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朝华夕秀 天涯 或 朝华夕秀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仿佛是多年的压抑,在此刻全部爆发,王莽痛哭流涕,直到耗尽全身力气,如一摊稀泥一般瘫倒在地。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哭的如此伤心,如此委屈。但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让人意识到,尽快王莽是帝国至高无上的皇帝,统治这当时近七千万的人口,但此刻,他俨然就是一个普通的老人,没有老伴,没有儿孙,即使再华丽的一衣裳,再巍峨的宫殿,都无法掩饰这一现实。他已经六十八岁了,即将迈入古稀之年,步履蹒跚,白发苍苍,一身的老人味。王莽这一哭,虽然突然,但想来却是情理之中,人到晚年,心境本就寂寥悲苦,更何况家门连遭不幸,眼看着亲生骨肉一个个离自己而去,人越来越老,心中的凄凉悲伤,可想而知。然而他却偏偏又是皇帝,有谁可以听到倾诉这些呢?又有谁敢听到倾诉呢?他只能在一个没人的地方,允许自己短暂的崩溃,痛苦一场,哭完以后,又必须要擦干自己的眼泪,继续坚强。
然而,我们依然是低估了王莽的情商,王莽这一哭,并非为家事而哭,竟然是因为国家而哭。他睁着昏黄的双眼,嘴里念叨的依然是百姓,流民,念叨之后,忽然又高声咒骂起来,那意思大概是说:“你们这些百姓,老子改革的时候,怎么没见你们如此积极支持,现在稍微一挨饿,就合起来跟老子作对,你们这些忘恩负义的东西。”
很明显,在王莽的判断里,老百姓实在不是什么好东西。他虽然恨那些误国误民的贪官,但更加恨这些悖逆的百姓。他就是想不通,我为了老百姓,可谓是操碎了心,勤勉政事,每天加班加点。有时候我本可以饮酒作乐,欣赏美景,与美人快活,但为了你们,我拒绝了这些快乐,傻傻的选择了受苦,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你们这些百姓,可以过上好日子?在我之前的西汉,你们过的都是什么日子?
长久以来,你们都在被侮辱,被损害,富者田连阡陌,骄奢淫逸,而你们却贫无立锥之地,衣衫褴褛,糟糠之食,一想到你们的境遇,我几乎每次都要叹息。如今我当了皇帝,有了改变这种不公正的权利,我什么都替你们想好了,解放奴婢,分给你们田地,又免费借给你们钱粮。古往今来,哪个皇帝做到这一点?而我却做到了,并且是在你们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做到了。你们可曾想过我为此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你们没有,你们也不关心,你们甚至连自己都不关心。那些权贵地主就懂得关心自己,他们为了利益,纷纷起来反对我,阻止我,而你们呢?我以为你们会站出来为我欢呼,给我继续前进的鼓舞,然而你们没有,你们连一个屁都没有,只是在那边可耻的看着,沉默着。我应允了一个光明的天堂,你们不要,反而甘心活在黑暗的地狱,你们究竟是不知好歹,还是奴性愚昧?
王莽单方面咒骂着百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然而,他高高在上,又怎能听到百姓真正的心声呢?老百姓虽然人数众多,却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如狼似虎的官吏们,拥有随意欺负他们的权利。王莽哪怕有浩瀚如江海的恩泽,等到了老百姓手里,最多就剩下一滴两滴,其余的则流进了一层层官吏的荷包里。王莽又没有顺风耳,千里眼这样的特异功能,不可能监控到每一个人,在逐一进行改正。因此,王莽的诏书虽然是无比的美意,但老百姓的情况依旧没有多大的改善,被侮辱的依旧被侮辱,被损害的依旧被损害,甚至比以前更惨。
在王莽的想法里面,既然我都维护百姓的利益了,如果有官员敢从中作梗,有我替你们撑腰,你们还怕什么?你们大可以起来反抗,你们为什么不反抗呢?殊不知的是,就算王莽到时候真的会替百姓撑腰,老百姓依然不会选择反抗,一则他们本来就善于逆来顺受,二则,是人性的必然结果。
博弈论里有一种,“自愿者困境”,就是说一个群体之中,率先采取行动的人将会丧失一切,而其他人得到利益,但是,如果群体中的所有人都维持不动,那么最后大家都会面临灭顶之灾。而具体到百姓反抗官府的事情上,这个规则也可以理解为“枪打出头鸟”,老百姓不堪官府欺压,都希望官府完蛋,但是要让官府完蛋就必须有人反抗,而反抗官府的代价就是死亡。于是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去死,希望别人去当这个出头鸟,为了大家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可想而知,最终的结果则是谁都不愿意用自己的性命为他人作嫁衣,大家都等着别人起来反抗,最后就变成没有人反抗。孔子所言“不患贫而患不均”,至此有了新的解释,就是老百姓既然都很平均的过着悲惨的生活,同时也很平均的忍受着官府的欺压,于是很容易就会沦为麻木的看客,非但不会抱怨自己的悲惨,甚至还学会了欣赏别人的悲惨,并从中获得一丝丝的安慰,毕竟有人比我惨。
其次,王莽想不通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老百姓一饿肚子,就要合起来跟他作对?王莽这一问,虽然比晋惠帝的“何不食糜”来的清醒,来的高明,但毕竟他也是从未挨饿过,他根本就不明白饥饿的恐怖。
这世界上什么人都有,生旦净未丑,千人千面,不一而足。然而尽管人性变幻莫测,但所有的人性,都有一个最小公约数也是唯一的公约数,那便是对于食物的需求,饱腹之后,自然可以人人有一本流水的帐,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从而陷入枪打出头鸟的困境,而一旦饥饿降临,像做除法一般剔除掉所有多余的人性,其结果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我要吃饭,我要活下去。
被官府欺压,尽管遭罪受气,但至少还有饭吃,还可以活下去,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便自然。但一旦肚子吃不饱,饿的连称颂皇帝圣明的力气都没有,再饿几天,甚至连性命都没有,此时的老百姓已经别无选择,只能是成群结队,离家出走觅食。尽管如此,依然要替这些善良的百姓辩解,他们虽然是离家出走,却不敢和王莽公开作对,他们的策略是非暴力不合作,他们只想找到属于自己的食物,仅此而已,别无他意。
王莽天真的希望百姓能够为了他们自己的权利去抗争,可是百姓到底有哪些权利,王莽自己也说不清,两千多年的儒家也没有说清。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听上去好像悦耳动听,却经不起仔细推敲,民有多重?单位是什么?怎么称?谁来称?类似的漂亮话,史书上多的是,这些冠冕堂皇的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说完就算,不能量化,更不能执行,唯一的作用就是抚慰下说话人那尚且残存的良心。而所谓的盛世,乱世,无非就是百姓能够吃饱和百姓会饿死的区别。民为重,沉于地,万人踩,君为轻,轻过天,高在上。?
百度搜索 朝华夕秀 天涯 或 朝华夕秀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