讲评每个人员的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岸上休息半个小时,相互放松身体,交流水中心得,有人从早餐里留了馒头揣了出来,这时候拿来掰了分给大家吃着,最享受的应该是吸一口香烟吧!
岸边有一排防风林,一趟千米游泳下来,体力消耗不小,大家靠在树荫下,有的闭目养神,有的吃着馒头,有的吸着香烟,享受着一刻悠闲自在,等待出发下一趟千米泳训,等待更远的泅渡距离和水中考验……
百度搜索 虎山兵王 天涯 或 虎山兵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