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史记狂想曲 天涯 或 史记狂想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道九山。禹还开通了九条山脉之间的道路。
汧(签)及岐至荆山,逾于河。
一条从汧山和岐山开始一直开到荆山,越过黄河。
壶口、雷首至于太岳。
一条从壶口山、雷首山一直开到太岳山。
砥柱、析城至于王屋。
一条从砥柱山、析城山一直开到王屋山。
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一条从太行山、常山一直开到碣石山,进入海中与水路接通。
西倾、朱圉(羽)、鸟鼠至于太华。
一条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一直开到太华山。
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
一条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开到负尾山。
道嶓(波)冢,至于荆山。
一条从嶓冢山一直开到荆山。
内方至于大别。
一条从内方山一直开到大别山。
汶山之阳至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一条从汶山的南面开到衡山,越过九江,最后到达敷浅原山。
道九川。
他还疏导了九条大河。哪九条呢?
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
把弱水疏导至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入沙漠。
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疏导了黑水,经过三危山,流入青海湖。
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于盟津,东过雒汭,至于大邳,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龙门山,向南到华阴,然后东折经过砥柱山,继续向东到孟津,再向东经过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转而向北经过降水,到大陆泽,再向北分为九条河,这九条河到下游又汇合为一条,叫做逆河,最后流入大海。
嶓(波)冢道漾,东流为汉,又东为苍浪之水,过三澨(誓),入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礼),东为北江,入于海。
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就是汉水,再向东流就是苍浪水,经过三澨水,到大别山,南折注入长江,再向东与彭蠡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北江,流入大海。
汶山道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醴(礼),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
从汶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东到达醴水,经过九江,到达东陵,向东斜行北流,与彭蠡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中江,最后流入大海。
道沇(眼)水,东为济,入于河,泆为荥(刑),东出陶丘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
疏导沇水,向东流就是济水,注入黄河,两水相遇,溢为荥泽,向东经过陶丘北面,继续向东到达荷泽,向东北与汶水会合,再向北流入大海。
道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水,向东与泗水、沂水会合,再向东流入大海。
道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北至于泾,东过漆、沮,入于河。
疏导渭水,从鸟鼠同穴山开始,往东与沣水会合,又向东与泾水会合,再往东经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
道雒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馋),又东会于伊,东北入于河。
疏导洛水,从熊耳山开始,向东北与涧水、瀍水会合,又向东与伊水会合,再向东北流入黄河。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于是,从此之后九州就渐渐更加融合了,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疏通了水源,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觐。
六府甚,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
金、木、水、火、土、谷六库的物资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恶高下都评定出等级,能按照规定认真进贡纳税,赋税的等级都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土壤等级来确定。
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赐给土地,赐给姓氏,并说:“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违背我天子的各种措施。”
这个分封诸侯怎么理解呢?它和我们所认为那种一起打下了天下,然后哥儿几个分,像朱元璋似的,李善长做韩国公,常遇春做郑国公可不一样。现在,还没有那么统一。
很多地方,人家原来就有民族,有政权。这种地方,就直接任命当地的老大为当地的老大,就像后来的英国在印度等地扶植政权一样。
当然,像美洲、奥洲等没人,或土著分散不成政权的地方,那就大量输入“天子之国”的人进行开发利用了。
也就是说,在此之前,“九州大地”的概念只是被人提出来,人们大致知道了“世界”的样子,但是,联系之少远甚于今天的世界各国。
大禹带着先进的治水技术,帮助各个地方的人治理水患,给他们带去了福音,他们也就开始拥护大禹了。
当今,我们做得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就是援助非洲,像大禹一样帮他们修路,修大坝,建学校。
急人之急,忧人之忧,才能让人死心塌地。
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
禹下令规定天子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甸服。
什么是“甸服”呢?你可以理解为“穿佃户衣服的人”,就是为天子直接打工的人,为天子服田役纳谷税的地区。
百里赋纳总。
紧靠王城百里以内要交纳收割的整棵庄稼。
什么意思呢?就是连麦穗带麦秆,所有的东西都要交给国家,由国家决定怎么分、怎么吃、怎么用。
二百里纳铚。
一百里以外到二百里以内要交纳禾穗。
三百里纳秸服。
二百里以外到三百里以内要交纳谷粒。
四百里粟。
三百里以外到四百里以内要交纳粗米。
五百里米。
四百里以外到五百里以内要交纳精米。
越向外,要的东西越精简。一来路途远,二来要施恩。我只要你的米,然后,你可以用秆去喂牛喂羊了。
甸服外五百里侯服。
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侯服。
什么是“侯服”呢?就是“穿诸侯衣服的人”,就是为天子侦察顺逆情况和等侍王命的地区。
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
靠近甸服一百里以内是卿大夫的采邑,往外二百里以内为小的封国,再往处三百里以内为诸侯的封地。
越往外,自主权越高。
侯服外五百里绥服。
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绥服。
什么是“绥服”呢?可以理解为“穿晋绥军或皇协军衣服的人”,就是受天子安抚,推行教化的地区。
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靠近侯服三百里以内视情况来推行礼乐法度、文章教化,往外二百里以内要振兴武威,保卫天子。
这个可以理解为“满洲地区可以学习日本的语言、文字、伦理等文化,高丽地区可以做真正的皇军”。
绥服外五百里要服。
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要(yāo)服。
什么是“要服”呢?就是受天子约束,服从天子命令的地区。
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靠近绥服三百里以内要遵守教化,和平相处;往外二百里以内要遵守王法。
就是在英王统治属国范围之内的人,三百里之内的核心区要信奉上帝,往外二百里,可以不信奉上帝,但要遵守英国的法律。
要服外五百里荒服。
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荒服,什么是“荒服”呢?就是“穿着荒野作战服的人”,就是为天子守卫荒远的地区。
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靠近要服三百里以内荒凉落后,那里的人来去不受限制;再往外二百里以内可以随意居处,不受约束。
像什么南北极、平流层,你想去就去,想回就回,没人限制你。臭氧层外面的月球、火星或者外太空,就不用归天子管了。你要到了那儿,就是那的天子。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就这样,东临大海,西至沙漠,从北方到南方,天子的声威教化达到了四方荒远的边陲。
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于是,舜帝为了表彰禹治水有功,就赐给他一块代表“水”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
天下于是太平治。
于是,天下从此太平安定。
百度搜索 史记狂想曲 天涯 或 史记狂想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