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风雨沧桑人生路 天涯 风雨沧桑人生路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第四十五章  雷至泉的又一个梦
雷至泉担任农林局副局长以后,肩上的担子重了,责任大了。除了注意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外,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座右铭。在工作上,除了尽其所能,尽心竭力之外,更加慎之又慎,稍微重要一点的事情,除了主动同刘小明副局长商量沟通之外,从没有忽略要向崔大农请示,绝不自作主张。崔大农对他的这种工作态度,嘴里也没有少说,这样的事你自己定了就行了,就不要来问我了。雷至泉对崔大农的话,也就是那么一听,该要请示的还是照样请示不误,崔大农对此心里很满意,心想:还是党外的人士好领导。
雷至泉是一个心气儿很高的人,自然他不会只满足于对一些日常的事务性工作的处理和应酬上。他心系全县农林业的生产持续稳定地增长,为了探索持续稳定发展之路,总要挤时间以他残疾之身,手持手杖,有目地的往下面跑。
雷至泉最惬意地是,就是他用自己残疾之身到乡下去,观察在稻田旁、探索在山林中。他只要见到了稻子,看到了树林,或者与勤劳、朴实、热情的农民在一起,聊农林业生产,求索农林业振兴发展之策,他的心就有一种按捺不住地兴奋,挥之不去的执著。这时的他,才真正感受到了他的人生的价值、领略到了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快乐,也忘记了一切的苦恼。雷至泉用几年的时间,几乎跑遍了临陵县的山山水水和村落。
雷至泉心中的临陵县:是一个山区县,山地面积占了全县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森林资源很丰富。
从农业上讲,耕地面积有限,且都是梯田,冲田很少。水是农业的命脉,它决定农业有收无收。从全县看虽然到处都有较丰富的山地水源,但没有一座稍具规模的水利建设,主要依靠传统的塘堰蓄水。且大都年久失修渗漏现象很普遍,抗干旱、抗山洪的能力很有限,全县的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萧规曹随的落后的耕作方式,稻种就地近亲繁殖,抗病虫害能力差,亩产在低产量上徘徊,稻米质量次,广大农民思想保守,对这些在他们的心中,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从林业上讲,虽然森林资源很丰富,靠山吃山的农民,普遍缺乏应有的林业基本知识,对森林只想到无休止地索取,很少想到它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滥伐滥砍现象较严重。砍伐林木用来烧炭、做饭、取暖、还有将砍伐的林木当劈柴卖。
经济价值高的油茶树、油桐树、樟树等,都分散杂生在自然林中,只有很少单独成片成林的。对这些能致富的宝贝林木,不知道珍惜和开发利用,都是处于自生自灭的自然生长的状态,退化、老化严重,甚至还难以幸免遭到砍伐当柴烧的命运,让人看了很心痛,数量在逐年减少。
缺乏应有的防火意识,也是当今在森林管理上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当地人的祖坟都埋在山坡上,每年清明节,因扫墓屡屡发生火灾,对森林的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等等-------。
雷至泉根据他所了解到的这些情况,在工作中挤时间进行了梳理,不止一次地俯首案头到深夜。在梳理中,他不止一次十分感叹地想:要让全县的农林业有可持续的稳定地增长,保证所有的农民都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亟需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
雷至泉在求索中,振兴临陵县农林业的蓝图也在他的心里形成了,是他的又一个梦,他的人生又一个里程碑。
在求索中他想:这些亟需要做的工作中,只有极少数农林局可以一个部门单独争取去做,绝大多数的工作农林局一个部门是无能为力的。譬如水利建设,在他看来全县至少要建七、八座,中、小型的水库,才能基本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再利用水库的水力资源建水力发电厂,让山区的农民也能用上电,大大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产能力。这些基础建设,必须要有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必须要举全县之力。
再譬如,对山林的管理问题,也是需要很多部门协同,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的。诸如这些等等问题,没有县委、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当成重点的工作来抓,否则是绝对做不成的。
雷至泉深明自己是一名从旧社会过来的背了一身脏的知识分子,虽然现在是农林局的副局长,其社会地位在同事眼里是党外人士,在有的人眼里是臭老九,对这点他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在工作上再生奢望,萌生梦想,虽然他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完全是为了临陵县农林业持续稳定地增长。当前的形势以他的认识来看,他心中的梦,不仅不可能提到县委、县**的工作日程上。对他来说,也是只能想想而已,说都不可以说的。不能因此干扰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大方向。
想到这里,雷至泉垂头丧气地很无奈,很无助地想将几年来,不辞辛辛苦苦考察到的各种资料付之一炬。终究情有所系,这是他的又一个梦呀!也是他视为人生的新目标啊!壮志未酬,下不了手,还是十分珍惜地将它们留下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萧索的季节,大地要休养生息,准备来年对人类更多更好地赐予。总有干不完活计的农民也放慢了生活的节奏,不必那样急茬儿地忙了。
雷至泉与他的同事们,经过了连日来一阵紧张地忙碌后,反映今年农林业生产情况的报表弄出来了。各种粮食作物总的产量与去年相比减少了二成,森林面积减少了百多亩。
这个报表送到了局长崔大农的案头,他仔细看过后拿着报表皱着眉头到了雷至泉的办公室,对雷至泉说:“老雷呀!你说怎么今年还减产了呢?按理不应该呀!我们县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获得了很大的进展,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户都入了社,只有少数偏远的山区还有一些单干户,因此受到了地委的表扬。 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必然要带来生产的大发展,怎么没有增产反而还减产了呢?”
雷至泉不以然地说:“局长,你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农业合作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提高了,可是----”说到这里他突然打住不说了。崔大农忙说:“嗳!老雷呀,你往下说,怎么在我的面前也见外了。”
“不是见外,我觉得说也多余,也怕对你产生不好的负面影响,所以我想还是不说的好。”
“我知道你只要有时间就往下面跑,了解第一手情况多,又是农林专家,对今年的农林业生产形势肯定有你的看法。难道你没有看出来,我今天来就是诚心实意向你请教的,万一县里的领导看了报表以后,问起我这个农林局长,我也应该说得出一个子丑寅卯啵。”
雷至泉对今年的农林业生产形势,早在报表未做出来之前,减产的趋势他已预料到了。而且在他的心里,不仅对减产的原因,有他的分析,而且对如何让全县的农林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也有筹谋,也就是他心中的梦。只是认为现在不是谈这些问题的时候,所以不仅没有敢写也没有敢对任何人说,包括崔大农。
崔大农是长工出身,对农业生产是里手,是雷至泉在农林局最有共同语言的,是雷至泉难得的知音,也是他最信得过的领导。在雷至泉看来崔大农今天的态度也是极其坦诚的,况且今天的话题,就是他心中的梦,也是他一直憋在心里,想说,又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说的。崔大农是他的领导也是他的知音,今天到他办公室来,主动找上门来了,向他提及他的心中的梦的话题,机会难得,雷至泉动心了。
于是,雷至泉决心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与崔大农坦诚相见。
雷至泉信赖地望了崔大农一眼说:“在说我的意见之前,我首先要郑重地申明:我对农业合作化,让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举双手赞成的。我所说的一切都是在这个前提下说的。”
崔大农听了笑了笑说:“你还是有顾虑。”
雷至泉也对他会心地笑了笑说:“我这不仅仅是顾虑,也是我对农业合作化的认识和态度。不过我认为,农业合作化主要是让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当然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增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对农业来说,能不能增产还有它本身我们不可忽视的条件和规律。
农业生产有很多实际具体的问题需要下大力气去解决,才有可能有持续稳定的增长。这方面的工作有的我们没有做好,有的没有想到去做,同样也是要不同程度的影响农业增产的。”
雷至泉说:“今年从全县来看,虽然不能说是风调雨顺,但也没有太大的自然灾害,是一个平常年。既然这样也减产了,那么一旦遇到了大的自然灾害呢,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们的工作应该未雨绸缪,不能只靠老天爷的施舍过日子。民以食为天,今年农业减产是对我们的工作发出的警告,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地重视。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工作必须两手抓,既要抓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大方向;也要抓农业生产上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
雷至泉说到这里,望了崔大农一眼说:“更何况农业合作化,也不是我们所想的只要农业合作化搞好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就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来说,由于农民出工干活的好与不好,与挣工分多少,与生产的效果是脱钩的。据我所知,现在已经出现了,有个别农民出工不出力,干活不认真,不关心农作物生长的好坏,只想挣工分的现象。”
崔大农听到这里,心想,雷至泉说的确是很敏感的问题,难怪他有顾虑。
雷至泉在谈到如何才能使农林业稳步增产的问题时,他首先谈到的,也是谈得最多的,就是水,其次就是科学种田。在谈到要对林业加强管理时,他提出了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和积极育林造林并举的方针。总之,将他心中的又一个梦在崔大农的面前全盘托出了,懂得农业生产规律的崔大农对雷至泉说的一直听得很用心也很上心。特别是对雷至泉说的今年全县农业减产就是一个信号,是对我们的工作提出的警告,印象深刻。
崔大农听完后,深切地看了雷至泉一眼想:到底是喝过墨水的,就是高识远度,对问题看得准想得深,措施具体全面,可操作性也很强。不禁十分感叹地想:只可惜能够理解他,能认同他的人,除了我崔大农外,知音难找哦!对此,雷至泉心里明白得很,难怪他有顾虑不想说。
这时,崔大农又转念一想;他是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按照这样的要求,只要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作为一个党员,应该是不忘初心,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敢做敢当。中国的革命有今天的胜利,就是因为有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用他的青春、热血换来的。我崔大农也是一名入党多年的共产党员,也不应该是一个孬种。
于是,崔大农用商量的口气说:“老雷啊,你刚才说的,我崔大农理解、认同,只是我的官太小了,你看能不能将你刚才对我说的写出来,也让县委、县**的领导们看看。”
雷至泉听后心里着实一怔,忙瞅着崔大农不断地摆着手说:“局长,我这也是对你随便说说而已,你就当真了。”
崔大农望着雷至泉庄重地说:“你是随便说的吗?我可是认真地在仔细地听,我也不相信你是随随便便说的。你说的有根有据,即有全面的情况,又有具体的例证,更有针对性很强的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这是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能说得出来的吗?你下乡搞调查,我再官僚也不至于一点不知。而且在你的话语里浸透了你对全县农林业生产的责任感,和对全县父老乡亲门的一片赤子之心。”
说到这里崔大农的话锋忽地一转说:“老雷呀,我记得在一句戏里有这么一句台词,怎么说的?哦!想起来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崔大农虽然比芝麻官还要小,但必竟也是一个官!也要敢于为民做主,假若这一点也做不到,就不如回老家去卖红薯。老雷你只管写你的,写好以后交给我,你不用签名,我在上面签上我的名子,以后的事你就不要管了,有什么问题由我崔大农一人担当。”
崔大农如此掏心敢担当,雷至泉不得不想:在农林局,最受他敬重的就是崔大农,为人正派,对人坦诚,对工作实事求实。对他这个党外的知识分子,在工作和生活上没有少关照,持别是俩人平时在农林局的工作上,有很多的事俩人一说即合,很容易想到一块去。是他在农林局难得的知己。
今天崔大农的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是发自内心的,也是极其真诚,敢于担当的,让雷至泉,深受感动和鼓舞。
雷至泉再在想:他雷至泉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来没有反对的恶意,他的梦想完全是为了临陵县农林业的持续稳定地增长,为了全县人民的利益,心地坦荡、无私无欲,天地可鉴。崔大农如此勇于担当,他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国家的干部,他决不能当缩头乌龟。
古云:士为知己者死,写出来以后,呈报上去若能得到理解和支持,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今生死也无憾。若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被误解,副局长被免了,甚至被开除工职,回家去当农民,还不至于死罪,离死还远呢!
雷至泉想到这里毅然决然地答应了崔大农,将他心中的又一个梦写出来。
雷至泉与崔大农侃侃而谈了一个上午。他们俩到食堂去吃饭时,大师傅们已经开始收摊了。
雷至泉对他要写的,虽然早已深思熟虑,成竹在胸,但要有理有据、言简意赅、条分缕析地写出来,还是费了一番功夫,整整用了二天的时间,还加两个晚上,才将:《关于临陵县农林业持续稳定增长的建议》的意见书,字体工整地写了出来,交到了崔大农的手里。
崔大农自己仔细地看过后,当成宝贝似地立即交给了汪超凡县长。身为父母官的汪超凡,也被‘意见书’深深地吸引了,一口气看完。边看边在心里不断地赞叹:远见卓识啊!看完后拿在手里,心里沉重地深思良久,深感惋惜地想:只是不合时宜啊!当下不是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于是,他在‘意见书’上批了:存档待用,汪超凡。交给了县**办公室主任李杰,要他在档案室妥为保管,并交待没有他的同意谁也不能借阅。
雷至泉心中的梦,当然也是崔大农一个共产党员的心,就这样被束之高阁了。可悲地是他们还浑然不知,还在心心念念地期盼着有一天出现奇迹,出现惊喜。
一九五七年,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的急风暴雨的反击右派的运动在进行中。让雷至泉经常做噩梦,而让他在梦里也不会想到的是:右派的帽子已经高高的悬在他的头了!只是他浑然不知。
临陵县农林局干部和职工,加上下属单位,有近五十来人,具体主管反右工作的副局长兼党支部书记的刘小明心想:农林局至少也要有二到三名右派。可最后在定右派时,经局反右领导小组多次研究,在崔大农的坚持下,只定了一名右派。
好大喜功的刘小明,心想,与县里其他单位比挖出的右派太少了,有一点没有完成任务的感觉,觉得脸上没有光彩。特别害怕给县委留下在反右工作中,立场不坚定、态度不鲜明、思想右倾,工作抓得不到位的坏印象,影响自己的前程。
一天,刘小明到县**去办事,碰到了同他一起从北方老区南下的好友,县**办公室主任李杰。闲聊中刘小明向李杰敞开了心扉,说出了他心中对农林局只定了一位右派的忧愁。这位李杰听了,对他的忧愁很有同感,并表示:“按照你们局里的情况,只定了一位右派是少了一点儿。”说到这里李杰一笑说:“其实呀!在我这里就有你们局里的一位货真价实的大右派。”
刘小明惊讶地问:“谁呀?”
“雷至泉呀。”
“哦,雷至泉这个人,我早就认为他骨子里都是右的,可他城府很深,深藏不露。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李杰得意地说:“其实只要他骨子里是右的,再狡猾的狐狸,它的尾巴总会露出来的,我这里就有他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宣言书。我看极右的条件也够了。”
说完他到档案室里拿出了雷至泉写的《关于临陵县农林业持续稳定增长的建议》意见书(往下简称意见书),递给了刘小明。
刘小明如获至宝的边看边说:“这简直是杀气腾腾,字里行间矛头直指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对着干,没错极右的条件都够了。”
看到最后,刘小明很蹊跷地说:“这上面怎么没有雷至泉的大名,倒有崔大农签的大名?不过,这字体我是太熟悉不过了,是雷至泉写的不会错,他想赖也赖不掉。而且无论从这工整的字体和煞费苦心的内容上看,崔大农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的。”
最后刘小明的眼睛使劲盯着也是他熟悉的崔大农的大名上,奇怪又憷头。这时他的好友李杰拿过意见书,指着第一页右上角汪超凡的批示说,这上面还有汪县长的签名和批示呢!
‘存档待用。汪超凡。’又赫然映入刘小明的眼底。这时刘小明刚才的欣喜变成了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脸沮丧。
于是李杰给刘小明出主意说:“这事,我看好办也不好办。好办是,从雷至泉写的‘意见书’的内容看,极右都够了。不好办的是,要将雷至泉定为右派,你们局里没有讨论,也不可能拿到你们局里去讨论,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崔大农,还有汪县长。所以要给雷至泉定为右派只能是你个人的意见。你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将你个人的意见变成县里的意见,才能上报地委审批。
我估计雷至泉的这个反动的‘意见书’丛书记肯定没有看过。现在你必须拿着这个‘意见书’,去找丛书记。只要他看了这个‘意见书’后,同意将雷至泉定为右派上报,你的目的就达到了,什么汪县长、崔大农呀,都不是问题。现在关键的关键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胆量去找丛书记。
李杰忙补充说:“这个‘意见书’当时汪县长交给我时有过交待,没有他的批准,是不能给任何人看的。现在我不仅给你看了,还让你拿着去找丛书记,为此我已经做好了要挨汪县长克的准备。为了朋友嘛,我也只能豁出去了。
刘小明听了李杰说的话后,既对李杰心怀感激,也感到李杰将了他一军,让他有点为难。心想:雷至泉要不要定为右派与李杰是毫无关联的,但他能为我这个朋友两肋插刀。我是事情的当事人若不去找丛书记,反而当缩头乌龟,今后我在李杰的面前还有脸面吗?可是要我去丛书记,我还真很憷头,因为我心里清楚,上次培训班的事,我在丛书记的心里肯定是很臭、很烦我了,现在又去找他真不知道如何面对、如何启齿?
李杰望着刘小明的目光如炬,让刘小明感到了压力。好表现自己、深感农林局的反右斗争不轰轰烈烈、挖出的右派比别的单位少,脸上无光的刘小明:这时,在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雷至泉这样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右派漏网、现在也是他在丛书记的面前再表现一把,挽回过去不好的印象的好机会、也为了在李杰的面前证明下自己不是一个熊包等等思想的驱使下----。战胜了心中的怯懦,决心为了自己的前程再去赌拼。
刘小明以勇士出征的气概,告别了李杰,拿着雷至泉写的‘意见书’直奔县委大院。
在县委大院,丛达办公室门前,稍有踌躇的刘小明壮着胆,轻轻地敲响了办公室的门。刘小明进屋后,坐在办公桌后正在看文件的丛达,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睛立即又回到了刚才看的文件上,问:“有事吗?”
刘小明走到丛达的办公桌前,提足精神壮着胆,毕恭毕敬地说:“丛书记,我们局的雷至泉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右派。”
丛达惊愕地猛抬头,望着刘小明说:“嗯!你是不是又在危言耸听那?”
刘小明忙满脸堆笑地说:“书记,我那敢呀。”边说边把雷至泉写的‘意见书’双手递给了丛达。并说:“我认为这是雷至泉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宣言书,我看极右也够了。”
丛达将‘意见书’拿在手里望着刘不明问:“哦!有这么严重吗?”
刘小明忙笑着谦恭地说:“这只是我的认识。”
丛达接着问:“那,你们的局长崔大农的意见呢?”
“这上面有他的签名,我认为他应该回避。”
丛达立即惊愕地“哦!雷至泉写的怎么会有崔大农的签名?”
刘小明忙说:“我也不知道。第一页右上角还有汪县长的批示呢!”
“哦!”特别惊愕的丛达,在第一页的右上角,看到了‘留档待用’和汪超凡签的大名。这时的他,感到了这个‘意见书’的份量。于是说:“这个‘意见书’就留在我这里吧,你现在可以走了。”
刘小明为难地说:“我想等书记看完了‘意见书’再走。”
“为什么?”
“这个‘意见书’我是从县**办公室李杰那里借的,说好了您看完了,我要还给他的。”
这时,丛达望着刘小明笑了笑说:“看来,你们为了认为的雷至泉这个大右派,在串通一气、煞费苦心呀。”
刘小明忙解释说:“我们那敢!只是为了不让一个真正的右派漏网,特别是像雷至泉这样的大右派漏网,给国家和社会留下隐患。我们才不揣冒昧”
丛达很欣赏地望着刘小明说:“嗯,作为一名党的政工干部,就应该有这样的政治责任心。听你这么说,这个‘意见书’,我真的要好好地看看。这样吧,‘意见书’就留在我这里,别的你就不要管了。”
丛达看着刘小明走出他办公室的背影,很赏识地想:这是一个很有思想、很有个性的干部,是可塑、可用之材啊。
丛达看完了雷至泉写的《意见书》后,表情严肃、眉头紧锁,沉思良久。他在想:从《意见书》的内容看,虽然没有一句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话,但是整篇字里行间都让人意识到是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正在进行的农业合作化叫阵。
将解放后的农村,特别是将合作化以后的农村,出现的新面貌、新气象,视而不见,不仅一字不提,反而说得一无是处。什么靠天吃饭呀!耕作方式落后呀!森林缺乏管理呀!等等不一而足-----。总之,将现在农村的大好形势,说得一无是处,漆黑一团。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恶意性,显而易见,要给他定成一个右派,货真价实,冤枉不了他。
可是,像雷至泉这个级别的干部定右派,还必须要上报地委审批。伍书记,是雷至泉的同学。当然,他也不可能毫无根据地包庇雷至泉。所以雷至泉定右派的条件必须过硬,让他看了无话可说,心服口服。
现在的问题是:这份《意见书》我是这样看的,给雷至泉定为右派货真价实。但对‘意见书’也可以这样看:
《意见书》上面写的,确确实实也是当前农村的真实情况,没有捏造一丝半点,比如说,靠天吃饭,耕作方式落后、山林缺乏管理乱砍滥伐现象严重等等,谁能说不是呢。这些,也是要振兴临陵县的农林业,必须要彻底解决的问题。恰恰雷至泉的‘意见书’为这方面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详尽、可行性很强的方案。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农林业的发展,不能说他在主观上对党对社会主义有恶意性。因此,‘意见书’不仅不能作为给雷至泉定右派的根据,还应该受到表扬呢。
再说了,雷至泉在农林局,他是分管农林工作的副局长,又是一个技术干部,他不说《意见书》上说的那些,那才反到不正常了。
反反复复思忖中的丛达,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吸的烟蒂已经将烟灰缸塞满了。他在思虑:我都看出了‘意见书’的正反两面性,伍书记当然也能看出来。就凭着这个具有正反两方面性的‘意见书’,给雷至泉定右派上报地委,最起码给伍书记制造了一个让他既有理由批准雷至泉为右派,也有理由不批准雷至泉为右派的难题。问题是雷至泉是他的同学,他就有可能想到这是在有意给他出难题,甚至会想到这是心怀恶意在考验他的党性。而这个心怀恶意难题的制造者就是他——丛达。这样他会给伍书记留下什么印象呢?让他不敢往下深想。
这时丛达想到了,最近在干部中已经传开了,他要升迁到地委去工作。他相信这个传闻决不是空穴来风。为了他的美好前途,现在对他来说既是关键时期,也是敏感时期。不能为了要给雷至泉定成大右派,让他在伍书记的心中形成不好的印象,让自己的高就而功亏一篑。而且这次他把可以定右派的雷至泉不定为右派上报,也是向伍书记表忠心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虽然这事伍书记一时可能不知道,但他迟早总会知道的,在今后将他视为知己。
丛达就这样决定了,违心地没有采纳刘小明的意见,将雷至泉不作为右派上报。
雷至泉视为人生中的新目标、心中的又一个梦——他的意见书。就在他一片痴心期待梦想成真时,丛达和刘小明等人却视为是他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宣言书,作为定右派的佐证。只因为他的同学,伍子修的光环,才让他在不知不觉中逃过了这一劫。
一九五九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伍子修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下放农村劳动改造。
反击右倾的斗争在临陵县也风起云涌地开展了起来。没有得到升迁心中充满了怨恨的丛达,没有忘记雷至泉写的‘意见书’。丛达以对‘意见书’的态度划线:
汪超凡对雷至泉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意见书’态度暧昧,思想右倾,降职使用,由县长降为代理县长,以观后效。
崔大农,支持雷至泉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意见书’思想严重右倾,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撤销县农林局长的职务,下放劳动。
失去了保护伞的雷至泉,新账老账一齐算,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吹鼓手、大右派、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开除公职,回乡监督劳动。
雷至泉以后的命运又会怎么样呢?还有下篇。


百度搜索 风雨沧桑人生路 天涯 风雨沧桑人生路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风雨沧桑人生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松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松健并收藏风雨沧桑人生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