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史记狂想曲 天涯 或 史记狂想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舜二十岁时因为孝顺而闻名,三十岁时被尧举用,五十岁时代理天子政务,五十八岁时尧逝世,六十一岁时接替尧登临天子之位。
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
他在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时,在南方苍梧的郊野逝世。
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之后,没有埋进家里的祖坟,也没有回首都埋进八宝山,而是就近埋在了长江南岸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
什么是“陵”?就是天子之墓。所以,零陵这个地方啊,大有来头嘞!
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
舜登临帝位之后,乘着有天子旗帜的车子去给父亲瞽叟请安,和悦恭敬,遵循为子之孝道。
封弟象为诸侯。
还把他的弟弟象封为了诸侯。
有人说,不对啊,象不是坏人吗?干嘛封他?
人家毕竟是亲兄弟,而且,象意图霸占舜的财产,坐在房里弹琴的时候,舜说了什么来着?——“你不愧是我的好弟弟啊!”这句话不全是反话,也是对他应变能力的肯定。
当然啦,也有人说虽然把他弟弟封为诸侯,但是,地方是“有鼻”,那个地方特别贫困,特别落后。
当然啦,还有人说,封在那里是为了他好,为了让体验艰苦的群众生活。
都对,都有道理,都有可能。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
舜的儿子商均也不成材,舜就事先把禹推荐给了上天。
十七年而崩。
十七年后,舜帝逝世了。
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
三年服丧完毕,禹也避让了舜的儿子,就跟当年舜避让尧的儿子一样。
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
诸侯归服禹,这样,禹就登临了天子之位。
那尧和舜的儿子是不是什么都得不到呢?不是哦!
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
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分别在唐和虞得到了封地,来侍奉祖先的祭祀。
服其服,礼乐如之。
禹还让他们穿自己家族的服饰,用自己家族的礼乐仪式。
那个时代,每个家族都和今天的每个民族一样,有自己的服饰,当然,差别很小。大概和今天的中、日、韩、越之间的差别差不多。【玉批:拜托各位不要喷什么“汉服不是中国代表服饰”之类的话,那汉语是不是也不是“中国代表语言”呢?总得有一个代表的吧?不要那么顽固,像舜的弟弟一样。】
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他们都以客人之礼拜见大禹,大禹也不把他们当臣下对待,以表示不敢专擅帝位。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从黄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国号,为的是彰显各自光明的德业。
后来,还出现了一种更好方式去彰显同姓但不同代之天子的德业,就是“年号”。
年号的出现,一开始像“五年计划”一样,几年一变,后期,一个天子只有一个年号,比如“崇祯”“康熙”等。
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
所以,黄帝号为有熊氏,帝颛顼号为高阳氏,帝喾号为高辛氏,帝尧号为陶唐氏,帝舜号为有虞氏。
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
帝禹被夏朝的后人另外取了个氏,叫夏后氏,也叫姒姓。
契为商,姓子氏。
契为商朝的始祖,姓子氏。
弃为周,姓姬氏。
弃为周朝的始祖,姓姬氏。
太史公曰:
太史公说:
学者多称五帝,尚矣。
很多学者都称述五帝,但五帝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
然尚书独载尧以来。
但是,《尚书》只记载着尧帝之后的事。
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而且,各家叙说黄帝,文字粗疏而不典范,士大夫们也很难说得清楚。
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
孔子传下来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读书人也不怎么传习。
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
我曾经往西到过空桐,往北路过涿鹿,往东到过大海,往南渡过长江、淮水。
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
我所到过的地方,那里的老前辈们都往往会谈到他们各自所听说过的关于黄帝、尧、舜的事迹。
风教固殊焉。
他们的风俗教化不同,讲的各种版本也都不同。
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但总的来说,我认为那些与古代淳朴的文化风俗相近的,是接近正确的。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关于五帝的各种版本,太史公当年都看到过。有人说什么《史记》是错的,尧舜是两朝皇帝的职位,第一位尧帝是谁谁谁,第二位尧帝又是谁谁谁,然后舜篡了尧,禹篡了舜。这些传说人家太史公统统听说过,只是,人家没有采纳。为什么没有采纳?因为要给人间一个最美好社会的参照。“天下为公,选贤举能”,很幸运,我们这个时代已经特别地接近了。
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
我研读了《春秋》《国语》,它们对《五帝德》《帝系姓》的阐发都很明了了。
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
只是学生弟子们都不曾深入考求,其实它们的记述都不是虚妄之说。
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
《尚书》残缺已经有好长时间了,但散轶的记载却常常可以从其他书中找到。
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如果不是好学深思,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人说明白,肯定是困难的。
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我把这些材料加以评议编次,选择文辞特别雅正的,写成这篇本纪,作为全书的第一篇。
《五帝本纪》在古代被推崇为“雅洁文字”,不仅是因为它的文字极其典雅,特别干净,更因为它的思想也特别纯朴,特别干净。
本来,人家是通篇都没有一句脏话,更没有一句废话的,但是,我很抱歉,我加了很多不雅的话,也加了很多废话。但是,我也没有办法,因为要解释清楚,还要让大家觉得有趣,更要对我们的现实世界有所启发。
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找原文,多读几遍,就能体会什么叫“雅洁文字”了。
在现代社会里,有一群人做着恢复中华文化的事情。或者要做出最美的汉服,或者要唱完所有高考古诗,但是,总有很多人说他们是在糟蹋中华文化,原因就是:做汉服的,做的不是汉制、晋制、唐制,也不是宋制、明制,而是一味地追求“现代古风”,一味地追求“潇洒漂亮”;唱古诗的,用着西方乐器,日本风格,还时不时来句戏腔。
可事实上呢,你要问那些说人家“糟蹋中华文化”的人为中华文化做过什么,他们就无言以对了。
其实啊,我们是真的爱中华,可能做得不够好,但是,在西风烈烈的时代,我们最起码敢于去爱,并且真的做了,不顾一切地做了。
这就比如,现在,有一个非常漂亮、负债累累却不甘沉沦的女孩,她的男孩没有照顾好她,让她受了委屈,风尘仆仆地坐在马路牙子上啃煎饼果子,然后,一群人骂那个男孩“糟蹋了女孩”一样。可是,谁又真的敢来接受这个女孩呢?谁又知道男孩付出了多少,舍弃了多少呢?毕竟,他们是真的相爱,男孩可能做得不够好,但是他真的做了,不顾一切地做了。
二十四史,刚刚开始,希望大家,不喜勿喷吧,走开就好了。
百度搜索 史记狂想曲 天涯 或 史记狂想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